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國歌,一個國家的象徵。代表了民族精神、人民意志,用以歌頌和鼓勵民族自信和國家凝聚力。當國旗升起、國歌旋律奏響時,人們亦會唱國歌歌詞,表達愛國之情。

凡事總有例外,如西班牙國歌《皇家進行曲》和俄羅斯的《愛國歌》(1991-2000)就無詞可唱。奧運賽場上,即便運動員揮灑汗水奪冠,當國歌曲調想起時,他們也只能跟著“哼哼”,實在是國歌沒能給他們機會。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掩面而泣西班牙:不是不想唱,實在是沒詞唱

對此,西班牙人倒是習以為常。自1761年誕生起,幾經沉浮的《皇家進行曲》一直是有曲無詞,真要加上歌詞人們反倒不適應。而俄羅斯人則稍顯“混亂”,他們在近乎同樣的時間內,用過8首國歌,包含了7種曲譜、9種歌詞,還經歷了兩段“無歌詞時期”。其中最近的一段,即1991-2000年間的《愛國歌》,也有人戲稱為《葉利欽小調》。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被遺忘的曲調

1815年,擊敗拿破崙的法蘭西、位居神聖同盟盟主、身跨亞歐美三大洲的俄羅斯帝國進入了鼎盛時期。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建議下,新國歌《俄羅斯人的祈禱》取代葉卡捷琳娜時代以俄土戰爭為主題的非正式國歌《勝利的驚雷,響起來吧!》(其他非正式國歌還包括KOL SLAVEN),成為俄羅斯第一首正式國歌。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勝利的驚雷,響起來吧!》的主題是俄土戰爭,顯然已經不適合新時代的需求

《俄羅斯人的祈禱》由著名詩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填詞,意在歌頌上帝與沙皇。曲調則直接使用英國《天佑國王》的曲調,但這也是它的致命傷,以至很多人都因此而不承認它“第一首國歌”的地位。

再加上借用《天佑國王》曲調的不止沙俄一家,許多歐洲國家——普魯士、瑞典、漢諾威、巴伐利亞、薩克森國歌用的也是同樣的調子。這顯然有點觸動沙皇的自尊心,於是1833年俄羅斯新國歌競選活動開始了。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不僅是北美的阿拉斯加,盛極一時的沙俄在加利福尼亞也曾有過一席之地,怎麼能和那些歐洲小國相提並論

根據尼古拉一世頒佈的《俄羅斯新國歌競選法令》,新國歌需要體現東正教思想、讚美沙皇(專制)和體現民族團結。最終,作曲家“阿列克謝·利沃夫”的作品中選,並由瓦西里·茹科夫斯基再次為國歌填詞,是為《天佑沙皇》。而“米哈伊爾·格林卡”的兩個方案,合唱曲《光榮》(歌劇“為沙皇而活”片尾曲)和《愛國歌》均為中選,後者正是被遺忘數十年,日後成為俄羅斯國歌的那首。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革命了!天佑的沙皇結束了!

不攻自破的聯盟?

作為國歌,《天佑沙皇》一直唱到1917年二月革命前。之後俄國臨時政府採用《工人馬賽曲》作為國歌,而保皇黨依舊唱著《天佑沙皇》。十月革命後,《國際歌》成為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的國歌,在1922年蘇聯成立後繼而又成為蘇聯國歌。從此,《國際歌》也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正式場合演奏開來,因為“演奏兩國國歌”是外交慣例,縱使西方國家不悅,也只能按照慣例行事。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羅斯福一手推動了美蘇建交,但任期尚未結束,蘇聯就將國歌給換了。所以,對美國人民來說,需要“正式”聽《

1936年,在“蘇聯憲法”宣佈:“社會主義在蘇聯基本實現”後,他們決定修改國歌。而且在緊隨而來的大戰裡,蘇聯也急需一首新國歌鼓舞士氣,新一輪的“國歌競選大賽”又開始了。共有40多位詩人和160多位作曲家參與其中,最終肖斯塔科維奇等人的作品被評委會認定最優秀。

不過,“慈父”斯大林同志早就心有所屬,他所選中的是《布爾什維克黨頌》(亞歷山德羅夫,1939年)。於是,在謝爾蓋·米哈爾科夫和葛布列·艾爾瑞傑斯坦合作的新歌詞問世後,新國歌正式取代《國際歌》在蘇聯各地演奏。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戰爭初期蘇軍總被德軍壓著打,大量人員傷亡或被俘,他們確實需要加個BUFF

需要注意的是,這首蘇聯國歌名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國歌》。此外,它還有個中文的非正式名稱——《牢不可破的聯盟》(從其歌詞正文中衍伸而來),常有人調侃它是在立Flag,是《不攻自破的聯盟》。儘管蘇聯確實是自行瓦解的,但事實上這Flag與國歌沒什麼大關係。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某種程度上講,蘇聯確實是個“不攻自破的聯盟”。但蘇聯國歌表示:這鍋我不背!

