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文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媽 編輯 | Vivi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想這點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

重視歸重視,但娃該讀什麼,側重點在哪兒,怎麼平衡能力和應試,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精準把握的,尤其是咱們國內家長不太熟悉的英文閱讀。

最近北京的一位閨蜜帶娃在美國上夏令營,順道來我家玩了幾天,期間,深刻吐糟了女兒的英文閱讀。

其實她們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國這邊跑,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孩子有機會在美國就讀,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齡,想直接接軌這邊的初中。他們家本來就在北京的牛娃區,所以目標也比較高遠,鎖定幾所排名很不錯的私立。

結果並不如意,有直接拒絕的,有放在waiting list(候選名單,要等,如果有已被錄取的孩子改變主意不來的話,也許有機會)裡,遙遙無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不是最好的時機,美國很多私立學校,5年級就已經劃入初中,所以4考5相對容易,因為招生人數比較多;5考6,或者6考7則很困難,因為名額少;第二點,也是很多國內考生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英文閱讀。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文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媽 編輯 | Vivi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想這點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

重視歸重視,但娃該讀什麼,側重點在哪兒,怎麼平衡能力和應試,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精準把握的,尤其是咱們國內家長不太熟悉的英文閱讀。

最近北京的一位閨蜜帶娃在美國上夏令營,順道來我家玩了幾天,期間,深刻吐糟了女兒的英文閱讀。

其實她們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國這邊跑,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孩子有機會在美國就讀,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齡,想直接接軌這邊的初中。他們家本來就在北京的牛娃區,所以目標也比較高遠,鎖定幾所排名很不錯的私立。

結果並不如意,有直接拒絕的,有放在waiting list(候選名單,要等,如果有已被錄取的孩子改變主意不來的話,也許有機會)裡,遙遙無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不是最好的時機,美國很多私立學校,5年級就已經劃入初中,所以4考5相對容易,因為招生人數比較多;5考6,或者6考7則很困難,因為名額少;第二點,也是很多國內考生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英文閱讀。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閨蜜女兒並不是英文不好,相反,她是典型的“別人家的英語牛娃”。大家都知道,本來北京好學區的孩子就不是吃素的: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閨蜜從小也抓得緊,一直是原版娃的培養路線。女兒是個小書蟲,據說7歲就開始讀原版哈利波特,比很多孩子都要早!

本以為十拿九穩,結果閱讀考試只打了76%,這基本上就是個聽天由命的分數了。問女兒感受,只說閱讀材料太難,時間也緊,不少短文讀過一遍後印象模糊,做題時得回頭讀,但不知該從哪裡讀起,又得從頭來,反覆幾次後,擔心後面時間不夠,就只有瞎懵一個選項了。

細心的閨蜜查卷後很快找到問題的根源,原來考試的閱讀材料全是Nonfiction(非故事類),而女兒平時迷的,都是Fiction Books(故事書。再加上比較大意,覺得孩子的英語能力擺在那兒,考前沒做太多應試訓練,就更難適應。

一定要注重Nonfiction類的閱讀,是我今天特別要提醒大家的。因為同樣的問題美國孩子也有。

就在去年孩子開學的家長會上,老師就給大家展示過一張帶有“CAUTION!”(警告)字樣的PPT,PPT上赫赫地顯示了一張數據圖表。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文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媽 編輯 | Vivi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想這點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

重視歸重視,但娃該讀什麼,側重點在哪兒,怎麼平衡能力和應試,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精準把握的,尤其是咱們國內家長不太熟悉的英文閱讀。

最近北京的一位閨蜜帶娃在美國上夏令營,順道來我家玩了幾天,期間,深刻吐糟了女兒的英文閱讀。

其實她們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國這邊跑,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孩子有機會在美國就讀,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齡,想直接接軌這邊的初中。他們家本來就在北京的牛娃區,所以目標也比較高遠,鎖定幾所排名很不錯的私立。

結果並不如意,有直接拒絕的,有放在waiting list(候選名單,要等,如果有已被錄取的孩子改變主意不來的話,也許有機會)裡,遙遙無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不是最好的時機,美國很多私立學校,5年級就已經劃入初中,所以4考5相對容易,因為招生人數比較多;5考6,或者6考7則很困難,因為名額少;第二點,也是很多國內考生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英文閱讀。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閨蜜女兒並不是英文不好,相反,她是典型的“別人家的英語牛娃”。大家都知道,本來北京好學區的孩子就不是吃素的: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閨蜜從小也抓得緊,一直是原版娃的培養路線。女兒是個小書蟲,據說7歲就開始讀原版哈利波特,比很多孩子都要早!

本以為十拿九穩,結果閱讀考試只打了76%,這基本上就是個聽天由命的分數了。問女兒感受,只說閱讀材料太難,時間也緊,不少短文讀過一遍後印象模糊,做題時得回頭讀,但不知該從哪裡讀起,又得從頭來,反覆幾次後,擔心後面時間不夠,就只有瞎懵一個選項了。

細心的閨蜜查卷後很快找到問題的根源,原來考試的閱讀材料全是Nonfiction(非故事類),而女兒平時迷的,都是Fiction Books(故事書。再加上比較大意,覺得孩子的英語能力擺在那兒,考前沒做太多應試訓練,就更難適應。

一定要注重Nonfiction類的閱讀,是我今天特別要提醒大家的。因為同樣的問題美國孩子也有。

就在去年孩子開學的家長會上,老師就給大家展示過一張帶有“CAUTION!”(警告)字樣的PPT,PPT上赫赫地顯示了一張數據圖表。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這是Common Core Standards(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大綱”)對學生閱讀種類比重的最基本要求。藍色表示Nonfiction(科普、信息等非故事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綠色表示Fiction(故事、小說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

從圖中可以看到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三個階段對這兩類書的閱讀比例要求是不一樣的,總體趨勢是非故事類的比重一直往上漲:

