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母親|娘一針一針地繡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縫紉機 手工藝 DIY 牡丹 戴哥說事 2017-05-16

說母親|娘一針一針地繡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作者:倪朱雷

1.母親的針繡風靡上海灘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上海繁華街頭,一位老人操著不太標準的上海話十分自信地向客人介紹她的商品:這些商品完全純手工製作,其成色在整個城市街面的大小百貨商場絕對是“稀罕貨”,而在當時被稱為藝術品也不為過。

老人小心翼翼地展示著她獨家經營的貨色,稱讚道:“這是我從長江對岸南通繡花老工匠那裡進來的貨,床罩電視機罩,玫瑰芍藥牡丹秋菊水仙臘梅花,儂們看看漂亮挖?一個月產量也就只能三四十件。”

於是,這些精美的針繡品被上海那些精明的家庭主婦搶購一空。沒有買到的,惋惜地不肯離去,極力地想打聽到貨源的地址,恨不得連夜坐船上南通當地去購買.

但,更精明的老太太緘口不言,只是答應下批進貨預留給她們一部分,以此勉強打發掉那群喋喋不休的精明女人們。

南通繡花老工匠是誰?她,就是我的母親。

說母親|娘一針一針地繡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2.多災多難

母親起初並沒有這個好手藝,因為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

聽外婆講,祖上因為是地主,成分不好,儘管母親腦子活、人勤快,但還是沒有被人民公社推薦去紡織學校學習,而是留在了農村繼續在這塊黑土地上勞作。

後來,母親成家,爾後又改嫁,兩家破碎家庭重組帶來的家庭人口的增多,家裡的五畝薄地也隨著幾個妹妹的相續出生,已然“養活”不了一家人。生活經常捉襟見肘,有時落魄到了向鄰居家借錢買米的地步。

快四十歲的母親意識到必須儘快另覓“出路”,否則全家只能都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幾個小孩今後能不能有條件上完中學儼然成了當時父母的最大憂慮。

而父親性格脾氣是個十分暴躁的人,凡事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坎,便一個人上躥下跳,沒有了主見,唯獨母親卻在一旁安慰道:“鶴標,老話說得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下自然直,只要認真肯幹,我相信這個世界辦法總比困難多,家裡日子會好起來的。”

說母親|娘一針一針地繡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3.母親苦於生計不惑之年開始學針繡

在我的家鄉江蘇南通,可能是清末明初實業家張謇在中國最早創立紡織工業的緣故,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整個鄉鎮的婦女都好像從事針繡行業,家家戶戶都有一臺或幾臺縫紉機,專門承攬各種針繡業務,如電視機套、窗簾、枕套、床單、被罩等。

而在我們鎮上,有幾家大型針繡廠,僱主們通常會把針繡用料分散發到各村的繡工手中,再從繡工手中收回繡好的成品投放到市場。也就在九十年代初,因為家裡老人和小孩多,開銷大,為了增加收入補貼家用,母親農閒之餘,和附近許多婦女一樣加入了繡工的行列。

於是,母親就這樣與針繡結上了緣。

四十多歲的母親,在那群年輕的繡花女工們面前,顯得格外地彆扭。

母親看上去十分憔悴,手心長滿了老繭,手背像飽經風霜的老樹皮。可是,母親特別地能吃苦和努力。

那時候,因為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母親還一時不能接活。父親天天看著母親守在一臺生了繡的縫紉機前細緻地調試保養,卻眼看著莊稼地換茬過了時間,父親肝火就上了腦,便開始向母親潑冷水。

父親說:“你都四五十歲的人了,還想鋤頭換繡花針跟那些專業學校培訓出來的小丫頭搶飯碗?”生著悶氣的父親看著母親沒有接話,一個人怏怏不樂地下田地幹活去了。

而母親則等調試完了機器,從僱主那裡打聽街坊鄰里的繡花“高手”。然後,母親經常去她們家裡學習,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向比自己還小二十多歲的“師傅”們討教,有時甚至到了惹人厭的地步,但那些年經姑娘們被我母親的處境和精神所感動,紛紛把她們的手藝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我的母親。

