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本週末法國大選能否重演“共和陣線”?

法國 政治 奧朗德 弗朗索瓦·菲永 新聞晨報 2017-05-05

見習記者 顧文俊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上演了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前的最後一場電視辯論。首輪投票過後,馬克龍似乎已穩操勝券,但是,民意分化的選情不僅讓外界擔心5月7日能否重演2002年“共和陣線”的一幕,同時也懷疑年輕的馬克龍能否帶領法國走出一條新路。本期訪談嘉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崔洪建法國大選仍存變數?

新聞晨報:在美國總統電視辯論中,候選人的精神狀態都有可能左右選民的投票意向,法式電視辯論是否同樣會在最後的對決前形成變數?

崔洪建:法國總統選舉引進電視辯論的歷史並不長,從第一輪大選中的表現看,勒龐和馬克龍對電視辯論的形式都不太適應,但是,雙方都會抓住最後的機會。馬克龍現在要竭力爭取的是之前投票給傳統政黨的選民,雖然左派和右派候選人都表態支持他,但是選民最後是否投票給他,還存在變數;而對於勒龐來說,一方面是要把那些小黨派的選民拉過來,另一方面是不希望大家去投票,在與馬克龍的對決中,她自知處於劣勢,所以,她需要鼓動大家對現狀不滿,導致更多選民棄權。

新聞晨報:近七成梅朗雄的支持者聲稱寧可棄權都不把票投給馬克龍,這幾百萬人既不支持馬克龍,也不支持勒龐,對二人的對決是否不構成影響?

崔洪建:第一輪過後,四位候選人的得票率相差不多,說明民眾在對候選人的看法上分歧很大。按照以往的情況,到了第二輪投票,法國選民會以保衛共和的名義去支持剩下的這位非極右政黨候選人,但是今年,民眾普遍感到失望,梅朗雄的支持者們對勒龐和馬克龍都表示不滿,右翼的支持者當中也有三分之一的人提出要投無效票,很難複製2002年希拉剋對決老勒龐時大家團結一心將極右翼趕出去的局面。今年有可能的情況是,投票率太低,雙方的差距縮小,甚至不排除被勒龐拾得問鼎總統寶座的機會。

馬克龍是奧朗德升級版?

新聞晨報:英俊而雄辯的馬克龍在左翼知識精英和媒體的眼中,是體制外的政治天才,但是也有人說,他不過是平庸而乏味的現總統奧朗德的升級版。

崔洪建:外界對馬克龍的認識從一開始就有疑問,的確,他的參選給法國傳統和守舊的政治帶來了一股清流,很多人對這種新鮮感抱有信心。但是,法國人通常在第一輪是用心投票,第二輪用腦投票,在第二輪投票之際,人們發現,在馬克龍的清新形象背後也有明顯的弱點,一是奧朗德政府對他的支持某種程度上給他幫了倒忙,會損害馬克龍此前營造的想要成為改革者、不同於主流政治的形象,另一個弱點是勒龐成功地利用身份政治的策略把馬克龍定位成來自金融精英階層、不瞭解民間疾苦的形象,以至於人們對他不諳世事、缺乏經驗的擔憂在上升。

新聞晨報:從形式上看,他的確跟傳統政黨劃清了界限,但從理念上看,他又似乎並未脫離建制派。到底是建制外的旁觀者,還是建制內的自我改革者?

崔洪建:馬克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治人物,取決於幾個因素。首先,他一旦當選總統,能否從傳統政治理念中突圍,實踐自己的改革理想?在奧朗德政府擔任經濟部長期間,他也曾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但是未能推行,他可以將其歸咎於權力有限,但是作為總統就沒有藉口了。其實,從薩科齊到奧朗德,過去兩屆政府都有改革的意圖,最終卻沒有落實,原因就在於法國盤根錯節的官僚體系和法國民眾既多元又變化迅速的利益訴求。

馬克龍難逃議會掣肘?

新聞晨報:如果當選,背後沒有多數黨支持的馬克龍會面臨與多數黨共治的局面,其政策是否難逃議會的掣肘從而一事無成?

崔洪建:如果大選中的民意分歧反映不到六月份的議會選舉,議會仍是由中左和中右主導,傳統政黨會通過議會對馬克龍組閣和他的總統權限進行約束,即便他志在改革,也很難突破政治上的包圍。換一種情況,如果大選中的分化態勢很快反映到議會選舉,傳統的中左和中右就不再把持議會,有分析說,梅朗雄之所以不表態是否支持馬克龍,是因為奧朗德領導的中左已明顯衰落,梅朗雄有意從極左的方向接管左派力量,這樣一來,馬克龍將會面對一個派系更復雜的議會,他將花更大精力避免政府和議會的摩擦,對真正的改革則無暇顧及。

新聞晨報:馬克龍聲稱在社會政策上偏左、經濟政策上偏右,這是不是應對複雜官僚體系與多元民意訴求的良方?

崔洪建:偏左意味著要多花錢,左派政治的基礎是增加國家的開支,以確保國民的福利,而偏右意味著改革,某種程度上向僱主傾斜,這兩套東西放在一起,看上去可行,但是,在社會政策偏左、籠絡民心的同時,會不會導致國家財政開支的上升?在保證僱主利益的同時,會不會動搖左派傳統選民(僱員)的支持?換句話說,就算他不會受到議會太多的掣肘,可以相對自由地執行改革政策,這些政策本身的可行性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新聞晨報:現在也有很多人為菲永叫屈,相比馬克龍的社左經右,菲永的保守自由主義方案是否更對症下藥?

崔洪建:菲永提出的方案更切合實際。在接下來的議會選舉中,如果菲永領銜的中右派別能夠取得優勢,法國政治會出現一個比較好的組合,也就是,馬克龍當總統,菲永或其他來自中右的人士當總理,中右的主張藉助馬克龍搭建的中間派平臺來實施,用類似撒切爾主義的自由化改革來應對法國當前的競爭力和福利體制問題,這將是一種理想的狀況。現在的問題是,馬克龍能否擺脫左派的影響,在左右之間站穩腳跟,超越傳統的左右之爭,把法國帶上一條新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