小學階段要求非故事類和故事類各佔一半,50%左右;


到初中, 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需要大大提升,達到故事類的兩倍;


而到了高中,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則需要達到故事類的3-4倍。

為什麼需要特別“警告”呢?因為老師發現班上不少孩子在這兩類書的閱讀比重上並不平衡,即使是一些很愛閱讀的“小書蟲”,故事類的閱讀量往往也是大於非故事類的。如果不注意的話,到了初中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閱讀量更趕不上要求。

想想還真是如此,這些年兒子和他的同學像追劇一樣狂熱的幾個系列,從《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到《Harry Potter》(哈利波特)、《Percy Jackson》(波西·傑克遜)等等都是故事類型。

這不僅是兒子他們班的問題,全美孩子的閱讀都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女生比男生還要相對嚴重些。這是人之常情,故事類的書籍大多有引人入勝的情節,讀起來相對輕鬆,腦袋也會處於一種比較“休閒”的狀態;而Nonfiction 非故事類則需要從閱讀中汲取知識,理解掌握文字背後的信息,腦袋需要持續轉動思考,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勞累”的閱讀。

“在孩子的閱讀初期,我們可以不需要太在意閱讀種類,把重點放在培養閱讀興趣上。但一旦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就需要把Nonfiction非故事類書籍的比重加上來,一來避免孩子一直待在‘閱讀舒適區’,二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非故事類閱讀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這是班上老師的原話。

為此美國教育部還專門提出一個叫做“The Nonfiction Revolution”(非故事類讀書革命)的行動倡議,要求學校在孩子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幫助他們把閱讀比重扭轉過來。

主要體現在兩點:

01.

閱讀量要大,面要廣

“量要大”很好理解,“面要廣”是什麼意思呢?

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範圍很廣,既可以是科技、科普、藝術、自然、人文歷史等書籍,也可以是新聞、信息類的報刊、雜誌等等。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在孩子平時的閱讀中,都要有意識去涉獵。

加強這類閱讀的目的是,隨著年級增長,孩子的閱讀已經由“Learn to Read”轉為“Read to Learn”,文學類的閱讀固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素養,但要論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信息,Read to Learn,還是要靠大量nonfiction的輸入。

當然,很現實的一點是,無論是美國的考試,還是國內的英語考試,這類閱讀材料遠佔上風。

就拿去年被眾多考生吐槽的“上海春考”來說,考題幾乎是來自《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美國環保署網站等的科普、新聞、評論類nonfiction材料。

比如來自《紐約時報》的填空題,文章大意是:現在很多事情機器都可以替代,新時代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德雷頓稱這種人是變革者。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文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媽 編輯 | Vivi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想這點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

重視歸重視,但娃該讀什麼,側重點在哪兒,怎麼平衡能力和應試,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精準把握的,尤其是咱們國內家長不太熟悉的英文閱讀。

最近北京的一位閨蜜帶娃在美國上夏令營,順道來我家玩了幾天,期間,深刻吐糟了女兒的英文閱讀。

其實她們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國這邊跑,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孩子有機會在美國就讀,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齡,想直接接軌這邊的初中。他們家本來就在北京的牛娃區,所以目標也比較高遠,鎖定幾所排名很不錯的私立。

結果並不如意,有直接拒絕的,有放在waiting list(候選名單,要等,如果有已被錄取的孩子改變主意不來的話,也許有機會)裡,遙遙無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不是最好的時機,美國很多私立學校,5年級就已經劃入初中,所以4考5相對容易,因為招生人數比較多;5考6,或者6考7則很困難,因為名額少;第二點,也是很多國內考生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英文閱讀。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閨蜜女兒並不是英文不好,相反,她是典型的“別人家的英語牛娃”。大家都知道,本來北京好學區的孩子就不是吃素的: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閨蜜從小也抓得緊,一直是原版娃的培養路線。女兒是個小書蟲,據說7歲就開始讀原版哈利波特,比很多孩子都要早!

本以為十拿九穩,結果閱讀考試只打了76%,這基本上就是個聽天由命的分數了。問女兒感受,只說閱讀材料太難,時間也緊,不少短文讀過一遍後印象模糊,做題時得回頭讀,但不知該從哪裡讀起,又得從頭來,反覆幾次後,擔心後面時間不夠,就只有瞎懵一個選項了。

細心的閨蜜查卷後很快找到問題的根源,原來考試的閱讀材料全是Nonfiction(非故事類),而女兒平時迷的,都是Fiction Books(故事書。再加上比較大意,覺得孩子的英語能力擺在那兒,考前沒做太多應試訓練,就更難適應。

一定要注重Nonfiction類的閱讀,是我今天特別要提醒大家的。因為同樣的問題美國孩子也有。

就在去年孩子開學的家長會上,老師就給大家展示過一張帶有“CAUTION!”(警告)字樣的PPT,PPT上赫赫地顯示了一張數據圖表。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這是Common Core Standards(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大綱”)對學生閱讀種類比重的最基本要求。藍色表示Nonfiction(科普、信息等非故事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綠色表示Fiction(故事、小說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

從圖中可以看到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三個階段對這兩類書的閱讀比例要求是不一樣的,總體趨勢是非故事類的比重一直往上漲:

小學階段要求非故事類和故事類各佔一半,50%左右;


到初中, 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需要大大提升,達到故事類的兩倍;


而到了高中,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則需要達到故事類的3-4倍。

為什麼需要特別“警告”呢?因為老師發現班上不少孩子在這兩類書的閱讀比重上並不平衡,即使是一些很愛閱讀的“小書蟲”,故事類的閱讀量往往也是大於非故事類的。如果不注意的話,到了初中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閱讀量更趕不上要求。

想想還真是如此,這些年兒子和他的同學像追劇一樣狂熱的幾個系列,從《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到《Harry Potter》(哈利波特)、《Percy Jackson》(波西·傑克遜)等等都是故事類型。

