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

德州行宮,本名“恩泉行宮”,經彙集多方資料證實:原德州行宮位於現人民公園和華聯商廈一帶,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山東巡撫愛必達(滿洲鑲黃旗人,姓鈕鈷祿氏,遏必隆的孫子,乾隆年間由吏部郎中累官湖廣總督)興建的,之所以取名恩泉,是因為宮殿旁邊有當年燕王朱棣曾使用的“恩泉井”。行宮建築宏偉豪華,園林造景典雅優美。

"

德州行宮,本名“恩泉行宮”,經彙集多方資料證實:原德州行宮位於現人民公園和華聯商廈一帶,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山東巡撫愛必達(滿洲鑲黃旗人,姓鈕鈷祿氏,遏必隆的孫子,乾隆年間由吏部郎中累官湖廣總督)興建的,之所以取名恩泉,是因為宮殿旁邊有當年燕王朱棣曾使用的“恩泉井”。行宮建築宏偉豪華,園林造景典雅優美。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清《南巡盛典.德州行宮示意圖》

"

德州行宮,本名“恩泉行宮”,經彙集多方資料證實:原德州行宮位於現人民公園和華聯商廈一帶,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山東巡撫愛必達(滿洲鑲黃旗人,姓鈕鈷祿氏,遏必隆的孫子,乾隆年間由吏部郎中累官湖廣總督)興建的,之所以取名恩泉,是因為宮殿旁邊有當年燕王朱棣曾使用的“恩泉井”。行宮建築宏偉豪華,園林造景典雅優美。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清《南巡盛典.德州行宮示意圖》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乾隆行宮復原鳥瞰圖


德州行宮呈正方形,大宮門三間,南向,有八字門牆,宮門外有照壁一座。行宮牆以內,共分為中、東、西三部分,主要建築都在中軸線上。大宮門內有東西配房各一排。二宮門正門三間,東西各有便門。二宮門裡,正殿一座為便殿,殿東西有穿廊,院內有東西配房各一排。便殿後院有東西過廳通往東西院。再進垂花門,又有正殿一座為寢殿,東西各有穿廊。寢殿東有一小院落為佛堂。寢殿後院有北房一排為照房,東西也有穿廊。最後緊靠外宮牆,有北房三座,無名稱,可能是禁衛官兵的住所。

東路外宮牆有便門南向,院內有南房一排為朝房;北房一排為膳房。第二進院北房一排為值事房,東面外宮牆有東華門一座。值事房後為第三進院。再進垂花門為第四進院,有北殿一座,東西都有穿廊,最後院有北房一排為照房。

西路外宮牆有便門南向,院內有南房一排為朝房;北房一排為軍機房。第二進院為御花園,院內有山石花木,又有涼亭一座,名“四明亭”,院西南面有小亭一座,北大殿一座,左右各有穿廊。最後院北房一排為值事房,有東西配房。據志書記載,乾隆出巡,有9次路經德州,5次駐蹕德州行宮。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第一次駐蹕新建的行宮,駐後曾寫《德州行宮示山東大小官吏》七律詩一首,以“未敢深宮自晏居,萬民得所樂寧如”詩句告誡山東大小官吏。

"

德州行宮,本名“恩泉行宮”,經彙集多方資料證實:原德州行宮位於現人民公園和華聯商廈一帶,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山東巡撫愛必達(滿洲鑲黃旗人,姓鈕鈷祿氏,遏必隆的孫子,乾隆年間由吏部郎中累官湖廣總督)興建的,之所以取名恩泉,是因為宮殿旁邊有當年燕王朱棣曾使用的“恩泉井”。行宮建築宏偉豪華,園林造景典雅優美。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清《南巡盛典.德州行宮示意圖》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乾隆行宮復原鳥瞰圖


德州行宮呈正方形,大宮門三間,南向,有八字門牆,宮門外有照壁一座。行宮牆以內,共分為中、東、西三部分,主要建築都在中軸線上。大宮門內有東西配房各一排。二宮門正門三間,東西各有便門。二宮門裡,正殿一座為便殿,殿東西有穿廊,院內有東西配房各一排。便殿後院有東西過廳通往東西院。再進垂花門,又有正殿一座為寢殿,東西各有穿廊。寢殿東有一小院落為佛堂。寢殿後院有北房一排為照房,東西也有穿廊。最後緊靠外宮牆,有北房三座,無名稱,可能是禁衛官兵的住所。

東路外宮牆有便門南向,院內有南房一排為朝房;北房一排為膳房。第二進院北房一排為值事房,東面外宮牆有東華門一座。值事房後為第三進院。再進垂花門為第四進院,有北殿一座,東西都有穿廊,最後院有北房一排為照房。

