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崛起七名將:一位被史料抹黑,一位成了風水堪輿行業鼻祖

大秦帝國的崛起過程,可謂一步一個坎兒步步驚心,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六國聯軍叩關攻秦;主動出擊向打開一條生路,諸將孟明視副將西乞術白乙丙在崤之戰被擒。要不是張儀連橫、商鞅變法,秦國可能早就被打得奄奄一息了。但是隻有張儀和商鞅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自保和圖強,沒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名將是不行的,而秦國最不缺的就是名將。翻開《史記》我們就會發現,秦國從封國到一統,名將輩出,其數量甚至超過了其他六國的總和,要是細算的話,名垂青史的就不下二十人。為了讓讀者諸君便於比較,咱們今天就找出《史記》中記載最多的七位名將,請大家品評一下:哪位名將對大秦帝國的崛起貢獻最大?是樗裡子白起穰侯魏厓,還是蒙氏家族、王翦家族?

為了便於讀者諸君品評,咱們今天就來看一看這七位名將本人或者家族在大秦帝國崛起進程中的貢獻。因為是按照《史記》的記載來的,所以這名單中或許漏掉了一些應該參選的名將,那些人的故事咱們往後有時間再講。閒話少敘,先列名單:智囊樗裡子、甘茂、白起、魏冉、蒙毅和他的孫子們、王翦父子、李信。

大秦帝國崛起七名將:一位被史料抹黑,一位成了風水堪輿行業鼻祖

這其中樗裡子的名字很多人看著都頭痛,但是念起來卻很直白,就念“出裡子”就行了,解釋起來就是一個住在有臭椿(樗)樹的地方,而現在樗裡子的後人基本都姓嚴,因為樗裡子後來被封為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縣嚴道鎮),被稱為嚴君,所以姓嚴的讀者很可能就是秦國名將樗裡子的後裔,是很光榮的。

樗裡子,名疾,也稱嚴君疾。此公是風水堪輿行業的鼻祖,也是秦惠文王嬴駟的弟弟,所以姓嬴和姓嚴的一部分人,可能出自同宗。司馬遷在《史記》的自序中說:“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裡、甘茂之策。作樗裡甘茂列傳第十一。”所以咱們先說樗裡疾和甘茂。

作為秦惠文王(史記中稱之為秦惠王)的弟弟,秦惠文王八年,樗裡疾以右更的身份指揮了曲沃(這個縣現在也沒改名,歸屬山西臨汾)之戰,戰果是“盡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二十五年,伐趙取藺、攻楚取漢中,為秦國拓展了版圖增加了兵員(取其人的目的就是收為奴隸,奴隸有戰功可以升為平民獲得爵位)。

秦惠文王薨逝後,樗裡疾與甘茂分為右左二丞相,秦昭王七年樗裡疾卒,臨終遺言:“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結果百年後漢朝“長樂宮在其東,未央宮在其西。”樗裡疾也就成了風水堪輿行業的鼻祖。又因為秦國有民謠說“力則任鄙,智則樗裡”,所以又被稱為“智囊樗裡子”。

大秦帝國崛起七名將:一位被史料抹黑,一位成了風水堪輿行業鼻祖

樗裡疾為秦昭王右相,跟他肩膀頭齊的左相叫甘茂。提起甘茂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是他那個神童孫子甘羅,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甘羅十二歲拜相”是沒有的事兒,他當的是上卿,跟丞相之位只差那麼一點點。甘羅以雄辯見長,而其祖父甘茂則是諸子百家無所不通。秦武王三年,甘茂伐韓,攻取宜陽,陣斬韓軍六萬,一戰成名。

這時候有讀者說了:樗裡疾和甘茂的戰功似乎不足以位列秦國七大名將吧?這問話有道理,但是咱們今天是以《史記》為依據,所以先把這二位列出來,然後再說一個被很多史書和電視劇抹黑的一位秦國功勳名將。這位功勳名將叫魏冉,史書中一般都稱他為穰侯魏厓,在介紹范雎的史料中,魏冉是一個嫉賢妒能的專權者,對列國投奔秦國的人才一直持抵制排斥態度,而事實上魏冉也不是本土秦人,而是楚國人,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弟弟。魏冉很善於發現人才,要是沒有魏冉的發現和保薦,白起也成不了一代名將(昭王十四年,魏厓舉白起,使代向壽將而攻韓、魏,敗之伊闕,斬首二十四萬)。

