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公車管理不能止於“專用馬甲”-中國經濟新聞聯播網

反腐倡廉 經濟 網易 法制 中國經濟新聞聯播 2017-04-04

記者發現,蘇州有些公務車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車子兩側前車門上,長六邊形白色實線框圍住“公務用車”4個醒目大字,下面還標有“監督電話12345”9個小字。(3月26日 網易)

公車噴塗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12年,雲南省勐海縣、曲靖市麒麟區等地紛紛給公車貼上標籤,並附上電話號碼請公眾監督。可見,江蘇省要求全省黨政機關必須在三月底之前完成公務用車標識化工作不過是“新瓶裝老酒”罷了。

要杜絕“公車上的腐敗”,關鍵在於加強對公務用車使用的監管。而讓老百姓一眼認清路上跑的、街邊停的是不是公車,則是“長征”第一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公務用車進行噴塗,給公車穿上“專用馬甲”,方便民眾對公車進行監督,是將公車置於陽光之下,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但諸多實例證明,公車噴塗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之策。老百姓如何確定路上跑的公車是在執行公務,還是在接送親友?監管部門又如何對舉報信息的真偽進行確認?再退一步講,在當前的公車管理制度下,司法、城管、警察等執法用車一直都要求全車噴裝,實在再醒目不過。但這類公車被私用、濫用的消息仍不絕於耳。可見要徹底杜絕“車輪上的腐敗”,決不能止於對公務用車進行專門標識,還需要監管部門以更大的誠意進一步細化制度、嚴密監管。

要公車問題不再成為老生常談的問題,要從科技手段和作風建設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不斷提升公車監管工作的科技含量。除了對公車進行噴塗外,還要實現在車輛上加裝使用打卡裝置、定位裝置與群眾“隨手舉報”的強強聯手,強化對各類公車日常食用的內外監督。另一方面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打好作風建設的“持久戰”。

要堅持不懈、不打折扣的推進公車改革,對一般公務用車要該取消的取消、該改編的改編,決不能搞變通、搞折中。對公務出行確有困難的,要通過引入社會化租賃等手段,滿足正當需求。要進一步嚴格執法用車的日常管理,杜絕執法用車變成公務用車,甚至成為個別領導“私家車”的違規違紀行為。同時還要不斷擰緊嚴厲問責這根弦,對公車私用、公車私掛、違規借車等違規違紀行為發現一起,嚴懲一起,問責一批。讓全體黨員幹部充分認識到,你想或不想,紀律都在那裡,不容違反、不容觸碰、不容迴避。(作者:任評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