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範振緒先生的人生經歷富有傳奇色彩。他是學養深厚的詩人和畫家。也是全國著名的書畫大家。繪畫取法王石谷、王原祁,書法師效蘇東坡,一生筆耕不輟,畫作流傳甚廣。他的畫作古韻猶存,詩文對聯優美壯麗、格調獨特。其書法根基和詩文修養成就了他的繪畫,書畫又滋養了詩文。作為詩人,對詩文和對聯的嗜好更近於痴迷。他曾與詩友在蘭州五泉山觀景唱和賦詩對聯時發自內心的感嘆:“無戎向我索新詩,捻斷髥須下筆遲。黃鶴樓上崔顥在,文壇坐困幾多時。”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範振緒生於清同治11年(1872)7月24日,字禹勤、東雪老人、晚年號東雪老人、太和山民。甘肅靖遠縣人,故居在靖遠縣城會館巷。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宦海世家,祖父範呈芳是清貢生;父親範培,字篤生、號石三,以貢生任清同治時兵部車馬司郎中。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勤奮篤學。加之舊式教育理念注重琴棋書畫知識的傳授和培養,八歲時即能賦詩對聯;九歲時父親病故,隨母婁氏扶柩回到故里靖遠。十四歲涉獵丹青;青年時期習通經史。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至二十八年(1902年)恩正併科考試中考中府試第四名舉人。1903年癸卯科進士,初任工部主事。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範振緒又會同我省進士萬寶成、楊思、閆士璘等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法政大學攻讀法律。與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中國法學家、政治活動家沈鈞儒相識,並介紹其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會員,成為甘肅省早期參加辛亥革命運動的主要人物之一。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他們與陝西留學生創辦了《關隴》雜誌,宣傳革命思想,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宣統元年(1909年)回國,先後擔任過濟源、孟縣、薩拉齊等縣的縣長及國會議員。1934年返回蘭州,擔任甘肅省禁菸委員會委員長、甘肅省副議長等職。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範振緒先生一直寓居蘭州,寄情於書畫之中,沉醉於詩詞對聯範疇。期間,他與近代著名學者劉爾炘交往頗深,形成以裴建準、水梓、楊思、牟月秋、馮國瑞、魏振皆等隴上文化名人為主要成員的文人書家集群,以其深厚的國學底蘊,紮實的書法功底,鮮明的個性風格,厚積薄發,縱情筆墨,推動了中國書畫和文學藝術在西北地區的傳承和弘揚。他繼承先祖,教育子孫寫下了不少經典對聯佳作,如“春露秋霜啟後昆,水源木本承先業。”“治家有道克勤克儉,裕後無他惟讀惟耕。”“無妄言人之所短,當自知己有無能。“常與“千齡社”詩友往來唱酬,他的詩文聯作壯麗、清婉、明快感人。“韶華點綴四開新,更約千齡社上人。裘帶羊公寬禮數,借來竹裡洗征塵。” 有一次,範振緒先生與鄧寶珊將軍、慕少堂相約,在蘭州五泉山賞花觀景。面對滔滔黃河,亭臺樓閣以及風景旖旎的五泉山。三人推杯換斟,觥籌交錯,對飲歡暢,高談闊論。酒正酣、意正濃,文人墨客的詩情也勃發起來。範振緒先生紅光滿面,口吐珠璣,即時賦詩《丙戌暮春約鄧將軍寶珊五泉山看花小飲》。“頻年不到五泉山,今日登臨一解顏。物換星移知幾度,西龍依舊水潺湲。”“山前一雨快新晴,士女踏青盡出城。洗盡八年征戰苦,魯陽回日見承平。”與老友故交相聚時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有詩云:“分襟十載又逢君,戰地歸來息陣雲。到此河山應一覽,著鞭飲馬屬將軍。”他告訴大家賞花時不要放下手中的酒杯,盡情歡樂才是。“花時攜酒出郊垌,梨白桃紅柳轉青。看遍平原春爛漫,登高肅客入山亭。”大家飲酒賦詩對聯達到極致,其樂融融。文人的遊戲方式很多,限定韻腳各寫詩句或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命題詩。而在五泉山上文友們興致濃郁,激情高漲。他為這次聚會寫下的這些詩文佳作與之他以前所寫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他一貫主張“性靈”,在賦詩作聯時,遵從自己的心聲,描寫景物抒發出最真摯的情感。”鸞鶴在宵時現彩,芝蘭出地自生香。”“座上遲來一老儒。望穿秋水候前途。原來未了推敲事,故使盤餐獨向隅”。與友人這次五泉山小聚,為雄偉輝煌的廟宇殿堂,誘人的山色美景感慨讚賞的同時,也關心著時代的興盛。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民國時期,由於時局多變,社會動盪不安,範振緒先生經歷著他人生中最為漂泊不定的時期。1936年範振緒先生移居武威受聘擔任教師長達十多年。1940年當選為甘肅省臨時參議會副議長。1941年畫家張大千臨摹研究敦煌壁畫,遊居隴上。蘭州當地官府協助其租到一輛運貨的卡車。這樣,張大千一行十幾人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到達敦煌。因張大千授業之師曾熙與範振緒先生是同榜進士,所以當張大千去敦煌途中經過範振緒在武威府邸時,便已”業師“之名專稱,前往府中拜會範振緒先生。在武威,張大千見此人溫文爾雅,談吐不凡,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一聊得知其人乃是隴上著名的書畫家和詩人。二人一見如故!大千以”禹丈“敬稱,範振緒則以”內侄“稱之。範振緒先生親自陪同張大千去敦煌考察研究壁畫。

