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是怎麼做的呢?他鍛鍊自己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他培養自己的手下和勢力,努力擴大自己的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軍權。在此之上,多爾袞廣結名士,暗中籠絡有識之士,隨時準備為己所用。

第一點,多爾袞努力的獲得戰功。到1636年,短短的十年間,多爾袞參加了六次戰爭,其中三次對戰明朝,兩次對戰蒙古察哈爾,一次對戰朝鮮。在這六次戰爭中,年輕的多爾袞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才幹和果決。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是怎麼做的呢?他鍛鍊自己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他培養自己的手下和勢力,努力擴大自己的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軍權。在此之上,多爾袞廣結名士,暗中籠絡有識之士,隨時準備為己所用。

第一點,多爾袞努力的獲得戰功。到1636年,短短的十年間,多爾袞參加了六次戰爭,其中三次對戰明朝,兩次對戰蒙古察哈爾,一次對戰朝鮮。在這六次戰爭中,年輕的多爾袞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才幹和果決。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我們來看看多爾袞與蒙古察哈爾部的戰爭,察哈爾部屬於漠南蒙古,更關鍵的是察哈爾與明朝關係十分要好,兩支軍事力量在對待後金的軍事鬥爭中十分的默契。每次後金往南攻打明朝的時候,察哈爾都會在後金的背面來一次相對應的襲擾,甚至規模還要更大。後金在明朝與察哈爾的兩部夾擊下總是很被動,所以皇太極對察哈爾發動了兩次大作戰。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是怎麼做的呢?他鍛鍊自己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他培養自己的手下和勢力,努力擴大自己的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軍權。在此之上,多爾袞廣結名士,暗中籠絡有識之士,隨時準備為己所用。

第一點,多爾袞努力的獲得戰功。到1636年,短短的十年間,多爾袞參加了六次戰爭,其中三次對戰明朝,兩次對戰蒙古察哈爾,一次對戰朝鮮。在這六次戰爭中,年輕的多爾袞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才幹和果決。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我們來看看多爾袞與蒙古察哈爾部的戰爭,察哈爾部屬於漠南蒙古,更關鍵的是察哈爾與明朝關係十分要好,兩支軍事力量在對待後金的軍事鬥爭中十分的默契。每次後金往南攻打明朝的時候,察哈爾都會在後金的背面來一次相對應的襲擾,甚至規模還要更大。後金在明朝與察哈爾的兩部夾擊下總是很被動,所以皇太極對察哈爾發動了兩次大作戰。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第二次的時候,正好是察哈爾的領導人林丹汗病逝,領兵出征的多爾袞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等他西出黃河,到了托裡圖的時候,猛然發現察哈爾的蘇泰太后打著白旗投降了。隨即在蘇泰太后的帶領下,趁著大霧的掩護,多爾袞率兵包圍了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等到額哲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與多爾袞溝通之後,額哲無條件歸降。

多爾袞年紀輕輕,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察哈爾,更重要的是,從蘇泰太后那裡,多爾袞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要知道這枚傳國玉璽可是大有來頭,這枚玉璽就是最早時候的和氏璧,也是後來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中的主角。輾轉多個領導人後,秦王子嬰歸降劉邦交付給劉邦的就是這枚玉璽,斗轉星移,最後有據可考的是孫策拿到了這枚玉璽,歷經多年再無消息,傳言玉璽被匈奴人帶走,一直流落在蒙古大草原上,最後又到了成吉思汗手裡,而元朝滅亡之後就再無消息了。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是怎麼做的呢?他鍛鍊自己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他培養自己的手下和勢力,努力擴大自己的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軍權。在此之上,多爾袞廣結名士,暗中籠絡有識之士,隨時準備為己所用。

