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杆入洞千餘年,高球始源於中國?

高爾夫 宋朝 明朝 元朝 中國高爾夫網 中國高爾夫網 2017-08-26
揮杆入洞千餘年,高球始源於中國?

古代高爾夫運動在宋朝、金朝、元朝和明朝這四個朝代都很流行,但是那時候還不叫高爾夫,而是叫做“捶丸”。大多數古人所用的球杆並不昂貴,無非用堅硬且有彈性的木材刻成球杆,外面再纏一層毛皮罷了。至於高爾夫球,主要是用癭木製成,偶爾也有人用瓷土燒造高爾夫球。事實上現在出土的宋代高爾夫球幾乎全是瓷球,這是因為木球比較容易腐爛,很難保存到今天。

古代中國沒有橡膠,只能用木球和瓷球。有意思的是,那時候的高爾夫球也不光滑,表面也有很多凹凸,尤其是瓷球,上面密密麻麻好多窟窿眼兒。這說明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已經認識到球面光滑的高爾夫球在空氣中飛過時會遭遇更強的湍流阻力,必須用球體表面的凹痕或窟窿眼兒來分離湍流,減少阻力,讓球飛得更遠。

揮杆入洞千餘年,高球始源於中國?

古代的球杆跟今天也很像,都是直杆下面拐一個彎。古代的球杆也有多種類型,大體可分成三類:攛棒、杓棒、樸棒。攛棒最長,樸棒最短,杓棒底下則有一個像勺子一樣的裝備,可以蹲著把球橫擊出去。

揮杆入洞千餘年,高球始源於中國?

古人擊球的規則也跟現在差不多:從“基”也就是開球檯那裡打出第一杆,球進洞則已,如果不進洞,就直接過去打第二杆、第三杆,直到把球打進球洞為止。如果中途用手碰球,用嘴吹球,或者運用內力讓球移動,都算犯規。古人計算成績的方法跟現在一樣,一般也是按杆數定輸贏。

古人對球洞的數量並沒有硬性規定,五個球洞也可以,八個球洞也可以,最多一般不超過十個球洞。既然球洞的數量不固定,那麼球場的面積肯定也不固定,一百畝空地可以做一個球場,一畝空地也可以做一個球場,甚至給每個球洞劃分的場地都沒有固定面積。

至於擊球的姿勢,古人並不做明確規定。現在講究站著用雙手揮杆,而古人既可以站著雙手揮杆,又可以蹲著雙手揮杆,還可以蹲著單手揮杆,只要你能把球打進球洞,用什麼姿勢都不違規。

由此可以想見,古代中國人打高爾夫球是不需要經濟門檻的,明星可以打球,暴發戶可以打球,市井小販也可以進去揮幾桿。簡言而之,高爾夫球在古代絕非所謂的“貴族運動”,而是真正的平民運動。

長按上方二維碼或添加微信:golf212121

免費獲取世界最頂級高爾夫教練全中文教學視頻的觀看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