母親每次去外面取經,都能帶著幾十種不同的版本和樣品,滿載而歸。回到家後,她著手邊學邊幹,悉心鑽研,常常晚上在燈下一忙就是半宿或者通宵。而我常常一覺從夢中醒來,看到母親還在縫紉機前忙碌。

說母親|娘一針一針地繡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4.母親讓全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針繡是個很細緻、很辛苦的活兒,工序複雜。先後有裁布、燙邊、印圖案、配線、繡花、剪線頭等好幾道工序,但母親總是能沉下心來化繁為簡,一個人專心致志地完成圖案設計的針繡,而且標準又高。

在我記憶裡,母親總是一聲不吭地低著頭,聚精會神地踩著縫紉機;或者左手舉著繡花繃,右手拿著繡花剪。一針一線一絲不苟,針線綿密細緻。

我時常驚訝,母親觀察力是多麼得細微,在只有一個大概模樣的印花圖案上,她總能繡出花卉所有該有的圖案細節,細到花的經脈都能躍然在布上,讓人一望便知是玫瑰,或是牡丹,或是芍藥,或是海棠,不一而足。

此外,在每一塊完成的繡花布上,她都能把所有的線頭挑剪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著實讓人賞心悅目。

母親的繡花功夫漸漸地有了起色,僱主們爭相去找我母親加工繡品。父親看到昔日的門可羅雀到如今的門庭若市,怎麼也沒有想到母親還有這樣巧的一雙手,對他來說,完全是發現了新大陸。同時,也看到了全家新生活的希望,臉上的笑容明顯多了起來。

而我和幾個姊妹把母親當作了自己的“英雄”和學習的榜樣,妹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的繼母用刻苦努力重新點亮了生活,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

從此,母親的繡花水平便一發不可收拾,名氣漸大,許多老闆和外地訂單慕名而來。母親也從半手工繡過渡到了純機繡,做得越來越熟練,產量也越來越高。等到村裡鄰居差不多都到我家買了兩套的時候,已經有一年有餘。

說母親|娘一針一針地繡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5.在母親身上我們看到一種精神

有一天,上海來南通鄉下省親的一位阿婆看到了母親的“作品”,眼前一亮,被她悉數拿到了上海去代銷,生意意想不到的紅火。阿婆迅即連夜趕回南通和母親訂下了“壟斷”協議,以後只要是母親所加工的產品,她都要了,而且價格是我們鄉鎮市場價的2倍。

父親終於徹底鬆下了一口氣,他肩上的擔子顯然輕了許多。再後來,父親也放棄了他辛苦耕種了半輩子的地,拜母親為師,跟著母親做起了針繡,而他從此對母親說話客氣了許多,甚至到了“千依百順”的地步,在當時的農村,也是不可想象的。

在家庭經濟掙扎在貧困線上的十字路口,母親的刻苦和努力,使我們全家擺脫了貧困,讓父親挺起了腰板、收斂了暴躁的脾氣。

那些年,母親用她勤勞的雙手撐起整個家,我無法計算出母親這些年來在縫紉機旁用雙手繡過多少花布,也記不清母親有多少次在布上留下過斑駁的血跡。

但我清楚,母親把她掙來的錢大多用在兒女身上了,為我們打造了一方自由飛翔的天空,最終,使我的兩個妹妹分別考上南京大學和上海華東理工大學,而我也順利地考上了軍校。

在外人看來,母親的教育如同她的針繡是非常成功的,也讓許多認識她的人非常的羨慕,別人時常問起我母親,是什麼方法教育培養了如此優秀的3名大學生?母親笑而不答。

而我知道,那是母親身上的精神。它像涓涓細流,甘甜潤心,一直溫暖滋潤著我們的成長,激勵著我們子女在任何困難面前永遠也不能低頭。

說母親|娘一針一針地繡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編輯:戴哥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