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良的美軍特種部隊戰無不勝?並非如此,曾被此國軍隊打得慘敗

美國最早的專業特種部隊,番號是第一特種作戰旅。第一特種作戰旅是二戰時期的美國與加拿大的聯合特種部隊,用於執行特種任務。為山地戰需要建立一個精銳特種單位的想法最初由英國人傑弗裡·派克提出,此人是英國“聯合行動”司令部的參謀,由於缺乏實現這一想法的必要條件,經馬歇爾將軍同意,並說服羅斯福總統同意,最終得以組建美國和加拿大聯合部隊,以完成類似空降任務那樣的突擊行動。

精良的美軍特種部隊戰無不勝?並非如此,曾被此國軍隊打得慘敗

第一種作戰旅官方成立日期是1942年7月20日,在蒙大拿州威廉·享利·哈里森堡組建,指揮官為中校羅伯特·T·弗雷德裡克。這支部隊由戰鬥和勤務部隊組成,戰鬥部隊由3個小型團組成,由上校指揮的每個團包括兩個小型營,由中校指揮的每個營包括由三個上尉指揮的連,每個連由三個中尉指揮的排組成,每個排由上士指揮的二個班組成,這個旅下屬的每個正規和替補單位編制都比傳統的編制規模要小,這是來自英國突擊隊的經驗。班作為基本戰術單位,由9至12人組成,最初班設計由3名爆破手、1名醫護兵、1名機修工、1名導航員、1名無線電員、2名投彈手和1名輕機槍手組成。每個團還配有一個由補給、醫療和通信兵組成的分隊。全部由美國人組成的勤務營由三個連組成,營部連擁有行政參謀、情報、無線電人員和憲兵排,維修連負責所有裝備的維修,勤務連負責所有戰鬥部隊的補給以保證其戰鬥所需。該部人員構成中志願者主要由新兵,包括前伐木工人、護林員、獵人、守衛和運動員等組成。該部最初在蒙大拿州訓練,後於1943年5月23日又轉至伊森·艾倫堡,該部人員接受了空降、滑雪、山地戰、兩棲行動、徒手格鬥等多種戰鬥技能訓練,經過強化訓練,變成一支羽翼漸豐的陸軍分支力量,如同年代久遠的傳統印第安偵察兵。在1942-1943年冬季,其所轄每個團人員數量有所增加,從609人增至650人,使其總人數達到了2608人,雖然該旅經常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但有時其單位和替補單位人員也超過了編制數量。

1943年8月15日,該部在阿留申群島戰役中主導了對吉斯卡島的兩棲突襲,但發現該島已在三天前被日軍放棄了,5000多名日軍在惡劣天氣的掩護下成功得以撤退,該旅於9月9日返回艾倫堡。1943年11月在抵達法屬阿爾及利亞卡薩布蘭卡市後,第一特種作戰旅立即經船運於1943年11月19日抵達意大利那不勒斯,並立即配屬給了第36步兵師,在此該旅為自己贏得了名望。由於這支部隊戰鬥相當強捍,其戰鬥力讓敵人也懼怕三分,有了“魔鬼旅”的綽號,同時還有“黑魔鬼”“黑魔鬼旅”等不同稱呼,在參加意大利一系列戰事後,又參加了包括進攻法國南部的“龍騎兵”行動等作戰,該部最後於1944年12月5日解散,在戰爭中該旅共有295名美國人和155名加拿大人陣亡。

精良的美軍特種部隊戰無不勝?並非如此,曾被此國軍隊打得慘敗

不過,有專家指出,實質意義上的美軍特種作戰部隊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是在1952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撤銷的戰略勤務局的組織基礎和作戰基礎上建立的。後來,由於美國總統肯尼迪積極擁護特種作戰部隊,由此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得到進一步的加強。正是在這一時期,美軍特種兵獲得了自己的別號----“綠色貝雷帽”。

精良的美軍特種部隊戰無不勝?並非如此,曾被此國軍隊打得慘敗

美軍“綠色貝雷帽”在越南戰爭中發揮了明顯的作用。特種作戰部隊積極參加戰鬥行動,完成了大量複雜的特種任務,為後來制定美軍特種作戰部隊戰鬥使用的許多教令奠定了基礎。但是,在越南戰爭結束後,與整個武裝力量一樣,美軍特種作戰部隊進行了重大改編,此次改編使得美軍特種部隊的作戰能力大大下滑,可以說是比較失敗的一次改編。正如2003年出版的《2003-2004年度特種作戰部隊狀況》年度報告指出,在當時,美國各軍種的特種作戰部隊已沒有能力實施各種具有重要意義的特種作戰。

