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方言中的一個有趣的現象

服裝 華州文史薈萃 2019-05-12

華州方言中的一個有趣的現象

作者 吉建軍

大家先看看這段話:“給人伐樹去了,老三可叫我候他一時兒,等他吃畢飯。我把車子寄到街口,就到街上耍了一時。我浪得正美,老三來了,從東家手裡賃了一根擔,擔著傢俱就到了主家屋裡,主家見我們進了屋,就把門閉上了。我看老三紐子扣錯了,就笑他:衣服都穿成這式子了,後背都爛了,那麼大的窟窿。”

這段話大家看了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要說這麼一段話呢?因為這段話裡面隱藏著一個關中方言的大咪咪(應該是祕密,對不起,故意的。)。

關中話裡面有一個很小眾的現象,同義複合詞中,可以使用其中一個詞的情況下,與普通話和其他方言相對照,而使用另一個詞的現象。當然,這個現象在其他方言也有,不過目前關中話這種現象最典型。

比如開頭那段話中間的這些詞:普通話說“砍樹”,而關中話則習慣上成為“伐樹”,而“砍伐”是同義複合詞,合起來也能夠形成另外一個詞彙。

這個新形成的詞彙可以與原詞意義相近或者相關,也可以不相關,甚至毫無關聯。比如說,普通話稱之為“完了”,關中話的說法是“畢了”,完畢也是一個複合詞,與原詞的意義基本上是一致的;又比如普通話說“關門”,關中話則說“閉門”,普通話中的關門不一定是把門鎖上,也可以表示把門掩上,而關中話中的閉門則是把門掩上的意思,關門反而是完全關閉的意思,也就是徹底鎖上門。新形成的“關閉”這個詞彙,則屬於與原詞相關的情況。

毫無關聯的情況也有,但是並不典型,屬於原詞彙演繹之後形成的,比如普通話說東西破了,關中話則稱“爛了”,但是破爛合成的詞就成了另一個意思,甚至由形容詞變成了名詞“零碎而無用的物品”,這當然是“破爛”這個詞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詞義的演繹和進化造成的。如果用形容詞界定的話,比如,這座樓挺破爛的。意義也就與原詞意義相關了。

這種現象的詞彙,不僅有名詞,也有動詞,更有形容詞和副詞。比如,普通話的“釦子”或者“鈕釦”,關中話則成為“紐子”,這是名詞的範疇,相類似的還有“樣式”,普通話稱為“樣子”,關中話則為“式子”。關中以外有些地方,把普通話的“村”叫作“莊”,也是名詞的範疇,但是關中話裡面沒有這說法。

而動詞是其中最多的一類,比如:砍伐,普通話說砍樹,關中話則是伐樹(陝西北部和山西部分地區用“殺樹”,也在此列,殺伐、砍殺也是同義複合詞。);等候,普通話說“等一會兒”,關中話則是“候一時兒”;玩耍,普通話說“玩”,關中話則為“耍”;捶打,普通話說“打了一頓”,關中話則“捶了一頓”;租賃,普通話用“租”,關中話則用“賃”;寄存:普通話用“存車”,關中話則用“寄車子”;挑擔,普通話用“挑水”,關中話則用“擔水”;

形容詞裡面“美好”這個詞,普通話一般用“好”形容的,關中話就用“美”來表達。副詞裡的完畢,普通話裡面說“完了”,關中話則稱“畢了”。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這裡面的畢,就是完了的意思。說明關中話裡面這些詞彙,至少是比較古老的語言留存。

當然,關中話裡面的古語遺存不僅僅是這些詞彙,最典型且仍然普遍在說的“咥”(音碟),就是很古老的一個詞,《周易》六十四卦中有“履卦”,其中有“履虎尾,不咥人,亨”,咥就是“咬、吞噬”的意思。當然,這是另一方面的研究了。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吉建軍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