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圈》-孫東昇:深創投成年考

風投 投資 創業 信維通信 投資圈雜誌 2017-06-03

來源:投資圈雜誌網站(www.investcircle.cn)

作者:投資圈雜誌/左勤程


2000年前,投資新浪、網易、搜狐、阿里巴巴等如今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外資創投機構,如高盛、IDGVC、軟銀中國、華平資本等。後來,在創業板的召喚下,大量內資創投機構應運而生。據《中國創業投資發展報告》顯示,1999年中國新增創業投資機構40家,2000年新增102家,存量猛增至201家,增長速度驚人。

作為中國成立最早的創投機構之一,於1999年創立的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創投”)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業內人士的重點關注,華大基因、柔宇科技、同洲電子、濰柴動力、信維通信、歐菲光、網宿科技、晨光生物、三諾數碼等這些知名企業成長的背後,無不有著深創投的助力。

2017年迎來18歲成年考的深創投,又以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成為了業內矚目的焦點。

截至2017年4月30日,深創投資金管理總規模達到2097.77億元人民幣;累計投資額高達283億元;投資項目達735個,數量居全國同行第一;創投業務平均年投資回報率(IRR)達到40.32%。

從2000年收穫第一家IPO企業——矽感科技開始,18年來,深創投共收穫121家上市公司,其中IPO的有107家,併購上市的有14家,業績之輝煌自不用多言。

對於這樣的成績,深創投總裁孫東昇難掩自豪之情。從2001年加入深創投,到2013年擔任總裁至今,他伴隨著深創投一起成長,也經歷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起起伏伏。

從學霸到大學教授,從研究員再到投資人,孫東昇一直追求“要做就要做到極致”。也是因此,雖然進入深創投時才四十出頭,他卻表示,“這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職業選擇”,希望將退休前的這十幾年都用來參透投資這門學問。

“我始終覺得這個行業挺有意思的,整體來講屬於比較新鮮、刺激、有價值的行業。新鮮是指每天可以接觸到不同的行業、企業乃至不同的人,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刺激是指投資得好就可以獲得回報,有價值是指可以通過資金、增值服務來助推創新,最終造福於社會。”孫東昇表示,“而且,每個行業都在不斷髮展,這就要求你要一直學習,跟得上發展步伐。”

《投資圈》-孫東昇:深創投成年考


十七年創投路

孫東昇職業生涯的前半段,與日本有著很大的緣分。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他留在母校山東工業大學任職,並被作為中青年後備力量重點培養。1988年,30歲的孫東昇被國家教委選派赴日本留學,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到山工大,成為當時學校裡最年輕的材料學教授,也是整個山東省最年輕的教授。

當年讀碩士時,孫東昇成為學校第一個在材料學權威期刊《金屬學報》上發表論文的碩士研究生,《極低溫度下8090Al—Li合金的力學性能》《離子滲氮層的晶體缺陷和界面結構》等論文都證明了他在材料學領域的造詣。在日本攻讀博士學位時,他也憑藉出色的成績獲得了獎學金。

因為希望在材料領域繼續深入研究,孫東昇於1997年毅然辭去山東工業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的職務、並放棄博導身份再赴日本,在廣島國立研究所開始了新的研究生涯。後來,他先後擔任日本通商產業省工業技術院研究員、日本中小企業振興會(財團法人)研究員。但因為感覺專業應用空間小且研究遇到了天花板,最終他還是結束了在日本的研究工作再次回國。

在日本學習工作的近十年,讓孫東昇對日本的環境、人文、技術等有了深入的直觀感受,尤其對日本的工匠精神印象深刻。“日本人力求精益求精,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日本人把工匠精神體現得非常好,而不是像我們這裡很多人那樣,做得‘差不多’就行了。”孫東昇也因此經常強調,做投資人也要有工匠精神。

孫東昇本人的性格亦是如此,他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嚴謹、專注、注重細節、追求完美與極致,這些理念在他的學業和工作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呵呵,我有這種傾向,但為人不算太嚴厲。而且,要對別人嚴厲,首先得先對自己嚴厲。”孫東昇笑著表示。

2001年,孫東昇進入深創投研究部做了一名中層員工。他經常通宵達旦地深入研究行業和公司,因為總是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自然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認同和肯定,先後負責深創投的項目投後管理、風險控制和華北區域業務。