除了慧眼識人,魏冉本人也很能打。秦昭王十八年,魏冉親自掛帥出征,奪取了魏國六十多座城池,所以秦昭王才有底氣自稱“西帝”。秦昭王三十三年,穰侯魏冉再次伐魏,斬首四萬奪取三城;秦昭王三十四年,魏冉帶領白起大破趙韓魏聯軍,斬首十萬,再取魏國三城。連司馬遷也不能不欽佩地說:“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至於被穰侯魏冉提拔起來的白起,似乎不用多介紹了,因為我說什麼都是廢話——讀者諸君對戰神、人屠白起太瞭解了。而與白起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另兩位是李牧、廉頗)的王翦,卻應該好好說一說,但我們要說的卻不是他的戰功,而是他的為官為將為人之道。

大秦帝國崛起七名將:一位被史料抹黑,一位成了風水堪輿行業鼻祖

王翦父子的戰功有口皆碑,筆者也未必有讀者諸君說得詳細。但是王翦能夠跟秦王嬴政討價還價,賺得盆滿缽滿卻贏得了君王的完全信任,有太多可以學習借鑑的經驗了。《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中只記錄了秦始皇一次大笑,也不知道是被王翦氣的還是逗的。現在看來王老爺子當時有點無理取鬧:“現在趁著你還用得著我,我還不狠狠敲你一記竹槓?”當然《史記》的說法很文明:“故及大王之鄉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這可比後來蕭何把子侄都派到漢高祖劉邦軍中、自己與民爭利自汙還要高明——秦始皇和王翦各取所需,又沒有傷感情害百姓,成了君臣逗趣的佳話,按勞取酬但又有點坐地起價的王翦讓人挑不出毛病來,所以“始皇大笑” 。司馬遷說:“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

在說秦始皇一統六合過程中最重要的另一大家族蒙氏之前,咱們還是先把李信說完了吧。李信之所以有名,並不因為他有個後代叫李廣,而李廣又跟司馬遷關係密切。很多人都把李信當做映襯王翦老謀深算的反面教材——李信輕敵冒進被楚軍擊潰,這才讓秦始皇虛心認錯請王翦出山並被敲了一記竹槓。事實上李信也很能打,秦王嬴政十九年李信與王翦分進合擊攻破趙國,二十一年,獨自帶兵在易水河畔大敗燕國太子丹,二十五年,與王翦的兒子王賁聯手取遼東,活捉燕王喜,二十六年,李信與王賁再度聯手,消滅大一統路上最後一塊絆腳石齊國,於是秦始皇稱帝,七國一統,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真正誕生。

大秦帝國崛起七名將:一位被史料抹黑,一位成了風水堪輿行業鼻祖

最後該說說蒙氏家族了,蒙氏家族的創始人蒙驁也不是秦人,而是來自齊國,為秦昭王、莊襄王、秦始皇三代君主東征西討,伐韓取成皋、滎陽,攻趙取三十七城,攻韓取十三城,攻魏取二十城,在蒙驁面前,就沒有拿不下的城池。因為蒙驁戰功卓著,其子蒙武、其孫蒙恬蒙毅也都赫赫有名。但是站在今天角度上來看,蒙氏家族對秦始皇一家太過忠誠了,要不是一味愚忠任由秦二世迫害,而是“強制”公子扶蘇起兵收取本屬於自己的皇位,歷史一定就改寫了。

但是我們不能用今天的標準來要求古人,古人講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亡是為不孝”。所以按照當時的道德觀念,無論是公子扶蘇還是蒙恬蒙毅,都只能捨生取義。按照筆者的看法,在大秦帝國崛起的進程中,王翦家族蒙驁家族居功至偉,穰侯魏冉也功不可沒,至於戰神白起,似乎也很難有人與之比肩,這就成了一個難題:白起、王翦、蒙驁,這三位秦國名將中,誰的貢獻最大呢?筆者認為是王翦和他的家族,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