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

多爾袞可算是清初的一代豪傑,按照蔡東藩的說法,幫助清太宗征討天下的諸多名將之中,有兩人最為關鍵:

其一、為多鐸;

其二、就是多爾袞。

多鐸與多爾袞是親兄弟。

而在清太宗死後,多爾袞更是成為了託孤之臣,輔佐順治帝登基。此時,順治帝正處年幼時期,尚不能處理軍機大事,多爾袞遂以攝政王之職掌管國事,朝中上下無不對其言聽計從,權力可說是一時無兩。多爾袞以攝政王之尊掌握了兵政大權之後,則視多鐸為羽翼,並將其委以重任,或帶同作戰,或任為主帥。多鐸從此聲名顯赫,成為明清之際的風雲人物。

"

多爾袞可算是清初的一代豪傑,按照蔡東藩的說法,幫助清太宗征討天下的諸多名將之中,有兩人最為關鍵:

其一、為多鐸;

其二、就是多爾袞。

多鐸與多爾袞是親兄弟。

而在清太宗死後,多爾袞更是成為了託孤之臣,輔佐順治帝登基。此時,順治帝正處年幼時期,尚不能處理軍機大事,多爾袞遂以攝政王之職掌管國事,朝中上下無不對其言聽計從,權力可說是一時無兩。多爾袞以攝政王之尊掌握了兵政大權之後,則視多鐸為羽翼,並將其委以重任,或帶同作戰,或任為主帥。多鐸從此聲名顯赫,成為明清之際的風雲人物。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多爾袞雖然是滿人征服中原的主要功臣之一,但是,一般認為他有“六大弊政”:薙髮、易服、圈地、占房(侵佔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這其中,延續時間最長的,就是逃人法。順治七年六月,廣西巡撫郭肇基等人因為“擅帶逃人五十三名”,就被處死。順治七年冬天,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順治帝追封其為“清成宗”。

可以說,正因他生前權勢過重得罪人太多,所以,死後遭到了眾人彈劾,說他有謀逆之罪。順治帝也因多爾袞在位期間自己多受掣肘,遂聽從了那些彈劾之言,將多爾袞的各種稱號一律剝奪,他生前所重用的親信之人亦遭到了懲處,多爾袞的名聲在一夜之間從頂峰落入谷底。這種情況,一直到乾隆年間,多爾袞的功績才重新得到肯定。

"

多爾袞可算是清初的一代豪傑,按照蔡東藩的說法,幫助清太宗征討天下的諸多名將之中,有兩人最為關鍵:

其一、為多鐸;

其二、就是多爾袞。

多鐸與多爾袞是親兄弟。

而在清太宗死後,多爾袞更是成為了託孤之臣,輔佐順治帝登基。此時,順治帝正處年幼時期,尚不能處理軍機大事,多爾袞遂以攝政王之職掌管國事,朝中上下無不對其言聽計從,權力可說是一時無兩。多爾袞以攝政王之尊掌握了兵政大權之後,則視多鐸為羽翼,並將其委以重任,或帶同作戰,或任為主帥。多鐸從此聲名顯赫,成為明清之際的風雲人物。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多爾袞雖然是滿人征服中原的主要功臣之一,但是,一般認為他有“六大弊政”:薙髮、易服、圈地、占房(侵佔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這其中,延續時間最長的,就是逃人法。順治七年六月,廣西巡撫郭肇基等人因為“擅帶逃人五十三名”,就被處死。順治七年冬天,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順治帝追封其為“清成宗”。

可以說,正因他生前權勢過重得罪人太多,所以,死後遭到了眾人彈劾,說他有謀逆之罪。順治帝也因多爾袞在位期間自己多受掣肘,遂聽從了那些彈劾之言,將多爾袞的各種稱號一律剝奪,他生前所重用的親信之人亦遭到了懲處,多爾袞的名聲在一夜之間從頂峰落入谷底。這種情況,一直到乾隆年間,多爾袞的功績才重新得到肯定。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那麼,如此一位名動一時的人物,有沒有子孫後代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專門查閱了一些資料。按照正史記載,多爾袞雖然一生妻妾眾多,但是,其身下只有一兒一女,女兒東莪為親生,兒子則是從兄弟多鐸那裡過繼而來,名為多爾博,曾是多鐸的第五子。不過,這只是正史上的記載,在中國民間,就有一些學者的觀點與正史相左。

他們認為:多爾袞是有自己的親生兒子的。

史書《清世祖實錄》中有這麼一段話,說“我等當抱王幼子,依皇上以為生。”這段話出自多爾袞旗下的大臣之口,彼時正值多爾袞剛去世不久,他的舊臣因不願轉隸其它親王,遂想繼續跟隨在多爾袞的幼子身邊,同時,依靠皇上以求生存。

