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變數”浮出水面!樓市進入新“車道”,沒買房的心裡有底了

房地產市場運行到現在,每個時期都呈現出不同的特徵。

比如2010-2013年,因為大部分人買房意識的覺醒,人口湧入城市帶來的巨大住房需求,使一二線城市房價迅速躥升,京滬廣深與省會城市是房價上漲的主力軍。

到了2014和2015年,供過於求的形勢開始凸顯,房價下跌開始蔓延,溫州、鄂爾多斯等庫存偏高的地區,杭州、無錫等炒作過熱的城市,都開始迴歸理性。

兩個“變數”浮出水面!樓市進入新“車道”,沒買房的心裡有底了

到了2016-2018年,普漲格局確立,特大城市限購,投機資金開始外溢到沿海及中部二線省會,最終四五線城市也水漲船高。

2019開年至今,兩個“變數”浮出了水面,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會類似2010-2013,2016-2018,影響未來三年的格局,但不同之處在於,樓市將進入新“車道”。

第一個變數,調控升溫。

最典型的表現是蘇州,5月11日加碼了調控措施,熱點區域實施3-5年的限售,同時將房企土拍報價與預售條件掛鉤。

兩個“變數”浮出水面!樓市進入新“車道”,沒買房的心裡有底了

有一點需要注意,限售政策已經很久沒有在各地的調控中出現,這顯示出今年樓市“小陽春”的步伐並不堅定,預期調控會有所放鬆的市場心理也將鬆動。

第二個變數,二手房價持續下跌。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撰文指出,4月市場分化明顯,有12個城市二手房價格下調,一二三線城市都有分佈,其中包括,廣州、濟南、成都、武漢、青島等城市維持下跌。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10月開始,已經連續7個月有超過10個城市二手房價環比下跌。

兩個“變數”浮出水面!樓市進入新“車道”,沒買房的心裡有底了

這兩個變數看似很微小,但對樓市的指向意義非常大。

一方面,調控的收緊,說明未來市場即便要復甦,也是缺乏大環境催化動力的。房住不炒、穩中有降將是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二手房價長達半年的下跌,恰恰說明今年樓市的短暫反彈,只不過是房價倒掛下,投機資金搶新房的片面反映,真實反映市場估值的二手房,早已走入了下跌通道。

如果說2010-2013年、2016-2018年是快漲、普漲的“快車道”,那麼在這兩個變數的作用,未來就會進入“穩中有降”的慢車道、新車道。

沒買房的人,現在心裡應該更有底了。

兩個“變數”浮出水面!樓市進入新“車道”,沒買房的心裡有底了

前些年大家心裡沒底,不管是否出於自住需求,都急著買房、慌著買房,歸根結底,是出於對未來走勢不確定的猶豫心理,害怕錯過大漲,所以飢不擇食、慌不擇路,不管是哪個城市,先把房子買到手在說,這種心理,是過去助推房價的最重要因素。

但現在不同,即便沒有買房,也不用像原來那樣為了買房精打細算。

如果你在一二線城市,因為房價倒掛,二手房的持續下跌,總會出現性價比高的房源,限價盤也有不少項目可供選擇。

如果你在三四線城市,未來選擇的機會更大,因為中小城市是最先走入下行通道的,所以,無論身處何地,現在的形勢,都對無房一族更加有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