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芳華 兩個有趣的人 2019-08-30
"
"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前些陣子,有些人質疑軍人優先這項規定,認為軍人不屬於弱勢群體。希望這些人可以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謝晉執導,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是和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是類似的。個人認為《芳華》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高山下的花環》已經超越"好"了,《高山下的花環》說了很多《芳華》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是中國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戰前九連的生活狀態和指導員的適應階段,第二個部分為戰爭環節,重點突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和指導員人物的轉變;第三部分為戰後,國家對軍烈家屬的撫卹慰問和細節刻畫,突出了時代問題。

在第一部分,靳開來(排長)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物,但是喜歡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領導待見和樑三喜(連長)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印著濃厚的質樸精神。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個高幹子弟,一開始在軍政部做攝影記者,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是一個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三個主要人物中靳開來和指導員之間有衝突,源於靳看不慣指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因為指導員的心思根本不在連隊。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連長,凡事都細緻觀察並陪同著指導員熟悉連隊,幾番推遲自己回家的行程。

在第二部分,戰時告急,指導員終於收到了調動令,但這時被連長知道了,為此,連長十分憤懣,算是看透了指導員,但是又表現出了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導員表明了指導員面臨的選擇,要麼去往戰場要麼當逃兵。儘管指導員早已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經連長的批評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戰爭面前當逃兵的後果。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指導員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面對戰爭。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戰鬥的場面不算宏大,但卻很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細節,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考驗。

第三部分, 是戰後軍隊對軍烈家屬的慰問和總結。這一部分緩緩敘述,揭開了所有人的祕密,也把國家的苦難和所有人的傷痛聯繫了起來。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仍然是充滿了矛盾。儘管靳開來砍甘蔗為戰士們犧牲了,但是最後卻沒有一個獎章給與這樣一個英雄以肯定。沒有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犧牲的,不符合紀律;二是他平時心直口快,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不受領導喜歡,壞在了嘴上。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個英雄的事實,如果沒有他衝鋒陷陣,沒有他為官兵砍甘蔗,也許所有連隊戰士都犧牲了。雷軍長最後說出了真話:有些領導幹部就喜歡聽阿諛奉承愛提意見的人,到死都不放過,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指導員經歷戰爭後,也受到了洗禮,態度、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開始為靳開來抱不平,將一級勳章給予了靳開來的家屬,我想他是學習到了靳開來和連長的精神,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軍人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有沒有哪個情節讓你淚奔?樑大娘和玉秀離開連隊前,用撫卹金還賬的一幕。

指導員,俺們明天就走了,大娘想求你件事兒

"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前些陣子,有些人質疑軍人優先這項規定,認為軍人不屬於弱勢群體。希望這些人可以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謝晉執導,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是和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是類似的。個人認為《芳華》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高山下的花環》已經超越"好"了,《高山下的花環》說了很多《芳華》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是中國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戰前九連的生活狀態和指導員的適應階段,第二個部分為戰爭環節,重點突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和指導員人物的轉變;第三部分為戰後,國家對軍烈家屬的撫卹慰問和細節刻畫,突出了時代問題。

在第一部分,靳開來(排長)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物,但是喜歡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領導待見和樑三喜(連長)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印著濃厚的質樸精神。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個高幹子弟,一開始在軍政部做攝影記者,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是一個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三個主要人物中靳開來和指導員之間有衝突,源於靳看不慣指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因為指導員的心思根本不在連隊。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連長,凡事都細緻觀察並陪同著指導員熟悉連隊,幾番推遲自己回家的行程。

在第二部分,戰時告急,指導員終於收到了調動令,但這時被連長知道了,為此,連長十分憤懣,算是看透了指導員,但是又表現出了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導員表明了指導員面臨的選擇,要麼去往戰場要麼當逃兵。儘管指導員早已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經連長的批評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戰爭面前當逃兵的後果。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指導員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面對戰爭。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戰鬥的場面不算宏大,但卻很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細節,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考驗。

