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是道教歷史上一段十分重要的改革時期,這一時期優秀的道教宗師不斷出現,最知名的有“衝應真人”葛玄、“神功妙濟真君”許遜、《抱朴子》作者葛洪、改革天師道的寇謙之與陸靜修,以及道教經典的集大成者陶弘景等。

道教人物:葛洪、吳猛、許遜、範長生、魏存華、狐丘、鮑靚、葛玄

葛玄

葛玄,三國時方士。字孝先,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據《抱朴子》記述,葛玄曾經以左慈為師,修習道術,受《太清丹經》、《九鼎丹經》、《金液丹經》等煉丹經書,後傳授給鄭隱。 相傳葛玄曾在江西閣皁山修道,常闢瞄服食,擅符咒諸法,奇術甚多。後世道教尊稱為“葛仙公”,又稱“太極左仙公”。北宋徽宗時封為“衝應真人”,南宋理宗時封為“衝應孚佑真君”。

吳猛

吳猛,晉代道士,字世稱,濮陽,今河南濮陽縣人。仕吳為西安令。40歲時,得至人丁義神方,繼師南海太守鮑靚,復得祕法。吳黃龍中,得白稱符,遂以道術大行於吳晉之間。晉武帝時,以所得祕法盡傳許遜。 當時流行有許多關於吳猛的傳奇故事。有著作《郎寶感其異》、《搜神記》行於世。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解化於宅,宅號“紫稱府”。宋政和二年,徽宗封為真人。

許遜

許遜,東晉道士,淨明道尊奉的祖師。字敬之,南昌人。 據《道書》記載,少年以射獵為業,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始棲託西山金氏之宅修道。 聞豫章人吳猛得術士丁義神方,乃拜大洞君吳猛為師,傳三清法要。後鄉舉孝廉,於晉太康元年出任旌陽令,人稱許旌陽。 元康元年,爆發八王之亂,許遜以晉室紛亂,乃棄官東歸,與吳猛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據說許遜的西山教團有上百人的規模,教團骨幹有12人,稱十二真君。 宋政和二年,遣內使程奇請道士在玉隆宮建道場七晝夜,誥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後又仿西京崇福宮規制,在洪州西山改建玉隆萬壽宮。

道教人物:葛洪、吳猛、許遜、範長生、魏存華、狐丘、鮑靚、葛玄

範長生

範長生,十六國時成漢道士,又名延九、重九,或名文,字元,涪陵丹興,今四川黔江人。 範長生精通天文術數,博學多藝,居於青城山,擁有部曲幹餘家,為當地天師道首領。巴氐族人李特率領流民在益州起義,範長生曾資助軍糧物資。 李特戰死後,其子李雄率眾攻入成都,打算迎立他為國君,固辭不就。李雄建立成漢政權,拜他為宰相,加號“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尊稱為“範賢”,封西山侯,並免徵其部曲的軍糧,全部租稅由他本人徵收。 範長生修道長壽,他活了130多歲。著作有《道德經注》、《周易注》。舊時四川青城山有“長生宮”,為範長生的紀念之地。宋代詩人陸游曾到此遊覽,吟詩說:“碧天萬里月正中,清夜珥節長生宮”。

魏存華

魏華華,晉代女道士,字賢安,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博覽百家,通儒學五經,尤耽好老、莊。常靜居行導引、吐納術,服食藥物,意欲獨身修仙,遂其所願。其父母不允,在她24歲時強嫁給太保掾南陽劉文。 劉文任修武縣令,魏華存隨至任所,生有二子。後來別居,持齋修道多年,廣搜道教神書祕籍,曾為天師道祭酒。得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給她《黃庭經》。後被尊奉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世稱“南嶽夫人”。 《道藏輯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經》、《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大洞玉經壇儀》、《總論》,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狐丘

狐丘,也稱狐剛子,煉丹家。據傳為晉代人,約與葛洪同時,撰《五金訣》,稱狐剛子為“最大之外丹黃白師”。 其著述反映了漢末我國煉丹術所達到的高度,是我國古代一位卓越的化學發明家。可惜其著述未能完整地保存下來,以致他的名字長期湮沒無聞。所幸成書於唐初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及唐代黃白朮專著《龍虎還丹訣》、《太古土兌經》中,保留了他在黃白朮方面的一些重要佚文。雖然零散,但可知其著述有《五金粉圖訣》、《出金礦圖錄》、《河車經》、《玄珠經》等。此外《通志•藝文略》還著錄狐剛子撰《金石還丹術》。

鮑靚

鮑靚,晉代道教徒。字太玄,東海人。漢司徒鮑宣之後。據《晉書》等記載,5歲時對父母說:“我本是曲陽李家子,9歲墜井死。”父母尋訪得李氏推問,果符其說。 靚兼學道教和儒典。遷南陽中部都尉,為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風,煮白石充飢。曾見仙人陰長生,得受道訣。享年百餘歲,卒葬於召子岡。

道教人物:葛洪、吳猛、許遜、範長生、魏存華、狐丘、鮑靚、葛玄

葛洪

葛洪,東晉道教理論家,煉丹家,醫學家。字雅川,號抱朴子,江蘇人。 三國方士葛玄的重孫。葛洪性情沉靜,喜好長生道術,曾經拜鄭隱為師,得受內修煉丹法。後在羅浮山居住,著述不輟,養生修道,以丹鼎生涯終老。 葛洪所著《抱朴子》,內篇講“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外篇講“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其思想基本是以神仙修煉為內,儒術應世為外。 該書繼承和發展了東漢以來的煉丹法術,對以後道教煉丹術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為研究我國煉丹史以及古代化學史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葛洪還撰有醫學著作《玉函方》100卷,《肘後備急方》3卷,內容包括各科醫學,其中有治天花等病的世界最早的記載。《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收有他的著作10餘種。

孫恩

孫恩,東晉五斗米道道士和起義軍首領。字靈秀,祖籍琅琊,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其叔父孫泰奉吳郡錢塘五斗米道首領杜子恭為師。 東晉隆安二年,爆發王恭之亂,孫泰以為晉祚將盡,乃以討王恭為名,準備起事。事未發,司馬道子父子誘斬了孫泰及其六子。孫恩逃入海島,聚眾百餘名立志為孫泰復仇,後起義,佔領了會稽八郡,並一度逼近建康,攻破廣陵,後被晉朝鎮壓,孫恩赴海自沉。 孫恩五斗米道徒信奉長生久視之道,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孫恩以五斗米道組織起義,動搖了晉室的封建統治,也引起了南北朝時期道教上層人物寇謙之、陸修靜對道教的改革和南北天師道的出現。

許謐

許謐,東晉時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名穆,字思玄。 年少知名,博學有才章,儒雅清素,與時賢多所交往。少仕郡主簿功曹吏,選補太學博士,出為餘姚令,後為尚書郎,官至散騎常侍。 其雖外混俗務,而內修真學,行上道,後歸隱茅山。太元元年逝世,享年72。樑高祖為其別立祠真館,本宅立為宗陽觀,後改名紫陽觀。宋宣和間敕封為“太元廣德真人”。道教中尊為上清真人,上清派第三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