日復一日,中國年輕人是怎樣把財富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財必讀)

個人理財 投資 基金 經濟 P2P輿情 P2P輿情 2017-09-19

日復一日,中國年輕人是怎樣把財富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財必讀)

從小到大,我們就聽父母說:“你要好好學習,才能考上好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才能過上體面的生活。”這是中國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從古至今都是這麼過來的,錯在哪裡了?

錯在,我們並沒有因此而過上體面的生活。

211、985高校畢業的天之驕子,畢業後成為大都市中的“薪水一族”,看似光鮮卻每天睜開眼就要面對房貸、車貸、信用卡一大堆賬單要還,更現實的是,很多在大都市工作的年輕人買房無望,搖號無期,接連高漲的房租卻是他們的噩夢。每次將工資一筆一筆扣除後,所剩無幾,活在虛假的忙碌中,卻始終無法逃離這個“怪圈”。

“中國式成長”的觀念為什麼錯了?

一份專業精深的高薪工作在拖垮你

你讀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拿到了500強的offer,在專業領域不斷學習,深耕細作,成為“專業型人才”。這樣的行業精英,是無數人歆羨的對象,可是發展前景卻越來越窄。

日復一日,中國年輕人是怎樣把財富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財必讀)

我有一個親戚家的哥哥,從小到大順風順水,一路讀到了博士後,成為在世界頂級期刊Nature發表論文的生物學專家。專業領域的成就帶來了工資的增長,也讓他越來越依賴於此,反而讓人生的其他選擇性消失了。前段時間他在美國的項目結束打算回國,卻面臨:二流高校,有住房;一流學校,難生活的艱難境地。

為什麼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因為他們被自己的專業所限,過度依賴一技之長的單純增長,就像一個人在互聯網世界裡只顧打磨自己的產品,卻從來不去營銷,喪失了其他可能性。

在開拓投資這一點,真的要佩服娛樂圈的那些投資明星們,首先不得不說任泉,當年他成立工作室時,王思聰在微博中評論:“泉哥威武,支持下,這是我見過最有商業頭腦的藝人。”他一畢業就創業開餐廳, 2013年成立火鍋店,2014年成立天使投資基金StarVC,投資項目涉及短視頻、時尚電商、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等領域。

這種投資指揮讓他建立了財富的堡壘,不必像一些明星到了中年、老年為了還債,為了生計不得不復出接戲。

日復一日,中國年輕人是怎樣把財富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財必讀)

還有一位圈內出了名的理財高手——黃曉明,雖然被罵演技爛,但憑藉不俗的投資眼光,連續九年登上福布斯名人榜。他很早就瞄準紅酒市場,找好友合夥籌資引進法國紅酒,一年就把投資全數收回。他的投資佈局影視、餐飲、紅酒、醫療、房產、高爾夫球等領域。

在2010年成立黃曉明工作室時,他坦言,與其等著被人選,倒不如獲得主動權,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

為錢工作,越掙越窮

“中國式父母”一直告訴孩子,要好好工作,工資多了就能存到錢。然而在這種思維指導下的人生可以達到的上線,也不過是維持穩定的生活。

你畢業後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後結婚生孩子,雖有著不錯的收入,但是工資也就夠付房租,供子女上學。於是更加努力工作,剛剛升職加薪,其他開銷也跟著來了,因為要扣更多的稅,刷更多的信用卡,欠更多的債。看似很努力,其實是在原地打轉。

日復一日,中國年輕人是怎樣把財富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財必讀)

那要怎樣才能擺脫這種陷阱呢?首先要學會直面自己心裡的恐懼和慾望,做到不為小錢而動心。大多數人找一份工作都是因為恐懼,害怕付不起賬單,害怕沒有足夠的錢,害怕被嫌棄,為了消除這種恐懼,就出賣勞動力,成為錢的奴隸。

而富人是不會為了錢工作的,他們不會為了一點小錢就出賣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力,而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業上。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即使是工作也是為了個人的成長和快樂而工作,不會為了眼前的生存問題著急地把自己的時間賣出去。

如果你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業,那就不要把時間花在看似穩定卻在消磨你的機會和精力的工作上;如果你為了恐懼而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那將會永遠失去工作和成長的樂趣。看看周圍,那些因為喜歡、因為熱愛而工作的人,他們的成就和高度往往優於其他混日子,為了一份工資的人走得更遠。

避開風險=放棄機會

日復一日,中國年輕人是怎樣把財富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財必讀)

“風險”這個詞是很多人即使是有投資經驗的人也避諱的。“風險”是一件那麼可怕,見不得人的事嗎?

在現實世界裡,人們往往是依靠勇氣和膽識而不是聰明的智商領先於他人的。我們從小被教育要避開風險,不要冒險,所以大多數人一生平庸是因為太害怕失去。老祖宗留下來的“捨得”哲學,是有舍有得,可是我們就是捨不得。

人生無風險,貧窮請坦然

風險總是無處不在,保持貧窮,難道不應該是最大的風險嗎?重要的是要學會駕馭風險而不是一味迴避風險。風險中才會蘊藏機會,大多理財廣告頁面會提示一句“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把字體縮得小小的,我認為應該把這句話放大,然後在後邊加一句 “人生無風險,貧窮請坦然”。

你買入的是負債,而不是資產

理財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分清什麼是“負債”什麼是“資產”,並且不斷地買入資產。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其實大多數人分不清。比如說你有一輛車,可能覺得是資產,但車是明顯的負債,因為保養它需要花費源源不斷的費用。

很多人認為掙得多花得多,大量地買入負債,把自己的經濟拖垮。比如一個人突然中了彩票大獎,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過得很瀟灑,但是如果他的腦子裡一直是怎麼花掉這筆錢,而不去投資的模式,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打回原形,甚至負債累累。

這也是新聞上“一男子中五百萬彩票,三個月後卻一貧如洗”這類事件背後的原因,擁有這種只會消費不會投資的典型“窮人思維”的人,不管他掙多少錢,本質上都是窮人。

日復一日,中國年輕人是怎樣把財富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財必讀)

富人是怎麼消費的呢?絕對不會用本來購買資產的錢,去購買負債。如果他們想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比如想購買奢侈品,一定會用資產賺來的錢來購買,即他們會不惜一切努力,把錢生錢的模式搭建起來,然後再去考慮消費。

那麼什麼是購買資產?像房產、股票、基金、債券這些都是。窮人一般不會購買資產,一方面因為太累太麻煩,另外一方面,因為本身投資本金就少,就算升值帶來的利潤也不多,所以還看不上。這就是窮人為什麼一直窮的根本原因。

富人會把自己的每一塊錢當做一個小兵,組建一個像軍隊一樣的生財系統,讓他們為自己賺錢。窮人則忍受不了這種辛苦搭建的過程,剋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慾望,有多少花多少,還覺得自己很瀟灑,口頭禪為“人生須及時行樂”。

所以要正確區分資產和負債,然後剋制自己的消費衝動,先自己的錢積累到可以自己生出錢來,才算是正確的理財方法。

中國年輕人總是被灌輸,要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的理念。我們的教育也從來只強調智商,而不培養財商。(轉自網信普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