第一點,多爾袞努力的獲得戰功。到1636年,短短的十年間,多爾袞參加了六次戰爭,其中三次對戰明朝,兩次對戰蒙古察哈爾,一次對戰朝鮮。在這六次戰爭中,年輕的多爾袞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才幹和果決。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我們來看看多爾袞與蒙古察哈爾部的戰爭,察哈爾部屬於漠南蒙古,更關鍵的是察哈爾與明朝關係十分要好,兩支軍事力量在對待後金的軍事鬥爭中十分的默契。每次後金往南攻打明朝的時候,察哈爾都會在後金的背面來一次相對應的襲擾,甚至規模還要更大。後金在明朝與察哈爾的兩部夾擊下總是很被動,所以皇太極對察哈爾發動了兩次大作戰。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第二次的時候,正好是察哈爾的領導人林丹汗病逝,領兵出征的多爾袞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等他西出黃河,到了托裡圖的時候,猛然發現察哈爾的蘇泰太后打著白旗投降了。隨即在蘇泰太后的帶領下,趁著大霧的掩護,多爾袞率兵包圍了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等到額哲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與多爾袞溝通之後,額哲無條件歸降。

多爾袞年紀輕輕,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察哈爾,更重要的是,從蘇泰太后那裡,多爾袞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要知道這枚傳國玉璽可是大有來頭,這枚玉璽就是最早時候的和氏璧,也是後來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中的主角。輾轉多個領導人後,秦王子嬰歸降劉邦交付給劉邦的就是這枚玉璽,斗轉星移,最後有據可考的是孫策拿到了這枚玉璽,歷經多年再無消息,傳言玉璽被匈奴人帶走,一直流落在蒙古大草原上,最後又到了成吉思汗手裡,而元朝滅亡之後就再無消息了。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過了兩百多年,多爾袞又為皇太極得到了這枚寶物,皇太極十分高興,心想這是不是預示著自己必將統一天下呢?等到多爾袞班師回朝的時候,皇太極率領所有的文武大臣出城相迎,何等榮耀啊。

有了傳國玉璽的皇太極彷彿得到了上天的旨意,隨即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後又在第二年改國號金為大清,這樣大清王朝就這麼建立了,皇太極也就是清太宗。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是怎麼做的呢?他鍛鍊自己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他培養自己的手下和勢力,努力擴大自己的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軍權。在此之上,多爾袞廣結名士,暗中籠絡有識之士,隨時準備為己所用。

第一點,多爾袞努力的獲得戰功。到1636年,短短的十年間,多爾袞參加了六次戰爭,其中三次對戰明朝,兩次對戰蒙古察哈爾,一次對戰朝鮮。在這六次戰爭中,年輕的多爾袞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才幹和果決。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我們來看看多爾袞與蒙古察哈爾部的戰爭,察哈爾部屬於漠南蒙古,更關鍵的是察哈爾與明朝關係十分要好,兩支軍事力量在對待後金的軍事鬥爭中十分的默契。每次後金往南攻打明朝的時候,察哈爾都會在後金的背面來一次相對應的襲擾,甚至規模還要更大。後金在明朝與察哈爾的兩部夾擊下總是很被動,所以皇太極對察哈爾發動了兩次大作戰。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第二次的時候,正好是察哈爾的領導人林丹汗病逝,領兵出征的多爾袞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等他西出黃河,到了托裡圖的時候,猛然發現察哈爾的蘇泰太后打著白旗投降了。隨即在蘇泰太后的帶領下,趁著大霧的掩護,多爾袞率兵包圍了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等到額哲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與多爾袞溝通之後,額哲無條件歸降。

多爾袞年紀輕輕,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察哈爾,更重要的是,從蘇泰太后那裡,多爾袞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要知道這枚傳國玉璽可是大有來頭,這枚玉璽就是最早時候的和氏璧,也是後來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中的主角。輾轉多個領導人後,秦王子嬰歸降劉邦交付給劉邦的就是這枚玉璽,斗轉星移,最後有據可考的是孫策拿到了這枚玉璽,歷經多年再無消息,傳言玉璽被匈奴人帶走,一直流落在蒙古大草原上,最後又到了成吉思汗手裡,而元朝滅亡之後就再無消息了。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過了兩百多年,多爾袞又為皇太極得到了這枚寶物,皇太極十分高興,心想這是不是預示著自己必將統一天下呢?等到多爾袞班師回朝的時候,皇太極率領所有的文武大臣出城相迎,何等榮耀啊。

