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高考|三次高考,三上大學,他說“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高考上”

高考 清華大學 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南方都市報 2017-06-14

本文2237字,閱讀完需要7分鐘

在高考恢復四十週年之際,我們為你講述一些與高考有關的“小故事”、“小人物”。

“微觀高考”之二十二

微觀高考|三次高考,三上大學,他說“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高考上”

幾個小時的黑夜過後,大二學生戴舒將迎來一門選修課考試。這場考試並不難,同寢室友和平常一樣早早睡下。可戴舒就是睡不著,這樣的場景對他來說並不陌生,高考之後,無論大小考試,他度過了許多個難以入眠的夜。

他把這歸結於高考後遺症,經歷三次高考,頭一年,他被中央財經大學錄取。第二年,他在復旦大學就讀一段時間後退學復讀。第三年,他被中山大學錄取。在大學裡,有時他也會想,要是沒有考三次,現在的他會不會變得更好。

“高考是人生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但只需要走一次,走多了就不值得。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高考上。”又是一年高考落幕,戴舒想對學弟學妹們這樣說。

和所有人一樣,戴舒的第一次高考在倉促中上了考場,“沒有任何緊張的情緒”。從小到大,戴舒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這次高考,他覺得自己發揮出了平常水平,雖然不算滿意,但問心無愧。

一開始,他並沒有想復讀。

表姐的錄取結果成為了他選擇復讀的推手之一。復讀一年後,戴舒的表姐考上清華。戴舒還記得,家鄉小鎮讀書風氣濃,誰考上了清華北大,街頭小巷都會貼滿中榜者的照片。有一次,他去附近的理髮店,店裡閒聊的人們交口稱讚,那個上清華的姑娘真厲害。

與此同時,他收到了中央財大的錄取通知書。他原本一心想去讀經濟學,但由於分數不夠,錄取他的是經濟法學,而這個專業,他並不喜歡。

他有些鬱悶,表姐的事又觸動了他。他和父母商量,要不,再來一年。

得知戴舒要復讀的消息,一夜之間他成了各大高中爭搶的對象。第二天,一所高中的校長和老師來到他的家中,和戴舒的父母商量,如果到他們學校去補習,會給多少錢,會得到什麼樣的福利。

前腳剛送走,下一波人又來了,開出不同的條件。

這麼多人來找他,戴舒感到有些迷惑,又有些小竊喜,覺得這麼多人都爭著來要我。表姐考上清華後,全縣都知道她的名字,他也想體會一下這種感覺。

錢也讓他動搖。他的家境普通,只要答應去補習,就會得到一份不錯的收入。

戴舒決定復讀。再拼一年,清華北大。復讀的學校如期給了他5萬元,還配備了他所需要的各種教輔。

第二次高考前,戴舒的壓力大了許多。他所在的班級全是各地尖子,都是來補習的。從開始到最後,他都不是最拔尖的。住他對面鋪的同學每天看書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六點起床繼續,最後考上了清華。戴舒直言,自己做不到這樣。

高考前一段時間,戴舒只記得腦子嗡嗡作響。這被他稱之為“高考狀態”,他很少顧及自己的狀態,腦子裡只有高考一件事。

成績出來後,他很想去人大金融,但分數不夠;想去北大,能去的專業不喜歡。最後他的分數,被複旦大學社科實驗班錄取。但對於這個專業會學什麼,上大學前,他的瞭解幾乎是零。

“省狀元報了什麼,那個就是最好的。”現在回想起來,戴舒覺得,自己想報金融也並不是因為喜歡。

推動他再次復讀的,是同班同學的錄取情況。他的班級裡,清華、人大、北大、復旦、交大,一些平時比他成績差遠了的人,高考分數比他更高。

更關鍵的是,另一所學校開出天價。你來,給你20萬。你考上清華北大,再給你25萬。

戴舒想起那一刻,“當時沒有為未來的自己考慮多少,就是很短暫的利益權衡。”

第三次高三,戴舒回到了第一次的學校。很多人都認識他,但他想的很簡單,“我收了錢,幫你辦事”。

離高考越來越近,戴舒覺得他夢寐以求的東西也越來越近:全省第一,清華北大。他很快就可以觸摸到了。

這種期待讓他緊張,高考前一晚他沒睡著,“整個夜都是亮著的”。

戴舒有對答案的習慣,他覺得這樣很刺激。考完語文,他和往常一樣對照著答案,他發現選擇題只對了一個。接下來的文綜出了大問題,英語也沒考好。

分數出來,他離省狀元很遠很遠。

戴舒以為他會崩潰,可是並沒有。“有些事你覺得很難承受,但事情擺到了面前,又沒什麼;有些事你覺得沒什麼,可是就崩潰了。”

他有點後悔。

這對戴舒的家庭是很大的打擊。第一次復讀時,因為朋友同事的孩子有很多復讀成功的例子,父母很支持他,第二次則不太願意。戴舒覺得,成績下來後,對父母的愧疚大於對自己的。

有時,他有些感恩他考了三次,這給了他很多填報志願的經驗。他覺得,現在的專業和學校是對他而言最好的選擇。

“雖然不完全滿意,但這是在得知成績和我所有的東西都掛鉤之後,第一次完全放鬆了我自己。”戴舒想起來到大學宿舍那天,送走爸媽之後,他一個人躺在宿舍床上。他對自己說,從今天開始,你就是全新的你自己。

這樣的狀態,戴舒覺得活了這麼多年,只有幾次。

戴舒用一句話總結了他的三次高考:“人在重大事項之前做的選擇往往不是你自己的,而是感覺和直覺”。他說,現在回想當時為什麼會那麼選,他也說不明白。“過後會有一萬個理由否定,但當時沒有。”

“在高考面前,所有的認知只有一個,優不優秀只認分數,只要我成績很靠前,我就覺得我是優秀的,不知道志願和專業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戴舒覺得高考失敗給他留下了很多後遺症。現在,他每次面臨重大選擇,他都覺得不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一場簡單的考試,他也會很焦慮。戴舒覺得這不來自於對自己的質疑,而就來自於明天要考試了。

在社團當中,戴舒有很多想法,但每次和師長溝通時,內心另一個聲音告訴他,不要亂說,萬一說錯了怎麼辦。他想更穩妥。

戴舒覺得現在的生活就像失去重心的陀螺,他對自己沒有定性和標準。“對我來說,高考就是最好的標準,高考的結果就是我對自己的評價。”(應受訪者要求,戴舒為化名)

採寫:南都記者 嵇石 實習生 詹晨楓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