第一段無詞時期

由於是斯大林欽定的國歌,斯大林的名字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在了歌詞中,這就為後斯大林時代國歌的命運埋下了陰影。隨著赫魯曉夫的上臺和“去斯大林化”運動的進行,歌頌他的歌詞被宣告廢止。從此,蘇聯國歌只奏曲而不唱詞,並一直持續了20多年。

時間來到1977年,為了配合俄國十月革命勝利60週年,蘇聯終於審議通過了新版本的歌詞。新歌詞仍由謝爾蓋·米哈爾科夫所作,在原歌詞的基礎上刪除了對斯大林個人崇拜部分,此時也正值蘇聯國力最為強盛時期,所以這版蘇聯國歌聽起來也格外雄壯。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1977年的“十月革命60週年”閱兵,蘇聯的電視節目中又一次傳來了久違的“歌詞”

第二段無詞時期

時間進入90年代,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各加盟共和國已經有很強的離心傾向,蘇聯已成大廈將傾之勢。1990年11月23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將《愛國歌》定為自己的新“國歌”(聯盟體制下,各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國歌,其與“蘇聯國歌”並不衝突)。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首歌也正式成為俄羅斯國歌。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八一九事件後僅半個月,蘇聯便開始解體,速度快的令人咋舌

如之前所提,《愛國歌》是與《天佑沙皇》同期出現的,但在落選之後便不知所蹤。1885年,芬代森在其他作曲家的稿件中發現了這份名為“Motif de chant national”(法文)的手稿。1944年,巴格林諾夫斯基將之譜成交響樂,重現了格林卡的構思。

1947年時,為慶祝莫斯科建城800週年,它被首次配上歌詞公開演奏,慶祝莫斯科誕生。1984-1986年間還被用作新聞背景音樂。遺憾的是,在作為國歌的10年中《愛國歌》始終處於無歌詞狀態。相反還因葉利欽治下的俄羅斯國力衰落、經濟每況愈下的緣故,而被譏諷為“葉利欽小調”。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昔日讓整個西方為之顫抖的軍隊,進入俄羅斯時代後,收拾一個小小的車臣也要慘敗

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俄羅斯內部的混亂和高層間的政治鬥爭。以葉利欽為首的總統派,與左翼力量站主導的國家杜馬(下院)始終不對付,二者相互掣肘為國歌作詞(或是換國歌)的事情就一直延宕到了世紀之交。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獨立之初的俄羅斯,權利鬥爭異常激烈。十月事件中,葉利欽甚至直接派出坦克,炮擊“白宮”(議會大廈)

1998年,俄羅斯軍樂隊人員召開發佈會,敦促政府儘早制定歌詞。

1999年,俄羅斯國家杜馬一度通過了“沿用蘇聯國歌”曲譜的草案,遭到葉利欽的強烈反對。同年的國歌作詞比賽中,維克托·拉杜金(Viktor Radugin)的《榮耀歸於俄羅斯》中選。

2000年,普京成為新總統,並收到了“斯巴達克”足球俱樂部球員的意見:“沒有歌詞的國歌難以激發士氣”,同時引發了廣泛的共鳴。

終於在2000年12月8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下院)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普京的“國旗、國徽、國歌”法案;12月20日,普京正式簽署國歌法令,確定沿用蘇聯國歌曲譜,在重新作詞後訂為新國歌。

在經歷半個多世紀風雨後,謝爾蓋·米哈爾科夫第三次為國歌作詞,歌頌俄羅斯的富饒及廣闊、統一而強大。當12月30日,傳承自蘇聯、守望俄羅斯未來的新國歌——《俄羅斯聯邦國歌》唱響時,起伏200年的“俄羅斯國歌”問題終於暫告一段落。

200多年換了8次國歌,一度有曲無詞,俄羅斯國歌為何會頻繁噤聲?

抹掉歷史不過是掩耳盜鈴、徒增負擔,只有正視歷史方能繼往開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