前面說過,多爾袞有一養子,此時已長至九歲。按滿族人的傳統,五歲就能騎馬射箭,十四歲就能娶妻生子,所以,九歲的多爾博早已無需再“抱”了,更不屬於“幼”的範疇。

"

多爾袞可算是清初的一代豪傑,按照蔡東藩的說法,幫助清太宗征討天下的諸多名將之中,有兩人最為關鍵:

其一、為多鐸;

其二、就是多爾袞。

多鐸與多爾袞是親兄弟。

而在清太宗死後,多爾袞更是成為了託孤之臣,輔佐順治帝登基。此時,順治帝正處年幼時期,尚不能處理軍機大事,多爾袞遂以攝政王之職掌管國事,朝中上下無不對其言聽計從,權力可說是一時無兩。多爾袞以攝政王之尊掌握了兵政大權之後,則視多鐸為羽翼,並將其委以重任,或帶同作戰,或任為主帥。多鐸從此聲名顯赫,成為明清之際的風雲人物。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多爾袞雖然是滿人征服中原的主要功臣之一,但是,一般認為他有“六大弊政”:薙髮、易服、圈地、占房(侵佔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這其中,延續時間最長的,就是逃人法。順治七年六月,廣西巡撫郭肇基等人因為“擅帶逃人五十三名”,就被處死。順治七年冬天,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順治帝追封其為“清成宗”。

可以說,正因他生前權勢過重得罪人太多,所以,死後遭到了眾人彈劾,說他有謀逆之罪。順治帝也因多爾袞在位期間自己多受掣肘,遂聽從了那些彈劾之言,將多爾袞的各種稱號一律剝奪,他生前所重用的親信之人亦遭到了懲處,多爾袞的名聲在一夜之間從頂峰落入谷底。這種情況,一直到乾隆年間,多爾袞的功績才重新得到肯定。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那麼,如此一位名動一時的人物,有沒有子孫後代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專門查閱了一些資料。按照正史記載,多爾袞雖然一生妻妾眾多,但是,其身下只有一兒一女,女兒東莪為親生,兒子則是從兄弟多鐸那裡過繼而來,名為多爾博,曾是多鐸的第五子。不過,這只是正史上的記載,在中國民間,就有一些學者的觀點與正史相左。

他們認為:多爾袞是有自己的親生兒子的。

史書《清世祖實錄》中有這麼一段話,說“我等當抱王幼子,依皇上以為生。”這段話出自多爾袞旗下的大臣之口,彼時正值多爾袞剛去世不久,他的舊臣因不願轉隸其它親王,遂想繼續跟隨在多爾袞的幼子身邊,同時,依靠皇上以求生存。

前面說過,多爾袞有一養子,此時已長至九歲。按滿族人的傳統,五歲就能騎馬射箭,十四歲就能娶妻生子,所以,九歲的多爾博早已無需再“抱”了,更不屬於“幼”的範疇。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那麼,這個“幼子”所指為誰?

按照《愛新覺羅家族全書》中的說法,傳說,順治時期,多爾袞有一個兒子,且此子並不是從多鐸那裡過繼過來的多爾博,而是他與妻子博爾濟吉特氏所生,不過,後來這個兒子下落不明瞭。

如果,此說不假,那麼,從時間上推斷,這個下落不明的兒子很有可能就是《清世祖實錄》中諸位大臣口中所說的“幼子”。為了使得考據更具說服力,我們不妨解釋一下多爾袞這個神祕之子的母親是誰。

從前文中我們就已得知,此人母親為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濟吉特氏是一個蒙古族姓氏,巧的是,在多爾袞的眾多妻妾中,姓氏為博爾濟吉特的不止一人,其中一位原是肅親王豪格的繼福晉,豪格死後她又為多爾袞所娶,《清太祖實錄》中所說的多爾袞親生子的母親,即為此人。

"

多爾袞可算是清初的一代豪傑,按照蔡東藩的說法,幫助清太宗征討天下的諸多名將之中,有兩人最為關鍵:

其一、為多鐸;

其二、就是多爾袞。

多鐸與多爾袞是親兄弟。

而在清太宗死後,多爾袞更是成為了託孤之臣,輔佐順治帝登基。此時,順治帝正處年幼時期,尚不能處理軍機大事,多爾袞遂以攝政王之職掌管國事,朝中上下無不對其言聽計從,權力可說是一時無兩。多爾袞以攝政王之尊掌握了兵政大權之後,則視多鐸為羽翼,並將其委以重任,或帶同作戰,或任為主帥。多鐸從此聲名顯赫,成為明清之際的風雲人物。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多爾袞雖然是滿人征服中原的主要功臣之一,但是,一般認為他有“六大弊政”:薙髮、易服、圈地、占房(侵佔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這其中,延續時間最長的,就是逃人法。順治七年六月,廣西巡撫郭肇基等人因為“擅帶逃人五十三名”,就被處死。順治七年冬天,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順治帝追封其為“清成宗”。

