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風險投資 投資 白雪 呂星辰 導演幫 2019-04-18
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青蔥計劃”已至第四載,在春日裡開始的2019創投會,卻令人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熱氣息。創投現場人聲鼎沸,用“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的話來說:“幾乎是連坐的位置都快沒了,真是出乎意料。”


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侯曉東

不過,這對於“青蔥計劃”本身來說,其實並不算意外。四年時光匆匆而過,“青蔥計劃”的項目相繼落地,一批接一批的優秀青年導演從“青蔥計劃”走出,業界投向“青蔥計劃”的目光也益熱烈。

每一年的“青蔥”都有新的變化,就侯曉東自己的觀察而言,今年最大的變化,是曾在海外求學的年輕導演日益增多,他們的文化背景更為多元,具備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當然,和往年一樣,大多數青年導演的處女作,在立足更多元的觀察和創作維度後,仍是落腳於構建一個自己瞭解的,自己能夠把控的世界觀。


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第四屆青蔥計劃創投會

“有一些導演可能在試圖挑戰類型片,或者嘗試純虛構的故事。這是每個人對待自己創作態度的不同,但大家的出發點還是一致的:想要做一個好的電影作品。”

談及近年來“青蔥計劃”的選擇標準,侯曉東認為應跳出常見的題材、類型等影片內容的限制。他認為,“青蔥計劃”的評判,更多是對導演未來的成長空間的預期。

“整個 ‘青蔥計劃’的流程設計就包含關於導演成長的考量。當我們每年進行到‘青蔥’十五強,就會有‘劇本工坊’環節,有知名編劇導師一對一進行劇本的指導和修改。

晉級至十強‘導演訓練營’除了專業課之外,我們有兩支短片要求導演進行拍攝,這些環節的設計,都是在衡量導演是否在糾正自己的問題,是否有進步,個人表達是否更加清晰,進一步判斷未來影片可能會以何種樣貌呈現。”


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侯曉東

1

一包到底

對於侯曉東來說,一如“青蔥計劃”長遠目標從未改變,他的工作方向也從未發生過偏離。

青年導演們來到“青蔥計劃”,得到導師們的幫助,希望在走過這一過程後,自己的項目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影片能夠拍攝完成,走上院線,這是“青蔥計劃”所有人員的共同目標。


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左起樑鳴、呂星辰、侯曉東、吳曉亮、王佳佳

在這一計劃中,與業界的溝通不可或缺。而侯曉東自己就是青年導演與業界溝通橋樑上最主要的支撐者之一。除了創投會這個展示與交流的平臺,許多業內資本仍需要與導演做更為深入的溝通。

在他和導演業界的三方溝通中,大量繁複細節成為核心。“用什麼方式才能讓投資公司更瞭解導演的創作能力,用多大成本才能完成導演的項目?在諸多意向投資方中,怎樣才是最佳的投資組合,對項目落地及後續的宣發最有利?作為總製片人,有時候尋找的範圍也涉及更多,包括演員和幕後製作團隊,在拍攝和製作的過程中,我們會始終參與。”

侯曉東用“一包到底”來形容這一態度,在他看來,“青蔥計劃”既然擔負了橋樑的作用,就必須將負責任的態度扛到底。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在有限的條件下,拍出最好的作品,無論是導演或是製片方,都在尋求一個共同點:把所有的問題解決,達到一個平衡,最終影片走入院線公映,有個好的結果,這是大家共同的成功。

作為“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和團隊夥伴所有的參與,都是以尋找這個平衡點為開始,也以尋找平衡點為最終目標。

“製片方和導演其實也像談戀愛一樣。”侯曉東笑道,“兩方合不合適,不是說咱們見了一面、吃了一頓飯,就能夠決定的,需要一定的交往過程。甚至有時候,一部戲拍完,大家經過磨合,才知道這個導演可能是我們未來合作的重點,我們還會有第二部、第三部,逐漸上升到彼此適合的一個層面。目前而言,第一步踏踏實實做好最重要。”


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侯曉東與德格才讓在拍片現場

侯曉東坦言,自己經常跟導演們講,拍片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問題找‘青蔥’,‘青蔥’來幫你解決協調。”他戲稱,在“青蔥計劃”中,他是潑大家冷水最多的那個人。

“因為我會告訴大家,走出‘青蔥計劃’這道門,你面對的就是社會,可能不像在‘青蔥計劃’裡,包容度這麼大。困難永遠存在,即便是大咖導演的影片,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青蔥’會始終站在一個公平的角度,儘可能的幫助資方、幫助青年導演協調和解決各種問題和困難。”

2

落地為實

“青蔥計劃”迄今四年,作為總製片人,看著項目一個接著一個的落地,侯曉東心裡也有不少感慨。

“我最激動的時刻,就是影片上映,‘青蔥計劃’的LOGO出現在大銀幕上的時候。很多學員都給我發微信說,我看到我們的廠標了,特別激動。白雪的《過春天》上映時,我是買票去電影院看的。看的時候覺得,這是一個結果,一個可以說‘大家共同負責任了’的結果。”

當“青蔥計劃”的標誌出現的那一刻,無論影片的市場票房如何,它已經標誌著侯曉東及“青蔥計劃”的工作團隊們,是按照最大的可能性幫助青年導演,也幫助投資方去判定一個市場,完成了一個真正的好結果。“有一部好作品就是一個好結果。”

每個春天都有一些新的計劃在萌發,也有一些恆久以來的目標從未改變。四年以來,每一屆“青蔥計劃”都會有不同的項目,他們有著不同的求學背景,試圖在大銀幕上呈現以前從未有過的新華語影片。而不變的,則是業界公司和青年導演們對於“青蔥計劃”的認可。


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侯曉東

在“青蔥計劃”之前,對青年導演的關注較少,專項基金及扶持項目大多零零散散,不成系統。

但在“青蔥計劃”正式開始宣告對青年導演的關注和扶持之後,許多大型文化影視公司,設立了專門的青年導演孵化機構,也有了專屬青年導演的人才扶持項目,基本形成了全行業現象,也與“青蔥計劃”進行了深入溝通,希望“青蔥計劃”可以不斷地輸送人才,達成合作。

這一現象甚至在2018年資本潮退落之後,變得愈發火熱。

“有很多大公司的製片人特意來談青年導演項目。大型的電影項目由於資本潮退去,受政策影響較大,操作的難度上升。於是大家更願意關注小而精、優良的青年導演項目,風險可控,未來可期。我認為這個時期,是影視公司進行人才儲備的時機,也是最適合青年導演發展的時期。”

在“青蔥”四年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位“青蔥計劃”的參與者,都為這個計劃投入了自己的信任。

越來越多的導演認為,“青蔥計劃”的平臺能夠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處女作夢想,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能更進一步,也有越來越多的業界公司認為,“青蔥計劃”能夠將更優秀的華語青年導演引向他們。


專訪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侯曉東在《蕃薯澆米》拍片現場

侯曉東對此表示了感謝:“我們所有能做到的事,都會義無反顧地去做。我最希望的就是青年導演們能保持強烈的自我認知,在未來的道路上結合“青蔥計劃”給予的成長,審視自己、把握自己,在這個行業能夠越走越遠,越飛越高。”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