1980年在德黑蘭解救人質的行動(“鷹爪”行動)過程中暴露出美軍特種作戰部隊訓練不足的情況,使美國政治領導人認識到,特種作戰部隊對於完成國家意義上的特殊任務是絕對重要的。許多美國專家認為,正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完善特種作戰部隊理論建設的轉折。

在入侵格林納達(1983年)和巴拿馬(1989年)時,美軍大規模使用了各軍種的特種作戰部隊和分隊。例如,除了陸軍、空軍和海軍主要兵力外,美軍參加入侵格林納達的精英部隊和分隊還有:第82空降師的1個旅、數個“別動隊”營、海軍陸戰隊1個遠征營、1個“三角洲”反恐中隊和1個”海豹”小隊。

美國海軍偵察--破壞群,兵力約50人,預先對島嶼接近地實施了偵察,以保障登陸兵上陸。爾後,“海豹”小隊實施岸上行動:查明島嶼防禦配系,獲取武器庫位置的信息,並實施破壞。格林納達戰鬥行動持續了數週。在戰鬥行動過程中,美軍出乎其意料地遇到了格林納達軍隊士兵和古巴工人的頑強抵抗。激烈的戰鬥暴露出美軍作戰計劃和組織方面的諸多不足,也暴露出精英分隊行動中的許多問題。

80年代的武裝衝突中,特種作戰部隊的使用經驗促使美國軍事政治領導人不斷改變特種作戰部隊的編制體制。1982年,美國陸軍所有偵察--破壞部隊被編入特種作戰司令部。一年以後,組建了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1987年,組建了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美軍所有特種作戰部隊均在作戰上隸屬該司令部。與此同時,美國海軍偵察--破壞部隊也進行了改編。1983年,“水下攻擊者”大隊最終被撤銷,其人員編入“海豹”偵察--破壞中隊。1987年,美國海軍組建了跨艦隊的特種作戰司令部,其任務是集中指揮各艦隊的特種作戰部隊完成戰時和平時的偵察--破壞任務。

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美國特種作戰部隊的戰鬥活動日趨活躍。在海灣戰爭過程中,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積極參與準備和實施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在此期間,特種作戰部隊與其他盟國類似部隊保持了密切協同。外國專家認為,空中戰役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空軍空中突擊隊(第1特種作戰聯隊)的行動。在1991年1月16日夜間,即空中戰役開始前數小時,該聯隊摧毀了伊拉克防空體系的許多雷達和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在其雷達網中打開了很大的缺口。

精良的美軍特種部隊戰無不勝?並非如此,曾被此國軍隊打得慘敗

在空中進攻戰役的地面階段開始前夕,美國空軍第8特種作戰航空大隊有力支援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克服伊科邊境地雷障礙物區(該地雷障礙物區被認為是進攻軍隊的主要障礙)。飛行員使用威力強大的炸彈,持續在地雷場中開闢通路。在越南時,這種型號的炸彈曾用於破壞機場和起降場。根據這種炸彈爆炸所產生的強大心理效果,美國心理戰專家認為,這種炸彈能夠用於打擊敵人。

同時,特種作戰大隊向伊軍陣地投放了數千份傳單。傳單稱,如果拒不放下武器,將遭到“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炸彈”轟炸。1991年2月7日晨,美軍投擲了這種炸彈。其爆炸威力之大,以致遠在沙漠地區的英軍特別空勤團士兵用無線電向基地報告:“美國佬剛剛在科威特使用了核武器”。心理效應超過了預期。大批伊拉克士兵開始投降。美軍從投降士兵手中獲得了伊科邊境所有地雷場的要圖,從而使海軍陸戰隊順利克服了危險地區。

海灣戰爭後,美國特種作戰的經驗得到了其他國家的進一步發揚,於是形成了完整的特種作戰理論和體系,海灣戰爭不但是現代先進武器的試驗場和理論試驗場,更是現代特種作戰理論和戰法完善的階段,沒有海灣戰爭,也許還很難意識到特種部隊竟然有如此之多的任務功能,而美國的特種部隊,則在不斷的實戰當中,歷練為一支世界為之側目的王牌。