這不僅是兒子他們班的問題,全美孩子的閱讀都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女生比男生還要相對嚴重些。這是人之常情,故事類的書籍大多有引人入勝的情節,讀起來相對輕鬆,腦袋也會處於一種比較“休閒”的狀態;而Nonfiction 非故事類則需要從閱讀中汲取知識,理解掌握文字背後的信息,腦袋需要持續轉動思考,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勞累”的閱讀。

“在孩子的閱讀初期,我們可以不需要太在意閱讀種類,把重點放在培養閱讀興趣上。但一旦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就需要把Nonfiction非故事類書籍的比重加上來,一來避免孩子一直待在‘閱讀舒適區’,二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非故事類閱讀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這是班上老師的原話。

為此美國教育部還專門提出一個叫做“The Nonfiction Revolution”(非故事類讀書革命)的行動倡議,要求學校在孩子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幫助他們把閱讀比重扭轉過來。

主要體現在兩點:

01.

閱讀量要大,面要廣

“量要大”很好理解,“面要廣”是什麼意思呢?

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範圍很廣,既可以是科技、科普、藝術、自然、人文歷史等書籍,也可以是新聞、信息類的報刊、雜誌等等。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在孩子平時的閱讀中,都要有意識去涉獵。

加強這類閱讀的目的是,隨著年級增長,孩子的閱讀已經由“Learn to Read”轉為“Read to Learn”,文學類的閱讀固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素養,但要論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信息,Read to Learn,還是要靠大量nonfiction的輸入。

當然,很現實的一點是,無論是美國的考試,還是國內的英語考試,這類閱讀材料遠佔上風。

就拿去年被眾多考生吐槽的“上海春考”來說,考題幾乎是來自《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美國環保署網站等的科普、新聞、評論類nonfiction材料。

比如來自《紐約時報》的填空題,文章大意是:現在很多事情機器都可以替代,新時代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德雷頓稱這種人是變革者。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文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媽 編輯 | Vivi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想這點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

重視歸重視,但娃該讀什麼,側重點在哪兒,怎麼平衡能力和應試,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精準把握的,尤其是咱們國內家長不太熟悉的英文閱讀。

最近北京的一位閨蜜帶娃在美國上夏令營,順道來我家玩了幾天,期間,深刻吐糟了女兒的英文閱讀。

其實她們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國這邊跑,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孩子有機會在美國就讀,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齡,想直接接軌這邊的初中。他們家本來就在北京的牛娃區,所以目標也比較高遠,鎖定幾所排名很不錯的私立。

結果並不如意,有直接拒絕的,有放在waiting list(候選名單,要等,如果有已被錄取的孩子改變主意不來的話,也許有機會)裡,遙遙無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不是最好的時機,美國很多私立學校,5年級就已經劃入初中,所以4考5相對容易,因為招生人數比較多;5考6,或者6考7則很困難,因為名額少;第二點,也是很多國內考生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英文閱讀。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閨蜜女兒並不是英文不好,相反,她是典型的“別人家的英語牛娃”。大家都知道,本來北京好學區的孩子就不是吃素的: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閨蜜從小也抓得緊,一直是原版娃的培養路線。女兒是個小書蟲,據說7歲就開始讀原版哈利波特,比很多孩子都要早!

本以為十拿九穩,結果閱讀考試只打了76%,這基本上就是個聽天由命的分數了。問女兒感受,只說閱讀材料太難,時間也緊,不少短文讀過一遍後印象模糊,做題時得回頭讀,但不知該從哪裡讀起,又得從頭來,反覆幾次後,擔心後面時間不夠,就只有瞎懵一個選項了。

細心的閨蜜查卷後很快找到問題的根源,原來考試的閱讀材料全是Nonfiction(非故事類),而女兒平時迷的,都是Fiction Books(故事書。再加上比較大意,覺得孩子的英語能力擺在那兒,考前沒做太多應試訓練,就更難適應。

一定要注重Nonfiction類的閱讀,是我今天特別要提醒大家的。因為同樣的問題美國孩子也有。

就在去年孩子開學的家長會上,老師就給大家展示過一張帶有“CAUTION!”(警告)字樣的PPT,PPT上赫赫地顯示了一張數據圖表。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這是Common Core Standards(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大綱”)對學生閱讀種類比重的最基本要求。藍色表示Nonfiction(科普、信息等非故事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綠色表示Fiction(故事、小說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

從圖中可以看到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三個階段對這兩類書的閱讀比例要求是不一樣的,總體趨勢是非故事類的比重一直往上漲:

小學階段要求非故事類和故事類各佔一半,50%左右;


到初中, 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需要大大提升,達到故事類的兩倍;


而到了高中,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則需要達到故事類的3-4倍。

為什麼需要特別“警告”呢?因為老師發現班上不少孩子在這兩類書的閱讀比重上並不平衡,即使是一些很愛閱讀的“小書蟲”,故事類的閱讀量往往也是大於非故事類的。如果不注意的話,到了初中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閱讀量更趕不上要求。

想想還真是如此,這些年兒子和他的同學像追劇一樣狂熱的幾個系列,從《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到《Harry Potter》(哈利波特)、《Percy Jackson》(波西·傑克遜)等等都是故事類型。

這不僅是兒子他們班的問題,全美孩子的閱讀都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女生比男生還要相對嚴重些。這是人之常情,故事類的書籍大多有引人入勝的情節,讀起來相對輕鬆,腦袋也會處於一種比較“休閒”的狀態;而Nonfiction 非故事類則需要從閱讀中汲取知識,理解掌握文字背後的信息,腦袋需要持續轉動思考,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勞累”的閱讀。

“在孩子的閱讀初期,我們可以不需要太在意閱讀種類,把重點放在培養閱讀興趣上。但一旦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就需要把Nonfiction非故事類書籍的比重加上來,一來避免孩子一直待在‘閱讀舒適區’,二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非故事類閱讀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這是班上老師的原話。

為此美國教育部還專門提出一個叫做“The Nonfiction Revolution”(非故事類讀書革命)的行動倡議,要求學校在孩子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幫助他們把閱讀比重扭轉過來。

主要體現在兩點:

01.

