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園會週四舉行“中國館日”活動

世園會週四舉行“中國館日”活動

自世園會開園以來,中國館遊客不斷。5月1日,世園會迎來開園後的首個客流高峰,下午3時,進入中國館的遊客排起了長隊。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世園會週四舉行“中國館日”活動

5月2日,遊客在參觀世園會中國館北京展區。

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近千名中外嘉賓將出席館日儀式,媯汭劇場舉行《錦繡中國》文藝演出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國家館日活動將在6月6日(本週四)舉行。中國館是北京世園會的網紅館區,根據統計,在北京世園會“四館”——中國館、國際館、生活體驗館、植物館中,中國館和國際館最受歡迎,累計參觀人次均在136萬左右。

媯汭劇場將舉行《錦繡中國》文藝演出

6月6日上午,中方領導人、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國際參展方、國內外工商界代表、園藝界知名專家以及各部委、各地方等約950名受邀代表將出席館日儀式並觀看文藝演出。演出結束後,嘉賓將赴中國館巡館,並參觀中外花卉展。

文藝演出《錦繡中國》將在園區媯汭劇場舉行,包括鼓樂舞、無伴奏合唱、交響京劇芭蕾《梨花頌》、箜篌、花仙與插花表演《花團錦簇》,以及竹樂團演奏等節目。

文藝演出結束後,出席館日活動的中外嘉賓將共同參觀有代表性的國際和國內展園。“國際展園中,既有展示多彩園藝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建築園藝,也有表現現代園藝技術和發展成就的科技園藝,還有返璞歸真、強調田園本色的傳統園藝。國內展園則生動體現了我國園林園藝發展水平,全面展示了各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最新成果。”中國國際商會祕書長、北京世園會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於健龍介紹。

中國館每日入館客流近41000人次

北京世園局副局長、中國館館長葉大華介紹,北京世園會4月29日開園以來,園區各部門協同配合、熱情服務,整體運行工作平穩有序。截至6月2日,北京世園會“四館”累計接待遊客447.8萬人次,其中,中國館累計接待136萬人次,國際館累計接待136.7萬人次,生活體驗館累計接待95萬人次,植物館累計接待79萬人次。

葉大華介紹,截至6月2日,世園會中國館總計入館1363420人,每日日均客流量穩定在近41000人次,特殊日迎來客流高峰,其中5月2日達到峰值64027人次。

為做好遊客服務工作,中國館排隊區搭建了450平米遮陽棚,安放遮陽傘37把,同時在序廳服務檯配備小藥箱。分別於東廳、西廳設置AED自動救助機2臺;啟用綠色通道,方便75週歲及以上老人、嬰兒和殘障人士入館。

中國館展覽看點

中國館的展覽部分,以“生生不息,錦繡中華”為展示理念,涵蓋四大展區:中國生態文化展區、中國省區市園藝產業成就展區、中國園藝類高校及科研單位科研成果展區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插花藝術展區。其中,中國生態文化展區包括序廳、天地人和廳等部分。

序廳

四周牆面用全國各地運來的五色土壤夯築而成,代表大地;發光的亞克力棒組成星空,代表天空和宇宙,星星中含有植物種子,代表生命。

天地人和廳

以甲骨文中的“藝”字為原型創作的主題雕塑,描摹了一個人屈膝種禾苗的場景,周圍是以《詩經》植物為主題的展示。

四時景和廳

以永生苔蘚作為材料再繪了宋代著名的《千里江山圖》,並結合多媒體演繹,使青山綠水煥發生機。

春江風和廳

與《千里江山圖》相呼應,展示以《富春山居圖》為主題的光影裝置。表達“可望、可行、可遊、可居”的理想人居環境。

山水和鳴廳

由水院和山廳組成。“水院”展示中國園藝發展史上24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山廳”繪製對世界有重要影響的37種中國植物。

祥和逸居廳

內容來自《十八學士圖》和《圓明園四十景圖》,用三維立體國畫效果,感受古人端坐於松竹花卉之中,談書論畫、撫琴對弈。

和而共生廳

大型折屏連接而成的動態“藍圖”,選取12處中國當代生態文明保護和建設的典範,綜合展現美麗中國的建設成果。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