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剛:關於區塊鏈的幾點新認識

方剛 Sunny 2018-07-23

據Bianews2月8日消息,前搜狐高級副總裁方剛今日發佈了一篇關於區塊鏈行業觀察的文章——《方剛:關於區塊鏈的幾點新認識》,闡述了他對區塊鏈行業發展的新看法。

編者按:據Bianews2月8日消息,前搜狐高級副總裁方剛今日發佈了一篇關於區塊鏈行業觀察的文章——《方剛:關於區塊鏈的幾點新認識》,以下為文章具體內容。


關於區塊鏈的幾點新認識

本來答應李巖花週末兩天時間再寫點區塊鏈的字。原計劃,挑幾條我自己還覺得靠譜的公鏈,一條一條,做些科普,談些個人看法。不料,真深入進去之後,發現有拔出來的必要,需要重新再釐清一些概念和認識。我散著說,想到哪裡說哪裡。

先說說開源。區塊鏈的一個基礎理念是開源,但開源這個東西意味著什麼,看過那麼多東西,覺得經緯的邵亦波和甲子光年的公號文章講得比較透,也很深刻。我再延展一下說。

開源不是什麼新鮮事,人類很擅長搞這個東西。宗教就是一個開源社區。耶穌死了幾千年,基督教還在自治運行,健壯而又源遠流長,教義也好,福音也好,儀式也好,就在那兒,開源著,拿來就用。開源好是好,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容易分叉,一個是不好商業化。

中本聰搞了篇論文,扔下一個創世塊,就人間蒸發了,比特鏈還運行得好好的,可以預見的是,某中即使死了, BTC 大抵也死不了。死是沒死,不過已經分叉了,這是開源的必然結果。

基督教也分叉啊,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什麼的。佛教分叉得更厲害,大乘小乘,南傳北傳,北傳又有藏傳漢傳,藏傳又有寧瑪派葛當派葛舉派格魯派紅的白的黃的一大堆,漢傳也有夭臺華嚴淨土禪宗密宗一籮筐,叉大方了。開源嘛,只要社區成員意見不和或者利益分配不均,那就拜拜,分道揚鐮,祖師爺不改,歷史賬本還認,各擁一堆信眾和人質,另立山頭搞起來,是為分叉。

如同中心化的東西想千秋萬代江山永固一樣,去中心化的開源想阻止分叉,都是做夢。

分叉有什麼不好,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對於開源的宗教,分叉有效防止了權力中心化和社區腐敗,豐富生態,海量拉新,延續壽命,分分更健康,沒毛病。對於區塊鏈,分叉有沒有毛病,就不好說了,事關開源的第二個問題,商業化。

當初的互聯網其實完全建立在開源世界之上.無論 TCP / IP、 Http 協議級的開源,還是 l inux 、 freeBSD 、 Postfix 、 Apache 、 MySQL 等等軟件級的開源。這裡面真的有 N 多值得銘記和感謝的個人、非盈利組織和基金會,他們令無數開發者和消費者受益。

但話說回來,開源很難做成生意,商業化不好搞。l inux 也分叉, RedHat 啊 Debian 啊,沒見過誰做成百億美金的公司(除了 andriod 這個不嚴格的叉阿呵)。要搞大生意,必須依賴幾點,高度中心化和逐利的商業組織、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網絡乘數效應,還有基於用戶和數據壟斷下的商業變現。開源怎麼搞,跟這幾點都是反的,對著幹的,南轅北轍,搞不了。

2005 年的時候,方興東在中國大力鼓吹思想和寫作的開源,同時套了個博客中國的商業容器,擰著來,沒搞成。後來,博客的市場果實被新浪搜狐拿走了,到底這兩家也沒有結成商業果實。開源美好,商業殘酷。

2011 年的時候,新浪其實很前衛,把微博大部分核心數據通過 API 都開放了(相當於內容級別的開源),開發者可以自己寫個weib 。手機客戶端發展用戶。結果呢,最終事實證明,分叉是不行的,惡意使用影響監管,流量分散影響商業化, API 一收緊,大家別玩了,還是官方 app 一統江山,在廣告 feed 中插些名人八卦湊合著看吧。