第三部分, 是戰後軍隊對軍烈家屬的慰問和總結。這一部分緩緩敘述,揭開了所有人的祕密,也把國家的苦難和所有人的傷痛聯繫了起來。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仍然是充滿了矛盾。儘管靳開來砍甘蔗為戰士們犧牲了,但是最後卻沒有一個獎章給與這樣一個英雄以肯定。沒有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犧牲的,不符合紀律;二是他平時心直口快,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不受領導喜歡,壞在了嘴上。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個英雄的事實,如果沒有他衝鋒陷陣,沒有他為官兵砍甘蔗,也許所有連隊戰士都犧牲了。雷軍長最後說出了真話:有些領導幹部就喜歡聽阿諛奉承愛提意見的人,到死都不放過,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指導員經歷戰爭後,也受到了洗禮,態度、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開始為靳開來抱不平,將一級勳章給予了靳開來的家屬,我想他是學習到了靳開來和連長的精神,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軍人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有沒有哪個情節讓你淚奔?樑大娘和玉秀離開連隊前,用撫卹金還賬的一幕。

指導員,俺們明天就走了,大娘想求你件事兒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說罷,鉸開衣襟,取出兩沓人民幣,三喜生前在隊伍上欠了620元的賬,我都帶來了,這是550塊(連排職幹部一次性撫卹金),這是70塊。

"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前些陣子,有些人質疑軍人優先這項規定,認為軍人不屬於弱勢群體。希望這些人可以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謝晉執導,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是和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是類似的。個人認為《芳華》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高山下的花環》已經超越"好"了,《高山下的花環》說了很多《芳華》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是中國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戰前九連的生活狀態和指導員的適應階段,第二個部分為戰爭環節,重點突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和指導員人物的轉變;第三部分為戰後,國家對軍烈家屬的撫卹慰問和細節刻畫,突出了時代問題。

在第一部分,靳開來(排長)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物,但是喜歡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領導待見和樑三喜(連長)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印著濃厚的質樸精神。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個高幹子弟,一開始在軍政部做攝影記者,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是一個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三個主要人物中靳開來和指導員之間有衝突,源於靳看不慣指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因為指導員的心思根本不在連隊。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連長,凡事都細緻觀察並陪同著指導員熟悉連隊,幾番推遲自己回家的行程。

在第二部分,戰時告急,指導員終於收到了調動令,但這時被連長知道了,為此,連長十分憤懣,算是看透了指導員,但是又表現出了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導員表明了指導員面臨的選擇,要麼去往戰場要麼當逃兵。儘管指導員早已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經連長的批評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戰爭面前當逃兵的後果。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指導員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面對戰爭。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戰鬥的場面不算宏大,但卻很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細節,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考驗。

第三部分, 是戰後軍隊對軍烈家屬的慰問和總結。這一部分緩緩敘述,揭開了所有人的祕密,也把國家的苦難和所有人的傷痛聯繫了起來。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仍然是充滿了矛盾。儘管靳開來砍甘蔗為戰士們犧牲了,但是最後卻沒有一個獎章給與這樣一個英雄以肯定。沒有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犧牲的,不符合紀律;二是他平時心直口快,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不受領導喜歡,壞在了嘴上。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個英雄的事實,如果沒有他衝鋒陷陣,沒有他為官兵砍甘蔗,也許所有連隊戰士都犧牲了。雷軍長最後說出了真話:有些領導幹部就喜歡聽阿諛奉承愛提意見的人,到死都不放過,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指導員經歷戰爭後,也受到了洗禮,態度、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開始為靳開來抱不平,將一級勳章給予了靳開來的家屬,我想他是學習到了靳開來和連長的精神,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軍人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有沒有哪個情節讓你淚奔?樑大娘和玉秀離開連隊前,用撫卹金還賬的一幕。

指導員,俺們明天就走了,大娘想求你件事兒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說罷,鉸開衣襟,取出兩沓人民幣,三喜生前在隊伍上欠了620元的賬,我都帶來了,這是550塊(連排職幹部一次性撫卹金),這是70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前些陣子,有些人質疑軍人優先這項規定,認為軍人不屬於弱勢群體。希望這些人可以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謝晉執導,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是和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是類似的。個人認為《芳華》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高山下的花環》已經超越"好"了,《高山下的花環》說了很多《芳華》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是中國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戰前九連的生活狀態和指導員的適應階段,第二個部分為戰爭環節,重點突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和指導員人物的轉變;第三部分為戰後,國家對軍烈家屬的撫卹慰問和細節刻畫,突出了時代問題。

在第一部分,靳開來(排長)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物,但是喜歡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領導待見和樑三喜(連長)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印著濃厚的質樸精神。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個高幹子弟,一開始在軍政部做攝影記者,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是一個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三個主要人物中靳開來和指導員之間有衝突,源於靳看不慣指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因為指導員的心思根本不在連隊。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連長,凡事都細緻觀察並陪同著指導員熟悉連隊,幾番推遲自己回家的行程。

