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再掀城市燃氣爭奪戰,是鯰魚還是野蠻人?'

"


"


“三桶油”再掀城市燃氣爭奪戰,是鯰魚還是野蠻人?

城市燃氣市場硝煙再起。

“上游企業利用資源的壟斷優勢,強勢進入下游市場,給整個城燃行業造成了較大的恐慌。”在7月底舉行的第二屆陸家嘴“能源+金融”講壇上,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執行理事長、北京燃氣集團董事長李雅蘭直言。

一石激起千層浪。

多家城燃企業向界面新聞表示,今年以來,中石油等油氣上游企業通過“資源換市場”、“氣源換股權”等方式拓展城燃業務,並藉助直供從下游城燃企業爭奪電廠、工業等大用戶。

“這是目前城燃行業最大的痛點。”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

十餘年前,中石油曾用“資源換市場、股權”的方法,試圖進入城燃市場;中石化也對城燃市場充滿期待,接連佈局。但因種種因素,斬獲不多。

歷史重演,江湖已不似從前。

城燃市場現有超過3000家企業。崑崙能源(00135.HK)、華潤燃氣(01193.HK)、新奧能源(02688.HK)、中國燃氣(00384.HK)和港華燃氣(01083.HK)等企業市佔率超過六成,城燃行業進入集團化、規模化時代。

“這一次,城燃寡頭企業由增量競爭進入了存量競爭,競爭更加白熱化。”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毅軍對界面新聞表示。

剝離管道,動了奶酪

中國政府擬成立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是上游油氣企業此次強勢進入下游市場的直接因素之一。

“管網公司成立,相當於打斷了油氣公司的脊樑骨,它們亟需新的利潤增長點。”上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這讓油氣公司有了切膚之痛和危機感。

即將成立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為副部級央企,與“三桶油”平級,以天然氣管網為主要資產,成品油和原油管網也包括其中。“三桶油”的管網資產將盡數裝入。

彭博社曾報道,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估值預計可達到5000億元。

中石油受到的影響最大。截至2018年底,中國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累計約13.31萬公里。

其中,中石油的油氣管道總長度為8.35萬公里,約佔全國總長度的63%。

在中石油的油氣管道中,天然氣管道長度為5.2萬公里,佔全國總長度的67%;原油管道長度為2萬公里,佔全國總長度的70%;成品油管道長度佔全國總長度的44%。

中石化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其旗下負責天然氣工程建設、運營、天然氣銷售的專業化公司——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目前在建和運行天然氣管網4600餘公里,包括2170公里的川氣東送主幹線、1000多公里的中石化榆濟管網等。

除了擁有龐大的管道資產,天然氣和管道業務也是近年油氣公司最穩定的盈利板塊之一,且隨著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迅猛增長,它的盈利能力愈發凸顯。

2016年,發改委印發《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為調動各方投資天然氣管道建設的積極性,按照規定,管道負荷率達到75%時,天然氣管輸費價格准許收益率高達8%。

去年,中石油的天然氣和管道業務經營利潤為255.15億元,佔到當年總經營利潤的19%,同比增幅62.6%。

更具誘惑力的“錢景”是,中國天然氣市場在未來十多年內仍將處於黃金上升期。

根據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達10%,天然氣消費量將超過3000億立方米。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小麗曾預測稱,到2030年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有望突破6000億立方米。

“剝離管道業務之後,油氣公司通過中游影響市場的能力將消失,這對它們是很大的影響。”劉毅軍表示。

偌大一塊奶酪被拿走,油氣公司亟需拓展下游市場。與8%的天然氣管道投資收益率相比,城燃市場利潤空間更大,是各方虎視眈眈的一塊肥肉。

作為中石油目前在天然氣終端綜合利用業務領域唯一的投融資主體和運營平臺,崑崙能源去年淨利潤率為7.79%,淨資產回報率在12%左右。中國燃氣截至3月31日的年度整體毛利潤率達到23.7%。

再次進攻,劍指大用戶

面對油氣公司發起的攻勢,城燃企業坐不住了。

“上游企業進入下游有點大材小用。”李雅蘭認為,“三桶油”在上游實力強勁,資金充足,擁有國際一流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應該完成好國家賦予其資源勘探開發的責任,將城燃市場的空間留給更多的中小型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3000多家城燃公司中,近40家為上市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城燃市場的增量空間已經逼窄。

燃氣企業用戶分為民用、工業和商業。

2004年,建設部發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包括城燃在內的公用事業進入特許經營時代,年限最長不超過30年。

至2007年底,國內城燃特許經營權“跑馬圈地”的時代終結,特許經營資格被當地政府基本全部授出。

此前,中石油忙於西氣東輸一線建設,未分出精力拓展下游市場,且由於當時中國天然氣年消費量不足800多億立方米,市場需求小,尚未引起公司足夠重視。

2008年,隨著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全面開工,中石油手握天然氣資源,大舉進軍下游市場,成立了三家“崑崙”系公司。但業內認為“趕了趟晚集。”

如今,油氣公司在城燃市場發起新一輪進攻。囿於二、三十年的特許經營權,且各城燃企業逐漸深入市場,油氣公司是否還有擴展空間?

