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近期,甘洛縣多次遭受暴雨泥石流災害,成昆鐵路甘洛段涼紅至埃岱區間多次中斷,現場一直處於反覆搶險施工中。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近期,甘洛縣多次遭受暴雨泥石流災害,成昆鐵路甘洛段涼紅至埃岱區間多次中斷,現場一直處於反覆搶險施工中。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陳坤是西昌工電段的橋隧工。據瞭解,橋隧工是從事鐵路橋樑、涵洞、隧道保養清理、安全維護等工作的人員,在雨季,防洪工作成為主要任務。

8月14日上午,雨停了,河溝裡的水也清了,而且不含砂石。看到這種情況,施工人員認為可以對鐵路涵洞裡的泥沙進行清淤。

陳坤介紹,當時主要是用挖掘機作業,人工配合,此外,由於涵洞裡挖掘機進不去,需要人工進去清淤,這樣才能疏通涵洞。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近期,甘洛縣多次遭受暴雨泥石流災害,成昆鐵路甘洛段涼紅至埃岱區間多次中斷,現場一直處於反覆搶險施工中。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陳坤是西昌工電段的橋隧工。據瞭解,橋隧工是從事鐵路橋樑、涵洞、隧道保養清理、安全維護等工作的人員,在雨季,防洪工作成為主要任務。

8月14日上午,雨停了,河溝裡的水也清了,而且不含砂石。看到這種情況,施工人員認為可以對鐵路涵洞裡的泥沙進行清淤。

陳坤介紹,當時主要是用挖掘機作業,人工配合,此外,由於涵洞裡挖掘機進不去,需要人工進去清淤,這樣才能疏通涵洞。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12點40左右,該路段過了一輛上行貨車,陳坤突然發現山坡有異樣。“快跑!快跑!”他一邊大喊,一邊和楊銘等幾個同事一起,往鐵路成都方向飛快跑起來。隱約中,他看到何耀等同事往昆明方向也在跑。

“跑的時候,我聽到跟我一起跑的同事按響了對講機警報,附近的車站火車都能收到警報信號。”陳坤回憶說,感覺整個山坡都在往下坍塌。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近期,甘洛縣多次遭受暴雨泥石流災害,成昆鐵路甘洛段涼紅至埃岱區間多次中斷,現場一直處於反覆搶險施工中。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陳坤是西昌工電段的橋隧工。據瞭解,橋隧工是從事鐵路橋樑、涵洞、隧道保養清理、安全維護等工作的人員,在雨季,防洪工作成為主要任務。

8月14日上午,雨停了,河溝裡的水也清了,而且不含砂石。看到這種情況,施工人員認為可以對鐵路涵洞裡的泥沙進行清淤。

陳坤介紹,當時主要是用挖掘機作業,人工配合,此外,由於涵洞裡挖掘機進不去,需要人工進去清淤,這樣才能疏通涵洞。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12點40左右,該路段過了一輛上行貨車,陳坤突然發現山坡有異樣。“快跑!快跑!”他一邊大喊,一邊和楊銘等幾個同事一起,往鐵路成都方向飛快跑起來。隱約中,他看到何耀等同事往昆明方向也在跑。

“跑的時候,我聽到跟我一起跑的同事按響了對講機警報,附近的車站火車都能收到警報信號。”陳坤回憶說,感覺整個山坡都在往下坍塌。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一邊跑,陳坤發現自己的身後不斷有落石的追趕自己,一些落石還砸到自己身上。跑出約40米。他和幾名同事已到安全地帶,但此時,他發現楊銘卻不見了。原來,楊銘看到涵洞周邊還有部分人員沒有發現異常,跑出幾米後,折回去提醒他們,再也沒有跑出來。

另外一名倖存者劉建華回憶,當時,他們一行四人在一起作業,何耀最先發現山體出現異樣,向他喊了一聲“你看”,劉建華看見山體已經開始崩塌,叫了一聲“快跑”。三人往昆明方向跑,而何耀卻往更危險的成都方向跑。劉建華看到何耀跑向挖掘機,彎腰揮手提醒正在操作的人員緊急避險。兩秒鐘後,等劉建華三人撤離到安全區域回頭再看時,只剩一片爛石和塵土

是什麼精神,讓原本能夠安全撤離的兩人,再折回去?