有了傳國玉璽的皇太極彷彿得到了上天的旨意,隨即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後又在第二年改國號金為大清,這樣大清王朝就這麼建立了,皇太極也就是清太宗。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1636年3月,皇太極正式稱帝,大封群臣。多爾袞排名第三,前兩位是誰呢?禮親王代善(50多歲)、鄭親王濟爾哈朗(舒爾哈齊的六子,代替阿敏),接下來就是年僅24歲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這個時候的多爾袞可謂正當紅,但是皇太極把多爾袞捧得如此之高,是因為肯定了他的才華和能力還是因為其他的什麼呢?

盛名之下的多爾袞並不如表面上對皇太極的一味順從,其實這個時候多爾袞在暗地裡行動!

第二點,多爾袞極力的擴張自己的勢力和人脈,並打擊潛在對手。建立大清朝的皇太極仿照明朝設立六部,那麼吏部尚書是誰呢?皇太極思來想去,最合適的人選還是——多爾袞!而吏部尚書位高權重,走馬上任的多爾袞抓住一切機會培植勢力,拉攏黨羽,並強力打擊當初的背叛者——代善。我不知道皇太極當時極力抬高多爾袞的心思,但是能夠從起對待代善父子的態度上看出一二。擁護皇太極上位的代善父子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權利和富貴,反倒是自己父子的兩紅旗勢力不斷地被削減。是不是假借多爾袞之手打掉自恃擁立有功的代善,同時也削弱一下曾經的對手多爾袞的勢力,皇太極好坐收漁翁之利?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是怎麼做的呢?他鍛鍊自己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他培養自己的手下和勢力,努力擴大自己的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軍權。在此之上,多爾袞廣結名士,暗中籠絡有識之士,隨時準備為己所用。

第一點,多爾袞努力的獲得戰功。到1636年,短短的十年間,多爾袞參加了六次戰爭,其中三次對戰明朝,兩次對戰蒙古察哈爾,一次對戰朝鮮。在這六次戰爭中,年輕的多爾袞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才幹和果決。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我們來看看多爾袞與蒙古察哈爾部的戰爭,察哈爾部屬於漠南蒙古,更關鍵的是察哈爾與明朝關係十分要好,兩支軍事力量在對待後金的軍事鬥爭中十分的默契。每次後金往南攻打明朝的時候,察哈爾都會在後金的背面來一次相對應的襲擾,甚至規模還要更大。後金在明朝與察哈爾的兩部夾擊下總是很被動,所以皇太極對察哈爾發動了兩次大作戰。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第二次的時候,正好是察哈爾的領導人林丹汗病逝,領兵出征的多爾袞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等他西出黃河,到了托裡圖的時候,猛然發現察哈爾的蘇泰太后打著白旗投降了。隨即在蘇泰太后的帶領下,趁著大霧的掩護,多爾袞率兵包圍了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等到額哲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與多爾袞溝通之後,額哲無條件歸降。

多爾袞年紀輕輕,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察哈爾,更重要的是,從蘇泰太后那裡,多爾袞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要知道這枚傳國玉璽可是大有來頭,這枚玉璽就是最早時候的和氏璧,也是後來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中的主角。輾轉多個領導人後,秦王子嬰歸降劉邦交付給劉邦的就是這枚玉璽,斗轉星移,最後有據可考的是孫策拿到了這枚玉璽,歷經多年再無消息,傳言玉璽被匈奴人帶走,一直流落在蒙古大草原上,最後又到了成吉思汗手裡,而元朝滅亡之後就再無消息了。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過了兩百多年,多爾袞又為皇太極得到了這枚寶物,皇太極十分高興,心想這是不是預示著自己必將統一天下呢?等到多爾袞班師回朝的時候,皇太極率領所有的文武大臣出城相迎,何等榮耀啊。

有了傳國玉璽的皇太極彷彿得到了上天的旨意,隨即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後又在第二年改國號金為大清,這樣大清王朝就這麼建立了,皇太極也就是清太宗。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1636年3月,皇太極正式稱帝,大封群臣。多爾袞排名第三,前兩位是誰呢?禮親王代善(50多歲)、鄭親王濟爾哈朗(舒爾哈齊的六子,代替阿敏),接下來就是年僅24歲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這個時候的多爾袞可謂正當紅,但是皇太極把多爾袞捧得如此之高,是因為肯定了他的才華和能力還是因為其他的什麼呢?