2013年上半年,孫東昇成為深創投的新一任總裁。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上任後的頭兩年裡,他將工作重點轉向了內部管理。“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短時期內一些投資項目出現問題,數據掌握不全,信息不完整,一些問題沒人負責等。”在孫東昇看來,包括項目管理、激勵機制在內的一系列內部管理機制屬於前端制度設計,它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後端的投資業務及收益。為此,公司管理層仔細梳理了制約深創投發展的各種問題並開展了深入的改革。

“深創投有國資背景,但始終堅持市場化運作,從未停止改革創新。”孫東昇表示,“改革創新對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是永久的課題,我們在國資背景下,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更加市場化。”通過改進不足、清理不良資產、整飭團隊作風、加強制度建設等手段,深創投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改革後,深創投的項目管理方式從“單線變成了雙線”,即“AB角制度”:A角是項目經理,B角由集團片區老總和集團項目管理部共同組成。這從制度上重構了項目投資和管理的流程,AB兩個角色能夠分別發揮各自特有的作用。

“投後管理現在形成了一套系統,有項目管理部,也會綜合協調監督部門。投資團隊還是第一線管理,有點兒像銀行的信貸員,只要你在這家公司,就負有終身責任,在分享收益的同時,如果項目出了問題也要找你。全公司建立了ERP系統,出臺具體規定,相關部門監督協調,對項目有財務月報、季報、半年報等要求。”孫東昇介紹。

激勵機制是深創投一直在探索的,也是近幾年公司改革的重點。“之所以深創投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孫東昇坦言。深創投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被業界稱道的“8+2”模式,即將每年淨利潤的8%作為員工年終獎,將項目淨收益的2%用於獎勵項目團隊。這一激勵機制與傳統國企的做法有很大差異,在深創投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加入其中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對一家國有企業來講,在那個時間點上採取那種激勵機制已算得上很激進了。今天來看,深創投的最早一批員工留下的比較多,他們都成為了公司發展的重要中堅力量,這和早期機制的行之有效有很大關係。”孫東昇表示。

隨著中國創投行業的飛速發展,深創投早期確立的“8+2”薪酬激勵機制在行業內漸漸失去優勢。2016年,深圳市國資委審批通過了深創投新的激勵機制。“淨利潤的10%獎勵給全體員工,項目淨收益的4%獎勵給項目團隊,另外,基礎薪酬也有較大幅度提高。我們新設立的基金增量,小團隊必須強制跟投,我們高管也要強制跟投。”孫東昇介紹,“這次改革明顯提升了深創投的薪酬激勵水平,而且投資團隊實現自身回報的效率可能比很多市場化機構還要高得多。”

創建於2004年的深創投博士後工作站,是中國創業投資行業中的第一家博士後工作站,目前已累計招收11批共40名博士後,許多出站博士後都成為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的骨幹力量。“這個工作站是深創投的一個基礎研究力量。現在都倡導專業化投資,博士後工作站的各類專業人才可以為我們提供許多研究,不斷深入貫徹‘以研究指導投資’這個理念。這些博士後為我們提供三方面的研究:第一,宏觀經濟;第二,創投行業;第三,我們重點投資的行業。”孫東昇介紹。

《投資圈》-孫東昇:深創投成年考


投資是門藝術

孫東昇的辦公桌上,各種文件、資料、書籍擺放井然有序,顯露出這位工科背景主人的理性與自律。他管理公司亦是同樣地理性、冷靜,缺乏科學根據的東西很難打動他。

深創投明確規定,公司高管不能直接參與項目操作。不過,孫東昇與公司其他高管一道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憑藉各自掌握的資源和管理經驗,從政府溝通、募集資金、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等角度深入到了投資工作的各環節當中。

無論面對IPO暫停、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時,還是迎來開啟全流通、開啟創業板、啟動“雙創”等創投利好時,孫東昇始終保持著自己一貫的工作節奏和作風。正如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簽名中說的,“上山是人生追求,下山是追求人生。放棄追求,感謝人生。”“做投資,激進也好,保守也罷,要取得一個平衡。”他表示,做投資,要努力爭取成功,但也要順勢而為。

談及這些年來深創投投資的成果,孫東昇說有太多的東西可以盤點。“回報率最高的項目是濰柴動力,在股市高點的時候,超過200倍。2001、2002年左右投資的企業,200倍肯定是最高的,一般都是幾十倍、七八十倍,也有100倍的。2007、2008年左右投資的企業,按現在的行情,收益3~5倍是常態,超過10倍、20倍就算很好了。這是由市場決定的。”