在第二部分,戰時告急,指導員終於收到了調動令,但這時被連長知道了,為此,連長十分憤懣,算是看透了指導員,但是又表現出了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導員表明了指導員面臨的選擇,要麼去往戰場要麼當逃兵。儘管指導員早已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經連長的批評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戰爭面前當逃兵的後果。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指導員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面對戰爭。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戰鬥的場面不算宏大,但卻很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細節,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考驗。

第三部分, 是戰後軍隊對軍烈家屬的慰問和總結。這一部分緩緩敘述,揭開了所有人的祕密,也把國家的苦難和所有人的傷痛聯繫了起來。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仍然是充滿了矛盾。儘管靳開來砍甘蔗為戰士們犧牲了,但是最後卻沒有一個獎章給與這樣一個英雄以肯定。沒有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犧牲的,不符合紀律;二是他平時心直口快,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不受領導喜歡,壞在了嘴上。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個英雄的事實,如果沒有他衝鋒陷陣,沒有他為官兵砍甘蔗,也許所有連隊戰士都犧牲了。雷軍長最後說出了真話:有些領導幹部就喜歡聽阿諛奉承愛提意見的人,到死都不放過,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指導員經歷戰爭後,也受到了洗禮,態度、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開始為靳開來抱不平,將一級勳章給予了靳開來的家屬,我想他是學習到了靳開來和連長的精神,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軍人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有沒有哪個情節讓你淚奔?樑大娘和玉秀離開連隊前,用撫卹金還賬的一幕。

指導員,俺們明天就走了,大娘想求你件事兒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說罷,鉸開衣襟,取出兩沓人民幣,三喜生前在隊伍上欠了620元的賬,我都帶來了,這是550塊(連排職幹部一次性撫卹金),這是70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犧牲了的戰友,請你把錢寄到他家去,人死賬不能空。

"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前些陣子,有些人質疑軍人優先這項規定,認為軍人不屬於弱勢群體。希望這些人可以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謝晉執導,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是和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是類似的。個人認為《芳華》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高山下的花環》已經超越"好"了,《高山下的花環》說了很多《芳華》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是中國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戰前九連的生活狀態和指導員的適應階段,第二個部分為戰爭環節,重點突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和指導員人物的轉變;第三部分為戰後,國家對軍烈家屬的撫卹慰問和細節刻畫,突出了時代問題。

在第一部分,靳開來(排長)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物,但是喜歡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領導待見和樑三喜(連長)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印著濃厚的質樸精神。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個高幹子弟,一開始在軍政部做攝影記者,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是一個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三個主要人物中靳開來和指導員之間有衝突,源於靳看不慣指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因為指導員的心思根本不在連隊。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連長,凡事都細緻觀察並陪同著指導員熟悉連隊,幾番推遲自己回家的行程。

在第二部分,戰時告急,指導員終於收到了調動令,但這時被連長知道了,為此,連長十分憤懣,算是看透了指導員,但是又表現出了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導員表明了指導員面臨的選擇,要麼去往戰場要麼當逃兵。儘管指導員早已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經連長的批評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戰爭面前當逃兵的後果。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指導員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面對戰爭。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戰鬥的場面不算宏大,但卻很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細節,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考驗。

第三部分, 是戰後軍隊對軍烈家屬的慰問和總結。這一部分緩緩敘述,揭開了所有人的祕密,也把國家的苦難和所有人的傷痛聯繫了起來。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仍然是充滿了矛盾。儘管靳開來砍甘蔗為戰士們犧牲了,但是最後卻沒有一個獎章給與這樣一個英雄以肯定。沒有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犧牲的,不符合紀律;二是他平時心直口快,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不受領導喜歡,壞在了嘴上。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個英雄的事實,如果沒有他衝鋒陷陣,沒有他為官兵砍甘蔗,也許所有連隊戰士都犧牲了。雷軍長最後說出了真話:有些領導幹部就喜歡聽阿諛奉承愛提意見的人,到死都不放過,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指導員經歷戰爭後,也受到了洗禮,態度、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開始為靳開來抱不平,將一級勳章給予了靳開來的家屬,我想他是學習到了靳開來和連長的精神,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軍人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有沒有哪個情節讓你淚奔?樑大娘和玉秀離開連隊前,用撫卹金還賬的一幕。