可以說,正因他生前權勢過重得罪人太多,所以,死後遭到了眾人彈劾,說他有謀逆之罪。順治帝也因多爾袞在位期間自己多受掣肘,遂聽從了那些彈劾之言,將多爾袞的各種稱號一律剝奪,他生前所重用的親信之人亦遭到了懲處,多爾袞的名聲在一夜之間從頂峰落入谷底。這種情況,一直到乾隆年間,多爾袞的功績才重新得到肯定。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那麼,如此一位名動一時的人物,有沒有子孫後代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專門查閱了一些資料。按照正史記載,多爾袞雖然一生妻妾眾多,但是,其身下只有一兒一女,女兒東莪為親生,兒子則是從兄弟多鐸那裡過繼而來,名為多爾博,曾是多鐸的第五子。不過,這只是正史上的記載,在中國民間,就有一些學者的觀點與正史相左。

他們認為:多爾袞是有自己的親生兒子的。

史書《清世祖實錄》中有這麼一段話,說“我等當抱王幼子,依皇上以為生。”這段話出自多爾袞旗下的大臣之口,彼時正值多爾袞剛去世不久,他的舊臣因不願轉隸其它親王,遂想繼續跟隨在多爾袞的幼子身邊,同時,依靠皇上以求生存。

前面說過,多爾袞有一養子,此時已長至九歲。按滿族人的傳統,五歲就能騎馬射箭,十四歲就能娶妻生子,所以,九歲的多爾博早已無需再“抱”了,更不屬於“幼”的範疇。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那麼,這個“幼子”所指為誰?

按照《愛新覺羅家族全書》中的說法,傳說,順治時期,多爾袞有一個兒子,且此子並不是從多鐸那裡過繼過來的多爾博,而是他與妻子博爾濟吉特氏所生,不過,後來這個兒子下落不明瞭。

如果,此說不假,那麼,從時間上推斷,這個下落不明的兒子很有可能就是《清世祖實錄》中諸位大臣口中所說的“幼子”。為了使得考據更具說服力,我們不妨解釋一下多爾袞這個神祕之子的母親是誰。

從前文中我們就已得知,此人母親為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濟吉特氏是一個蒙古族姓氏,巧的是,在多爾袞的眾多妻妾中,姓氏為博爾濟吉特的不止一人,其中一位原是肅親王豪格的繼福晉,豪格死後她又為多爾袞所娶,《清太祖實錄》中所說的多爾袞親生子的母親,即為此人。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不過,民間卻有傳言說,這位母親在被多爾袞娶回之前,就已經懷有前夫的孩子,婚後不到十個月就生下了一個兒子,所以,此子應為豪格的血脈。但是,細讀史書便可知道此乃無稽之談,因為,豪格早在此前的幾年就已入獄身亡。

所以,除非豪格轉世超生,否則,這個女子萬萬不可能在幾年之後留下這麼一個遺腹子。

因為多爾袞一生太過傳奇,關於他子孫後代的事蹟,幾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其中,有一句話叫做“留兒子披甲,傳侄子爵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多爾袞死後把自己的爵位傳給了侄子多爾博,而自己的親生兒子卻入伍當兵去了。

關於這種說法還有後續,說後來這個兒子隨著大軍南下,其後軍隊駐紮在廣州,這個兒子也就在廣州安居定業,所以,多爾袞的後人如今有很多都分佈在廣州地區。

"

多爾袞可算是清初的一代豪傑,按照蔡東藩的說法,幫助清太宗征討天下的諸多名將之中,有兩人最為關鍵:

其一、為多鐸;

其二、就是多爾袞。

多鐸與多爾袞是親兄弟。

而在清太宗死後,多爾袞更是成為了託孤之臣,輔佐順治帝登基。此時,順治帝正處年幼時期,尚不能處理軍機大事,多爾袞遂以攝政王之職掌管國事,朝中上下無不對其言聽計從,權力可說是一時無兩。多爾袞以攝政王之尊掌握了兵政大權之後,則視多鐸為羽翼,並將其委以重任,或帶同作戰,或任為主帥。多鐸從此聲名顯赫,成為明清之際的風雲人物。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多爾袞雖然是滿人征服中原的主要功臣之一,但是,一般認為他有“六大弊政”:薙髮、易服、圈地、占房(侵佔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這其中,延續時間最長的,就是逃人法。順治七年六月,廣西巡撫郭肇基等人因為“擅帶逃人五十三名”,就被處死。順治七年冬天,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順治帝追封其為“清成宗”。