盛名之下的多爾袞並不如表面上對皇太極的一味順從,其實這個時候多爾袞在暗地裡行動!

第二點,多爾袞極力的擴張自己的勢力和人脈,並打擊潛在對手。建立大清朝的皇太極仿照明朝設立六部,那麼吏部尚書是誰呢?皇太極思來想去,最合適的人選還是——多爾袞!而吏部尚書位高權重,走馬上任的多爾袞抓住一切機會培植勢力,拉攏黨羽,並強力打擊當初的背叛者——代善。我不知道皇太極當時極力抬高多爾袞的心思,但是能夠從起對待代善父子的態度上看出一二。擁護皇太極上位的代善父子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權利和富貴,反倒是自己父子的兩紅旗勢力不斷地被削減。是不是假借多爾袞之手打掉自恃擁立有功的代善,同時也削弱一下曾經的對手多爾袞的勢力,皇太極好坐收漁翁之利?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巧的是這個時候代善父子的兩紅旗正好出事了,原先給自己部隊補充的不少兵勇當逃兵了。當皇太極知道這件事情後,代善頂撞了皇太極幾句,這時候的多爾袞不幹了,上書千字彈劾禮親王代善,既然你連自己的兵都看不住,以後也不用給你新兵了,關鍵的是皇太極還真聽了多爾袞的,限制了兩紅旗的發展,從此兩紅旗只有戰死的,沒有新加入的。

第三點,睿智的多爾袞還極力拉攏歸降清朝的漢人,為自己所用,特別是多爾袞建言皇太極重用漢人范文程。說起范文程,可不簡單,他是名相范仲淹的直系後代,18歲就中舉。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三年後他的老家被努爾哈赤佔了,尷尬了,范文程由舉人直接變成奴隸,分到了八旗嶽託手下。好在後來皇太極振興文治,廣開科考,而范文程有幸被錄取了。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是怎麼做的呢?他鍛鍊自己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他培養自己的手下和勢力,努力擴大自己的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軍權。在此之上,多爾袞廣結名士,暗中籠絡有識之士,隨時準備為己所用。

第一點,多爾袞努力的獲得戰功。到1636年,短短的十年間,多爾袞參加了六次戰爭,其中三次對戰明朝,兩次對戰蒙古察哈爾,一次對戰朝鮮。在這六次戰爭中,年輕的多爾袞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才幹和果決。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我們來看看多爾袞與蒙古察哈爾部的戰爭,察哈爾部屬於漠南蒙古,更關鍵的是察哈爾與明朝關係十分要好,兩支軍事力量在對待後金的軍事鬥爭中十分的默契。每次後金往南攻打明朝的時候,察哈爾都會在後金的背面來一次相對應的襲擾,甚至規模還要更大。後金在明朝與察哈爾的兩部夾擊下總是很被動,所以皇太極對察哈爾發動了兩次大作戰。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第二次的時候,正好是察哈爾的領導人林丹汗病逝,領兵出征的多爾袞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等他西出黃河,到了托裡圖的時候,猛然發現察哈爾的蘇泰太后打著白旗投降了。隨即在蘇泰太后的帶領下,趁著大霧的掩護,多爾袞率兵包圍了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等到額哲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與多爾袞溝通之後,額哲無條件歸降。