指導員,俺們明天就走了,大娘想求你件事兒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說罷,鉸開衣襟,取出兩沓人民幣,三喜生前在隊伍上欠了620元的賬,我都帶來了,這是550塊(連排職幹部一次性撫卹金),這是70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犧牲了的戰友,請你把錢寄到他家去,人死賬不能空。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趙蒙生:不能用撫卹金還賬啊

"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前些陣子,有些人質疑軍人優先這項規定,認為軍人不屬於弱勢群體。希望這些人可以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謝晉執導,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是和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是類似的。個人認為《芳華》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高山下的花環》已經超越"好"了,《高山下的花環》說了很多《芳華》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是中國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戰前九連的生活狀態和指導員的適應階段,第二個部分為戰爭環節,重點突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和指導員人物的轉變;第三部分為戰後,國家對軍烈家屬的撫卹慰問和細節刻畫,突出了時代問題。

在第一部分,靳開來(排長)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物,但是喜歡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領導待見和樑三喜(連長)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印著濃厚的質樸精神。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個高幹子弟,一開始在軍政部做攝影記者,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是一個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三個主要人物中靳開來和指導員之間有衝突,源於靳看不慣指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因為指導員的心思根本不在連隊。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連長,凡事都細緻觀察並陪同著指導員熟悉連隊,幾番推遲自己回家的行程。

在第二部分,戰時告急,指導員終於收到了調動令,但這時被連長知道了,為此,連長十分憤懣,算是看透了指導員,但是又表現出了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導員表明了指導員面臨的選擇,要麼去往戰場要麼當逃兵。儘管指導員早已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經連長的批評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戰爭面前當逃兵的後果。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指導員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面對戰爭。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戰鬥的場面不算宏大,但卻很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細節,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考驗。

第三部分, 是戰後軍隊對軍烈家屬的慰問和總結。這一部分緩緩敘述,揭開了所有人的祕密,也把國家的苦難和所有人的傷痛聯繫了起來。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仍然是充滿了矛盾。儘管靳開來砍甘蔗為戰士們犧牲了,但是最後卻沒有一個獎章給與這樣一個英雄以肯定。沒有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犧牲的,不符合紀律;二是他平時心直口快,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不受領導喜歡,壞在了嘴上。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個英雄的事實,如果沒有他衝鋒陷陣,沒有他為官兵砍甘蔗,也許所有連隊戰士都犧牲了。雷軍長最後說出了真話:有些領導幹部就喜歡聽阿諛奉承愛提意見的人,到死都不放過,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指導員經歷戰爭後,也受到了洗禮,態度、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開始為靳開來抱不平,將一級勳章給予了靳開來的家屬,我想他是學習到了靳開來和連長的精神,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軍人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有沒有哪個情節讓你淚奔?樑大娘和玉秀離開連隊前,用撫卹金還賬的一幕。

指導員,俺們明天就走了,大娘想求你件事兒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說罷,鉸開衣襟,取出兩沓人民幣,三喜生前在隊伍上欠了620元的賬,我都帶來了,這是550塊(連排職幹部一次性撫卹金),這是70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犧牲了的戰友,請你把錢寄到他家去,人死賬不能空。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趙蒙生:不能用撫卹金還賬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戰友們:連長的錢,我們來還。

"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前些陣子,有些人質疑軍人優先這項規定,認為軍人不屬於弱勢群體。希望這些人可以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謝晉執導,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是和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是類似的。個人認為《芳華》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高山下的花環》已經超越"好"了,《高山下的花環》說了很多《芳華》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是中國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戰前九連的生活狀態和指導員的適應階段,第二個部分為戰爭環節,重點突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和指導員人物的轉變;第三部分為戰後,國家對軍烈家屬的撫卹慰問和細節刻畫,突出了時代問題。

在第一部分,靳開來(排長)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物,但是喜歡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領導待見和樑三喜(連長)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印著濃厚的質樸精神。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個高幹子弟,一開始在軍政部做攝影記者,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是一個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三個主要人物中靳開來和指導員之間有衝突,源於靳看不慣指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因為指導員的心思根本不在連隊。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連長,凡事都細緻觀察並陪同著指導員熟悉連隊,幾番推遲自己回家的行程。