閱讀量要大,面要廣

“量要大”很好理解,“面要廣”是什麼意思呢?

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範圍很廣,既可以是科技、科普、藝術、自然、人文歷史等書籍,也可以是新聞、信息類的報刊、雜誌等等。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在孩子平時的閱讀中,都要有意識去涉獵。

加強這類閱讀的目的是,隨著年級增長,孩子的閱讀已經由“Learn to Read”轉為“Read to Learn”,文學類的閱讀固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素養,但要論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信息,Read to Learn,還是要靠大量nonfiction的輸入。

當然,很現實的一點是,無論是美國的考試,還是國內的英語考試,這類閱讀材料遠佔上風。

就拿去年被眾多考生吐槽的“上海春考”來說,考題幾乎是來自《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美國環保署網站等的科普、新聞、評論類nonfiction材料。

比如來自《紐約時報》的填空題,文章大意是:現在很多事情機器都可以替代,新時代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德雷頓稱這種人是變革者。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來自英國《衛報》的完形材料,大意是旅遊業雖然促進了經濟發展,但也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如何保證旅遊業的長久發展是一個難題。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文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媽 編輯 | Vivi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想這點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

重視歸重視,但娃該讀什麼,側重點在哪兒,怎麼平衡能力和應試,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精準把握的,尤其是咱們國內家長不太熟悉的英文閱讀。

最近北京的一位閨蜜帶娃在美國上夏令營,順道來我家玩了幾天,期間,深刻吐糟了女兒的英文閱讀。

其實她們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國這邊跑,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孩子有機會在美國就讀,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齡,想直接接軌這邊的初中。他們家本來就在北京的牛娃區,所以目標也比較高遠,鎖定幾所排名很不錯的私立。

結果並不如意,有直接拒絕的,有放在waiting list(候選名單,要等,如果有已被錄取的孩子改變主意不來的話,也許有機會)裡,遙遙無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不是最好的時機,美國很多私立學校,5年級就已經劃入初中,所以4考5相對容易,因為招生人數比較多;5考6,或者6考7則很困難,因為名額少;第二點,也是很多國內考生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英文閱讀。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閨蜜女兒並不是英文不好,相反,她是典型的“別人家的英語牛娃”。大家都知道,本來北京好學區的孩子就不是吃素的: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閨蜜從小也抓得緊,一直是原版娃的培養路線。女兒是個小書蟲,據說7歲就開始讀原版哈利波特,比很多孩子都要早!

本以為十拿九穩,結果閱讀考試只打了76%,這基本上就是個聽天由命的分數了。問女兒感受,只說閱讀材料太難,時間也緊,不少短文讀過一遍後印象模糊,做題時得回頭讀,但不知該從哪裡讀起,又得從頭來,反覆幾次後,擔心後面時間不夠,就只有瞎懵一個選項了。

細心的閨蜜查卷後很快找到問題的根源,原來考試的閱讀材料全是Nonfiction(非故事類),而女兒平時迷的,都是Fiction Books(故事書。再加上比較大意,覺得孩子的英語能力擺在那兒,考前沒做太多應試訓練,就更難適應。

一定要注重Nonfiction類的閱讀,是我今天特別要提醒大家的。因為同樣的問題美國孩子也有。

就在去年孩子開學的家長會上,老師就給大家展示過一張帶有“CAUTION!”(警告)字樣的PPT,PPT上赫赫地顯示了一張數據圖表。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這是Common Core Standards(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大綱”)對學生閱讀種類比重的最基本要求。藍色表示Nonfiction(科普、信息等非故事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綠色表示Fiction(故事、小說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

從圖中可以看到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三個階段對這兩類書的閱讀比例要求是不一樣的,總體趨勢是非故事類的比重一直往上漲:

小學階段要求非故事類和故事類各佔一半,50%左右;


到初中, 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需要大大提升,達到故事類的兩倍;


而到了高中,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則需要達到故事類的3-4倍。

為什麼需要特別“警告”呢?因為老師發現班上不少孩子在這兩類書的閱讀比重上並不平衡,即使是一些很愛閱讀的“小書蟲”,故事類的閱讀量往往也是大於非故事類的。如果不注意的話,到了初中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閱讀量更趕不上要求。

想想還真是如此,這些年兒子和他的同學像追劇一樣狂熱的幾個系列,從《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到《Harry Potter》(哈利波特)、《Percy Jackson》(波西·傑克遜)等等都是故事類型。

這不僅是兒子他們班的問題,全美孩子的閱讀都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女生比男生還要相對嚴重些。這是人之常情,故事類的書籍大多有引人入勝的情節,讀起來相對輕鬆,腦袋也會處於一種比較“休閒”的狀態;而Nonfiction 非故事類則需要從閱讀中汲取知識,理解掌握文字背後的信息,腦袋需要持續轉動思考,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勞累”的閱讀。

“在孩子的閱讀初期,我們可以不需要太在意閱讀種類,把重點放在培養閱讀興趣上。但一旦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就需要把Nonfiction非故事類書籍的比重加上來,一來避免孩子一直待在‘閱讀舒適區’,二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非故事類閱讀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這是班上老師的原話。

為此美國教育部還專門提出一個叫做“The Nonfiction Revolution”(非故事類讀書革命)的行動倡議,要求學校在孩子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幫助他們把閱讀比重扭轉過來。

主要體現在兩點:

01.

閱讀量要大,面要廣

“量要大”很好理解,“面要廣”是什麼意思呢?