“是成昆精神。” 陳坤認為。

1970年,成昆鐵路建成通車,建設期間,數十萬鐵軍將自己的熱血灑在工地,2100多名烈士獻出寶貴而年輕的生命,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近期,甘洛縣多次遭受暴雨泥石流災害,成昆鐵路甘洛段涼紅至埃岱區間多次中斷,現場一直處於反覆搶險施工中。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陳坤是西昌工電段的橋隧工。據瞭解,橋隧工是從事鐵路橋樑、涵洞、隧道保養清理、安全維護等工作的人員,在雨季,防洪工作成為主要任務。

8月14日上午,雨停了,河溝裡的水也清了,而且不含砂石。看到這種情況,施工人員認為可以對鐵路涵洞裡的泥沙進行清淤。

陳坤介紹,當時主要是用挖掘機作業,人工配合,此外,由於涵洞裡挖掘機進不去,需要人工進去清淤,這樣才能疏通涵洞。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12點40左右,該路段過了一輛上行貨車,陳坤突然發現山坡有異樣。“快跑!快跑!”他一邊大喊,一邊和楊銘等幾個同事一起,往鐵路成都方向飛快跑起來。隱約中,他看到何耀等同事往昆明方向也在跑。

“跑的時候,我聽到跟我一起跑的同事按響了對講機警報,附近的車站火車都能收到警報信號。”陳坤回憶說,感覺整個山坡都在往下坍塌。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一邊跑,陳坤發現自己的身後不斷有落石的追趕自己,一些落石還砸到自己身上。跑出約40米。他和幾名同事已到安全地帶,但此時,他發現楊銘卻不見了。原來,楊銘看到涵洞周邊還有部分人員沒有發現異常,跑出幾米後,折回去提醒他們,再也沒有跑出來。

另外一名倖存者劉建華回憶,當時,他們一行四人在一起作業,何耀最先發現山體出現異樣,向他喊了一聲“你看”,劉建華看見山體已經開始崩塌,叫了一聲“快跑”。三人往昆明方向跑,而何耀卻往更危險的成都方向跑。劉建華看到何耀跑向挖掘機,彎腰揮手提醒正在操作的人員緊急避險。兩秒鐘後,等劉建華三人撤離到安全區域回頭再看時,只剩一片爛石和塵土

是什麼精神,讓原本能夠安全撤離的兩人,再折回去?

“是成昆精神。” 陳坤認為。

1970年,成昆鐵路建成通車,建設期間,數十萬鐵軍將自己的熱血灑在工地,2100多名烈士獻出寶貴而年輕的生命,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鐵軍先輩們靠著戰天鬥地、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成昆精神,建成了這條西南大動脈、涼山扶貧路。

記者瞭解到,何耀今年37歲。7月29日,成昆線發生斷道後,他從眉山輾轉峨眉、石棉才到達甘洛的搶險現場。10多天來一直在工地上進行防洪技術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白天主要負責聯絡和現場傳遞搶險情況,晚上整理資料,非常辛苦。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近期,甘洛縣多次遭受暴雨泥石流災害,成昆鐵路甘洛段涼紅至埃岱區間多次中斷,現場一直處於反覆搶險施工中。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陳坤是西昌工電段的橋隧工。據瞭解,橋隧工是從事鐵路橋樑、涵洞、隧道保養清理、安全維護等工作的人員,在雨季,防洪工作成為主要任務。