區塊鏈的開源稍稍有些改進,因為搞了個幣 ( coin ) ,幣上面還可以發代幣( token )。公鏈的生態繁榮了,代幣漲追著幣也漲,創始團隊手裡留些幣,改善改善生活還是可以的。

想當年 Iinus 同學要是也搞個幣,上百萬開發者都是他的礦工,上千萬臺 server 都是他的節點啊,然後自己留點幣,嗯,還是不錯的。其實基督教比較瘋狂和黑暗的時候,也搞了一個幣,叫做贖罪券,賺翻了,當然也造成了社區的嚴重危機和分裂,這是後話,我們還會談到。

邵亦波談到一個觀點,他認為某個區塊鏈公司可能顛覆一個上百億美金的傳統公司,但這個公司可能只值幾個億,而且上面的 token 也沒多大價值。說得多好啊,就是這個理。你可能會問,損人卻不怎麼利己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呢,價值去哪兒呢,其實這個區塊鏈公司創造的總價值可能遠遠大於被他顛覆的公司,只不過,絕大部分價值給到了用戶,用戶以更低的價格獲得了更多更好的服務。

這很不 reasonable ,是嗎?去中心的開源社區和中心化的商業公司就是不一樣,沒辦法。按勞分配按需消費的大規模協作社會呼喚區塊鏈技術對世界的重構,重構之後,反而掠走鉅額利潤的商業大鱷變少了,理論上是這樣,未來怎麼演化,不知道。

現在想想馬雲說的那句話, “阿里巴巴要做一個 101 年企業”,很是感佩。中心化的公司百年已是不易,馬雲說這話時,許是有躊躇滿志的自信,也定有發自內心的敬畏。下一個建立在區塊鏈世界之上的阿里巴巴也許給百姓帶來更大福扯,給社會創造更大產值,但作為組織的阿里巴巴卻不必要不需要也不能夠再賺那麼多錢。

好事乎,壞事乎,我覺得是好事。現如今,地球居民的福扯一部分靠自己的努力勞動,一部分靠暴力機器背書的主權貨幣搞搞轉移支付,另外一部分靠情操高尚的資本家做做慈善事業。太繞彎了。如果區塊鏈果如邵亦波預料的那樣,能夠讓社會運行的底層機制就是優先全民福扯,好事,值得信仰。

有一個現象。你看過去的互聯網土豪們註冊域名都是. com , company ,中心化商業公司嘛,區塊鏈新貴們好像都喜歡.io , .one , .network 之類的域名,有道理的,想法不大一樣。

分叉還沒說完哈。繼續。我們假設微信分叉了,那會是什麼情況?當然前提是微信建立在區塊鏈基礎設施上。先說下,目前騰訊公司的微信是沒法分叉的,總不可能張小龍帶著一幫鐵粉說,來,我們拿著現有微信所有的用戶歷史數據開個新 app ,每一步都算數哈,老用戶一樣認賬,新人到新 app 來混吧,不可能的。但是,微信如果真的是建在開源的區塊鏈公鏈上,這就是可能的。別說張小龍了,任何員工、社區用戶、礦工都可能發起這個分叉,併成功實施。有點 confusion ,這個商業邏輯該怎麼玩,需要腦補下。(本文由Bianews手打,轉載註明出處)

開源這個話題先到這兒,說說區塊鏈的全球化。

那天我問經緯王華東一個問題,我說,華東啊,怎麼 coinmarketcap 上的行情 24 小時都在動啊。後來才知道,區塊鏈底層的 pZp 網絡和節點天生就是全球化自發膨脹自治運行的,當 T 主要 support 的應用 coinltoken 也天生就是全球化的,交易所是Local 的,分佈在合規的不同的國家,但投資者是全球的,在它上面交易的標的是同一個 pool 。

A 交易所要是按照自己的時區搞朝九晚五,客戶就跑到 B 交易所去。來回這麼一博弈,最終大家只能都 24 小時開門比狠。還有硅谷的碼農小夥搞了個 BitUp ,跨交易所跨幣種做高頻量化,見縫插針,代客賺錢。

