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俄羅斯被騙3.32億元 企業迴應:對公司海外發展沒什麼影響 還在走法律流程

本報實習記者 周信 記者 童海華 北京報道

7月2日,有相關媒體報道,長城汽車被俄羅斯代理騙取價值5840萬美元,長城汽車在俄羅斯上訴,俄羅斯法院判決俄羅斯公司已破產,駁回長城汽車上訴。

隨即,長城汽車發佈澄清公告稱,涉及金額約人民幣3.32億元,公司已經於2017年度計提壞賬約人民幣3.23億元,且2018年7月其再次提出上訴,只是暫未收到開庭通知而已。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此事及該案最新動向,向長城汽車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詢證,對方表示:“這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對目前長城海外市場發展沒有什麼影響,正如公告所說,目前還在走法律流程,我們相信當地司法機關會給出客觀公正的判定。”

仍在訴訟中

7月2日,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召開日,新能源汽車概念異軍突起,帶動整個汽車板塊走強,老牌車企長城汽車A股大漲8.29%,H股大漲逾5%。

當天,有媒體報道稱:“長城汽車被俄羅斯代理騙取價值5840萬美元,長城汽車在俄羅斯上訴,俄羅斯法院判決俄羅斯公司已破產,駁回長城汽車上訴。”

2日晚間,長城汽車發佈澄清公告稱,與俄羅斯經銷商伊利托集團(以下簡稱“伊利托”)的糾紛,涉及金額約人民幣3.32億元,公司已經於2017年度計提壞賬約人民幣3.23億元,佔本公司2018年營業總收入的0.33%(2018年營業總收入為人民幣約992.30億元), 佔本公司2018年淨利潤的6.32%(2018年淨利潤為人民幣約52.47億元),所以對公司當期業績表現無重大影響。

早在2018年底,就有媒體報道稱,伊利托通過一些非法手段,將公司大部分的銷售額轉移以詐騙長城汽車,涉案金額約50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億元。

同時,長城汽車還向其他三家公司提供了套件。之後三家公司破產,而中方沒有收到應付貨款4840萬美元。2017年3月,執法部門根據《俄羅斯聯邦刑法典》第159條(大額欺詐罪)刑事立案。

今年4月,長城汽車子公司哈弗汽車俄羅斯公司總經理程曉光向俄羅斯總統保護企業家權利全權代表季托夫請求協助,希望相關執法機構和官員關注拖沓的調查行動。

6月,據季托夫的新聞辦公室發佈消息指出,季托夫致函莫斯科州代理檢察官沃伊諾夫,要求監督中國長城汽車公司受欺詐案的調查進程。

針對其中緣由,長城汽車發佈的公告中也有顯示,2014年由於經濟制裁,俄羅斯盧布貶值,自2014年10月份開始,俄羅斯經銷商伊利托無法按時支付車款,涉及金額為人民幣484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32億元)。

長城汽車於2015年10月提起訴訟,要求伊利托旗下IMS有限責任公司償付應付款項。經多輪庭審及仲裁,由於IMS有限責任公司申請破產(破產程序尚在進行中),法院判決駁回長城汽車部分訴訟請求,2018年7月長城汽車再次提出上訴,暫未收到開庭通知。

上述長城汽車公關部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這都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對目前長城海外市場發展沒有什麼影響,正如公告所說,目前還在走法律流程,我們相信當地司法機關會給出客觀公正的判定。”

對於為什麼長城汽車會於2日發佈公告澄清,他表示:“主要是俄羅斯那邊有媒體報道了這個事件,俄羅斯方面對這件事也很重視,對我們是好事。”

走出去都不容易

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持續下滑,發展空間變小,多家自主品牌採取開拓海外市場的辦法尋找新的增長點。長城汽車就是其中的代表,早在2004年,長城汽車就已經開始進入俄羅斯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6月25日,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品牌正式在俄羅斯市場上市。截至目前,長城汽車在俄市場保有量超過12萬輛。

今年6月5日,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正式竣工投產。該工廠是自主品牌汽車在海外的首個涵蓋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生產工藝的整車製造廠,項目投資5億美元,歷時4年,規劃年產15萬輛,本地化率達到65%。

長城汽車2018年年報披露,其在俄羅斯整車廠的計劃投資額高達34.57億元,並可以輻射東歐市場,將主要生產H9與F7車型,投產後將促進在俄羅斯的銷售規模,並可以輻射東歐市場。

同時,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專門設有了子公司俄羅斯哈弗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承接了其在俄羅斯主要的汽車銷售工作。目前,長城汽車在俄羅斯擁有銷售網絡59家(包含6家銷售網點)。其中,莫斯科10家銷售網絡,聖彼得堡3家銷售網絡。

除了長城汽車,6月12日,吉利汽車戰略投資的億咖通科技與寶騰汽車及馬來西亞ALTEL公司簽約成立三方技術合資企業。

6月17日,上汽集團與埃及最大的汽車銷售企業曼蘇爾集團,舉行合資銷售公司揭牌儀式暨合資製造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自主品牌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條。”並開玩笑說:“即便‘死’,也要‘死’在國外。”

但自主品牌“走出去”的道路比在國內的發展更為坎坷。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1~4月中國汽車出口量為34萬輛,同比增長1.1%。

2018年,乘用車出口量達75.8萬輛,但與2371萬輛的國內乘用車銷量相比,乘用車的出口數量還是少得可憐。

SoCar汽車數據工廠CEO張曉亮近日也向記者表示,自主品牌汽車對國外市場政局不穩、市場波動等因素抵抗力較差,汽車出口目的國經濟疲軟、我國金融政策不配套、貿易壁壘也都是自主產品出口時面臨的難題。尤其是近幾年來,各國貿易限制措施頻發,加大了中國汽車產品出口的難度。

早在2013年,廣汽集團計劃開始向海外進軍,也曾提出“1513戰略”,但今年3月,受中美貿易爭端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一直有意進軍美國市場的廣汽傳祺最近表示,將暫緩其出口北美的政策。對此,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當美國關稅降低時,傳祺才會重新考慮這一計劃。

“走出去都不容易。”上述長城汽車品牌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說道。

(編輯:張碩 校對:顏京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