8月14日上午,雨停了,河溝裡的水也清了,而且不含砂石。看到這種情況,施工人員認為可以對鐵路涵洞裡的泥沙進行清淤。

陳坤介紹,當時主要是用挖掘機作業,人工配合,此外,由於涵洞裡挖掘機進不去,需要人工進去清淤,這樣才能疏通涵洞。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12點40左右,該路段過了一輛上行貨車,陳坤突然發現山坡有異樣。“快跑!快跑!”他一邊大喊,一邊和楊銘等幾個同事一起,往鐵路成都方向飛快跑起來。隱約中,他看到何耀等同事往昆明方向也在跑。

“跑的時候,我聽到跟我一起跑的同事按響了對講機警報,附近的車站火車都能收到警報信號。”陳坤回憶說,感覺整個山坡都在往下坍塌。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一邊跑,陳坤發現自己的身後不斷有落石的追趕自己,一些落石還砸到自己身上。跑出約40米。他和幾名同事已到安全地帶,但此時,他發現楊銘卻不見了。原來,楊銘看到涵洞周邊還有部分人員沒有發現異常,跑出幾米後,折回去提醒他們,再也沒有跑出來。

另外一名倖存者劉建華回憶,當時,他們一行四人在一起作業,何耀最先發現山體出現異樣,向他喊了一聲“你看”,劉建華看見山體已經開始崩塌,叫了一聲“快跑”。三人往昆明方向跑,而何耀卻往更危險的成都方向跑。劉建華看到何耀跑向挖掘機,彎腰揮手提醒正在操作的人員緊急避險。兩秒鐘後,等劉建華三人撤離到安全區域回頭再看時,只剩一片爛石和塵土

是什麼精神,讓原本能夠安全撤離的兩人,再折回去?

“是成昆精神。” 陳坤認為。

1970年,成昆鐵路建成通車,建設期間,數十萬鐵軍將自己的熱血灑在工地,2100多名烈士獻出寶貴而年輕的生命,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鐵軍先輩們靠著戰天鬥地、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成昆精神,建成了這條西南大動脈、涼山扶貧路。

記者瞭解到,何耀今年37歲。7月29日,成昆線發生斷道後,他從眉山輾轉峨眉、石棉才到達甘洛的搶險現場。10多天來一直在工地上進行防洪技術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白天主要負責聯絡和現場傳遞搶險情況,晚上整理資料,非常辛苦。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很憨厚很踏實的一個小夥子,對工作從來不說苦和累。” 西昌工電段防洪辦主任陳昕告訴記者,何耀平時在技術科主管防洪和雨量,雖然何耀自己的工作很多,但是遇到同事需要幫忙做其他工作時,他總是熱心幫忙,從無怨言。 “90後”楊銘是一名退伍軍人,上班後勤懇踏實,一直都非常優秀,2018年被工區提為工長,他的父親是成昆線軫溪橋路維修工區的工務職工。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近期,甘洛縣多次遭受暴雨泥石流災害,成昆鐵路甘洛段涼紅至埃岱區間多次中斷,現場一直處於反覆搶險施工中。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陳坤是西昌工電段的橋隧工。據瞭解,橋隧工是從事鐵路橋樑、涵洞、隧道保養清理、安全維護等工作的人員,在雨季,防洪工作成為主要任務。

8月14日上午,雨停了,河溝裡的水也清了,而且不含砂石。看到這種情況,施工人員認為可以對鐵路涵洞裡的泥沙進行清淤。

陳坤介紹,當時主要是用挖掘機作業,人工配合,此外,由於涵洞裡挖掘機進不去,需要人工進去清淤,這樣才能疏通涵洞。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12點40左右,該路段過了一輛上行貨車,陳坤突然發現山坡有異樣。“快跑!快跑!”他一邊大喊,一邊和楊銘等幾個同事一起,往鐵路成都方向飛快跑起來。隱約中,他看到何耀等同事往昆明方向也在跑。