孫東昇表示,現在像以前那樣取得高倍數收益的可能越來越小了。“未來除非投了早期項目,一直等到項目上市了,可能會有上百倍的收益,還得是碰上BAT那種級別的企業。”他笑言。

至於等待收穫的時間,孫東昇直言:“七八年不算長,深創投才成立十幾年,要放穩心態。”據投資界數據顯示,18年來,“善於等待”的深創投共投資項目730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累計投資額高達279億元。自2000年收穫首家上市公司以來,深創投一共有121家被投公司實現上市,其中,IPO方式有107家,併購上市14家,這一成績亦領跑本土創投機構。

“我們的作風不像有些民營創投機構那麼激進,但國資背景塑造的這種穩健特性,也成為了我們取得好成績的重要保證。”孫東昇表示,深創投的投資理念是“穩健投資+組合投資”,具體而言,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為早、中、晚期階段設置了投資比例,早期和成長期項目超過80%,其餘才投成熟期。“當時這樣設定是為了防止系統性風險,延續這麼多年來看,這個比例是合適的,風險和收益是可以平衡的。”孫東昇表示。

第二,以綜合性投資分散風險。深創投重點佈局了國家倡導的七大戰略新興行業,涉及信息科技、高端裝備製造、互聯網/文化創意、消費品/現代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新材料/化工等。“高端製造、互聯網、消費品,這幾個行業投的多一些,在總量中分別超過20%,多的超過30%,其他行業基本在10%左右。專業化投資的風險在於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週期,所以還是要多行業組合投資。未來幾年我們重點關注的領域,包括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人工智能、大健康、消費產業。”

第三,“出於將來做併購、發揮企業間的協同效應等目的,我們也會在同一個行業或產業的上中下游做組合投資。”

“如果投出了明星企業,投資人和投資機構也就都成為了明星。”孫東昇表示,這是很值得期待的,他饒有興趣地介紹了深創投投出的兩家明星企業。

成立於2006年的深圳市信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SZ.300136,以下簡稱“信維通信”)以手機天線業務起家,於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深創投在其上市之初持有9%的股權。上市後,信維通信不斷進行國內和國際化佈局,還收購了原世界天線第一品牌英資萊爾德無線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成長為世界領先的通信零部件解決方案提供商。孫東昇表示,深創投十分看好這家公司的後續發展,於2015年攜手全資子公司紅土創新基金一起進行了增資入股。

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SZ.002456,以下簡稱“歐菲光”)成立於2004年,最初的主營業務是紅外截止濾光片,即手機攝像頭膜片上的鍍膜。深創投曾於2006、2007、2013年三次投資歐菲光,助力其將業務拓展到觸摸屏、影像頭模組、指紋識別模組等領域,如今它還在積極佈局智能汽車、智能家居領域。

深創投投資的企業中,不乏華大基因、柔宇科技、同洲電子、三諾數碼、濰柴動力、晨光生物、信維通信、齊心文具、匹克體育這樣的知名企業,僅2017年至今已有9家企業實現上市,如主要從事高端環保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正丹股份( 2017年4月18日於深交所掛牌)、主要從事露營帳篷、戶外服飾及其他戶外用品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牧高笛(2017年3月7日上交所掛牌)和從事異噻唑啉酮類工業殺菌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百傲化學(2017年2月6日在上交所掛牌)等。

《投資圈》-孫東昇:深創投成年考

孫東昇總裁參加深創投投資企業凱中精密的上市敲鐘儀式

談起成功案例,孫東昇如數家珍,但他也坦言,深創投同樣也有投資失敗的案例。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深創投最深刻的教訓或者說遺憾,就是沒有投騰訊。“當時馬化騰先生幾個人做即時通訊,他們多次找過我們。但說實話,那個時候我們看不懂它的商業模式,所以就沒投。這是最大的教訓。”

“交學費的項目也有,大概有15%的比例,做投資有失敗是很正常的。”孫東昇表示,“失敗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有我們投資時對企業的判斷失誤,有企業對行業判斷失誤,也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如商業模式複雜、產業鏈太長等。”