多爾袞年紀輕輕,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察哈爾,更重要的是,從蘇泰太后那裡,多爾袞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要知道這枚傳國玉璽可是大有來頭,這枚玉璽就是最早時候的和氏璧,也是後來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中的主角。輾轉多個領導人後,秦王子嬰歸降劉邦交付給劉邦的就是這枚玉璽,斗轉星移,最後有據可考的是孫策拿到了這枚玉璽,歷經多年再無消息,傳言玉璽被匈奴人帶走,一直流落在蒙古大草原上,最後又到了成吉思汗手裡,而元朝滅亡之後就再無消息了。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過了兩百多年,多爾袞又為皇太極得到了這枚寶物,皇太極十分高興,心想這是不是預示著自己必將統一天下呢?等到多爾袞班師回朝的時候,皇太極率領所有的文武大臣出城相迎,何等榮耀啊。

有了傳國玉璽的皇太極彷彿得到了上天的旨意,隨即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後又在第二年改國號金為大清,這樣大清王朝就這麼建立了,皇太極也就是清太宗。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1636年3月,皇太極正式稱帝,大封群臣。多爾袞排名第三,前兩位是誰呢?禮親王代善(50多歲)、鄭親王濟爾哈朗(舒爾哈齊的六子,代替阿敏),接下來就是年僅24歲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這個時候的多爾袞可謂正當紅,但是皇太極把多爾袞捧得如此之高,是因為肯定了他的才華和能力還是因為其他的什麼呢?

盛名之下的多爾袞並不如表面上對皇太極的一味順從,其實這個時候多爾袞在暗地裡行動!

第二點,多爾袞極力的擴張自己的勢力和人脈,並打擊潛在對手。建立大清朝的皇太極仿照明朝設立六部,那麼吏部尚書是誰呢?皇太極思來想去,最合適的人選還是——多爾袞!而吏部尚書位高權重,走馬上任的多爾袞抓住一切機會培植勢力,拉攏黨羽,並強力打擊當初的背叛者——代善。我不知道皇太極當時極力抬高多爾袞的心思,但是能夠從起對待代善父子的態度上看出一二。擁護皇太極上位的代善父子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權利和富貴,反倒是自己父子的兩紅旗勢力不斷地被削減。是不是假借多爾袞之手打掉自恃擁立有功的代善,同時也削弱一下曾經的對手多爾袞的勢力,皇太極好坐收漁翁之利?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巧的是這個時候代善父子的兩紅旗正好出事了,原先給自己部隊補充的不少兵勇當逃兵了。當皇太極知道這件事情後,代善頂撞了皇太極幾句,這時候的多爾袞不幹了,上書千字彈劾禮親王代善,既然你連自己的兵都看不住,以後也不用給你新兵了,關鍵的是皇太極還真聽了多爾袞的,限制了兩紅旗的發展,從此兩紅旗只有戰死的,沒有新加入的。

第三點,睿智的多爾袞還極力拉攏歸降清朝的漢人,為自己所用,特別是多爾袞建言皇太極重用漢人范文程。說起范文程,可不簡單,他是名相范仲淹的直系後代,18歲就中舉。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三年後他的老家被努爾哈赤佔了,尷尬了,范文程由舉人直接變成奴隸,分到了八旗嶽託手下。好在後來皇太極振興文治,廣開科考,而范文程有幸被錄取了。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說範文臣是清初第一重臣,應該也無人質疑)

但是《清史稿》中不是這麼說的,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瀋陽的時候,看見城門上仗劍立著兩個年輕人(范文程和他哥哥),主動投降,一問居然是范仲淹的後代,立馬收為己用,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兩位大佬生前關係並不怎麼好,這是後代的記錄者修飾的。范文程實乃清初第一重臣,沒有他的話就沒有大清的入關。我們看看當時的情況吧,明朝有袁崇煥,硬生生的氣死了努爾哈赤,而且讓皇太極十年間未前進一步,但袁崇煥在范文程手下走不過兩個回合。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是怎麼做的呢?他鍛鍊自己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他培養自己的手下和勢力,努力擴大自己的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軍權。在此之上,多爾袞廣結名士,暗中籠絡有識之士,隨時準備為己所用。