這是人類首次出現的新玩意兒。我理解的世界是,早上 9 : 30 一 11 : 30 下午 13 : 00 一 15 : 00 瞄下 A 股,晚上 10 : 30 到凌晨 5 : 00 目霎一眼美股,而且是週一到週五,節日和假日休市。理論上, A 國公民也炒不了 B 國的股票啊,獨獨你這區塊鏈資產比較奇怪,全球一個 pool,很全球,很方便,但也很頭疼,很欠監管。

我不認識鏈裡的人,也不認識幣裡的人,搞不懂的事就撼著百度往死裡搜。有一夭搜到一個叫丹華資本的,看 7 下它的投資 protfolio , 挺牛逼的,或者翻譯一下,很符合我個人的好惡愛憎。比如 orchid , theta , chia . network ,都是我之前在 ICO 的髒水裡拼命找區塊鏈好孩子的時候發現並比較期待的項目。

還有一個叫做 metastable 的機構也挺牛逼的。朋友介紹給我的時候,我隨便登了下它家官網,首頁赫然的幾行字擊中了我,重重的,知音的昧道,它說:

We invest in Coins , not Companies

An investment in blockchain companies has three Iayers of risk :

The underlying currency must appreciate . The company must execute well .

The investor must wait until a IiquidityeVent . By investing in the underlying digital currency , we remove these Iast two risks . 不翻譯了。

還有更符合我個人判斷的另外一段話:

Exposure to both White and Black Swans White Swans :

if the internet Continues to permeate every aspect of our Iives , devices will negotiate payment with one another using digital currencies . Black swans : if a maior economy collapses , if countries clamp down oncurrency Ieaving their borders , we will see a huge amount of capital flow to decentralized cryptographic assets that are free from government control . 稍微解釋下。

metastable 認為,未來可預見的白夭鵝事件是區塊鏈在物聯網領域的規模性運用,因為涉及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信任互操作和有償互操作。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是,某個經濟體或者主權崩潰,統治者和資本家會攜帶什麼出逃,黃金字畫,還是加密數字資產?

對了 , metastable 也投了 chia.network ,這個發明 bitTorrence 的 Bram Cohen 挺有人緣。另外, metastable 還投了basecoin ,注意不是 coinbase 。你們可以關注下 basecoin ,他的使命和 USDT 差不多,但不是 Tether 那種中心化的搞法,白皮書寫得樸素清晰,連發三種 token ,分別對應現實世界的貨幣、債券和股票,目的是發明一個用於支付的、價值穩定的數字加密貨幣。

從丹華和 metastable 的出手看,目前鏈世界的信息不對稱還是非常嚴重的,專業機構仍然握有信息和人脈優勢,好的項目他們先發現,無論是做股權 share 投資還是 coin 基石私募,普通個人比不過。再想想,韭菜們瘋狂追逐的那些 token 可真是前景堪憂啊。

前景堪憂,還有人不斷往裡湧。我在微信群裡發過小段子,說收割鏈,有信仰沒錢的收割有知識有錢的,有知識有錢的收割有知識沒錢的,有知識沒錢的收割沒知識有錢的,沒知識有錢的收割沒知識沒錢的。此處,收割二字用綁架二字代替,亦可。收割鏈的各個群體分別是哪些人,大家可自行腦補,對號入座。

扯遠了。拉回來。全球化說完,說平行世界。區塊鏈在早期,和現實世界並行不悖,是個相對獨立的平行世界。你說比特幣有啥價值,沒什麼價值,一堆人信,後來更多的人信,人多了,自己在這個平行世界裡創造生產和消費,etc 買 eth , eth 買各種 ERC20 token ,自娛自樂自晦,就這麼回事。你說基督教建這一堆教堂幹啥,又不住人,哪裡有價值,人多了,他們自己創造平行世界的生產和消費,受洗、做禮拜(彌撒)、結婚、告解等等。