2005年至2007年這三年內,分眾傳媒不僅成為在美國上市的第一家中國廣告傳媒,還接連收購了框架傳媒、聚眾傳媒和好耶廣告等廣告媒體,開啟了中國廣告傳媒業的輝煌之旅。分眾傳媒的成功在當時引來了大量效仿者,如互力傳媒、炎黃傳媒、易取傳媒、航美傳媒、華視傳媒等。深創投當時也投資了一家傳媒企業,“這家企業是在交通工具中投放品牌廣告,但是後來我們分析,他們的產業鏈太長了,一端要在交通工具中安裝廣告位,遇到的問題是交通企業本身都有自己的廣告公司,行業壁壘較高;另一端則需要擁有優勢廣告資料,這兩端都有其侷限性,導致業務很難拓展。”孫東昇表示,好在那是一個早期項目,沒有投入太多。

深創投還曾經看好一個主打校園內報刊亭概念的項目。在創始人的設想中,報刊亭的點兒鋪多了之後就可以吸引廣告,亭子裡還可以開闢出一塊“驛站”提供手機充值服務,甚至未來還會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觀。但當夢想照進現實時卻發現,“當初的預想太理想化,其實那就是一個報刊亭,模式本身就是這樣,賦予它太多的內容它也承擔不了,更談不到影響下一代人的消費觀念。”孫東昇表示。

《投資圈》-孫東昇:深創投成年考


新興行業投資邏輯

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於企業發展的助推作用不言而喻,近幾年中國一些行業的發展尤其顯示出企業背後資本的較量,從之前的美團和大眾點評、優酷和土豆、攜程和去哪兒、趕集和58同城、滴滴快的和優步,到如今的共享單車領域,聚集了數量眾多的投資機構。

儘管也投了共享單車品牌“永安行”,但面對幾十家共享單車企業齊上陣的混亂局面,孫東昇表示自己也很難理解,“現在許多共享單車品牌仍然是在拿互聯網思維做這個東西,用戶感覺是不錯。在大學校園裡這個模式或許是成功的,好管理,利潤高,學生在校園裡都在用,但是擴大到城市裡真不好說。”

與摩拜、ofo等品牌不同,深創投投資的永安行在有樁公共自行車領域已經擁有六年運營經驗。2016年進入共享單車領域之前,它已在全國210個城市和區域進行了公共自行車項目的推廣,累計建設完成3.2萬個公共自行車站點,為80萬輛公共自行車及系統設備提供運營服務。

永安行在2017年3月發佈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永安行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8%;2016年實現營收7.74億元,淨利潤1.17億元。永安行開展業務的主要市場並不是各家共享單車激烈爭奪的一、二線城市,而是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乃至縣城、鄉鎮,來自三線及以下市縣的收入佔比達85%~90%。而共享單車業務在其2016年的營收中僅佔0.12%。

儘管永安行在2015年因股市下行、2017年因涉嫌專利侵權導致兩次衝擊IPO失敗,但深創投依然看好其未來的發展。“永安行做了好多年公租自行車項目,盈利狀況一直不錯。一下子出來許多共享單車品牌,對它顯然是有衝擊的。其實共享這種模式他們自己早就提出過,只是當時不願意自己去打到自己。”孫東昇介紹,永安行運營有樁公共自行車建立起來的後臺管理系統對其未來拓展共享單車有著積極作用,有樁公共自行車盈利狀況良好對共享單車業務也會有帶動作用。

成立於2004年的樂視從最早的視頻產業、內容產業和智能終端起家,如今垂直產業鏈涵蓋互聯網視頻、影視製作與發行、智能終端、大屏應用市場、電子商務、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等,其背後的投資人陣容顯赫:融創中國、英大資本、深創投、聯想控股、民生信託、華夏人壽等。其創始人賈躍亭規劃的樂視生態戰略曾吸引追捧者無數,後卻因不斷爆出資金鍊問題以及與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的矛盾等事件導致樂視網股價跌落四成。

深創投曾多次投資樂視的業務,包括樂視網、樂視影業、樂視新媒體等。2016年11月接受《投資圈》雜誌採訪時,孫東昇談了自己對樂視的客觀看法。“分析樂視的各項業務,樂視影業是掙錢的,但電視業務和手機業務還屬於投入階段,汽車業務就更不用講了,特斯拉花了好多年時間和幾百億美金,現在才進入盈利時期。從這個角度講,包括樂視金融、樂視體育等現在都產生不了現金流,還處於投資階段,都需要鉅額資金。如果主體業務沒有一個好的盈利前景是不行的,但現在看,這條路非常艱難,不是說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能夠做到就可以,必須有能夠承擔這份投資的好基礎,否則都是空中樓閣。”他表示,“未來怎麼樣誰也不好說,壓力當然是存在的。企業還是好的企業,只是由於快速擴張導致企業資金有些問題。”