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範圍很廣,既可以是科技、科普、藝術、自然、人文歷史等書籍,也可以是新聞、信息類的報刊、雜誌等等。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在孩子平時的閱讀中,都要有意識去涉獵。

加強這類閱讀的目的是,隨著年級增長,孩子的閱讀已經由“Learn to Read”轉為“Read to Learn”,文學類的閱讀固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素養,但要論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信息,Read to Learn,還是要靠大量nonfiction的輸入。

當然,很現實的一點是,無論是美國的考試,還是國內的英語考試,這類閱讀材料遠佔上風。

就拿去年被眾多考生吐槽的“上海春考”來說,考題幾乎是來自《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美國環保署網站等的科普、新聞、評論類nonfiction材料。

比如來自《紐約時報》的填空題,文章大意是:現在很多事情機器都可以替代,新時代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德雷頓稱這種人是變革者。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來自英國《衛報》的完形材料,大意是旅遊業雖然促進了經濟發展,但也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如何保證旅遊業的長久發展是一個難題。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02.

閱讀方法的系統練習

很多人知道老美孩子的閱讀量大,但如果深入瞭解,你會發現,他們遠不只是讀。

伴隨著閱讀量,是閱讀方法的系統學習和訓練。

美國閱讀課堂上,老師在教授孩子閱讀方法和技巧上真是下足了功夫。尤其nonfiction類,閱讀方法和技巧很多,我之前也零零散散和大家分享過不少,比如瀏覽,泛讀,識別段落的組成部分,抓中心思想,建立時間抽、概念圖、用表格整理信息……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文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媽 編輯 | Vivi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想這點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

重視歸重視,但娃該讀什麼,側重點在哪兒,怎麼平衡能力和應試,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精準把握的,尤其是咱們國內家長不太熟悉的英文閱讀。

最近北京的一位閨蜜帶娃在美國上夏令營,順道來我家玩了幾天,期間,深刻吐糟了女兒的英文閱讀。

其實她們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國這邊跑,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孩子有機會在美國就讀,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齡,想直接接軌這邊的初中。他們家本來就在北京的牛娃區,所以目標也比較高遠,鎖定幾所排名很不錯的私立。

結果並不如意,有直接拒絕的,有放在waiting list(候選名單,要等,如果有已被錄取的孩子改變主意不來的話,也許有機會)裡,遙遙無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不是最好的時機,美國很多私立學校,5年級就已經劃入初中,所以4考5相對容易,因為招生人數比較多;5考6,或者6考7則很困難,因為名額少;第二點,也是很多國內考生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英文閱讀。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閨蜜女兒並不是英文不好,相反,她是典型的“別人家的英語牛娃”。大家都知道,本來北京好學區的孩子就不是吃素的: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閨蜜從小也抓得緊,一直是原版娃的培養路線。女兒是個小書蟲,據說7歲就開始讀原版哈利波特,比很多孩子都要早!

本以為十拿九穩,結果閱讀考試只打了76%,這基本上就是個聽天由命的分數了。問女兒感受,只說閱讀材料太難,時間也緊,不少短文讀過一遍後印象模糊,做題時得回頭讀,但不知該從哪裡讀起,又得從頭來,反覆幾次後,擔心後面時間不夠,就只有瞎懵一個選項了。

細心的閨蜜查卷後很快找到問題的根源,原來考試的閱讀材料全是Nonfiction(非故事類),而女兒平時迷的,都是Fiction Books(故事書。再加上比較大意,覺得孩子的英語能力擺在那兒,考前沒做太多應試訓練,就更難適應。

一定要注重Nonfiction類的閱讀,是我今天特別要提醒大家的。因為同樣的問題美國孩子也有。

就在去年孩子開學的家長會上,老師就給大家展示過一張帶有“CAUTION!”(警告)字樣的PPT,PPT上赫赫地顯示了一張數據圖表。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這是Common Core Standards(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大綱”)對學生閱讀種類比重的最基本要求。藍色表示Nonfiction(科普、信息等非故事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綠色表示Fiction(故事、小說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

從圖中可以看到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三個階段對這兩類書的閱讀比例要求是不一樣的,總體趨勢是非故事類的比重一直往上漲:

小學階段要求非故事類和故事類各佔一半,50%左右;


到初中, 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需要大大提升,達到故事類的兩倍;


而到了高中,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則需要達到故事類的3-4倍。

為什麼需要特別“警告”呢?因為老師發現班上不少孩子在這兩類書的閱讀比重上並不平衡,即使是一些很愛閱讀的“小書蟲”,故事類的閱讀量往往也是大於非故事類的。如果不注意的話,到了初中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閱讀量更趕不上要求。

想想還真是如此,這些年兒子和他的同學像追劇一樣狂熱的幾個系列,從《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到《Harry Potter》(哈利波特)、《Percy Jackson》(波西·傑克遜)等等都是故事類型。

這不僅是兒子他們班的問題,全美孩子的閱讀都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女生比男生還要相對嚴重些。這是人之常情,故事類的書籍大多有引人入勝的情節,讀起來相對輕鬆,腦袋也會處於一種比較“休閒”的狀態;而Nonfiction 非故事類則需要從閱讀中汲取知識,理解掌握文字背後的信息,腦袋需要持續轉動思考,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勞累”的閱讀。

“在孩子的閱讀初期,我們可以不需要太在意閱讀種類,把重點放在培養閱讀興趣上。但一旦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就需要把Nonfiction非故事類書籍的比重加上來,一來避免孩子一直待在‘閱讀舒適區’,二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非故事類閱讀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這是班上老師的原話。

為此美國教育部還專門提出一個叫做“The Nonfiction Revolution”(非故事類讀書革命)的行動倡議,要求學校在孩子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幫助他們把閱讀比重扭轉過來。

主要體現在兩點:

01.