“跑的時候,我聽到跟我一起跑的同事按響了對講機警報,附近的車站火車都能收到警報信號。”陳坤回憶說,感覺整個山坡都在往下坍塌。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一邊跑,陳坤發現自己的身後不斷有落石的追趕自己,一些落石還砸到自己身上。跑出約40米。他和幾名同事已到安全地帶,但此時,他發現楊銘卻不見了。原來,楊銘看到涵洞周邊還有部分人員沒有發現異常,跑出幾米後,折回去提醒他們,再也沒有跑出來。

另外一名倖存者劉建華回憶,當時,他們一行四人在一起作業,何耀最先發現山體出現異樣,向他喊了一聲“你看”,劉建華看見山體已經開始崩塌,叫了一聲“快跑”。三人往昆明方向跑,而何耀卻往更危險的成都方向跑。劉建華看到何耀跑向挖掘機,彎腰揮手提醒正在操作的人員緊急避險。兩秒鐘後,等劉建華三人撤離到安全區域回頭再看時,只剩一片爛石和塵土

是什麼精神,讓原本能夠安全撤離的兩人,再折回去?

“是成昆精神。” 陳坤認為。

1970年,成昆鐵路建成通車,建設期間,數十萬鐵軍將自己的熱血灑在工地,2100多名烈士獻出寶貴而年輕的生命,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鐵軍先輩們靠著戰天鬥地、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成昆精神,建成了這條西南大動脈、涼山扶貧路。

記者瞭解到,何耀今年37歲。7月29日,成昆線發生斷道後,他從眉山輾轉峨眉、石棉才到達甘洛的搶險現場。10多天來一直在工地上進行防洪技術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白天主要負責聯絡和現場傳遞搶險情況,晚上整理資料,非常辛苦。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很憨厚很踏實的一個小夥子,對工作從來不說苦和累。” 西昌工電段防洪辦主任陳昕告訴記者,何耀平時在技術科主管防洪和雨量,雖然何耀自己的工作很多,但是遇到同事需要幫忙做其他工作時,他總是熱心幫忙,從無怨言。 “90後”楊銘是一名退伍軍人,上班後勤懇踏實,一直都非常優秀,2018年被工區提為工長,他的父親是成昆線軫溪橋路維修工區的工務職工。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漢源橋路車間書記杜應文說:“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的13名職工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而楊銘這個年輕工長能讓職工信服也是來源於自身的實幹。” 據悉,從7月29日搶險開始,楊銘一直都在搶險現場,白天撥打他的電話很難找到他,一般都是正在通話中。只有晚上才能聯繫上,連續三次搶險,楊銘都和工區的職工在一起,連續作業,嗓子也喊啞了,帶著感冒藥就又去搶險現場了。 今年47歲的陳坤,已在鐵路上工作了29年。巧的是,陳坤的父親陳富高正是當年修築成昆線的鐵路工人,由於對鐵路有著很深的感情,他用“成昆”的諧音作為陳坤的名字。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沒有什麼預兆,生死就是一兩秒之間。”8月17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巖體高位崩塌發生第三天,倖存者陳坤為記者講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據他介紹,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逃離崩塌區域後,看到還有人員沒有儘快逃離,於是折回向他們大聲喊“快跑”,後不幸失聯。這兩名人員分別是:成都局集團公司西昌工電段防洪辦助理工程師何耀、漢源橋路車間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工長楊銘。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近期,甘洛縣多次遭受暴雨泥石流災害,成昆鐵路甘洛段涼紅至埃岱區間多次中斷,現場一直處於反覆搶險施工中。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陳坤是西昌工電段的橋隧工。據瞭解,橋隧工是從事鐵路橋樑、涵洞、隧道保養清理、安全維護等工作的人員,在雨季,防洪工作成為主要任務。

