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完善“死亡人口信息庫”'

房山 門頭溝 跳槽那些事兒 環球網 2019-08-28
"

簡化專項救助申請材料、推動解決京籍特殊空巢老人出售家庭唯一住房後戶口遷移落戶、優化調整街道規模……為持續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推動檢視問題、整改問題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細裡走,北京市委社工委針對近期開展的調查研究情況,進一步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從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基層社會治理、專項社會事務、社會動員、社會服務等六個領域,研究提出第二批10項立行立改事項及措施,解決群眾關切。

設集體戶口解決特殊家庭老人落戶問題

有京籍老年人向相關部門寫信反映,出售名下唯一住房入住養老機構後,戶口落戶難以解決。對此,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將在今年9月底之前與市公安局細化特殊家庭老年人落戶辦理流程。各區將確定一所公辦養老機構設立單位集體戶,用於解決特殊家庭老年人落戶難題。特殊家庭老年人出售名下唯一住房入住養老機構的,可以持出售住房合同或協議、身份證、戶口本,在本人戶籍所在區的區屬公辦養老機構集體戶申請落戶。

公辦養老機構集體戶協調具有代理資質的社會組織出具介紹信,由申請人持介紹信到區屬公辦養老機構所在地轄區派出所辦理落戶事宜。

社區以輪班調休等形式全響應服務居民

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服務將更加全面、精細化。目前本市社區服務的實施主體主要為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上述社區基層組織的上班時間與居民群眾上班時間基本重合,因此居民到社區辦事需向工作場所請假,造成不便。

對此,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將印發《關於推進全市各社區全響應服務制的通知》,推動全市社區結合實際,以適應群眾需求為目標,調整工作時間和工作方式。一是通過設置靈活的上下班時間和各班次工作人數,安排好公休時間和節假日工作值班,以輪班、調休、預約、上門服務等形式不間斷、全響應服務社區居民。二是全面開放社區各類公共服務場所,方便居民群眾參與文體活動和開展溝通交流。三是建立投訴監督機制,將全響應工作制與社區工作者考核評議掛鉤,激勵社區幹部主動擔當作為,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建北京市死亡人口信息庫讓群眾少跑腿

在專項社會事務領域,北京市已建的殯葬信息系統仍採用數據直報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殯葬管理信息化市區各自為政,數據不統籌,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未來本市將繼續推進殯葬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11月底之前實現全市火化數據在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

首先就要健全完善全市統一的殯葬管理信息系統,統籌建立全市死亡人口信息庫,彙集民政、衛健、公安、民委、高法等部門死亡相關信息,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出臺《北京市居民死亡信息庫管理使用辦法》。目前本市已經蒐集存儲了280.82萬條死亡數據,以2004年來的死亡數據為主。通過後期的數據整理實現政府部門之間共享。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居民的相關信息可以直接比照這個死亡數據庫,到政府部門辦理相關事項時可以直接從庫中調取,而不用再去跑腿開證明,方便群眾辦事。

適應城市精細化管理需要調整街道規模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聚居區域和生活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現行標準沒有反映出人口密度對管理工作量的影響,造成街道之間工作量差異較大,難以適應城市管理精細化的需要,應進行調整。比如北京區域面積最小的是房山區星城街道,只有0.8平方公里,面積最大的門頭溝大臺街道有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最少的是房山區新鎮街道僅有9000人,而人口最多的海淀區學院路則有超過23萬人。

對此,根據全市街道工作會議精神,以“管得住、管得好”為原則,考慮轄區內常住人口密度及功能,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正在起草關於調整街道規模標準的有關文件草案,上報市政府。待市政府批准後,推動全市街道規模優化調整。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