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備專職教師、規定課時……即將到來的必修課,中小學如何接招?

高考 大學 藝術 教育 校長派 校長派 2017-09-19

配備專職教師、規定課時……即將到來的必修課,中小學如何接招?

精彩導讀

無論是“中高考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還是“傳統文化要覆蓋小學到大學各學段”我們不難發現,傳統文化的熱潮已席捲了整個教育圈。

今年九月開學已有兩大省份正式將傳統教育設為中小學必修課,納入教學體系。除了“配置專職教師”、“開設相關課程”,面對這個即將覆蓋全國的“新課程”,中小學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呢?

九月開學,山東、河南兩省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列為必修課,在全省中小學全面啟用。

亮點提要

山東省:

分學段設立課程目標:

山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小學階段以誦讀為主,通過誦讀經典引導小學生的價值與追求。

初中階段重點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形成中華傳統美德系統的價值體系。

高中階段以經典研讀為主,讓學生的價值觀系統化。

河南省:

增設傳統文化課程

小學生每學年上夠12課時,中學每學年上夠14課時。

按年級配備一定數量傳統文化教育用書

配備傳統文化專職教師

……

以山東、河南兩省開設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為借鑑,對於這場“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浪潮,中小學該做好哪些準備呢?

01、開設傳統文化相關課程

從2017年秋季開始,各中小學校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課程計劃,所需課時在學校課程中統籌安排。

小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2課時,中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4課時。

02、配備一定數量的傳統文化教育用書

各中小學校要配備一定數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用書供師生使用。

每所學校按每個年級班數進行配備:一個年級4個班以下的要按1個班級人數配備,5--8個班的按2個班級人數配備,9個班以上的按3個班級人數配備。

03、配備優秀傳統文化教師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教師的配備與管理,逐步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中小學校要選配具有一定優秀傳統文化基礎的在職教師,通過培訓後轉崗從事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或兼職承擔教學輔導工作。

城市學校和農村規模較大的學校要配備優秀傳統文化專職教師,其他學校要配備兼職教師。

04、將加強骨幹教師的培訓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教師的培訓和培養。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教師的培訓納入整體培訓計劃之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

05、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要通過社團活動、興趣小組、專題講座、經典誦讀、比賽展覽、藝術文化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通過家校合作,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溝通,與家長一起共同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06、在學科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教師要自覺提高素質,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之中。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要把握好“兩個尺度”

方中雄: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01、從學校育人視角來衡量

傳統文化內容博大精深,是無比豐富而寶貴的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但是,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不是專業教育,要關注教育的廣泛性和基礎性。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品類與深淺等,都要放到具體的中小學校教育情境中去思考有沒有育人價值、育人價值的高低和如何促使育人價值最大化問題,不能偏離或遠離中小學教育活動的本質要求。

有些傳統文化研究、開發和教育項目,從文化繼承的角度來說十分重要,但並不意味著相關內容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有突出價值。

有些經典很有價值,但中小學課程內容已經較多,學生的負擔普遍較重,如果不顧環境條件一味要求學生誦讀,也不利於達成育人目的。

有些地方政府搞一些地方文化建設項目,要求學校開展配套的傳統文化教育,但是放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大格局中,這些教育資源的育人價值能否最大化則值得考慮。

總之,中小學校是一個正規、系統、講求效率的教育系統,教育內容、資源和方法的選擇都要從育人角度作充分的考量。

而這一考量尺度不只是傳統文化本身,更重要的是其教育意義、是對人的成長的價值。

02、從現代教育原則與方法來衡量

我國古代教育以學習“四書五經”為主要內容,以私塾等為主要場景,以閱讀、背誦與講解為主要教學形式。

但今天的教育經過中西文化的相互影響借鑑,吸收了大量教育科學、學習科學和心理學研究成果,積累了極為豐富的學校教育實踐經驗,已經形成了將知識進行系統化組織,以課程和教材形式呈現,以師生互動方式開展的教育模式。

今天中小學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教育目標上要提高兒童與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認同、認知水平與傳統美德修養,在教育策略上體現傳統文化教育的豐富性、基礎性、層次性、選擇性和實踐性等理念。

不少學校讓學生穿上長衫長袍、搖頭晃腦地死記硬背那些經典,偶爾體驗一下未嘗不可,倘若成為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風尚或刻板僵化的教育形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未必有益。

經過多年的反思與糾正,中小學教育已經逐漸拋棄了“死讀書、讀死書”“生記硬背”等教與學方式,切不可借傳統文化教育之名讓其捲土重來。

學校如何構建較為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

方中雄: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教育內容、課程類型結構、教材與教學資源、教學實施與評價等,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體系。

我們要以課程建設為紐帶,整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個要素、各個環節,系統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1、加強教育內容選擇的科學性

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選擇應當考慮四個原則。

突出基礎

對於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來說,要根據其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來控制內容難度。

要努力避免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從基礎缺失的一個極端,走向“繁、難、偏、舊”的另一個極端。

中小學階段不必過分強調原典學習,要避免以專業研究的方式來指導中小學生的經典學習,不必過於執著地推動整本閱讀。

豐富多樣

我們要讓學生廣泛接觸、學習和體驗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物質、制度、精神多領域,文字、思想、行為、技藝多載體,真、善、美多層次,經、史、子、集多種類,諸子百家多流派,不同地區多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應當有基本的瞭解。

循序漸近

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對教育內容作出序列化、分學段、劃層次、有重點的安排。

尊重選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極其豐富,在堅持正確導向與明確原則性要求的前提下,允許各地區和各學校視地區與學校的教育環境、學生實際、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前提下,對內容作出篩選。

同時,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基礎和興趣,在設計底線標準的基礎上,提供可供選擇的項目內容。

2、開展多樣化的課程安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極其廣泛,按現有的中小學學科分類衡量,是難以成為邊界清晰的一門獨立學科的。從現實出發,可重點探討以下幾種課程安排路徑:

一是滲透到其他學科。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在要求反映到中小學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中,在各學科教學中加重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

二是充分利用地方課程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綜合性課程。

逐步確立起學科標準與內容框架,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樣的內容有所瞭解、有所感受、有所親近。

三是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

讓學生在參與形式多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活動中獲得知識、能力與道德體驗。

四是開發校本課程。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展統一的或可選擇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教育。

3、積極開發和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資源可謂極為豐富,浩如煙海的典籍、各種古蹟和紀念場館、豐富多樣的民間習俗、社會化文化活動等,都是學校開展教育的資源。

推薦文章

○獨家 | 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曉陽:反思應試教育,高招不能再唱過去的歌謠

○獨家•深度 | 新高考風雲變幻,六省市校長“達”者喜、“窮”者憂

○獨家·高考風雲 | 鍾秉林教授:新高考改革不能應試化解讀(上)

○獨家·高考風雲 | 上海市格致中學張志敏:應對新高考改革,校長沒必要焦慮

| 依據河南日報、中小學管理、山東教育電視臺等綜編

| 來源:校長派

校長智庫教育研究院

| 更多內容請關注:校長派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