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大豐區法院立案登記呈良性循環

法律 法制 社會 新華網 新華網 2017-08-29

全面實行登記立案制兩年以來,鹽城市大豐區法院嚴格按照立案登記制的相關規定,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為原則,多措並舉確保立案登記工作順利開展,切實保障當事人的訴權。8月25日下午,該院就登記立案情況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向社會公佈他們的具體做法和成效。

鹽城大豐區法院立案登記呈良性循環

大豐區法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鄭剛和與會人員交流。

今年1-7月份,該院共受理各類案件6502件,登記訴訟案件3700件,符合起訴條件當場辦理立案手續6417件,當場立案率達98.7%。2016年該院共受理各類案件11817件,登記訴訟案件6997件,今年與去年同期一審民商事案件總數相比略有上升,全院審判運行工作呈良性循環態勢。立案登記制度實施兩年以來,開展網上立案服務5960件次,審查處理併成功立案5892 件,佔全部立案數的31.8%。受理司法鑑定案件476件,辦結 354件;12368接線1000餘人次,接轉材料1976件次,約見法官5400人次。

登記立案規範有序。該院嚴格按照立案登記制的相關規定,對手續齊全符合要求的起訴行為一律現場受理,並當場辦理立案登記手續;對當事人手續不全、訴求不合要求的耐心進行法律釋明、及時發放訴訟指南、填發一次性補正材料通知,提高當事人立案登記成功效率;對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範圍或經補正後仍不符合立案規定的,在七日內作出不予立案的書面裁定,堅決杜絕不立不裁,登記立案兩年多來,大豐區法院無一例不立不裁案件發生。

鹽城大豐區法院立案登記呈良性循環

發佈會場景。

網上立案、跨域立案全力推進。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登記立案制度,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方便人民群眾訴訟,該院在登記立案服務區專設跨域立案服務窗口,當事人只要就近向其所在的法院提交立案申請,由接受立案材料法院通過“跨域、直通”的網絡訴訟服務平臺和有管轄權的法院進行交接協作,完成起訴材料的審核、推送和流轉,免去群眾來回奔波之苦。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腿”,將司法服務送至老百姓的家中,在有wifi的地方,就是法院的訴訟服務大廳。

2016年該院以有針對性地提供契合時代要求和社會實際的司法服務為宗旨,按照“七位一體”的功能定位,聚力對訴訟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改造,並於2017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個能辦理除庭審、聽證外一切訴訟事務的辦公大廳,真正做到“走進一個廳,事務都辦清”。分設人工導訴和電子導訴的導訴臺,半開放綜合服務工作區,登記立案服務、信訪化解服務和調解速裁五大區域為載體,全面完成訴訟服務、訴訟引導、登記立案、案件速裁、信訪接待、訴調對接和司法輔助七大功能,為當事人提供全面、高效的各項訴訟服務。

該院始終以“便民、利民”為服務宗旨,對老、弱、病、殘、孕、軍屬等弱勢群體,開通貫穿“立、審、執”全過程的綠色通道,積極為其提供上門立案、巡迴審判服務,就地開庭、就地審理、快立快審,真正減輕當事人的訴累。今年上半年開展了九旬老人要求兒女探望的“讓親情回家”訴訟服務;為年逾八旬的老夫婦啟動了“和諧養老”的綠色通道;2017年通過綠色通道已辦案4件,取得極優的社會效果。

自2015年5月1日立案登記制改革實施以來,全國各級法院案件數均急劇增長,部分法院甚至出現案件數同比增長100%的狀況,面對案件井噴的態勢,該院強化“外流內消”的工作模式,積極探索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強化案件分流工作。2016年與2015年相比民商事案件受案數不升反降,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為訴調對接工作試點法院。強化上游的治理,強化多元化解工作,與司法部門、行政機關聯合化解,與基層組織聯合打造無訟村居等是該院有效降低案件總數的重要措施。

立案登記、多元化解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保障當事人訴權、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該院立案登記工作規範有序、立案程序便捷透明、訴訟服務水平全面到位,讓人民群眾對立案工作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得到了全方位提升。該院將一如既往地規範立案,拓展多元化解的寬度和廣度,不斷提升司法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王登科 吳丹 曹金晶 楊束燕/文 王磊/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