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天空墨黑,厚雲沒星。手錶上指針是凌晨2點,大部分人已熟睡就寢,街上一片寂靜,黑暗滿布街角,昏黃街燈,照得人睡意濃濃。

「嗞嗞……」

機器的轉動聲卻在深水埗福華街,一排關閉的鐵皮小排檔後,一間鋪頂上書「坤記士多」四個大字,在鐵閘縫中透出幾扇白光,聲音就從這制糕工場發出,訴說著眾人皆睡我獨醒,明碼實價的起早摸黑,辛勤的一天就從這嗞嗞作響揭開序幕。

「從早到晚,循環不息,兩三點鐘起床開工磨米,賣完糕收檔夜晚八點多,年中無休!不過沒關係,習慣啦!」半頭白髮的傳永祥一口沙啞地說。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ltfhenry)


傳永祥是坤記老闆和掌舵人,64歲,對這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勞已司空見慣。還有弟弟付永康,三個協力的阿哥阿姐夥計,同時在凌晨開工,默默無語。

守在四五十度高溫的火爐邊,人人揮汗如雨,各站各崗位的忙著磨米、抽出抽入竹筲簊、提上提落重甸甸的石頭壓漿,誰也沒注意到這百忙的街外上一絲靜態。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網絡)


「咔嚓……」

一手拉開了店面的鐵閘。時為早上七時許,深水埗地鐵站B2出口旁,這不過百尺,80年代士多的舊模樣,汽水、香菸、啤酒、土炮……,老士多的產品。然而主角是陸續放到店門當眼處的各式老糕,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紅豆糕……琳琅滿目,吸引途人。連銷售也數十年不變。

現時外面的糕都早已包裝好,這裡卻依舊即切即放磅上秤重量,再入小袋給客,這樣的動作常惹客人投訴慢。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tiffanyhiahiahia)


「每件糕品多重就收多重的錢,絕不缺斤少兩!幾十年都如此,沒變過,買過的人都沒有投訴過!」

隨時代變遷,深水埗生活改變了,舊的事物正在消失,他仍竭力保留這裡的一點一滴,分毫不動。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yeaholiday)


「我也年輕過,輕浮過,試過革新,錯了一次,不可以再錯!」像他的白糖糕,水靈模樣,心眼兒透亮,會有點調皮。他也曾稚氣未脫,違反父旨,背叛自己,陷於迷惘,卻終歸是貼心的。還不忘父訓:「做人做生意要對得住天地良心。」

一度無心之心,使他謹遵此宗旨,勤懇守著,天荒地老。縱使父已逝,精神卻長存。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gogopayne)


父技藝恭謹以待

閉目沉思的他,想起父親,思緒如泉湧。他祖籍順德,鄉下作為魚米之鄉,河澤廣佈,水域通達,適於稻米生長。賦予了製作米糕的創造力。選粘米、糖、水這些家常材料製成的白糖糕、砵仔糕等,是稻米變身的傑作。

看來簡單,實際上製作十分繁瑣。父親傳承的技藝,他不怠慢,淘米、浸米、磨粉、壓水、和餡、發酵、灌籠、水蒸,做足八道工序,糕才爽香可口。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yanwei525)


「滴噠滴噠……」

磨米的滴水聲,迴應著石頭壓印米漿滴出的米水聲,格外清脆。他將用半新舊的泰國粘米按比例混合,浸泡一晚軟了的米放進磨機,扭動水龍頭,米粒漸研磨成漿,奶白的水柱細細流進布袋。

紮好裝滿米漿的布袋,然後抬一塊大石把米漿重重壓著,待水分全部流走,壓成半乾溼的米粉團。以壓乾的米粉團上秤,斤兩才準確。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kampungboycitygal)


「用磨米壓出的米漿來蒸糕,這樣的糕有一種膠質,特別有嚼勁。」他一時忙著調校不同糕點的糖水米漿,這個要加黑芝麻漿,那個要放紅豆……一時又要磨糯米粉,做煎堆、包茶果。磨米機在一邊動,他也像機器一樣,沒有一刻停下來,多磨人!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ronomnom)


最不容易是順德獨有的白糖糕,壓成的米粉團,加入糖水搓勻,擺放到晚上,粉團不停發酵,晚上變「老種」,又配搭新加了糖的米粉團去,再發酵到第二日才蒸,往而復來,日日如是。

白糖糕好不好吃?還是靠發酵。米與糖水的比例怎樣?發酵時溫度如何?全靠他拌和米漿時,一雙巧手去感應。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hkfoodiemeow)


將發了酵的米漿倒在竹箕上,拿去蒸。「蒸起啦!蒸起啦!」隨著他揭開蒸鍋,熱氣上升,夾著帶酒味的甜米香,一股複合香氣撲面而來。剛蒸好的白糖糕白嫩蓬鬆,密密的小氣孔如同蜂巢一般,光滑剔透。嘗一口,軟滑爽口,甜甜的滋味帶著剛出爐的暖意在舌尖化開,口感綿密帶韌勁,微微似米酒的香氣,意想不到的清新吸引。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bnodiary)