☆美國特種部隊在城市戰中的成名之戰

不過本文並無意就美國特種兵在其他領域的諸多表現和理論多做分析,我們還是很快回到城市作戰中來。在二戰之後,美國特種部隊進行了諸多的城市戰役,其中的成名之戰,當屬80年代發生的美國入侵格林納達戰爭。

美軍特種部隊在登陸之後,面臨三項緊迫的任務:一是佔領格林納達電臺,阻止格林納達政府向外發佈戰爭消息;二是營救英國總督斯庫恩,為後續的重組格林納達政府準備條件;三是營救800多名美國留學生,防止格軍將他們作為人質。為了完成這三項任務,美軍在搶佔機場之後,立即派出了3個特種作戰小分隊,向格島縱深挺進。

精良的美軍特種部隊戰無不勝?並非如此,曾被此國軍隊打得慘敗

第一支特種小分隊由“海豹”突擊隊員11人組成。他們趁著黎明前的短暫黑暗,向格林納達首都聖喬治搜索前進,他們的任務是奪佔“自由格林納達”電臺,制止它向世界播發任何不利於美國的消息。這是美國自越戰在輿論上失利後,開始重視新聞媒體控制,心理戰控制和輿論陣地保護的結果。不過一開始,這些美國大兵們弄錯了目標,他們將一座普普通通的大樓誤認為是電報大樓,經過一番周折之後,他們衝出格軍的火力封鎖線,終於找到了電報大樓。

此時格林納達南端突然爆發衝突,格軍頓時發生混亂,海豹突擊隊員們趁機撲向了大樓。格軍還未反應過來,美軍就已經衝進大門進入了樓內,與守衛大樓的十幾名格軍士兵展開了激戰,不到半個小時,就成功佔領了播音室,完全控制了格政府電臺。

第二支特戰小分隊同樣由11名“海豹”突擊隊員組成。和第一小分隊不同,他們沿途沒有遇到格軍,很快就找到了位於其首都聖喬治北部的總督府。“海豹”突擊隊員們趁著天色未明,全部潛入到了總督府內部,並與前來搜索的格軍1個連的兵力展開了爭奪總督府的戰鬥。從早上一直激戰到中午,雙方互有傷亡,格軍死傷達到了幾十人,而11名“海豹”突擊隊員也有10人負傷,著其中有3個人傷勢很嚴重。在危急時刻,美軍援兵趕到現場,迅速包圍了總督府大樓。格軍眼見大勢已去,遂繳械投降。斯庫恩總督和他的家人們則搭乘著一架美軍的直升機,飛往獨立號航空母艦。

精良的美軍特種部隊戰無不勝?並非如此,曾被此國軍隊打得慘敗

而第三支救援部隊則是來自第82空降師的1個連,他們負責尋找並營救800多名美國留學生。25日下午,由於情報錯誤,他們在特魯布魯撲了個空,沒有找到一名美國學生。在得到了1名格林納達教師的指引之後,他們得知學生們在幾天以前就被集中到了2公里以外的一所醫學院裡。夜幕降臨,美軍加緊了行動,連長互換來七八架運輸直升機,率部飛往2公里以外的醫學院。不等飛機降落,美軍士兵立即沿著軟梯爬下。格軍守衛人員還沒有反應過來,美軍士兵就已經衝向學生宿舍。學生們發現是美軍前來營救以後,從床上爬出來,走下樓梯,在美軍士兵的護送下登上直升機。第三支救援部隊也圓滿的完成了其任務。

除了這三支特戰分隊外,在26日的下午,美軍的82空降師的一個別動隊在格軍的弗裡彼特據點還進攻了一個連的格軍兵力。美軍的別動隊在第一次進攻中就遇到了格軍的頑強抵抗,他們隨即呼喚了A-7攻擊機支援,在強大的空中火力打擊下,美特種兵迅猛的衝進了弗利彼特,不久,大量的格軍守軍就舉手投降了,在美軍的押送下向已經先期佔領的薩林斯機場方向轉移。

由於格林納達國土面積下,人口少,軍力也較弱,因此美軍的特種部隊在對格林納達的戰役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小而精幹,在奪取關鍵要點的戰鬥中奮勇當先,為主力部隊掃清了進攻的障礙。此戰,也使得美國的“海豹”突擊隊開始成為舉世聞名的“超級特種部隊”。