閱讀量要大,面要廣

“量要大”很好理解,“面要廣”是什麼意思呢?

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範圍很廣,既可以是科技、科普、藝術、自然、人文歷史等書籍,也可以是新聞、信息類的報刊、雜誌等等。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在孩子平時的閱讀中,都要有意識去涉獵。

加強這類閱讀的目的是,隨著年級增長,孩子的閱讀已經由“Learn to Read”轉為“Read to Learn”,文學類的閱讀固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素養,但要論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信息,Read to Learn,還是要靠大量nonfiction的輸入。

當然,很現實的一點是,無論是美國的考試,還是國內的英語考試,這類閱讀材料遠佔上風。

就拿去年被眾多考生吐槽的“上海春考”來說,考題幾乎是來自《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美國環保署網站等的科普、新聞、評論類nonfiction材料。

比如來自《紐約時報》的填空題,文章大意是:現在很多事情機器都可以替代,新時代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德雷頓稱這種人是變革者。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來自英國《衛報》的完形材料,大意是旅遊業雖然促進了經濟發展,但也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如何保證旅遊業的長久發展是一個難題。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02.

閱讀方法的系統練習

很多人知道老美孩子的閱讀量大,但如果深入瞭解,你會發現,他們遠不只是讀。

伴隨著閱讀量,是閱讀方法的系統學習和訓練。

美國閱讀課堂上,老師在教授孩子閱讀方法和技巧上真是下足了功夫。尤其nonfiction類,閱讀方法和技巧很多,我之前也零零散散和大家分享過不少,比如瀏覽,泛讀,識別段落的組成部分,抓中心思想,建立時間抽、概念圖、用表格整理信息……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每一種閱讀方法,孩子都會專門去學習,在閱讀材料中訓練,練得很紮實。所以越到後面,閱讀速度就越快,信息汲取也越精準。

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適合咱們國內孩子借鑑。

如果將來有出國留學意願,需要參加國外的考試,在英語閱讀方面,單拼量的話,很難拼得過土生土長的本地娃。但我們可以學方法啊,就像掌握了“雞兔同籠”的解題方法,不需要刷那麼多同類型的題,也能妥妥搞定。

找準一套權威閱讀教材,系統訓練閱讀方法,是上策。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文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媽 編輯 | Vivi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想這點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

重視歸重視,但娃該讀什麼,側重點在哪兒,怎麼平衡能力和應試,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精準把握的,尤其是咱們國內家長不太熟悉的英文閱讀。

最近北京的一位閨蜜帶娃在美國上夏令營,順道來我家玩了幾天,期間,深刻吐糟了女兒的英文閱讀。

其實她們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國這邊跑,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孩子有機會在美國就讀,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齡,想直接接軌這邊的初中。他們家本來就在北京的牛娃區,所以目標也比較高遠,鎖定幾所排名很不錯的私立。

結果並不如意,有直接拒絕的,有放在waiting list(候選名單,要等,如果有已被錄取的孩子改變主意不來的話,也許有機會)裡,遙遙無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不是最好的時機,美國很多私立學校,5年級就已經劃入初中,所以4考5相對容易,因為招生人數比較多;5考6,或者6考7則很困難,因為名額少;第二點,也是很多國內考生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英文閱讀。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閨蜜女兒並不是英文不好,相反,她是典型的“別人家的英語牛娃”。大家都知道,本來北京好學區的孩子就不是吃素的: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閨蜜從小也抓得緊,一直是原版娃的培養路線。女兒是個小書蟲,據說7歲就開始讀原版哈利波特,比很多孩子都要早!

本以為十拿九穩,結果閱讀考試只打了76%,這基本上就是個聽天由命的分數了。問女兒感受,只說閱讀材料太難,時間也緊,不少短文讀過一遍後印象模糊,做題時得回頭讀,但不知該從哪裡讀起,又得從頭來,反覆幾次後,擔心後面時間不夠,就只有瞎懵一個選項了。

細心的閨蜜查卷後很快找到問題的根源,原來考試的閱讀材料全是Nonfiction(非故事類),而女兒平時迷的,都是Fiction Books(故事書。再加上比較大意,覺得孩子的英語能力擺在那兒,考前沒做太多應試訓練,就更難適應。

一定要注重Nonfiction類的閱讀,是我今天特別要提醒大家的。因為同樣的問題美國孩子也有。

就在去年孩子開學的家長會上,老師就給大家展示過一張帶有“CAUTION!”(警告)字樣的PPT,PPT上赫赫地顯示了一張數據圖表。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這是Common Core Standards(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大綱”)對學生閱讀種類比重的最基本要求。藍色表示Nonfiction(科普、信息等非故事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綠色表示Fiction(故事、小說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

從圖中可以看到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三個階段對這兩類書的閱讀比例要求是不一樣的,總體趨勢是非故事類的比重一直往上漲:

小學階段要求非故事類和故事類各佔一半,50%左右;


到初中, 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需要大大提升,達到故事類的兩倍;


而到了高中,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則需要達到故事類的3-4倍。

為什麼需要特別“警告”呢?因為老師發現班上不少孩子在這兩類書的閱讀比重上並不平衡,即使是一些很愛閱讀的“小書蟲”,故事類的閱讀量往往也是大於非故事類的。如果不注意的話,到了初中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閱讀量更趕不上要求。

想想還真是如此,這些年兒子和他的同學像追劇一樣狂熱的幾個系列,從《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到《Harry Potter》(哈利波特)、《Percy Jackson》(波西·傑克遜)等等都是故事類型。

這不僅是兒子他們班的問題,全美孩子的閱讀都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女生比男生還要相對嚴重些。這是人之常情,故事類的書籍大多有引人入勝的情節,讀起來相對輕鬆,腦袋也會處於一種比較“休閒”的狀態;而Nonfiction 非故事類則需要從閱讀中汲取知識,理解掌握文字背後的信息,腦袋需要持續轉動思考,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勞累”的閱讀。

“在孩子的閱讀初期,我們可以不需要太在意閱讀種類,把重點放在培養閱讀興趣上。但一旦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就需要把Nonfiction非故事類書籍的比重加上來,一來避免孩子一直待在‘閱讀舒適區’,二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非故事類閱讀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這是班上老師的原話。

為此美國教育部還專門提出一個叫做“The Nonfiction Revolution”(非故事類讀書革命)的行動倡議,要求學校在孩子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幫助他們把閱讀比重扭轉過來。

主要體現在兩點:

01.

