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衝刺押題 | 三大情感命題點,透視高分立意

高考 文化 經濟 讀書 創業 詩歌 寧靜 浙裡話語 2019-06-04

距離2019年高考還有4天

考前衝刺,“押題”來一波。關於情感類的話題,有哪些話題會怎麼考?

本條素材為你搜羅三大情感類命題點,包括“盒飯裡的市井溫情”、“臨終關懷”以及“最後的棒棒”,解鎖類似這樣話題的高分立意。

“盒飯裡的‘市井溫情’”分析與拓展

非典型押題


// 情愫於眉間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5 年前,王金菊與何紹章夫婦相繼下崗。為了謀生,兩人做起了盒飯生意。25個春秋過去,盒飯的菜品在變,吃飯的人在變,唯有低廉的售價一直沒變——3 個葷菜配上 3 個素菜,米飯不限,只要 10 元。盒飯只賣 80 份,因為這個分量能夠讓她做出的菜餚保持家的味道。

他們之所以堅持盒飯限量不漲價,完全是因為回報鄰里的街坊之情。當年他們下崗後為了謀生“賣盒飯”,多虧了社區免費提供創業場所,街坊鄰里也都紛紛照顧生意,他們才得以走出困境,生活逐漸好轉。

要求: ①選好角度,自擬題目;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少於 800 字。


命題點

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人人逐利,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在這種風氣之下,喪失的是對淳樸情義的堅守。於是人們陷入一種矛盾,一方面喪失堅守,一方面渴望情義。王金菊何紹章夫婦就以自己的 25 年行動,為人們樹立起信心和典範。

這類具體的社會正面事例,講故事不是根本目的,重要的是從故事中挖掘出具有社會普遍意義的觀點。對夫妻二人的行為我們能解讀出一種核心價值觀——滴水見海。兩人的堅持所折射出的社會變遷和時代弊病,成為昇華文章格調的重要方向。因為題目中的材料是社會事實素材,故而我們在論述的過程中可以援引一些頗有文化氣息的理論材料,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蘊。

【高分立意】

1 感恩,在歲月中長存

2 堅守本味

3 盒飯有價,情義千金


必背片段

規模、速度、收益是我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

一對夫婦,吃過貧窮的苦,照理說會對金錢有更迫切的慾望,但他們同時也受過鄰居的照拂之恩,於是在逐利與感恩之間,他們選擇了感恩。一場長達 25 年的堅守,不變的品質,家的味道,對抗在外就餐的簡陋和敷衍;不變的價格,對抗年年上漲的成本,給食客既有品質又有尊嚴的餐飲。僅僅堅守這一項,就足以鑄就一塊金字招牌,如同國貨驕傲——“老乾媽”一樣。王金菊夫婦做的不是生意,而是飽蘸了深情與道義的事業。

我可以想象他們這樣的工作,一定是充滿了愉悅與期待的,每一天的勞作,都是把曾經接收的愛反哺回去,施恩者不圖報,報恩者也不限於昔年恩情。這份無特定對象的愛,可能於許多人,只是一餐飯,幾餐食而已,但這在王金菊夫婦心中就是一份信念,甚至是一種生命的歸宿。如果要追溯這份歸宿的起點,也只是 25 年前,你、我、他的一次舉手之勞。

高考作文衝刺押題 | 三大情感命題點,透視高分立意

“臨終關懷”分析與拓展

非典型押題


//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臨終關懷,是一種致力於提高即將逝去患者的生命質量,通過消除或減輕病痛與其他生理症狀,排解心理問題和精神煩恐,令病人內心寧靜地面對死亡的工作。如今,國內多地已設立臨終關懷醫院或在醫院內設置臨終關懷病房,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解這種方式。在很多人看來,每個生命都應該帶著尊嚴謝幕,臨終關懷對此意義重大。

材料二:儘管只有 30 歲,紀慈恩作為臨終關懷志願者已有十年,陪伴送走了 30 多位老人。她認為死亡並非只是瀕死之人的事,“死亡是生命一個非常正常的過程,它從來都不是突然來到我們生命中的,探索和親近它可以看到生活中我們很難看到的東西,它是反映生命意義的一面鏡子。”

針對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樣的聯想與感悟?請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