除此之外,美軍的其餘特種作戰部隊還在奪取格林納達兩個機場的戰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這些特種部隊主要以空中突擊特遣分隊的方式參加戰役。1983年10月25日清晨5時,美軍空中突擊特遣分隊分別從巴巴多斯、格林納達附近海域的航母上和國內三個待運點乘坐直升機、運輸機,在近百架直升機和艦載攻擊機的護衛下,越過格軍防禦陣地,直撲格林納達南北部的兩個機場。

精良的美軍特種部隊戰無不勝?並非如此,曾被此國軍隊打得慘敗

美國人顯然是有備而來,他們早就通過偵察衛星和特種部隊掌握了格林納達的軍事設施和機場情況,並派出間諜摸清了島上的兵力部署和設防狀況。他們知道格軍早已經在海岸做好準備等待他們登陸,可是美軍現在不想硬碰硬,他們需要先在島上找個立足之地,機場就是最佳地點。掌握了機場,美軍的深入部隊就有補給和增援了,然後可以和登陸部隊一道夾擊海岸上的格軍,其實都不用夾擊,只要美軍能把深入進島嶼內部的美軍站穩腳跟,格軍的防禦陣地就不攻自破了,機場則是深入軍團獲取補給和支持的唯一渠道。

格軍的防守兵力並不在內部,機場的防守部隊非常微弱,所以,當美軍將運輸直升機越過海岸線,越過珍珠機場的指揮塔,直接降落到機場的跑道上,美軍海軍陸戰隊員全副武裝衝出機艙、衝向機場的守軍時,這些格軍都被突如其來的強大攻擊驚呆了,還沒有清醒過來,就成為了美軍的俘虜。美軍只用了2個小時,就控制了珍珠機場,行動非常順利。

隨後,大量的火炮和步兵戰車在這裡輸送進來,美軍開始向附近格軍據點發起攻擊,那些駐守在海岸線周圍的格軍眼看著美軍如此輕易就攻進了格林納達內部,卻無力反擊,只能撤退,期間很多士兵都逃離了部隊,逃回了自己的家中。剩下的人也只能寄希望于格林納達多山的特點,能阻擋美軍前進的步伐了。

在搶佔珍珠機場的同時,美軍另外幾架運輸直升機載著2個別動營的美軍也進入了薩林斯角機場上空,古巴駐格部隊主要就集結在這裡,他們頗具戰鬥力,而且空降著陸點及其附近的制高點上還配置了大量的防空武器,所以這裡是美軍突擊的重點。事實也是如此,美軍在這裡遇到了頑強的抵抗。

為了防止美軍空降,古巴軍隊用卡車、推土機和建築材料等阻塞了機場跑道,這一點是美軍沒有想到的,所以,美軍臨時改為低空傘降。在空降前,美軍攻擊機先對機場一通濫炸,然後才開始空降。不過,剛空降了1個連,就被古巴軍隊發現了,古軍立即衝出掩蔽工事,向美軍猛烈射擊,美軍來不及抵抗,只能臥倒在地,等待後援。

在機場跑道兩頭,古巴軍隊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開始開火,面對猛烈的炮火,美軍只能暫時中斷空降。攻擊直升機開始衝上來壓制地面上的火力,期間,一架美軍直升機被古巴軍隊擊落。美軍無奈,只能命令軍隊進行150米超低空傘降,以解決落地的100多名美軍,C130大力神運輸機迎著古巴的炮火俯衝下來,在最後150米的高度上打開艙門,美軍進行強行跳傘。在地面抗擊的古巴士兵驚呆了,這不像是跳傘,更像是跳樓。

這時,新一批美軍和第一批著陸的美軍一併佔據了有利地形,開始向古巴軍隊發起了攻擊,戰局頓時扭轉了。雙發一直激戰到了7時15分,美軍才基本控制住了機場,並迅速清理了跑道上的障礙物。隨後,美軍機降了大批增援部隊,坦克和裝甲車都開進了格林納達內部,美軍在格林納達的兵力大大增強。

其餘的東加勒比海6國也派出近300人的警察部隊,在美軍取得先期勝利後,搭乘美軍直升機來到了格林納達,他們的任務是負責機場和市區的警衛。經過25日的交戰,美軍拿下了格林納達的兩個機場,並基本形成了從南北兩路對格首都聖喬治市的夾擊之勢,可以說,控制了機場,美軍就已經鎖定了勝局。

此戰,美國最新型的空中突擊特遣分隊的特種戰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引起了世界的重視,然而很快這種戰法在理論建立初期的不完善就暴露了出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