第一點,多爾袞努力的獲得戰功。到1636年,短短的十年間,多爾袞參加了六次戰爭,其中三次對戰明朝,兩次對戰蒙古察哈爾,一次對戰朝鮮。在這六次戰爭中,年輕的多爾袞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才幹和果決。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我們來看看多爾袞與蒙古察哈爾部的戰爭,察哈爾部屬於漠南蒙古,更關鍵的是察哈爾與明朝關係十分要好,兩支軍事力量在對待後金的軍事鬥爭中十分的默契。每次後金往南攻打明朝的時候,察哈爾都會在後金的背面來一次相對應的襲擾,甚至規模還要更大。後金在明朝與察哈爾的兩部夾擊下總是很被動,所以皇太極對察哈爾發動了兩次大作戰。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第二次的時候,正好是察哈爾的領導人林丹汗病逝,領兵出征的多爾袞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等他西出黃河,到了托裡圖的時候,猛然發現察哈爾的蘇泰太后打著白旗投降了。隨即在蘇泰太后的帶領下,趁著大霧的掩護,多爾袞率兵包圍了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等到額哲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與多爾袞溝通之後,額哲無條件歸降。

多爾袞年紀輕輕,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察哈爾,更重要的是,從蘇泰太后那裡,多爾袞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要知道這枚傳國玉璽可是大有來頭,這枚玉璽就是最早時候的和氏璧,也是後來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中的主角。輾轉多個領導人後,秦王子嬰歸降劉邦交付給劉邦的就是這枚玉璽,斗轉星移,最後有據可考的是孫策拿到了這枚玉璽,歷經多年再無消息,傳言玉璽被匈奴人帶走,一直流落在蒙古大草原上,最後又到了成吉思汗手裡,而元朝滅亡之後就再無消息了。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過了兩百多年,多爾袞又為皇太極得到了這枚寶物,皇太極十分高興,心想這是不是預示著自己必將統一天下呢?等到多爾袞班師回朝的時候,皇太極率領所有的文武大臣出城相迎,何等榮耀啊。

有了傳國玉璽的皇太極彷彿得到了上天的旨意,隨即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後又在第二年改國號金為大清,這樣大清王朝就這麼建立了,皇太極也就是清太宗。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1636年3月,皇太極正式稱帝,大封群臣。多爾袞排名第三,前兩位是誰呢?禮親王代善(50多歲)、鄭親王濟爾哈朗(舒爾哈齊的六子,代替阿敏),接下來就是年僅24歲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這個時候的多爾袞可謂正當紅,但是皇太極把多爾袞捧得如此之高,是因為肯定了他的才華和能力還是因為其他的什麼呢?

盛名之下的多爾袞並不如表面上對皇太極的一味順從,其實這個時候多爾袞在暗地裡行動!

第二點,多爾袞極力的擴張自己的勢力和人脈,並打擊潛在對手。建立大清朝的皇太極仿照明朝設立六部,那麼吏部尚書是誰呢?皇太極思來想去,最合適的人選還是——多爾袞!而吏部尚書位高權重,走馬上任的多爾袞抓住一切機會培植勢力,拉攏黨羽,並強力打擊當初的背叛者——代善。我不知道皇太極當時極力抬高多爾袞的心思,但是能夠從起對待代善父子的態度上看出一二。擁護皇太極上位的代善父子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權利和富貴,反倒是自己父子的兩紅旗勢力不斷地被削減。是不是假借多爾袞之手打掉自恃擁立有功的代善,同時也削弱一下曾經的對手多爾袞的勢力,皇太極好坐收漁翁之利?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巧的是這個時候代善父子的兩紅旗正好出事了,原先給自己部隊補充的不少兵勇當逃兵了。當皇太極知道這件事情後,代善頂撞了皇太極幾句,這時候的多爾袞不幹了,上書千字彈劾禮親王代善,既然你連自己的兵都看不住,以後也不用給你新兵了,關鍵的是皇太極還真聽了多爾袞的,限制了兩紅旗的發展,從此兩紅旗只有戰死的,沒有新加入的。