8月14日上午,雨停了,河溝裡的水也清了,而且不含砂石。看到這種情況,施工人員認為可以對鐵路涵洞裡的泥沙進行清淤。

陳坤介紹,當時主要是用挖掘機作業,人工配合,此外,由於涵洞裡挖掘機進不去,需要人工進去清淤,這樣才能疏通涵洞。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12點40左右,該路段過了一輛上行貨車,陳坤突然發現山坡有異樣。“快跑!快跑!”他一邊大喊,一邊和楊銘等幾個同事一起,往鐵路成都方向飛快跑起來。隱約中,他看到何耀等同事往昆明方向也在跑。

“跑的時候,我聽到跟我一起跑的同事按響了對講機警報,附近的車站火車都能收到警報信號。”陳坤回憶說,感覺整個山坡都在往下坍塌。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一邊跑,陳坤發現自己的身後不斷有落石的追趕自己,一些落石還砸到自己身上。跑出約40米。他和幾名同事已到安全地帶,但此時,他發現楊銘卻不見了。原來,楊銘看到涵洞周邊還有部分人員沒有發現異常,跑出幾米後,折回去提醒他們,再也沒有跑出來。

另外一名倖存者劉建華回憶,當時,他們一行四人在一起作業,何耀最先發現山體出現異樣,向他喊了一聲“你看”,劉建華看見山體已經開始崩塌,叫了一聲“快跑”。三人往昆明方向跑,而何耀卻往更危險的成都方向跑。劉建華看到何耀跑向挖掘機,彎腰揮手提醒正在操作的人員緊急避險。兩秒鐘後,等劉建華三人撤離到安全區域回頭再看時,只剩一片爛石和塵土

是什麼精神,讓原本能夠安全撤離的兩人,再折回去?

“是成昆精神。” 陳坤認為。

1970年,成昆鐵路建成通車,建設期間,數十萬鐵軍將自己的熱血灑在工地,2100多名烈士獻出寶貴而年輕的生命,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鐵軍先輩們靠著戰天鬥地、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成昆精神,建成了這條西南大動脈、涼山扶貧路。

記者瞭解到,何耀今年37歲。7月29日,成昆線發生斷道後,他從眉山輾轉峨眉、石棉才到達甘洛的搶險現場。10多天來一直在工地上進行防洪技術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白天主要負責聯絡和現場傳遞搶險情況,晚上整理資料,非常辛苦。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很憨厚很踏實的一個小夥子,對工作從來不說苦和累。” 西昌工電段防洪辦主任陳昕告訴記者,何耀平時在技術科主管防洪和雨量,雖然何耀自己的工作很多,但是遇到同事需要幫忙做其他工作時,他總是熱心幫忙,從無怨言。 “90後”楊銘是一名退伍軍人,上班後勤懇踏實,一直都非常優秀,2018年被工區提為工長,他的父親是成昆線軫溪橋路維修工區的工務職工。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漢源橋路車間書記杜應文說:“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的13名職工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而楊銘這個年輕工長能讓職工信服也是來源於自身的實幹。” 據悉,從7月29日搶險開始,楊銘一直都在搶險現場,白天撥打他的電話很難找到他,一般都是正在通話中。只有晚上才能聯繫上,連續三次搶險,楊銘都和工區的職工在一起,連續作業,嗓子也喊啞了,帶著感冒藥就又去搶險現場了。 今年47歲的陳坤,已在鐵路上工作了29年。巧的是,陳坤的父親陳富高正是當年修築成昆線的鐵路工人,由於對鐵路有著很深的感情,他用“成昆”的諧音作為陳坤的名字。

倖存人員講述生死一兩秒:兩同事逆行救人失聯

(陳坤等人接受記者採訪。)

“父親現在80多歲了,他以前經常對我說,涼山老百姓出去打工、上學,都要靠這條成昆線,你要好好守護它。”陳坤說。

死裡逃生第二天,陳坤又重返搶險現場,參與相關工作。(部分圖片由成都鐵路局提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