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唐代是中原王朝最為鼎盛的兩大時期之一,卻同時也是雪域高原上的吐蕃鼎盛之時。由於地理環境的制約,青藏高原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格局之下,始終未能形成一個統一政權。高原的北部邊緣自東向西分別是崑崙山脈到祁連山脈一線,而南邊則是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就坐落於此。

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雪域高原溫度寒冷,水汽稀少,僅在山澗河谷地帶,才會由印度洋吹進一些溼潤空氣,這就導致了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大多零散分佈在相對狹小的零碎區域,相互往來並不密切。然而唐朝時,小冰期褪去,氣候變暖卻引發了變局的開端。

氣候變暖,青稞增產

隋唐時期的東亞氣候是非常溫暖的,這是吐蕃崛起的先天條件。青藏高原上的主要糧食作物是青稞,這種大麥的分屬植物雖然能夠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存活,但產量卻十分低下。高原地區的主要耕種土壤大多零散分佈在水汽頗多的河谷地帶,因此適合種植青稞的地方十分有限。糧食產量不足嚴重製約了青藏高原的人口增長和中央財政收入。氣候變暖給予了吐蕃崛起的第一桶金。

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青藏高原青稞耕地最為集中的地區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此處位居高原南側,峽谷南面可引來印度洋暖流的滋潤。雅魯藏布江地區因此成為整個青藏高原的中心,松贊干布的霸業和吐蕃帝國的起點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文字誕生,交流頻繁

吐蕃崛起之初,松贊干布便從南亞地區引入了文字,根據吐蕃人自己的語言誕生出新文字來。文字的出現方便了吐蕃各地的密切較為,同時也為整個帝國搭建一套官僚體系掃清了障礙。

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南亞地區酷熱潮溼,當時的天竺人由於環境的制約,酷愛在樹葉上進行書寫。樹葉文字因此演變成為一堆圈圈文字,也就是婆羅米文。吐蕃延續了婆羅米文的風格,並將其散播到整個高原之上。不過新興文字沒有足夠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作為擔保,起初並不能對吐蕃的霸業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苯教與部落貴族

在吐蕃統一雪域高原之前,苯教是當時的主流宗教。這種具備薩滿教特徵的多神教,與零散各地的部落相結合,賦予了部落首領一定的宗教屬性。這一點上,和伊斯蘭教崛起前的阿拉伯半島頗為相像。

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苯教與部落貴族之間所形成的共生關係制約了青藏高原內部資源的整合,穆罕默德通過創立普世性的新教來統一阿拉伯半島,松贊干布卻有現成的宗教可以利用。佛教當時雖然不被南亞笈多王朝所看重了,但卻依舊佔據重要影響,更不要說當時的西域和唐朝均有佛教傳播。為了打壓苯教和舊貴族的割據勢力,松贊干布的吐蕃開啟了新的佈局。

佛教與中央財政收入

早期的吐蕃贊普為了維護帝國的統一,採用的是和貴族共治的統治模式。這種共治模式常見於漠北草原政權,可汗同草原軍事貴族的聯合。這是因為遊牧民族四處流動,可汗王庭沒有足夠的財政支撐龐大的官僚體系,只得選擇政治上的妥協。

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然而合作共治的貴族天然具有離心傾向,並不願意完全受制贊普的制約。所以松贊干布時期就採用了大力推廣佛教和充盈中央財政的兩手佈局。苯教是多神教,各個部落信仰的都是自己的主神,相互之間並未親近感,更罔論對吐蕃帝國的精神認同了。佛教則是普世主義宗教,可以大破各個部落之間的信仰隔閡,形成一個共同的精神樞紐,有利於贊普對整個青藏高原的統治。