在第二部分,戰時告急,指導員終於收到了調動令,但這時被連長知道了,為此,連長十分憤懣,算是看透了指導員,但是又表現出了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導員表明了指導員面臨的選擇,要麼去往戰場要麼當逃兵。儘管指導員早已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經連長的批評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戰爭面前當逃兵的後果。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指導員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面對戰爭。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戰鬥的場面不算宏大,但卻很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細節,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考驗。

第三部分, 是戰後軍隊對軍烈家屬的慰問和總結。這一部分緩緩敘述,揭開了所有人的祕密,也把國家的苦難和所有人的傷痛聯繫了起來。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仍然是充滿了矛盾。儘管靳開來砍甘蔗為戰士們犧牲了,但是最後卻沒有一個獎章給與這樣一個英雄以肯定。沒有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犧牲的,不符合紀律;二是他平時心直口快,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不受領導喜歡,壞在了嘴上。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個英雄的事實,如果沒有他衝鋒陷陣,沒有他為官兵砍甘蔗,也許所有連隊戰士都犧牲了。雷軍長最後說出了真話:有些領導幹部就喜歡聽阿諛奉承愛提意見的人,到死都不放過,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指導員經歷戰爭後,也受到了洗禮,態度、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開始為靳開來抱不平,將一級勳章給予了靳開來的家屬,我想他是學習到了靳開來和連長的精神,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軍人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有沒有哪個情節讓你淚奔?樑大娘和玉秀離開連隊前,用撫卹金還賬的一幕。

指導員,俺們明天就走了,大娘想求你件事兒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說罷,鉸開衣襟,取出兩沓人民幣,三喜生前在隊伍上欠了620元的賬,我都帶來了,這是550塊(連排職幹部一次性撫卹金),這是70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犧牲了的戰友,請你把錢寄到他家去,人死賬不能空。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趙蒙生:不能用撫卹金還賬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戰友們:連長的錢,我們來還。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大夥兒的心意我們都領了,可三喜生前留下的話,不能違啊。

"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前些陣子,有些人質疑軍人優先這項規定,認為軍人不屬於弱勢群體。希望這些人可以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謝晉執導,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是和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是類似的。個人認為《芳華》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高山下的花環》已經超越"好"了,《高山下的花環》說了很多《芳華》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是中國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戰前九連的生活狀態和指導員的適應階段,第二個部分為戰爭環節,重點突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和指導員人物的轉變;第三部分為戰後,國家對軍烈家屬的撫卹慰問和細節刻畫,突出了時代問題。

在第一部分,靳開來(排長)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物,但是喜歡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領導待見和樑三喜(連長)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印著濃厚的質樸精神。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個高幹子弟,一開始在軍政部做攝影記者,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是一個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三個主要人物中靳開來和指導員之間有衝突,源於靳看不慣指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因為指導員的心思根本不在連隊。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連長,凡事都細緻觀察並陪同著指導員熟悉連隊,幾番推遲自己回家的行程。

在第二部分,戰時告急,指導員終於收到了調動令,但這時被連長知道了,為此,連長十分憤懣,算是看透了指導員,但是又表現出了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導員表明了指導員面臨的選擇,要麼去往戰場要麼當逃兵。儘管指導員早已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經連長的批評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戰爭面前當逃兵的後果。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指導員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面對戰爭。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戰鬥的場面不算宏大,但卻很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細節,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考驗。

第三部分, 是戰後軍隊對軍烈家屬的慰問和總結。這一部分緩緩敘述,揭開了所有人的祕密,也把國家的苦難和所有人的傷痛聯繫了起來。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仍然是充滿了矛盾。儘管靳開來砍甘蔗為戰士們犧牲了,但是最後卻沒有一個獎章給與這樣一個英雄以肯定。沒有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犧牲的,不符合紀律;二是他平時心直口快,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不受領導喜歡,壞在了嘴上。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個英雄的事實,如果沒有他衝鋒陷陣,沒有他為官兵砍甘蔗,也許所有連隊戰士都犧牲了。雷軍長最後說出了真話:有些領導幹部就喜歡聽阿諛奉承愛提意見的人,到死都不放過,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指導員經歷戰爭後,也受到了洗禮,態度、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開始為靳開來抱不平,將一級勳章給予了靳開來的家屬,我想他是學習到了靳開來和連長的精神,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軍人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有沒有哪個情節讓你淚奔?樑大娘和玉秀離開連隊前,用撫卹金還賬的一幕。

