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現實中這兩樣東西,真不敢輕易見面。

善良,和金錢

就眼下這一條。

明明是一條熱搜,卻偏偏讓人寒心。

“慰安婦子女向《二十二》導演郭柯討錢。”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對,說的就是17年那部,讓我們所有人關注的《二十二》。

兩年過去了。

它怎麼就變成了一地雞毛?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紀錄片《二十二》。

聚焦中國僅存的日軍“慰安婦”問題倖存者們。

片如其名,是對時間和生命流逝的無奈嘆息,也是搶救一段沉痛歷史的倒計時。

往大了說,它想向歷史討一個公道。

往小了說,它在向時間找一份溫柔。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拍攝時,導演郭柯做了一個口頭承諾:

如果電影有盈利,他會把盈利捐獻給受害者老人和家屬子女。

幾年前的承諾,讓他惹上了今天的麻煩。

一封由部分受害者子女聯名寫出的信,被公諸於媒體,第一句話開門見山:

“我們想討一個公道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別急著讀,全文太長,Sir先簡單總結一下——

1、不誠信了。

沒有履行承諾,《二十二》票房1.7億,關於影片盈利的捐獻並沒有落實到自己手中。

2、掙大錢了。

《二十二》票房1.7億,這麼多的收益,也應該給其他受害者及子女一個交代。

3、沒良心了。

用“慰安婦”題材掙錢,票房1.7億,卻“反而把錢給別人花”,“慰安婦”子女們沒得到切實的好處。

並且希望所有有同情心的人一起支持他們,讓郭柯給出一個交代。

一頭霧水是嗎?

繞不開的一點,就是

很快,郭柯導演給出了“交代”。

在《二十二》拍攝時,這些受害者老人已經去世。整個拍攝工作,未曾與這些受害人及家屬有過聯繫,他們也未曾配合過拍攝工作。

並強調:“未在影片中出現的人,未給予我配合的人,於情於理,我也不該給他們錢。”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兩種說法,一邊激揚慷慨,一邊淡定迴應。

郭柯是不是老賴?

在2018年9月,郭柯方面早已貼出了《二十二》票房收益的捐款說明。

早在2018年春節,用於改善老人的生活援助金就已經送到了老人或家屬手中,並在9月設立了“慰安婦研究與救助”項目專項基金。

共計籌措善款1千萬元。

其中包括郭柯作為導演的個人收益,400萬元。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說明中確實寫道,獲得現金救助的老人,是影片中出現過的老人及家屬

而這一說法,也在這次部分“討錢的”受害者子女的口中,得到了證實。

除了電影中出鏡的二十二位,甚至還包括了電影開始與尾聲時,兩位正在舉行葬禮的老人。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有這樣一段來自對方的證詞,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了:郭柯沒有食言,答應捐的,他捐了。

但他依舊將這封“討公道”的聯名信,轉發到自己的微博。

並且,留下了讓人看著寒心的兩個字:

留念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要錢的,因為一筆不捐自己的捐款,搞得急頭白臉;被要錢的,原本是一片赤誠,最後卻落得個心灰意冷。

一份出於情感、善良的救助,成了本應履行的義務。

這是誰的錯?

大概只能怪《二十二》1.7億票房太高了......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慰安婦”問題受害者及家屬,值得我們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但這封“討公道”的公開信,卻讓網友讀出更多道德綁架的意味。

尤其是激揚慷慨的那幾句,各種含糊不清價值觀念也扭成了一團——

她們都是慰安婦,沒有她們的努力,就沒有這個題材。沒有這個題材哪裡有你的電影。主要的是你的電影賺錢了,有這個必要給受害者和家屬這個錢。拿我們的母親名聲事實賺了錢,反而把錢給別人花。

為什麼?你的良心,你的承諾?

Sir不想一一挑錯,指責它的邏輯漏洞。

就聊聊感受:

“慰安婦”,這一本來沉重的歷史問題,在他們眼中成了一個投機創作者的熱門IP;郭柯及《二十二》,將這一段歷史整理、記錄,呼籲人們的關注的行為,變成了“蹭熱度”。

你在消費苦難,是消費就要掏錢。

要掏錢,就不能少了我的一份。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在信中,Sir看到最刺眼的一句,不是“她們的努力”“母親名聲”。

而是整個事件最關鍵的一句——

“主要的是你的電影賺錢了。”

1.7億,這個數字可不小。

但這1.7億,能夠被郭柯個人支配的部分有多少呢?

郭柯在接受@緊急呼叫 的採訪中迴應道:“全憑猜測寫的一封信。”

除了解釋的拍攝時間、捐款時間都對不上號。

更是詳細解釋了票房收入的去向:拋去製作成本、人員開支、影院分賬、出品方分成、稅款......