崛起於衛藏,強盛於河西

青藏高原由於複雜的地理環境,被大山大河分割為三大亞區域。西南和南部的雅魯藏布流域,因其實力最強,糧食產出最為豐盛,被尊為衛藏。而“衛”在藏語裡就是中心的意思。此外東南靠近橫斷山脈地區被稱作康巴藏區,康巴同西南地區的南詔土司聯繫緊密。最後一個則是東北地區,曾盤踞吐谷渾的安多藏區,也就是如今青海一帶。

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氣候變暖,青稞增產之後,吐蕃首先崛起於溫暖溼潤的衛藏南部,並迅速兼併了衛區、康區。然而直到公元663年,吐蕃滅亡吐谷渾,取得安多藏區之後,才真正擁有了爭霸的本錢。衛藏的財源不足以支撐整個雪域高原的統治,安多藏區鄰近河西走廊,是威脅和控制這一商道重要據點,從此為吐蕃中央財政提供了充足的歲收。

河西爭奪關乎吐蕃命脈

當吐蕃的觸角伸向河西走廊之時,唐朝與吐蕃的關係急劇惡化。雙方在安多藏區、西域等地激烈交鋒。不論是軍事水平還是國力支持,大唐都遠勝吐蕃。唐軍受挫之後,能夠迅速恢復元氣,而吐蕃則被打得越來越慘,不僅西域部分地區丟失殆盡,河西走廊被唐軍管控,甚至安多地區都要被唐朝兼併了。安多局勢不穩,阻斷了吐蕃帝國的財路,吐蕃快撐不住了。

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不過就早此時,公元755年唐朝發生安史之亂,元氣大傷,吐蕃得以喘口氣,並抓住機會迅速出兵佔據了安多、西域的大片領土。原來氣候變暖,不僅僅激發了雪域高原的人口變化,同樣促使400毫米等降水線北移,引發了草原人口的爆炸式增長,這導致部分胡人南遷內附唐朝。唐玄宗時期在處理北疆邦交政策和對邊疆胡人的安置問題上,頻出昏招,最終引發內亂,迫使唐軍戰略收縮。吐蕃手握西域的巨大財富,贊普對各地貴族的壓制就愈發穩固了,一時間吐蕃帝國竟然成長為東抵唐朝,西御大食的強悍存在。

因何而興,由何而崩

吐蕃能夠抓住千古一遇的機會,迅速崛起成為一方霸主,堪稱雪域之巔。然而這種因多種因素共同形成的霸業,從一開始就存在不確定性。吐蕃帝國的贊普過分依賴西域的財源,一旦西域出事,或者河西、安多等地的商道阻隔,便會面臨危機。佛教雖然成為吐蕃統一高原的利器,但對苯教的壓制同樣造成部落貴族的強力反彈。青藏高原生態薄弱,衛藏河谷的青稞產量對氣溫過於敏感,當氣候重新變冷之後,吐蕃的核心地區亦會遭受打擊。

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公元840年草原上的回鶻帝國瓦解,其中一支流落甘州,建立甘州回鶻,成為吐蕃的附庸國。然而作為吐蕃人的死對頭,甘州回鶻同樣做起了阻隔商道,收取保護費的買賣,削弱了西域方面對吐蕃的財源。9世紀的東亞重新變冷,青稞產糧再度下滑,引發吐蕃內亂不止,老贊普在回鶻滅亡兩年之後遇刺,吐蕃內部因此陷入派系征伐。到了11世紀,青藏高原寒冷的,就連青稞都僅能在少數零星地區種植了。

千古一遇,鼎盛難現

崩盤,苯教和部落貴族勢力將整個青藏高原再度拉入原先散落的小共同體中。當一百多年後佛教再度傳入青藏高原時,沒了贊普的強力後盾,佛教開啟了同苯教融合之路,形成了後來藏傳佛教的氣質。

千古僅有的雪域高原霸主,吐蕃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走向鼎盛的?

綜上所述,吐蕃的崛起和強盛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這種強大所依賴的底層基礎過於單薄,這種機緣巧合之下才建立起來的強盛,一旦出現變數就蕩然無存,後世更不可能複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