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發病靜悄悄:篩查首選“甲胎蛋白+超聲”

肝癌 腫瘤 癌症 肝硬化 乙肝 肝膽相照 2018-12-08


肝癌發病靜悄悄:篩查首選“甲胎蛋白+超聲”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超過50%的肝癌新發和死亡病例發生在中國。在我國,肝癌位居惡性腫瘤發病的前4位。在60歲以下男性中,肝癌是最常見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由於發病隱匿且死亡率很高,肝癌一度被稱為“癌中之王”。近年來,隨著病毒性肝炎的控制、生活衛生條件的改善,肝癌的發病率有所下降,但其在排行榜上的“地位”卻依然沒有動搖。

大多數早期肝癌無症狀

大多數早期肝癌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常常是在體檢中被偶然發現,如超聲檢查發現肝臟有小的腫塊或者發現血腫瘤標誌物升高,經進一步檢查,才被確診為肝癌。而當患者自己感覺不適(如肝區鈍痛或者脹痛)再去就診時,病情往往已經是中晚期了。隨著病情的發展,肝區疼痛會加劇,嚴重影響後續治療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除了疼痛,肝癌的常見症狀還包括進行性消瘦、乏力、無食慾、營養不良等,有時還會出現黃疸。因此,當感覺肝臟部位有不明原因的疼痛,伴乏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時,患者切莫忽視,應當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

外科手術是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案,也是肝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最好方法。研究表明,肝腫瘤越小,患者術後生存率越高。小肝癌術後 5 年生存率可達 60% 以上。而錯過手術根治機會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只能採用化療等全身治療方法,療效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肝癌療效的提升意義重大。

甲胎蛋白+超聲:讓“殺手”現身

肝癌雖然靜悄悄來襲,但也會露出“馬腳”。例如,在肝癌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種糖蛋白——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往往會異常升高。在正常情況下,甲胎蛋白只存在於嬰兒體內,成人體內的含量微乎其微。當肝細胞發生癌變後,會恢復產生甲胎蛋白的能力,70%左右的肝癌患者會出現甲胎蛋白陽性。因此,臨床醫生將甲胎蛋白作為一種特異性的標誌物,通過檢查甲胎蛋白陽性與否,來診斷是否罹患肝癌。一般地說,在排除活動性肝病、懷孕等因素後,若甲胎蛋白水平高於 400 微克 / 升並持續 4 周,或高於 200 微克 / 升持續 8 周,高度懷疑為肝癌。

由於仍然有 30% 左右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不升高,此時就需要另一種篩查手段 ——超聲,來發現其真面目。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實質性器官,且位置相對固定。超聲檢查操作簡單、經濟實惠、檢出率高,是目前篩查肝癌的首選方法。醫生可以根據超聲波的不同回聲來判斷肝臟的形態、是否有腫塊、腫塊大小等關鍵信息。超聲檢查可以發現直徑 1~2 釐米的小肝癌。

上述兩項檢查有異常發現(甲胎蛋白指標陽性或超聲檢查發現肝臟腫塊)者,可以進行 CT 或磁共振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CT可以顯示肝臟腫瘤的大小、數目、部位等特徵,還能夠顯示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及侵犯情況;磁共振對小肝癌增生結節、發育不良結節的鑑別診斷有較大意義。

高危人群應繃緊“篩查”這根弦

肝癌的發病與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有關,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黃麴黴毒素及其他化學致癌物等都會導致肝癌發病風險增加。目前,肝癌高危人群年齡前移至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長期飲酒者患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概率大大增加,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也被列為肝癌高危人群。

上述肝癌高危人群應當繃緊篩查這根弦,養成良好的篩查習慣,可每6個月進行一次甲胎蛋白和超聲檢查。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就診。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接受抗病毒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關於肝癌的篩查建議

01

高危對象

①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學證據者;

②有肝癌家族史者;

③血吸蟲、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④藥物性肝損患者。

02

篩查建議

●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進行篩查。

● 聯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檢查,每6個月篩查一次。

支持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外科主任醫師 王魯

(肝膽相照-肝膽病在線公共服務平臺www.igandan.com)

本文轉載自“愛肝聯盟china-fattyliver”,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肝膽資訊,免費諮詢醫生,請關注“肝膽相照一家人”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