從武威到張掖。途中經過騰格裡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遇上了大風,車上的人身上落滿了塵沙。張大千放眼北望,黃沙漫漫、天地不分、渾然一片。經過嘉峪關時,範振緒先生攜張大千一行駐足遊覽了古老的關城。歷經440多年的關城雖多有毀損,但它高高雄踞於南祁連和北黑山之間,樓閣巍峨,城堞蒼然,關外長城殘垣逶迤蜿蜒……依然蒼遒勁挺,一派滄桑古韻。張大千站在路邊遠望關城,感慨萬千:“啊!這就是古代邊塞詩人們筆下的嘉峪關,真是一見如故!”張大千夫婦在範老的陪同下,遊覽了內城、羅城和甕城,然後登上城牆,俯瞰四周的山形地貌,感嘆道:“扼守要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虛‘邊鎖’之謂也!”範振緒先生登高所感 “膽破西人守朔方,長城萬里冒星霜。今朝刁斗無聲息,始知韓公築守降。”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出了嘉峪關,赤日戈壁一望無際,車行幾個小時,也看不到一處村落一個人甚至一棵樹,而且一陣陣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打得人臉生疼。汽車在大風中搖搖擺擺,像要被掀翻,行走極為艱難。天全黑的時候,他們來到安西縣城,因為有範振緒先生侄兒的接待,張大千在安西便多住了幾日。其間,範振緒先生陪他遊覽了榆林窟,然後改乘馬車到達敦煌。陪同張大千苦居深山面壁冷窟,痴狂於精美壁畫的臨摹。

範振緒先生有著廣博的學識,愛好也十分廣泛,尤喜好古琴,曾為當時甘肅唯一的音樂期刊《祁連歌聲》題名,並以古琴為題作聯:“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流水四時鳴古樂,夕陽一角導逮舟。”至今仍流傳隴上。他不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方誌專家和清末以來傑出的書法家。他在濟源知縣任上主編的《濟源縣誌》,被視為當時國內地方誌書中的佼佼者。他的詩、詞、曲均有很高的造詣,曾寫下不少寄託國家民族興衰之情的詩篇。他為小吏、為幕僚、為畫家、為先生、為領導,過著傳統士大夫的文人生活,具有傳統文人的氣節。我們從範振緒先生的諸多著作中深領體會。他的著作有《東雪草堂筆記》、《東雪草堂詩聯存稿》、《夜窗漫錄》、《學畫隨筆》、《東雪雜文》、《蘭州事變紀略》、《燕子箋秦劇本》、《桃花扇秦劇本》、《濟源縣誌》、《靖遠縣新志稿》等。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範振緒先生一生耿直不隨時流,為官清廉,一身正氣,恪守職責。恥於周旋官場,同情勞動人民,獎掖後進,關心民生疾苦,尤為重視教育。範振緒經常回鄉省親,關心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併為創建於1942年的靖遠中學(今靖遠一中)校門題聯:“同德同心為地方建一座文明學府;群策群力替國家造無量英俊人材”。新中國成立後,範振緒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政協甘肅省副主席,甘肅省人大代表。

1960年8月21日範振緒在蘭州溘然長逝。葬于靖遠縣烏蘭鎮河靖坪。臨終前夕說:“我的畫全國能有者多矣,不算什麼,我是畫不如字,字不如文”。並囑咐夫人杜鬱文:“我一生無長物,我死之後,可將我珍藏的《宋徽宗山水畫卷》、《大痴富春山色長卷》和我晚歲所畫的《祁連山色長卷》捐獻給國家珍藏,作為黨和國家關心我的報答。”

竹露松風焦雨,茶煙琴韻書聲——範振緒先生書畫詩聯探究

作者簡介

萬國鈺 女,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甘肅省楹聯學會會員,白銀市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白銀市作家協會理事,白銀市詩詞楹聯協會常務理事。舞筆弄墨,詩詞聯賦歌詞多有涉獵,尚無精通,作品散見與省級報刊雜誌。學生時代曾有散文《星星,那麼亮的星》發表《遼寧青年》;詩詞發表《中華詩詞》、《甘肅詩詞》;《我想炕洞洞裡的燒洋芋》入編《不散》中國百篇散文一書;《範振緒先生詩聯書畫探究》入編《一帶一路》中國楹聯文化翠峰山論壇學術論文集;對聯入編中華女子楹聯《漱玉》(第二卷);曾獲《2016對聯中國》年度獎,著有詩文集《黃河之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