命題點

生老病死,是人類的自然規律。而對於身患絕症或瀕臨死亡的病人,如何能使他們正確認識死亡,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減輕他們的痛苦,安度餘生,這是醫學界乃至全社會想要達到的目標。臨終關懷是誕生於 20 世紀 60年代的一種新型的醫療服務,它的出現有效實現了保護生命的重大舉措。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臨終關懷,大眾對於生命與死亡的認識也愈發深刻。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有側重,一是臨終關懷在中國的現狀,屬於宏觀上的;二是一個參與臨終關懷的志願者的經歷與感想,傾向於個人的生命體驗。兩者共同指向死亡這個主題,在中國人向來忌諱談論死亡的背景下,此題的意義尤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考生既要看到人們對死亡認知的進步,也要注意把關於死亡的恐懼、感恩、珍惜當下等個人情感融入議論,作文才會情理並重,打動人心。


【高分立意】

1 臨終關懷是世界給予生命最溫柔的禮物

2 對生命懷有一顆敬畏之心

3 生命不朽,何懼離去


必背片段

生命是最寶貴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因為死亡而完整。我們都敬畏生命,樂觀的對待生命,正如我們的文化,在《周易·繫辭上》中所表達的:“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因此當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平靜而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如今有 70% 癌症晚期病人需要給予止痛、心理安撫等“舒緩療護”及臨終關懷。臨終的過程,因人而異。但絕大多數人都會需要一根“柺杖”,才能走得更平穩、更安詳。這根“柺杖”,可以是家人、社會不離不棄的支持與關愛,也可以是對死亡本身的安然接納。而臨終關懷在生理之外,更給予了一份這樣的心靈安撫。此外,當今城市老齡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重病臥床老人也日益增多。隨著獨生子女的父母走到生命最後階段時,靠獨生子女解決老人護理問題越來越難。“臨終關懷”正給這些家庭帶去了一絲希望與安慰。


高考作文衝刺押題 | 三大情感命題點,透視高分立意


“棒棒老杭與騙子的覺醒”分析與拓展

非典型押題

//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71 歲的棒棒(重慶挑夫的一種俗稱)老杭發現有人在他家門口留下 630 元錢和一段留言。原來,老杭大約在四年前被一位自稱為老鄉的男子騙過 1100 元錢,那位男子後來通過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知道老杭賺錢不易,良心發現,把身上僅有的錢都拿來還給老杭。男子在留言最後寫道:“我已經深刻地感到,當一個有道德的壞蛋,不如做好人。”老杭也通過媒體喊話,剩下的錢給不給都沒關係,“再難也要做好人。”

要求: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

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命題點

人是社會的人,沒有人可以與外界隔絕,活在真空。於是,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卻也需保持與人爭的實力。這些人與人交往的困境,其來源是人與人之間信任與善意的缺失,這則素材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典範,讓我們與這個並不友好而又無法逃離的世界達成和解。

審題時,考生可以從“那位男子”的角度立意,談自省,談善的感召力;也可以從老杭的角度立意,談對待生活的態度,談對“善”的堅守。在物質的衝擊下,保持一顆簡單的善心本就不易,如果在遭遇不公之後,仍能保持善心,就真的可以稱得上偉大。立意時如果能注意到這一點,那麼文章會更加深沉。


【高分立意】

1 善於自省,改過向善

2 善,是一把需要傳遞的火種

3 世界以“醜惡”吻我,我仍報之以“善”

必背片段

我們常常以為,當人在遭受持續而又強烈的不公境遇時,很容易走向極端——要麼絕望,要麼憤恨。但老杭卻依然選擇與人為善,選擇做一個好人。對於他來說,1100 元也許是他幾個月的生活費,是挑了很多單生意才能積攢下來的一大筆錢。然而,就那麼輕易地被人騙走了,如果他因此不再相信善良,甚至以牙還牙,這種情況將是多麼悲哀與無奈。可是他的選擇是“再難也要做個好人”,這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在老杭精神的背後,我們首先應該反思,如何讓好人活得更好,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樣的怪象成為歷史。唯有這樣,才能讓善者敢於為善,樂於為善,從而讓善良成為我們時代的標籤。如果我們把時代風氣,全部訴諸道德自律,這既違背現實,也違背規律,因為只有自律與他律的配合才能最終將社會推入正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