指導員,俺們明天就走了,大娘想求你件事兒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說罷,鉸開衣襟,取出兩沓人民幣,三喜生前在隊伍上欠了620元的賬,我都帶來了,這是550塊(連排職幹部一次性撫卹金),這是70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犧牲了的戰友,請你把錢寄到他家去,人死賬不能空。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趙蒙生:不能用撫卹金還賬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戰友們:連長的錢,我們來還。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大夥兒的心意我們都領了,可三喜生前留下的話,不能違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原來人可以如此純粹。

《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一開始並沒有理解這個電影名,直到最後鏡頭拉長,在高山上,軍烈家屬離開墓園,軍長行起軍禮,那一排排花環下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盪漾在時空,烈士們雖已去,但仍然駐守高崗,守衛國家。這群人,配的上英雄的稱號,為什麼軍人優先,這就是優先的原因。

"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前些陣子,有些人質疑軍人優先這項規定,認為軍人不屬於弱勢群體。希望這些人可以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由謝晉執導,塑造了樑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是和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是類似的。個人認為《芳華》是一部好電影。但是《高山下的花環》已經超越"好"了,《高山下的花環》說了很多《芳華》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是中國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電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戰前九連的生活狀態和指導員的適應階段,第二個部分為戰爭環節,重點突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和指導員人物的轉變;第三部分為戰後,國家對軍烈家屬的撫卹慰問和細節刻畫,突出了時代問題。

在第一部分,靳開來(排長)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物,但是喜歡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領導待見和樑三喜(連長)都是從農村來的,身上印著濃厚的質樸精神。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個高幹子弟,一開始在軍政部做攝影記者,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是一個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三個主要人物中靳開來和指導員之間有衝突,源於靳看不慣指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因為指導員的心思根本不在連隊。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連長,凡事都細緻觀察並陪同著指導員熟悉連隊,幾番推遲自己回家的行程。

在第二部分,戰時告急,指導員終於收到了調動令,但這時被連長知道了,為此,連長十分憤懣,算是看透了指導員,但是又表現出了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導員表明了指導員面臨的選擇,要麼去往戰場要麼當逃兵。儘管指導員早已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經連長的批評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戰爭面前當逃兵的後果。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恥辱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指導員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面對戰爭。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戰鬥的場面不算宏大,但卻很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細節,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考驗。

第三部分, 是戰後軍隊對軍烈家屬的慰問和總結。這一部分緩緩敘述,揭開了所有人的祕密,也把國家的苦難和所有人的傷痛聯繫了起來。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仍然是充滿了矛盾。儘管靳開來砍甘蔗為戰士們犧牲了,但是最後卻沒有一個獎章給與這樣一個英雄以肯定。沒有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犧牲的,不符合紀律;二是他平時心直口快,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不受領導喜歡,壞在了嘴上。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個英雄的事實,如果沒有他衝鋒陷陣,沒有他為官兵砍甘蔗,也許所有連隊戰士都犧牲了。雷軍長最後說出了真話:有些領導幹部就喜歡聽阿諛奉承愛提意見的人,到死都不放過,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指導員經歷戰爭後,也受到了洗禮,態度、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開始為靳開來抱不平,將一級勳章給予了靳開來的家屬,我想他是學習到了靳開來和連長的精神,或者說是真正理解了軍人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有沒有哪個情節讓你淚奔?樑大娘和玉秀離開連隊前,用撫卹金還賬的一幕。

指導員,俺們明天就走了,大娘想求你件事兒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說罷,鉸開衣襟,取出兩沓人民幣,三喜生前在隊伍上欠了620元的賬,我都帶來了,這是550塊(連排職幹部一次性撫卹金),這是70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犧牲了的戰友,請你把錢寄到他家去,人死賬不能空。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趙蒙生:不能用撫卹金還賬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戰友們:連長的錢,我們來還。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大夥兒的心意我們都領了,可三喜生前留下的話,不能違啊。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原來人可以如此純粹。

《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一開始並沒有理解這個電影名,直到最後鏡頭拉長,在高山上,軍烈家屬離開墓園,軍長行起軍禮,那一排排花環下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盪漾在時空,烈士們雖已去,但仍然駐守高崗,守衛國家。這群人,配的上英雄的稱號,為什麼軍人優先,這就是優先的原因。

《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