閱讀量要大,面要廣

“量要大”很好理解,“面要廣”是什麼意思呢?

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範圍很廣,既可以是科技、科普、藝術、自然、人文歷史等書籍,也可以是新聞、信息類的報刊、雜誌等等。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在孩子平時的閱讀中,都要有意識去涉獵。

加強這類閱讀的目的是,隨著年級增長,孩子的閱讀已經由“Learn to Read”轉為“Read to Learn”,文學類的閱讀固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素養,但要論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信息,Read to Learn,還是要靠大量nonfiction的輸入。

當然,很現實的一點是,無論是美國的考試,還是國內的英語考試,這類閱讀材料遠佔上風。

就拿去年被眾多考生吐槽的“上海春考”來說,考題幾乎是來自《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美國環保署網站等的科普、新聞、評論類nonfiction材料。

比如來自《紐約時報》的填空題,文章大意是:現在很多事情機器都可以替代,新時代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德雷頓稱這種人是變革者。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來自英國《衛報》的完形材料,大意是旅遊業雖然促進了經濟發展,但也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如何保證旅遊業的長久發展是一個難題。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02.

閱讀方法的系統練習

很多人知道老美孩子的閱讀量大,但如果深入瞭解,你會發現,他們遠不只是讀。

伴隨著閱讀量,是閱讀方法的系統學習和訓練。

美國閱讀課堂上,老師在教授孩子閱讀方法和技巧上真是下足了功夫。尤其nonfiction類,閱讀方法和技巧很多,我之前也零零散散和大家分享過不少,比如瀏覽,泛讀,識別段落的組成部分,抓中心思想,建立時間抽、概念圖、用表格整理信息……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每一種閱讀方法,孩子都會專門去學習,在閱讀材料中訓練,練得很紮實。所以越到後面,閱讀速度就越快,信息汲取也越精準。

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適合咱們國內孩子借鑑。

如果將來有出國留學意願,需要參加國外的考試,在英語閱讀方面,單拼量的話,很難拼得過土生土長的本地娃。但我們可以學方法啊,就像掌握了“雞兔同籠”的解題方法,不需要刷那麼多同類型的題,也能妥妥搞定。

找準一套權威閱讀教材,系統訓練閱讀方法,是上策。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最後我想說,雖然前面說的是英文閱讀,但道理是相通的,中文也一樣,nonfiction類閱讀也非常重要。

我小時候也算個十足十的“書蟲”,半懂不懂地翻完了家裡的四大名著後,開始整天抱著金庸武俠小說不撒手。但到了大學,研究生時期寫論文要查閱大量材料,啃很多專業書籍,到工作時需要快速閱讀需求文檔、協議標準、技術文檔時,才發現自己的閱讀能力其實很so so~

暑假已過小半,如果還沒糾結好是要報這個班還是那個班,不如和孩子制定個閱讀計劃,好好提高下閱讀能力吧,這個不需要花大價錢,但卻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因為閱讀能力實質就是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什麼,比能夠得心應手地“Read to Learn”更重要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東西兒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於中美兩地的家長,用心帶娃,用心觀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質教育心得、國內教育實踐,為3-12歲兒童家庭提供走心、專業、國際化的教育指引。 *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文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作者 | 逃媽 編輯 | Vivi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想這點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

重視歸重視,但娃該讀什麼,側重點在哪兒,怎麼平衡能力和應試,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精準把握的,尤其是咱們國內家長不太熟悉的英文閱讀。

最近北京的一位閨蜜帶娃在美國上夏令營,順道來我家玩了幾天,期間,深刻吐糟了女兒的英文閱讀。

其實她們上半年就一直在美國這邊跑,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孩子有機會在美國就讀,正好孩子到了小升初的年齡,想直接接軌這邊的初中。他們家本來就在北京的牛娃區,所以目標也比較高遠,鎖定幾所排名很不錯的私立。

結果並不如意,有直接拒絕的,有放在waiting list(候選名單,要等,如果有已被錄取的孩子改變主意不來的話,也許有機會)裡,遙遙無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來不是最好的時機,美國很多私立學校,5年級就已經劃入初中,所以4考5相對容易,因為招生人數比較多;5考6,或者6考7則很困難,因為名額少;第二點,也是很多國內考生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英文閱讀。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閨蜜女兒並不是英文不好,相反,她是典型的“別人家的英語牛娃”。大家都知道,本來北京好學區的孩子就不是吃素的: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閨蜜從小也抓得緊,一直是原版娃的培養路線。女兒是個小書蟲,據說7歲就開始讀原版哈利波特,比很多孩子都要早!

