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尋兒女 積蓄花光七年多無贍養

法律 社會 江門廣播電視臺 2017-06-25

不少“熊孩子”,都試過與父母賭氣而離家出走。可誰能想到,當父母變老了,還有“不懂事”的子女要離家出走。家住台山北陡鎮的容老伯就碰到了這樣的子女,他一找就是七八年,甚至連身上積蓄都花光了。

社區發言人 屏姐 跟班記者 小禮 兒女出走無人養 八旬老人盼團圓

容伯:“ 家裡很難揭開鍋,有時有有時沒,有的時候就買幾條青菜,勉勉強強吃點,沒有的時候就看著天,蒼天啊,你為什麼搞成我這樣。(哭)”

容伯今年已經82歲了,現在唯一的親人就是自己的兒女。容伯說,七年前不知道什麼原因他的兒女負氣出走,此後他便再也沒有見過兒女一面。後來他打聽到兒子和女兒都住在蓬江區,於是就獨自一人踏上了“尋親之路”。

容伯:“他們逼我出來有7年了,不在一起吃,什麼也不照顧。七年前都有照顧,(雖然)不算很好,這七年就一點都不理我了。”

社區發言人 屏姐:“就是衣食住行已經都不管你?(沒有),先不要哭,你放心,有政府有法院,不要傷心,不管怎樣,你作為一個老人政府都會幫你的。”

沒說幾句話,容伯就傷心得哭了起來。容伯說,為了尋找自己的兒女,他從台山帶一些石頭到江門售賣,勉強維持生計,現在石頭賣完了積蓄也花光了,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著落。

社區發言人 屏姐:“你的眼睛也看不到了?”

容伯:“看是能看得到,不過就是很模糊。”

社區發言人 屏姐:“ 是老年白內障是吧?(嗯)你現在住在江門哪個地方?”

容伯:“我就租一些平房住,三四十塊的平房,維持生存,好講不好聽,就用棺材板擋著不讓日晒雨淋,我就住了,我的要求不高。”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身無分文,獨自漂泊在江門的街頭,雖然兒女都同在一座城,卻無人照料。血濃於水的親情為何變得如此冷漠淡薄?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屏姐又能不能幫容伯找到兒女呢?

由於年紀較大,容伯口齒也不是很清晰,通過容伯陸陸續續打聽到的一些消息,屏姐判斷出容伯兒女所在的社區,首先試圖聯繫容伯的兒子。

蓬江區良化西第二社區 工作人員:“好,多謝你。(掛電話)我們試圖聯繫他的前妻,看能不能拿到他的電話,他的小孩應該和他前妻生活,我們想聯繫他(容伯)的孫。”

社區發言人 屏姐:“最好能夠溝通,按照《老年人保護法》,如果找不到人的話只能夠上法庭,最後還是要贍養老人的。(工作人員:雖然離婚了,我們還是可以與他前妻聯繫,但是他們離婚了,也不好意思打擾人家。)這個確實也是。”

當地社區表示,容伯的兒子已經離了婚,現在也不知道住在哪裡,很難聯繫得上。之後容伯又從隨身攜帶的電話本上找出兩個兒子的電話,但是屏姐始終打不通。因此屏姐只能試圖聯繫容伯的女兒。

蓬江區環市街怡福社區 工作人員:“你在中山工作啊,你知不知道你爸爸的近況呢?不知道嗎,你既沒有打過電話給他也不知道他住哪裡是吧。”

社區瞭解得知,容伯的女兒正在中山做月嫂,生活也不好過,她表示不會與父親相見。人們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是什麼導致父女反目呢?

屏姐VS容伯女兒:“他應該找他的兒子好點,(屏姐:你為什麼會說是他的兒子呢?你不是他的女兒嗎?)因為很多年前他已經不認我這個女兒了。(屏姐:過去的事情無論怎樣都好……)我也這樣認為,但是他過分到不讓我進他的門口,他趕我走,我兩個女兒看著他趕我走。我是不會見他的,你跟他說他攆女兒出門口的時候,不讓他回去拜她母親的時候,他的女兒已經死了。”

接下來容伯的女兒歷數自己的委屈,還指責老人重男輕女。不過容伯卻否認女兒的說法。屏姐認為,不管父親以前有多少不是,至少從法律上父女之間的關係是割不斷的,更何況老人現在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做兒女的又怎能在這個時候拋棄父親呢?

社區發言人 屏姐:“有句話叫清官難審家務事,(是)有時誰對誰錯我們都只是聽說而已,但是從表面上來看,現在他已經八十多歲了,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年紀的人是應該得到關愛的,(是)更何況他還有兒有女,他的子女肯定是要負責的,社會公理也是這樣認為的。”

容伯女兒:“這樣吧,他的兒子願意出多少我就出多少(贍養費),但是你說要見他我就不想見他了,至於打到哪個賬戶,你們可以找他的兒子。”

由於暫時還聯繫不上容伯的兒子,因此贍養費一時還沒辦法落實,不過老人的生活畢竟還要過下去。

江門市民政局救災和社會救助科科長 呂俊傑:“你可以讓當地的鎮街幫你聯繫你的兒女,和你的親戚,如果需要救助的話,你就申請,鎮街(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會幫助你的,瞭解你的情況,如果確實家裡困難的話,需要幫扶的,相關鎮街就會按照政策辦理。”

呂科長表示,如果遇到容伯這樣的困難,也可以向相關部門申請救助,但由於容伯的戶口還在臺山,因此相關救助手續需要到當地才能辦理。由於容伯已經身無分文,如何安全回家又成了一個問題。

江門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沒問題,你是哪裡人我們都送你回去,全國各地都送。”

社區發言人 屏姐:“讓村委找一下他的兒子,再看如何盡贍養的責任,(我們可以幫助聯繫村委的。)就是這樣了。”

容伯:“(屏姐:他們會幫你的,放心吧。)八十多歲的老人……”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孤身漂泊在這個城市7年,兒女雖然近在咫尺,但是心卻遠隔天涯,看到身邊還有這麼多人關心自己,容伯忍不住流下了熱淚。我們不知道,在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面前,做兒女的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恩怨。但是無論在血緣上還是在法律上,父親與兒女之間的關係都無法割斷。如今,容伯的兒女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兒女,在這裡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做一個好榜樣,在贍養老人方面,既要做到經濟贍養,更要做到精神贍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