後來,樂視等到了願意承擔這份投資的機構。2017年1月13日,樂視網發佈公告,宣佈樂視網、樂視影業、樂視致新獲得來自戰略投資者嘉睿匯鑫(融創中國實際控制)及其他投資人共計168億元的投資。“賈先生其實是很有企業家精神的,非常有胸懷,有遠方,而且他曾經把自身減持套現的錢無償借給公司,資金問題也好,戰略也好,畢竟人家把身家都押進去了。”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孫東昇表示,“融創中國的投資基本解決了樂視的資金問題,但現在看來並沒有根本解決,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需要樂視在戰略上適當調整。”

《投資圈》-孫東昇:深創投成年考


未來資管大目標

在深創投的投資版圖上,除了新疆、西藏、寧夏三個內陸地區還未涉足,青海和甘肅兩個省份即將進入之外,其他內陸省市已被全部納入,它在這些地區總共設立了83只政府引導子基金,總規模達191.9億元。

“應該辯證地看待深創投國資背景的利弊,以往我們在激勵機制上與完全市場化的創投機構或許有差距,但也正是這樣的背景、豐富的資源、規範的管理、優異的投資業績,使得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合作伙伴更願意與我們合作。”孫東昇表示,“2015年年底至今,深創投先後受託管理了總規模1000億元的深圳市政府投資引導母基金、總規模100億元的佛山市政府引導母基金、規模為6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首隻實體基金,還參與管理了百億元山東財金紅土PPP基金,並擔任總規模270億元前海母基金的唯一機構合夥人,這些都體現了各地政府和合作夥伴對我們的認可和信賴。”

除此之外,據深創投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4月底,深創投設立中外合資基金5只,總規模52.13億元;商業化基金46只,總規模23.50億元;自有資金235.65億元。在管理運營中美基金、中韓基金、中新基金、中以基金、中日基金的基礎上,深創投目前還在積極洽談設立中俄、中國-芬蘭基金等中外合作基金。

深創投18年來的發展歷程儼然一部中國創投業簡史,孫東昇將其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1999~2005年是“在黑暗中摸索的階段”,2007年解決了全流通問題,2009年創業板開啟後迎來了黃金髮展時期。

“現在我們步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要規劃在現有基礎上怎樣去發展,我們在‘十二五’時期制定的規劃中其實已經開始在做戰略調整了。”孫東昇表示,“深創投走的是‘多元化+專業化+國際化’的道路,我們會在堅持以創投為主業的情況下,不斷拓展創投產業鏈,包括我們已經在做的母基金,現在已有的公募基金品牌、併購基金等,要把自己打造成為類似於黑石的資產管理平臺。”

“為什麼深創投未來要走資管平臺這條路?因為單純做創投管理,資金規模是有限的,涉及募投管退各個環節。如果要管理1000億基金,所需要的人員和時間都不可估量的,時間還好說,但那麼多優秀的管理人才難以保障。而從能效比、績效比看來,管理上千億元的公募基金僅需要三百來人。”孫東昇表示,“併購基金也是一樣的思路,國際上開展的併購都是十幾億或幾十億美元的規模。只有把公募、私募、併購各個板塊協同起來,才能收到更多協同效應,獲得超過市場預期的收益。”

2014年6月5日,深創投發起設立的註冊資本為1億元的紅土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取得了中國證監會的核準設立批覆。這標誌著自新的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以來,繼證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之後,私募資產管理機構也正式進入了公募基金管理行業。

“深創投集團的公募平臺已經運作快兩年了,管理規模約70億。其他許多公募基金購買股票的決策更多是依據其分析部門的報告,或親自到企業做調研得出的結論;而我們的公募基金,很多投資經理有做創業投資的深厚積累,看人、看技術、看模式時會有更獨特的視角和更深入的洞察。”孫東昇說,“拓展公募業務也好,做併購也好,或者未來控股上市公司也好,實際上都是在做平臺。我們有大量的存量項目,除去一些發展不好的,我們現在持有股權且在正常經營的企業還有400多家。通過打造自己的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不僅能夠為投資項目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也更有利於集團內部的協同發展。”