家傳祕方不易來

他大力地呼出一口菸圈。這個做糕的家傳祕方,是寶貴的經驗及睿智,都是他的父輩,順德人一代代口耳相傳下來的結晶。最初,也與一口煙有關。

「我老爸叫付坤信,戰前在順德茶樓打工學做糕,他個師傅做的白糖糕爽彈細膩,怎麼做?師傅就教一點不教一點。不過那個師傅是吃大煙的!」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goeat.hk)


吃大煙,即抽鴉片,當年是合法的,很平常,但價格高昂,普通打工的吃幾遍可花掉一個月人工。他父親知師傅有煙癮,出錢請食,期望師傅上足電,會過招教他。這樣的討好非一推即就,師傅一次不教、兩次不教,直到第八次才教少許。之後不斷請食,師傅才像擠牙膏般一點一點地教。


「請他吃個大煙,全部工錢都貢獻給他!老爸才慢慢學到做糕竅門!」到他父親成功獲知其中祕訣,已傾盡家財,可謂得來不易。和平後,他父親就帶著這祕方,到香港打工。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hangry_t)


做米糕養家餬口

「依呀﹗依呀﹗」

石磨在轉動,轉一圈就依呀一聲,昔時就是用石磨磨米做糕。「我老爸那時在香港的油器白粥大牌檔做糕,用石磨磨米,憑學回來的祕方做出好吃的糕,其他師傅都沒有他做得好,不少客人就提議我老爸不如自己出來做生意!」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foodie_siulok)


1965年,他家住唐九樓,在十樓的天台自立做糕,山寨原始,做批發生意。「怎知拿貨賣的商戶客,好生意就來拿,生意不好就不拿,下雨了不來拿又不給錢,糕品做好了難道要全扔掉?我阿媽就拎出街賣!」山不轉路轉,他母親挑起扁擔,秤兩隻竹籮筐,糕點放在籮筐上,到福華街、北河街沿街擺賣。那時小小的付永祥,已跟著媽媽一起上街。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koalalove2eat_hkfoodie)


「老爸真的好勤力,他一個人,用手磨米、石頭壓水、米漿溝糖水、發酵、入爐蒸,那時還是用柴燒,什麼都是一個人做!」父親就靠這糕養活一家九口,逐漸做到有生意,坤記的雛形就是這樣形成。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jestiny_chen)


窮人孩子早當家

「鈴鈴鈴鈴……」

鬧鐘響起,早上六點,傳永祥兒時最痛恨這聲音,他不情不願的起床來。「起床幫老爸開檔,之後七點多上學,到下午三四點放學回來,又磨米、搓糕,到夜晚九點,才去做功課……」

對一個小孩,體力及精神都往做糕去,上學沒精神,成績也越來越差。「導致沒心思讀書,讀書升不了級,就不讀了,一直跟著老爸做糕。」中二就輟學,這遺憾一度令他無法釋懷。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hkfoodiemeow)


「別人放學就去玩去踢球,星期六星期日去露營、去旅行。我星期六星期日都要開工,好辛苦!做糕有什麼樂趣?」他很矛盾,對做糕,嘴裡說著嫌棄,實則卻又留有美好回憶。「當年沒這麼多電子產品,我從小陪老爸開檔有得食,又和其他檔口的小朋友玩,賣出的了糕,老爸還會賞我零用錢,其實挺開心的!」多年後憶起與父親一起賣糕的時光,苦中有樂,很寶貴,他特別珍惜!

他與父母漸漸做到生意,從街頭做上排檔,他的工資也多了。「那時自己不成熟,沒有存錢!拿到的工錢都用來逛街看戲吃飯,不夠就問阿爸拿!」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maesan59)


人跡意興闌珊

「轟隆轟隆……」

地鐵行走聲音劃破寧靜的深水埗,時為79年起地鐵。坤記被迫搬到南昌街的大牌檔。「因為不方便,完全沒生意,做糕生意差,賺不到錢。」同期麥當勞又進軍香港,市民多了選擇,坤記漸被擠到邊緣去。生意不佳,令付永祥更加意興闌珊。

「我都要出人工,飲茶食飯都要錢。做糕沒前景,就想轉行啦!從小做糕也會厭煩,當然不想做!」常言做那行,厭那行。他放下了做糕,離開父母和弟弟。當時他考到的士牌,就去開計程車賺錢。

當了計程車司機,他才發現計程車行業競爭激烈。「的士多,競爭太大,難賺錢,我覺得開的士已經過時。」他只好回家再做糕去。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huimavis)