本以為十拿九穩,結果閱讀考試只打了76%,這基本上就是個聽天由命的分數了。問女兒感受,只說閱讀材料太難,時間也緊,不少短文讀過一遍後印象模糊,做題時得回頭讀,但不知該從哪裡讀起,又得從頭來,反覆幾次後,擔心後面時間不夠,就只有瞎懵一個選項了。

細心的閨蜜查卷後很快找到問題的根源,原來考試的閱讀材料全是Nonfiction(非故事類),而女兒平時迷的,都是Fiction Books(故事書。再加上比較大意,覺得孩子的英語能力擺在那兒,考前沒做太多應試訓練,就更難適應。

一定要注重Nonfiction類的閱讀,是我今天特別要提醒大家的。因為同樣的問題美國孩子也有。

就在去年孩子開學的家長會上,老師就給大家展示過一張帶有“CAUTION!”(警告)字樣的PPT,PPT上赫赫地顯示了一張數據圖表。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這是Common Core Standards(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大綱”)對學生閱讀種類比重的最基本要求。藍色表示Nonfiction(科普、信息等非故事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綠色表示Fiction(故事、小說類書籍)的閱讀量要求。

從圖中可以看到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三個階段對這兩類書的閱讀比例要求是不一樣的,總體趨勢是非故事類的比重一直往上漲:

小學階段要求非故事類和故事類各佔一半,50%左右;


到初中, 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需要大大提升,達到故事類的兩倍;


而到了高中,非故事類的閱讀比重則需要達到故事類的3-4倍。

為什麼需要特別“警告”呢?因為老師發現班上不少孩子在這兩類書的閱讀比重上並不平衡,即使是一些很愛閱讀的“小書蟲”,故事類的閱讀量往往也是大於非故事類的。如果不注意的話,到了初中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閱讀量更趕不上要求。

想想還真是如此,這些年兒子和他的同學像追劇一樣狂熱的幾個系列,從《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到《Harry Potter》(哈利波特)、《Percy Jackson》(波西·傑克遜)等等都是故事類型。

這不僅是兒子他們班的問題,全美孩子的閱讀都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女生比男生還要相對嚴重些。這是人之常情,故事類的書籍大多有引人入勝的情節,讀起來相對輕鬆,腦袋也會處於一種比較“休閒”的狀態;而Nonfiction 非故事類則需要從閱讀中汲取知識,理解掌握文字背後的信息,腦袋需要持續轉動思考,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勞累”的閱讀。

“在孩子的閱讀初期,我們可以不需要太在意閱讀種類,把重點放在培養閱讀興趣上。但一旦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就需要把Nonfiction非故事類書籍的比重加上來,一來避免孩子一直待在‘閱讀舒適區’,二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非故事類閱讀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這是班上老師的原話。

為此美國教育部還專門提出一個叫做“The Nonfiction Revolution”(非故事類讀書革命)的行動倡議,要求學校在孩子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幫助他們把閱讀比重扭轉過來。

主要體現在兩點:

01.

閱讀量要大,面要廣

“量要大”很好理解,“面要廣”是什麼意思呢?

Nonfiction非故事類的範圍很廣,既可以是科技、科普、藝術、自然、人文歷史等書籍,也可以是新聞、信息類的報刊、雜誌等等。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在孩子平時的閱讀中,都要有意識去涉獵。

加強這類閱讀的目的是,隨著年級增長,孩子的閱讀已經由“Learn to Read”轉為“Read to Learn”,文學類的閱讀固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素養,但要論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信息,Read to Learn,還是要靠大量nonfiction的輸入。

當然,很現實的一點是,無論是美國的考試,還是國內的英語考試,這類閱讀材料遠佔上風。

就拿去年被眾多考生吐槽的“上海春考”來說,考題幾乎是來自《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美國環保署網站等的科普、新聞、評論類nonfiction材料。

比如來自《紐約時報》的填空題,文章大意是:現在很多事情機器都可以替代,新時代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德雷頓稱這種人是變革者。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來自英國《衛報》的完形材料,大意是旅遊業雖然促進了經濟發展,但也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如何保證旅遊業的長久發展是一個難題。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02.

閱讀方法的系統練習

很多人知道老美孩子的閱讀量大,但如果深入瞭解,你會發現,他們遠不只是讀。

伴隨著閱讀量,是閱讀方法的系統學習和訓練。

美國閱讀課堂上,老師在教授孩子閱讀方法和技巧上真是下足了功夫。尤其nonfiction類,閱讀方法和技巧很多,我之前也零零散散和大家分享過不少,比如瀏覽,泛讀,識別段落的組成部分,抓中心思想,建立時間抽、概念圖、用表格整理信息……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每一種閱讀方法,孩子都會專門去學習,在閱讀材料中訓練,練得很紮實。所以越到後面,閱讀速度就越快,信息汲取也越精準。

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適合咱們國內孩子借鑑。

如果將來有出國留學意願,需要參加國外的考試,在英語閱讀方面,單拼量的話,很難拼得過土生土長的本地娃。但我們可以學方法啊,就像掌握了“雞兔同籠”的解題方法,不需要刷那麼多同類型的題,也能妥妥搞定。

找準一套權威閱讀教材,系統訓練閱讀方法,是上策。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最後我想說,雖然前面說的是英文閱讀,但道理是相通的,中文也一樣,nonfiction類閱讀也非常重要。

我小時候也算個十足十的“書蟲”,半懂不懂地翻完了家裡的四大名著後,開始整天抱著金庸武俠小說不撒手。但到了大學,研究生時期寫論文要查閱大量材料,啃很多專業書籍,到工作時需要快速閱讀需求文檔、協議標準、技術文檔時,才發現自己的閱讀能力其實很so so~

暑假已過小半,如果還沒糾結好是要報這個班還是那個班,不如和孩子制定個閱讀計劃,好好提高下閱讀能力吧,這個不需要花大價錢,但卻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因為閱讀能力實質就是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什麼,比能夠得心應手地“Read to Learn”更重要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東西兒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於中美兩地的家長,用心帶娃,用心觀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質教育心得、國內教育實踐,為3-12歲兒童家庭提供走心、專業、國際化的教育指引。 *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7歲讀哈利波特的海淀牛娃,過不了美國私校的閱讀考試,問題出在哪?

回覆 小學書單,獲取語文名師蔡朝陽精選中文書單。

回覆 門薩書單,獲取門薩天才俱樂部K-12英文書單。

回覆 大禮包,獲取精選系列書單及紀錄片資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