《投資圈》-孫東昇:深創投成年考

孫東昇總裁參加深創投投資企業牧高笛的上市鳴鑼儀式


對話孫東昇

《投資圈》:十幾年來,您經歷了深創投一步步的調整和壯大,您認為深創投取得如此發展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孫東昇:因時而變,這是深創投18年來不斷髮展的重要因素。在18年發展過程中,深創投超前、準確地把握了重要歷史機遇。成立之初,在國內創投發展條件尚不完備的情況下,在黑暗中摸索,堅持創投主業;在中期,在國內首次提出政府引導基金的模式,建立了遍佈全國的基金網絡,成功實現低成本擴張;之後,適時提出了打造大資管機構的戰略,圍繞創投主業在上、下游進行拓展,管理資金規模實現了快速擴張。

《投資圈》:有媒體報道說,深創投資的企業中,等待上市時間最長的是達實智能。從2000年投資到2010年上市,這個項目發展期間出現了哪些波折?

孫東昇:我們關注到媒體有這樣寫,但這個說法不準確。確切地說,在深創投投資且目前已經上市的一百多家企業中,從投資到上市時間最長的項目是達實智能。

創業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一些波折是再平常不過的,站在投資機構的角度,我們非常能夠理解創業的艱辛,對很多優秀的、有前景的項目,我們也願意耐心等待、陪伴和幫助它們成長。當然,不排除一些項目是因為投資得不太成功而導致較長的投資週期,這在創投行業也是比較常見的。

《投資圈》-孫東昇:深創投成年考

孫東昇總裁參加深創投投資企業新雷能的上市敲鐘儀式

《投資圈》:您經常參加投資企業的上市敲鐘儀式,那時會有什麼感覺?

孫東昇:企業成功上市就如同孩子的成人禮,作為投資人,我每次參加敲鐘儀式都會為此感慨和感動!

《投資圈》:作為設立外幣基金較早的投資機構,深創投在募集和管理外幣基金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

孫東昇:在設立外幣合作基金方面,深創投開了國內創投基金之先河。嚴格來說是“一頭在內、兩頭在外”,即在境內投資,在境外募資和退出。早期主要是投資境內企業,未來這類基金會拓展到境外投資,包括創業投資和併購。

《投資圈》:中美基金投資了哪些地域及企業?

孫東昇:中美基金2016年設立,基金總規模等值人民幣50億元,是目前深創投旗下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專業併購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主要從事境內外高新技術及優秀企業的併購和孵化。

目前,中美基金已投資了Desktop Metal,Inc.等項目。Desktop Metal,Inc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是國際領先的高端金屬3D打印機制造商,其新產品將打破傳統金屬製造方法,提高產品生產速度、安全性與質量,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投資圈》:第一期中以基金投資了哪些企業,業績如何?

孫東昇:第一期中以基金總投資金額為2000萬美元,共投資了晶科能源、網訊科技、中國疏浚、魯華化工等9個項目。其中,晶科能源已在紐交所上市,網訊科技已在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中國疏浚已在納斯達克上市。

《投資圈》:中韓基金是深創投第一次在多GP管理模式下管理韓國政府母基金,有何心得?

孫東昇:作為國內領先的創業投資和基金管理機構,深創投受託管理了許多基金,但採用多GP模式來管理中外合作基金確實是一次創新。

中韓基金由深創投、東方匯富、韓國SV Investment株式會社共同管理。深創投是中國資本金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本土創投公司之一,東方匯富是國內知名的創投管理公司,領軍人物是國內創投的開拓者闞治東先生,韓國SV是韓國最大的從事股權投資和IPO諮詢業務的投資集團之一。這三家實力管理機構的合作有助於彼此互相學習、優勢互補、加深合作,打造跨國投資和管理基金的典範。

《投資圈》-孫東昇:深創投成年考

《投資圈》:深創投的創投業務平均年投資回報率高達40.32%,取得這一優異成績的訣竅何在?您在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孫東昇:立足本土,堅持穩健投資的理念,遵從國家戰略導向,深挖民族企業亮點,不追風口,不炒作。至於我個人,只是履行了工作職責。

《投資圈》:未來深創投面臨哪些挑戰?

孫東昇:“十二五”期間是深創投平穩發展的五年,未來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突破發展瓶頸,邁上新的臺階。這需要我們推進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推動集團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投資圈》:從科研人員到投資家,您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成功,您如何看待這些?

孫東昇:人生無常,短短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會面對各種機遇與選擇。我感恩時代:1977年恢復高考,讓我有機會考入大學,有機會出國留學,並且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潮流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個人是渺小的,所以,珍惜機會、勤勉敬業也是我的職責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