人心之花散落時

這痛楚的嘶喊,如被一拳激中喚醒做糕的初心。他離去而再回來,父親沒有責怪,但最終也要靠父母,他感覺像欠了一個情。這時父親年事已高,還交付給他打理。他有感傳統磨米、壓漿、發酵,花工夫又費時,生產能力低。適逢工場拆樓,沒地方磨米,他打出如意算盤來。「新時代講求快,可以用現成的粘米粉,節省了磨米的艱辛過程,節省了不少成本。」

有不待風吹而自行散落者,人心之花是也。人心搖盪、人性明暗,有跡可循卻難以理解。他騙得了自己,卻瞞不到客人,有些熟客吃過,覺得不是硬邦邦,就零零散散,味道不同了。當他面前,把糕丟進垃圾桶,這恍如大力地颳了他一耳光﹗「我好不開心!」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sabneko)


客人騙不了,一個個離去,不單虧本,父親打下來的江山招牌也搖搖欲墜。他痛過,才領會,才醒覺。「老爸曾經和我講,做生意最重要是實在,對得住客人,如果糕品品質不好還賣給客人,就等於騙人。」

痛定思痛,自此,他堅持用傳統方法,磨米蒸糕,慢慢把客挽回來。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網絡)


兵戎相見終告捷

「傾哐!傾哐……」

電視機傳來武俠劇的刀劍聲,短兵相接,彷如與同行舞刀弄劍的惡鬥……八十年代,大牌檔人稀少,父母接受他的提議,到較多人流的福華街租鋪,他可以邊看著電視邊賣糕。

如今他不辭勞苦,店仍維持磨米做糕,果然吸客,生意滔滔。那時深水埗有不少經營糕點的行家,見其客人川流不息,不免見獵心喜。某行家到來請教,叫他傳授做糕訣竅。「老爸當年都千辛萬苦才學會,現在別人問一問就要教?有沒有這麼便宜的事?況且你也在深水埗做糕,教了你,不就等於搶自己的生意?傻的嗎!」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網絡)


他拒絕了,於是行家心生一計,急促地將其租鋪買下。「他買了間鋪,繼續租給我們。」

他被擺了一道,但對方有鋪佔了優勢。他覺得租鋪不是長遠計,立意要父親買鋪。機緣下他們買到隔鄰的店,即現址的角落鋪,於是搬到鄰店繼續賣糕。行家業主收回原店,賣同樣的糕品,兩家並列打對臺。「大家爭生意,他鬥誰便宜,他賣五塊錢三件,我一件三快半。客人來買,說我貴,但一樣幫襯,因為我的糕比他的好吃。」

對家沒人光顧,大拍烏蠅,結果結了業。「以前一直覺得老爸的手藝好平常,現在我知道是寶。」他深深感到做糕祕方的強悍和魅惑力,也全憑這贏了漂亮一仗。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網絡)


仍不敢須臾或忘

「啪啪啪啪……」

掌聲響起,在百般磨難過後!97年金融風暴後生意轉淡,他想到增加產品提升銷售。「試過加做老婆餅、合桃酥,同芝麻糕、紅豆糕、馬蹄糕。發現客人還是喜歡吃用磨米做的糕,麵粉做的老婆餅沒得留下,磨米的紅豆糕和芝麻糕都賣得不錯,就繼續賣到現在。」

他將芝麻磨粉混合米漿倒進盤內,先蒸熟第一層,然後第二層、第三層,如此類推,蒸到第九層,做出芝麻糕。入口綿細軟滑,慢慢化開,不甜膩,飄散出芝麻香氣,細嚼還能感覺到點點的黑芝麻末,滿嘴生香。內裡沿用父親的磨米米漿,糕身特別柔韌有米香。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beans.2.go)


「由那時開始旺,生意幾倍地升。到15年拿了米芝蓮推介,多了好多外國遊客慕名來幫襯。」

店子紅了,親友都建議他擴大工場、增加產量。「要快就要機器生產,就沒有了手做的味道。」用手做糕,時間有所侷限,快不得,產量不多,如白糖糕一天最多二十多底,砵仔糕一天只一千幾百碗。他斷然回絕。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網絡)


「不會大量生產!我一定不會再犯錯!」他絕不容犯下些許錯,縱使別人不追究,自己卻不敢須臾或忘。堅持遵循父法,不粗製濫造。09年父親因年邁身故。「我會盡自己能力細心做糕。這樣做是為了品質,也是為了客人。更大的意義,是為了阿爸。」他回憶中的父親,為人正直,扛起家庭和事業,勤懇堅忍,從未埋怨過辛苦。做人忠誠,對客童叟無欺,因而儲落大批熟客。

入夜,他開啟門口射燈,照著坤記的招牌,淡淡的糕香,歷五十年而不散,讓人念念不忘,有燈就有人,延續父親的精神。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


(圖片源自網絡)


坤記糕品專家

地址:深水埗福華街115-117號北河商場地下十號鋪(港鐵深水埗站 B2 出口, 步行約1分鐘)

電話:+852 2360 032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08:00 - 23:00


香港老字號背後的故事 : 深水埗坤記糕點,堅持傳統自家磨米做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