這一點和互聯網不同,互聯網一開始就是和現實世界密切連接猛烈互動的,無論信息、娛樂還是通信、交易,還有最近幾年的互聯網+。

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世界人口橫著劃分是主權的臣民,縱著劃分是宗教的信眾,王權神權一開始並行不悖,後來激烈衝突,再後來政教合一,最後又回到並行不悖。生產力發達的時候,跨國企業、金融和科技成了事實上的新宗教,它們縱向切割人口,俘獲信眾,不斷給主權惹麻煩,又最後與主權和解,分享權力共享財富。

區塊鏈在平行世界能夠自娛自樂多久,恐怕是個問題。那些底層協議遲早要刷成硬件,與互聯網的交換機路由器一起擺在 backbone 和匯聚層的IDC (POP )裡,與路由器電視盒子一起擺在終端家庭裡連接成 p2p 邊緣網絡。那些開源OS,遲早要編譯成公鏈,從創世區塊開始膨脹繁殖,有的衰亡,有的生長,如同生命和物種一般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那些自帶 token 的 DApp ,遲早要與消費者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息息相關。區塊鏈不可能永遠躲在平行世界裡靠信仰雞血式生存,靠換幣自娛自樂。

要到什麼時候,機器才會漸次剝奪人類大部分勞動的權利,也許就在那個時候,區塊鏈才會徹底掙脫平行世界的自娛自樂,擁抱物理世界,與主權不戰而和。互聯網裡,區塊鏈磕磕絆絆;物聯網裡,區塊鏈大放其彩。天知道。

福布斯嗅覺夠靈敏,立馬發了一個數字貨幣財富排行榜,而我們還在這裡討論比特幣是不是泡沫,很搞笑。 new money 狂飈突進 , old money恨死你們了。

平行世界這個話題其實很敏感,點到為止吧。中國政府禁止 ICO ,驅逐交易所,清理礦池,但不全盤否定區塊鏈。不一棒子打死數字貨幣,是很明智的。如果世界註定大同,如果技術革命註定要來,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應該如何防止歷史財富空心化,應該如何頂層設計佔領底層先機,既要堅決倒掉髒水,也要小心留住孩子,這又何嘗不是對政府智慧的一種考驗。

最後聊幾句公私之爭。就是公鏈和私鏈的話題。

可以從IBM 這個公司說起。 98 年的時候,我去澳大利亞參加IBM 的全球開發者大會,還挺崇拜這個四海一家解決之道的藍色巨人,他們眼花繚亂地向我啟蒙了這個教會大象跳舞的公司果如何說服全球 500 強的公司設置 CIO角色,並把業務電子化的。

後來 2000 年IBM 到處打 e-business 廣告的時候,已經有點讓我困惑——既然已經互聯網了,已經 e-business了 ,您直接搞個 Amazon 多好啊,到最後還是打著電子商務的幌子賣硬件賣解決方案賣工程師的工時,你跟客戶說得天花亂墜,結果不對人家的 ROI 負責,管殺不管埋,其實是行不通的。

還是阿里巴巴好。說電子商務,就真幹,幫助客戶建網店、搞支付、做物流,買流量,直接面向最終消費者,銷量說話一目瞭然,別說IBM 、 oracle 、 EMC 用不上,連金蝶用友都不需要。什麼時代了.不就導用個電嗎?用得著愛迪生給摩根家裝的直流發電機麼,鞠貴的,嗚嗚亂叫噪音很大,還要養那麼多工程師。交流電之於能源,就如同雲服務之於企業IT。

私網是沒有前途的,公網才是王道。同理,即使到了區塊鏈時代,私鏈是死路,公鏈才是大道。聽說IBM 智慧地球之後,也在搞雲,雲之後也要搞區塊鏈,不難想象,它應該是直奔私鏈而去的吧。

歷史驚人的相似,但總有人會安慰自己,這次真的不一樣。呵呵。


(文章原標題:方剛:關於區塊鏈的幾點新認識  作者:方剛)

原文鏈接:https://www.bianews.com/detail?id=9188&type=1

免責說明:本文來自 Bianews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立場。

火星提示:本站旨在傳播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