第三點,睿智的多爾袞還極力拉攏歸降清朝的漢人,為自己所用,特別是多爾袞建言皇太極重用漢人范文程。說起范文程,可不簡單,他是名相范仲淹的直系後代,18歲就中舉。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三年後他的老家被努爾哈赤佔了,尷尬了,范文程由舉人直接變成奴隸,分到了八旗嶽託手下。好在後來皇太極振興文治,廣開科考,而范文程有幸被錄取了。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說範文臣是清初第一重臣,應該也無人質疑)

但是《清史稿》中不是這麼說的,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瀋陽的時候,看見城門上仗劍立著兩個年輕人(范文程和他哥哥),主動投降,一問居然是范仲淹的後代,立馬收為己用,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兩位大佬生前關係並不怎麼好,這是後代的記錄者修飾的。范文程實乃清初第一重臣,沒有他的話就沒有大清的入關。我們看看當時的情況吧,明朝有袁崇煥,硬生生的氣死了努爾哈赤,而且讓皇太極十年間未前進一步,但袁崇煥在范文程手下走不過兩個回合。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袁崇煥的結局,是多方角力的結果)

就是范文程的計策,讓袁崇煥死無葬身之地,讓皇太極取得了巨大的戰爭優勢,而這一切都是在多爾袞的力薦之下。多爾袞跟范文程配合得很默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這種情況下,多爾袞的實力跟威望也與日俱增,跟皇太極再掰掰腕子的時候是不是到了呢?

"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如何在皇太極的權勢之下保存自己,是就此放棄還是下次捲土重來呢?等到皇太極坐穩汗位,成為既定事實,多爾袞也只能接受這種結果。他只好吞下失利的苦果,伺機而動。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失敗的多爾袞選擇的是蟄伏,因為年輕就是他最大的資本,他比皇太極小得多了。多爾袞選擇的是更加的小心,更加的努力,也是更加的隱忍。汗位爭奪的失敗對於這個14歲的少年正好是不錯的挫折,雙親的接連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好在這樣的挫折反倒磨練了多爾袞,讓他迅速的成長。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是怎麼做的呢?他鍛鍊自己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他培養自己的手下和勢力,努力擴大自己的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軍權。在此之上,多爾袞廣結名士,暗中籠絡有識之士,隨時準備為己所用。

第一點,多爾袞努力的獲得戰功。到1636年,短短的十年間,多爾袞參加了六次戰爭,其中三次對戰明朝,兩次對戰蒙古察哈爾,一次對戰朝鮮。在這六次戰爭中,年輕的多爾袞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才幹和果決。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我們來看看多爾袞與蒙古察哈爾部的戰爭,察哈爾部屬於漠南蒙古,更關鍵的是察哈爾與明朝關係十分要好,兩支軍事力量在對待後金的軍事鬥爭中十分的默契。每次後金往南攻打明朝的時候,察哈爾都會在後金的背面來一次相對應的襲擾,甚至規模還要更大。後金在明朝與察哈爾的兩部夾擊下總是很被動,所以皇太極對察哈爾發動了兩次大作戰。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第二次的時候,正好是察哈爾的領導人林丹汗病逝,領兵出征的多爾袞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等他西出黃河,到了托裡圖的時候,猛然發現察哈爾的蘇泰太后打著白旗投降了。隨即在蘇泰太后的帶領下,趁著大霧的掩護,多爾袞率兵包圍了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等到額哲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與多爾袞溝通之後,額哲無條件歸降。

多爾袞年紀輕輕,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察哈爾,更重要的是,從蘇泰太后那裡,多爾袞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要知道這枚傳國玉璽可是大有來頭,這枚玉璽就是最早時候的和氏璧,也是後來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中的主角。輾轉多個領導人後,秦王子嬰歸降劉邦交付給劉邦的就是這枚玉璽,斗轉星移,最後有據可考的是孫策拿到了這枚玉璽,歷經多年再無消息,傳言玉璽被匈奴人帶走,一直流落在蒙古大草原上,最後又到了成吉思汗手裡,而元朝滅亡之後就再無消息了。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過了兩百多年,多爾袞又為皇太極得到了這枚寶物,皇太極十分高興,心想這是不是預示著自己必將統一天下呢?等到多爾袞班師回朝的時候,皇太極率領所有的文武大臣出城相迎,何等榮耀啊。