陝西燃氣設計院院長郭宗華認為,油氣公司在城燃領域仍有不小的騰挪空間,尤其在工業大用戶直供領域的擴展空間較大。

2015年,國家發改委發佈通知稱,從當年4月1日起,直供氣價格試點開放,用戶可直接向上遊購氣、商定氣價,政府只主導管輸價格和配氣價格。此後,多地開始推行天然氣大用戶直供氣試點,這為油氣公司提供了機會。

“工業用戶用氣量大、價格高。油氣公司具有氣源優勢,保障能力充足,一旦在該領域展開競爭,對城燃企業挑戰很大,這也是後者慌恐的主要原因。”郭宗華說。

以港華燃氣為例,2018年,港華燃氣銷售量為100.04億立方米,工業售氣量為60.08億立方米,售氣量佔總售氣量的60%,居民用氣僅佔其總售氣量的24%。

去年6月起,國內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完善價格機制,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居民氣價和非居民氣價的差距,但居民氣價仍低於工商業用戶。

“中石油在上海等城市擁有大量直供用戶。如果拿走直供用戶,只剩居民用氣,燃氣公司的調度能力就會受到很大影響。”上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

李雅蘭旗幟鮮明地反對油氣企業搶奪直供客戶。

她認為,中國民用天然氣價格低,工商業用戶氣價高,如果上游把成本低、價格合理的這部分都拿走,下游企業將無法生存。

此外,一個已經建好的城市網絡體系,規劃的時候既考慮了大用戶,也考慮了小用戶,如果油氣公司拿走一部分大用戶,原有的管網體系全部發生變化,會影響管網安全。

上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以資源換市場”的實質是,將油氣公司上游的壟斷資源優勢轉化為下游市場的不公平競爭能力,是將壟斷的一體化延伸為縱向控制,在實施中有極大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風險。

目前,天然氣的上游資源高度集中,約95%的天然氣資原由三大石油央企供應。“在商業談判過程中,我們幾乎沒有話語權,缺乏議價能力。”港華燃氣一位工作人員說。

行業或重新洗牌

對於油氣公司進入城燃市場,業內也有不同觀點。

劉毅軍表示,天然氣領域改革思路為“放開兩端,管住中間”,無論是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還是下游城燃,國家政策都是採取開放政策,石油企業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無可厚非。

郭宗華表達了類似看法。“隨著油氣體制改革,下游企業可以進入上游勘探開發領域,上游企業也可以進入下游,目的就在於打破壟斷,實現市場充分競爭,促使市場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降低燃氣價格,讓消費者真正受益。”他說。

近十年來,中石油幾經整合,最終將“崑崙系”三家公司重整為中石油崑崙能源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投資和運營天然氣終端綜合利用業務。

目前,中石油的天然氣終端設施分佈密集分佈在新疆、河北、山東三省。2018年,其天然氣銷量為220億立方米,其中城燃銷售為147億立方米,佔到總銷量的67%;運營的CNG(壓縮天然氣)站和LNG(液化天然氣)站共計1170座,LNG工廠15家,LNG接收站3座。

接受界面新聞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在新形勢下,中石油等油氣公司在城燃市場上還具有其他優勢。

“與之前的市場拓展相比,本輪競爭不是增量市場的競爭,而是對現有城燃企業利益格局的重整,是存量市場的重新洗牌,將出現‘大魚吃小魚’式的併購。”劉毅軍表示。

7月19日,深陷債務泥潭的金鴻控股(000669.HK),擬將旗下17家城燃公司出售給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

金鴻控股連續出現虧損,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1億-1.5億元。金鴻控股虧損的重要原因是,上游管道氣供氣量減少,門站價格提高,為保證供暖季氣量供應,採購了部分高價氣及LNG彌補缺口,致使綜合採購成本上升;受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調控及公司資金緊張等因素影響,公司新增用戶數量較上期大幅下降,導致工程安裝收入大幅減少等。

面臨新的經濟形勢及中小型企業的經營情況,對於抗風險能力強大的油氣公司而言,這可能是拓展市場的好時機。

“經過十年發展,中石油在城燃業務方面的組織結構、運營隊伍和運營經驗更加成熟,抗風險能力增強,資源調配和保障能力也更強。”劉毅軍認為,這為它拓展下游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

此外,與之前重視上游相比,如今中石油等油氣公司對天然氣終端市場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

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崑崙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永起曾表示,“隨著油氣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及未來天然氣資源大規模引入,天然氣市場供需形勢可能發生逆轉。誰能繼續在大潮中游泳,將取決於終端‘後路’是否暢通。”

在郭宗華看來,如今天然氣市場仍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下,油氣公司掌握著氣源這張“王牌”,這是最大的優勢。

相比中石油,中石化在城燃市場的動作慢了許多,市場拓展也略顯吃力。

八年前,中石化曾有一次上好的機會進入城燃市場。2011年12月,中石化聯合新奧能源發佈要約公告,宣佈兩家公司將收購中國燃氣所有流通股,要約價格為3.5港元/股,其中新奧意向收購股權佔所有流通股55%,中石化佔45%。

但中國燃氣次日發表聲明,拒絕了收購要約。並認為此為敵意收購,完全沒有徵求中國燃氣意見,且3.5元/股的報價低估了其價值。十個月後,這一收購黯然收場。

直到2017年,中石化重燃信心,再次出擊城燃市場,但效果不佳。時年10月,中石化成立全資城市燃氣公司——長城燃氣。根據天眼查提供的信息,截至目前,長城燃氣對外僅投資了四家燃氣公司,且均未實現控股。

中海油在城燃方面的動作鮮有報道。官網顯示,近年來,以LNG及相關業務為核心的中海油氣電集團大力拓展工業用戶、城市燃氣、車船加註和分佈式能源市場,現有合同及協議量700億立方米/年,在東南沿海天然氣市場佔有率達到68%。

除了“三桶油”,城燃市場還將迎來更多外資公司的加入。6月30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稱,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消城市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燃氣、熱力管網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城燃市場的槍聲已經響起。

要贏得這場戰爭,“只有在資源和服務上不斷提升、價格上不斷優化,才能對用戶保持吸引力。”郭宗華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