最終他所承諾的票房盈餘,確實已經全部捐出。

“我不想指責這些家屬,也不想證明自己多清白。我只是儘量做到了我所能做的。”

然而,在一些人眼中。

他們能看到的,只有這票房數額的1.7億。

在國外,也有太多同樣“慰安婦”題材的影視作品,卻沒有發生過同樣的事;

一部《鬼鄉》、一部《我能說》,風格迥異,卻先後成為了韓國電影的票房冠軍。

但比起商業成績更重要的,是它們為我們記錄下的、保存下的,那些痛苦歷史的留下的、活生生的“證據”。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在國內,以往如此多以“慰安婦”為題材的紀錄片、商業片也同樣不追究,唯獨就盯準了你《二十二》。

和那一個億的票房。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但Sir想問。

《二十二》創造的價值,就真的只有1.7個億?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票房,是衡量一部電影商業價值的客觀數據。

1.7億,對於劇情片並不多。

對於國產紀錄片,《二十二》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奇蹟

簡直不敢想象。

它居然在《戰狼2》熱血沸騰的觀影浪潮中,撐起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首日票房300萬;次日,突破1200萬;六天破億。

成就了國內首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但這樣的奇蹟,屬於導演郭柯。

在完成《三十二》後,與母親商議,決定押上自己的房子拍攝《二十二》。

奇蹟,也屬於慷慨解囊的張歆藝。

拿100萬贊助拍攝《二十二》,並且拒絕了出品人身份,僅僅出現在“特別鳴謝”裡。

“以後無論什麼場合,只要提到這部片子,我就要感謝一次張老師。”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奇蹟,也屬於32099名愛心人士。

籌集了100萬元,用於影片的公映宣發。

在《二十二》的結尾,密密麻麻的鳴謝名單,字幕滾動了將近三分鐘。

當然,奇蹟也一定屬於那些自願轉發,充當自來水的明星,和各路影評人、媒體人。

從上映當天,1.5%的排片量。

到上映第3天,10.9%的排片量。

最終1.7億的收官,這樣的奇蹟,屬於每一個買票進場的你。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說到底,它屬於我們所有人——

這是我們對一段沉痛歷史後知後覺的捕撈。

也是我們向那些歷經非人磨難,卻仍願守護溫暖的靈魂,致敬。

它在時間中挽救歷史。

它在苦難中尋找希望。

這樣的奇蹟,怎麼只值這1.7億?

事實上,這奇蹟到現在都沒有停下。

時隔兩年,@紀錄電影二十二 的官方微博至今仍在運營——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它持續公開著由捐款設立的“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的申請援助渠道,和相關的志願活動。

持續著公益紀念品的售賣,與活動分享。

但Sir最不忍看,卻又不忍不看的,還是那一次又一次的倒數,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那段歷史。

就在今年5月份,“二十二”已經落到了個位數。

離開我們的,就是留下那句“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的韋紹蘭老人。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 其實只剩下了4人,另一名劉改蓮老人,因家屬意願,在去世數月後才公佈去世信息

這個世界給她們那麼少,虧欠她們那麼多。

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記住他們的名字。

對於歷史與我們,《二十二》無價。

並不是多少票房可以衡量。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以上,我們只說清楚了,郭柯是一個“被誤會的好人”。

但還有一個沒解決的問題: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那些討錢的“慰安婦”子女?

網上幾乎一邊倒的罵聲——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Sir心裡也並不是滋味。

並不是贊同他們討錢的做法,而是說,我們很難輕易揣測他們討錢的內心。

你能肯定他們完全是見錢眼開嗎?

別忘了。

他們也的的確確是被虧欠過的人。

雖然現在,聲援“慰安婦”站出來為歷史作證已經成為了主流的態度。

但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她們的待遇並不是這樣的。

歧視、排擠、不公,更可能是常態。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袁竹林:1958年,居委會的幹部指責我是日本婊子,勒令去黑龍江北大荒。我不肯去,居委會主任就騙我說要查核戶口本和購糧證,結果,就被吊銷了。戶籍警察勒令我下放,我被迫去了黑龍江。房子也被沒收了。

來源:新浪網

即使是“慰安婦”的子女,也可能長期遭到身份的困擾。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我能說》。

主人公正心奶奶,父母為了避免被她“慰安婦”的身份玷汙名聲,帶著弟弟移民美國。

而她也隱瞞身份,在國家統計“慰安婦”受害者時沒有登記,最後在法庭上被日方質疑說謊。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在向《二十二》“逼捐”的事件中。

當我們指出“慰安婦”和子女們訴求的不妥時。

也不該忘記他們訴求背後,更深刻的訴求。

他們常常環顧四周,卻不知道要向誰言說,去哪裡找到一雙援手。

國家補助?向日本政府索賠?還是等待民間NGO?

理論上是沒錯。

這些都太過於理想。

許多歷史受害者,就是長期在匱乏的現實中度過的。

缺乏理解,缺乏關懷,缺乏援助。

而郭柯,就成為了在四顧茫茫中,被錯亂抓起的最後一根稻草。

旁觀者的我們清楚,他不該為此負責,1.7億的票房也並非他個人收入。

但切身的當事者未必。

一邊是長期的冷落和排擠,一邊是突如其來的巨大收益,以他們的觀念,太難調和這二者之間巨大的撕裂——

如果說沒錢,那1.7億票房從哪來?

如果說有錢,那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慰安婦”們總處於無人問津的境遇?

就比如《三十二》的韋紹蘭老人。

紀錄片中有一幕,她車也不捨得坐,從村裡走到鎮上,去領一筆低保金。

90塊,3個月的。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在《二十二》的事件中。

郭柯不該成為被討債的人。

但你也得知道。

找錯了人,不代表這筆債從來不存在。

誰欠他們的?

首先是始作俑者。

然後,還有那些自以為與己無關的人。

作為歷史受害者的“慰安婦”和子女們需要經濟補償。

但Sir也相信。

他們眼裡並非只有錢。

最後,請記住這個小故事,忘了那些雞毛蒜皮。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電影賺了1.7億後,導演被公開聲討:你必須把錢捐出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