西路外宮牆有便門南向,院內有南房一排為朝房;北房一排為軍機房。第二進院為御花園,院內有山石花木,又有涼亭一座,名“四明亭”,院西南面有小亭一座,北大殿一座,左右各有穿廊。最後院北房一排為值事房,有東西配房。據志書記載,乾隆出巡,有9次路經德州,5次駐蹕德州行宮。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第一次駐蹕新建的行宮,駐後曾寫《德州行宮示山東大小官吏》七律詩一首,以“未敢深宮自晏居,萬民得所樂寧如”詩句告誡山東大小官吏。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這首詩在《欽定南巡盛典》卷十八《御製詩集》四集卷七十四(見附圖一)可以查到,題目也叫《庚子清和迴鑾至德州行宮作》。《支那歷代皇帝皇后親王書畫目錄》第一百五十二頁“清朝”部分有“乾隆御書”,收有《駐蹕德州行宮題》,又記“橫幅花紋黃色蠟箋紙本,長二尺二,闊一尺三寸八”。

從詩詞內容來看,乾隆帝此次南巡百日歸來,德州旱情仍未緩解,乾隆鬱悶心情躍然字裡行間。查乾隆《御製詩集》四卷七十四可知,當乾隆迴鑾行至河北河間時,德州天降大雨,乾隆帝又賦詩多首以志慰

"

德州行宮,本名“恩泉行宮”,經彙集多方資料證實:原德州行宮位於現人民公園和華聯商廈一帶,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山東巡撫愛必達(滿洲鑲黃旗人,姓鈕鈷祿氏,遏必隆的孫子,乾隆年間由吏部郎中累官湖廣總督)興建的,之所以取名恩泉,是因為宮殿旁邊有當年燕王朱棣曾使用的“恩泉井”。行宮建築宏偉豪華,園林造景典雅優美。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清《南巡盛典.德州行宮示意圖》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乾隆行宮復原鳥瞰圖


德州行宮呈正方形,大宮門三間,南向,有八字門牆,宮門外有照壁一座。行宮牆以內,共分為中、東、西三部分,主要建築都在中軸線上。大宮門內有東西配房各一排。二宮門正門三間,東西各有便門。二宮門裡,正殿一座為便殿,殿東西有穿廊,院內有東西配房各一排。便殿後院有東西過廳通往東西院。再進垂花門,又有正殿一座為寢殿,東西各有穿廊。寢殿東有一小院落為佛堂。寢殿後院有北房一排為照房,東西也有穿廊。最後緊靠外宮牆,有北房三座,無名稱,可能是禁衛官兵的住所。

東路外宮牆有便門南向,院內有南房一排為朝房;北房一排為膳房。第二進院北房一排為值事房,東面外宮牆有東華門一座。值事房後為第三進院。再進垂花門為第四進院,有北殿一座,東西都有穿廊,最後院有北房一排為照房。

西路外宮牆有便門南向,院內有南房一排為朝房;北房一排為軍機房。第二進院為御花園,院內有山石花木,又有涼亭一座,名“四明亭”,院西南面有小亭一座,北大殿一座,左右各有穿廊。最後院北房一排為值事房,有東西配房。據志書記載,乾隆出巡,有9次路經德州,5次駐蹕德州行宮。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第一次駐蹕新建的行宮,駐後曾寫《德州行宮示山東大小官吏》七律詩一首,以“未敢深宮自晏居,萬民得所樂寧如”詩句告誡山東大小官吏。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這首詩在《欽定南巡盛典》卷十八《御製詩集》四集卷七十四(見附圖一)可以查到,題目也叫《庚子清和迴鑾至德州行宮作》。《支那歷代皇帝皇后親王書畫目錄》第一百五十二頁“清朝”部分有“乾隆御書”,收有《駐蹕德州行宮題》,又記“橫幅花紋黃色蠟箋紙本,長二尺二,闊一尺三寸八”。

從詩詞內容來看,乾隆帝此次南巡百日歸來,德州旱情仍未緩解,乾隆鬱悶心情躍然字裡行間。查乾隆《御製詩集》四卷七十四可知,當乾隆迴鑾行至河北河間時,德州天降大雨,乾隆帝又賦詩多首以志慰

德州城消失匿跡的“乾隆皇帝”——德州行宮

德州行宮外等候上朝的大臣們

1958年秋,市政府在行宮的舊址上修建人民公園,在施工中出土了幾個石墩,據說是“乾隆行宮”的遺物。今天,只有它們在默默的訴說,這幾百年來的歷史變遷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