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最慘一役,死亡率百分之95,10萬士兵死不見屍

二戰 軍事歷史 新幾內亞 歷史 凌雲清瀟 2018-12-1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利用裝備優勢,在中國戰場節節勝利,但在澳大利亞,他們卻遭遇了滑鐵盧,在被稱為“澳大利亞復仇之戰”的戰役中,日軍傷亡空前慘重。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控制了制海權和制空權,他們對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發起進攻。

二戰中日軍最慘一役,死亡率百分之95,10萬士兵死不見屍

1942年,在東南亞作戰的盟軍投降,13萬英、印、澳等國聯軍成為日軍俘虜,在這其中,約有1.5萬名澳大利亞士兵,這1萬5千人中,最後只有7千人活了下來。

日軍又派飛機轟炸澳大利亞本土,在北部城市達爾文港,造成400多澳大利亞平民死亡,這一下激怒了澳大利亞人民,他們展開了對日軍的瘋狂報復。

澳大利亞軍隊和日軍在新幾內亞展開大規模的決戰,日軍先後投入20萬兵力,澳軍人數上沒有優勢,但是他們熟悉地形,適應氣候,他們採用蛙跳戰術,切斷了日軍的供給線。

二戰中日軍最慘一役,死亡率百分之95,10萬士兵死不見屍

日軍的供給出了問題,軍心也慢慢出現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澳軍採取步步緊逼的戰術,一點點蠶食日軍陣地。

澳大利亞炮兵對日軍的基地狂轟濫炸,日軍沒辦法,只能躲進防空洞。

新幾內亞地區是熱帶雨林氣候,經常下雨,這就導致防空洞內全是積水,日軍士兵見不到陽光,時間一長,身上開始發黴潰爛,傳染病也開始蔓延,大量傷員不治身亡。

沒過多久,日軍中就出現了投降現象,不投降的日軍由於供給不足,又不適應氣候,戰鬥力非常弱,澳大利亞士兵則開始主動出擊,殲滅大量日軍。

二戰中日軍最慘一役,死亡率百分之95,10萬士兵死不見屍

最後,戰役結束,日軍活下來的只有5%,打掃戰場時,只找到2萬多具日軍屍體,其他10多萬屍體竟然怎麼找都找不到。

日軍經次潰敗,再也不敢招惹澳大利亞軍隊,他們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也是節節敗退,逐漸喪失戰爭主導權,開始戰略防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