可以說,正因他生前權勢過重得罪人太多,所以,死後遭到了眾人彈劾,說他有謀逆之罪。順治帝也因多爾袞在位期間自己多受掣肘,遂聽從了那些彈劾之言,將多爾袞的各種稱號一律剝奪,他生前所重用的親信之人亦遭到了懲處,多爾袞的名聲在一夜之間從頂峰落入谷底。這種情況,一直到乾隆年間,多爾袞的功績才重新得到肯定。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那麼,如此一位名動一時的人物,有沒有子孫後代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專門查閱了一些資料。按照正史記載,多爾袞雖然一生妻妾眾多,但是,其身下只有一兒一女,女兒東莪為親生,兒子則是從兄弟多鐸那裡過繼而來,名為多爾博,曾是多鐸的第五子。不過,這只是正史上的記載,在中國民間,就有一些學者的觀點與正史相左。

他們認為:多爾袞是有自己的親生兒子的。

史書《清世祖實錄》中有這麼一段話,說“我等當抱王幼子,依皇上以為生。”這段話出自多爾袞旗下的大臣之口,彼時正值多爾袞剛去世不久,他的舊臣因不願轉隸其它親王,遂想繼續跟隨在多爾袞的幼子身邊,同時,依靠皇上以求生存。

前面說過,多爾袞有一養子,此時已長至九歲。按滿族人的傳統,五歲就能騎馬射箭,十四歲就能娶妻生子,所以,九歲的多爾博早已無需再“抱”了,更不屬於“幼”的範疇。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那麼,這個“幼子”所指為誰?

按照《愛新覺羅家族全書》中的說法,傳說,順治時期,多爾袞有一個兒子,且此子並不是從多鐸那裡過繼過來的多爾博,而是他與妻子博爾濟吉特氏所生,不過,後來這個兒子下落不明瞭。

如果,此說不假,那麼,從時間上推斷,這個下落不明的兒子很有可能就是《清世祖實錄》中諸位大臣口中所說的“幼子”。為了使得考據更具說服力,我們不妨解釋一下多爾袞這個神祕之子的母親是誰。

從前文中我們就已得知,此人母親為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濟吉特氏是一個蒙古族姓氏,巧的是,在多爾袞的眾多妻妾中,姓氏為博爾濟吉特的不止一人,其中一位原是肅親王豪格的繼福晉,豪格死後她又為多爾袞所娶,《清太祖實錄》中所說的多爾袞親生子的母親,即為此人。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不過,民間卻有傳言說,這位母親在被多爾袞娶回之前,就已經懷有前夫的孩子,婚後不到十個月就生下了一個兒子,所以,此子應為豪格的血脈。但是,細讀史書便可知道此乃無稽之談,因為,豪格早在此前的幾年就已入獄身亡。

所以,除非豪格轉世超生,否則,這個女子萬萬不可能在幾年之後留下這麼一個遺腹子。

因為多爾袞一生太過傳奇,關於他子孫後代的事蹟,幾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其中,有一句話叫做“留兒子披甲,傳侄子爵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多爾袞死後把自己的爵位傳給了侄子多爾博,而自己的親生兒子卻入伍當兵去了。

關於這種說法還有後續,說後來這個兒子隨著大軍南下,其後軍隊駐紮在廣州,這個兒子也就在廣州安居定業,所以,多爾袞的後人如今有很多都分佈在廣州地區。

多爾袞死後,竟然有一支血脈被吳三桂祕密藏了起來,至今下落成謎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多爾袞被定罪之時,由於,害怕多爾袞的那個親生兒子被害,博爾濟吉特氏遂帶著這個兒子去了多爾博的府上,希望多爾博看在多爾袞的份上,能收留他們兩人。不成想,多爾博貪生怕死,膽小怕事,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於是,博爾濟吉特氏又想找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幫忙,不料,阿濟格此時也被捲入了政治風波中,自身尚且難保,他們母女倆的事也就更是無暇顧及了。據說,多爾袞生前跟大明降臣吳三桂多有來往,想到此時已無他法,博爾濟吉特氏只好去投靠他。

沒想到,這麼個不忠不義之人居然答應了此事,將王子、王妃兩人祕密保護下來。最後,多爾袞的兒子跟隨吳三桂一直到了中國南方。這個故事與前面的一些說法也有相似之處,不過,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多爾袞親生之子是否存在,還有待史學家的進一步考證。

參考資料:

【《清史稿》、《清世祖實錄》、《清太祖實錄》、《愛新覺羅家族全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