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美信訪幹部張海威:用行動展現信仰信念的力量

法律 社會 深圳新聞網 2017-06-25

深圳新聞網訊 張海威,從事基層信訪工作10年,他愛崗敬業、心繫百姓、為民解憂,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950起,幫助困難群眾申請救助金225萬元,為群眾挽回損失510萬元,為民工追回欠薪1600多萬元。十年間,他先後被評為廣東省勞動模範、廣東省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最美信訪幹部”。“全國最美信訪幹部”的頒獎詞這樣描述他:“人們都說信訪工作是天下第一難,我們卻從他身上看到,只要用了真心,就能換來老百姓的笑容!”

去年6月,布吉街道行政服務大廳實行“一窗式”改造,張海威的崗位從街道換到了距離群眾更近的社區,他與老百姓的心也更近了。昨天,本報記者來到龍崗區布吉街道可園社區,見到了社區工作站第一書記、站長張海威。這位曾經的街道信訪員,如今走上了基層領導崗位,但他依然忙個不停,不少社區居民來到工作站,徑直走進他的辦公室,叫一聲“威哥”,坐下來就聊遇到的難題。

一臉微笑:讓信訪者迅速“消火”

分設前的布吉街道轄區面積不到30平方公里,但流動人口超百萬、社會矛盾高發、年信訪案件上千件。10年來,負責處理這些信訪事項的就是張海威,大家親切地稱他“威哥”。

10年間,信訪大廳見證了“威哥”的苦與樂、淚與笑。雖然每天面對的都是情緒激動的群眾,但接談信訪人時,他總是笑盈盈地說:“來,先坐,喝杯茶。”這一杯熱茶、一臉微笑、一番暖心的話,總能讓信訪者迅速“消火”。因為有了良好的心態和工作態度,面對著上訪群眾的遷怒與誤解,他平靜而寬容;哪怕上訪群眾的唾沫星子飛到他臉上,他也是揮手擦擦繼續聽;直到上訪群眾說完了,平靜下來了,他才緩緩地做解釋勸導工作。據說不少上訪者見識過威哥的耐心,自己都心生歉意,最後補上一句——“給政府添麻煩了。”

正是這些細節,讓人切切實實感受到張海威對待工作和群眾的耐心。正是對群眾的耐心,讓張海威作為布吉街道的“名牌”,甘作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聯繫的橋樑和紐帶,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接談能力、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有一次,張海威接到這樣一宗信訪事件。某社區因變壓器爆炸導致整夜大面積停電,居民要求街道辦24小時內解決問題,否則就要堵路。“這麼熱的天氣,長時間停電怎麼行!”接訪後,張海威立即組織召開協調會了解情況,並與供電所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經過反覆協商,當晚8點,該社區恢復通電,問題得到了解決。居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威哥’出馬,燈火通明!”

“四心”原則:將心比心為居民做實事

長年累月面對怨聲、嘆聲甚至罵聲,張海威自始至終都十分理解上訪人,“他們沒有一個人不是因為走投無路或迫不得已才來求助政府的,互換角度想一想,如果是我遇到他們的境況,就能理解他們複雜的心情。”正是因為這份“將心比心”,讓張海威總是懷著善意,去竭盡所能地同情、理解、幫助上訪群眾,並全心全意為他們解決問題。

張海威給自己的工作總結出了一條“四心”原則——公心、愛心、耐心、信心,在“四心”的支撐下,10年來他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950宗。不過,他的信訪生涯中也不是一直順風順水的,大風大浪中能夠激流勇進除了真心實意想為居民們做點事兒,關鍵還靠著他骨子裡那股倔勁兒。

讓街道上上下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宗發生在大年初一的綜合市場強拆事件。2012年1月23日凌晨1點多,開發商利用放鞭炮作掩護,糾集上千人對綜合市場違法強拆,市場一夜之間夷為平地,導致部分商戶人身財產受損。此時的張海威正因胃病住院,一接到緊急通知,他立即掙扎著從病床爬起來衝到現場。

從清晨6點到下午4點,他一直在現場對商戶們進行心理疏導、情緒安撫,其間顧不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當晚就因病情加重再度入院,醫生要求他立即住院切除胃息肉。“在這個節骨眼上,住院開刀那得耽誤多少事啊!”張海威說。疼痛稍微緩和,他就不顧醫生勸阻堅持出院,馬不停蹄地趕回了調解一線。為了幫商戶們爭取最大補償,他通過多次溝通,召開了近50場協調會、補償談判會,最終促成該事的圓滿解決,當年的不少信訪商戶如今都成為張海威的好朋友。

心繫百姓:做理想信念堅定的踐行者

現在,“威哥”的名號在布吉街道很響亮,什麼事棘手難辦找“威哥”,什麼居民情緒激動找“威哥”……要問張海威為什麼就能把“麻煩”給擺平了?張海威告訴記者,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他秉持的信念就是心裡要時刻裝著群眾利益,每次在聽取群眾反映的問題時,他總是告訴自己要客觀、公平、公正。

去年,布吉一工廠食堂員工劉女士外出採購意外受傷,兩個月後,劉女士病情好轉,卻因腰椎骨折落下病根,家屬向廠方索賠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誤工費共計15萬元,工廠老闆覺得最多賠5萬元,雙方因賠償金額產生矛盾並僵持不下。在調解中,張海威分析:“像這樣的信訪案,為了錢打拉鋸戰的超過九成,其實雙方各退一步事情就解決了,只是需要一箇中間人給雙方做做思想工作!”經過他兩邊分別溝通,從社會責任、法律程序、道德人情等角度擺事實、講道理,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工廠賠償13萬元結案。

來到可園社區後,張海威迅速設立勞模創新工作室,通過培養互助室、先模故事會、勞模展示廳等項目,開展法律法規進社區、企業之星訪談錄、基層先進群體駐點服務等活動,為黨員志願者搭建一個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的陣地。張海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精心設計、打造內涵豐富、載體新穎、效果突出的黨建綜合示範點,通過經驗交流、召開現場會等形式加以推廣普及,促使基層典型群體產生規模化效應,逐步實現基層黨建典型的“閃光點”向“閃光面”的轉變和跨越。

十年如一日,張海威正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理想信念堅定的踐行者、服務群眾的領頭雁、攻堅克難的主攻手。(深圳特區報記者 邸繼勇)來源:深圳特區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