有了傳國玉璽的皇太極彷彿得到了上天的旨意,隨即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後又在第二年改國號金為大清,這樣大清王朝就這麼建立了,皇太極也就是清太宗。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1636年3月,皇太極正式稱帝,大封群臣。多爾袞排名第三,前兩位是誰呢?禮親王代善(50多歲)、鄭親王濟爾哈朗(舒爾哈齊的六子,代替阿敏),接下來就是年僅24歲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這個時候的多爾袞可謂正當紅,但是皇太極把多爾袞捧得如此之高,是因為肯定了他的才華和能力還是因為其他的什麼呢?

盛名之下的多爾袞並不如表面上對皇太極的一味順從,其實這個時候多爾袞在暗地裡行動!

第二點,多爾袞極力的擴張自己的勢力和人脈,並打擊潛在對手。建立大清朝的皇太極仿照明朝設立六部,那麼吏部尚書是誰呢?皇太極思來想去,最合適的人選還是——多爾袞!而吏部尚書位高權重,走馬上任的多爾袞抓住一切機會培植勢力,拉攏黨羽,並強力打擊當初的背叛者——代善。我不知道皇太極當時極力抬高多爾袞的心思,但是能夠從起對待代善父子的態度上看出一二。擁護皇太極上位的代善父子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權利和富貴,反倒是自己父子的兩紅旗勢力不斷地被削減。是不是假借多爾袞之手打掉自恃擁立有功的代善,同時也削弱一下曾經的對手多爾袞的勢力,皇太極好坐收漁翁之利?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巧的是這個時候代善父子的兩紅旗正好出事了,原先給自己部隊補充的不少兵勇當逃兵了。當皇太極知道這件事情後,代善頂撞了皇太極幾句,這時候的多爾袞不幹了,上書千字彈劾禮親王代善,既然你連自己的兵都看不住,以後也不用給你新兵了,關鍵的是皇太極還真聽了多爾袞的,限制了兩紅旗的發展,從此兩紅旗只有戰死的,沒有新加入的。

第三點,睿智的多爾袞還極力拉攏歸降清朝的漢人,為自己所用,特別是多爾袞建言皇太極重用漢人范文程。說起范文程,可不簡單,他是名相范仲淹的直系後代,18歲就中舉。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三年後他的老家被努爾哈赤佔了,尷尬了,范文程由舉人直接變成奴隸,分到了八旗嶽託手下。好在後來皇太極振興文治,廣開科考,而范文程有幸被錄取了。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說範文臣是清初第一重臣,應該也無人質疑)

但是《清史稿》中不是這麼說的,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瀋陽的時候,看見城門上仗劍立著兩個年輕人(范文程和他哥哥),主動投降,一問居然是范仲淹的後代,立馬收為己用,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兩位大佬生前關係並不怎麼好,這是後代的記錄者修飾的。范文程實乃清初第一重臣,沒有他的話就沒有大清的入關。我們看看當時的情況吧,明朝有袁崇煥,硬生生的氣死了努爾哈赤,而且讓皇太極十年間未前進一步,但袁崇煥在范文程手下走不過兩個回合。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袁崇煥的結局,是多方角力的結果)

就是范文程的計策,讓袁崇煥死無葬身之地,讓皇太極取得了巨大的戰爭優勢,而這一切都是在多爾袞的力薦之下。多爾袞跟范文程配合得很默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這種情況下,多爾袞的實力跟威望也與日俱增,跟皇太極再掰掰腕子的時候是不是到了呢?

爭奪汗位失敗的多爾袞是如何反擊的呢,皇太極又在做什麼

(多爾袞與範文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