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諾神出品,專測智商,將嚴酷的戰場掰開揉碎給你看


《敦刻爾克》諾神出品,專測智商,將嚴酷的戰場掰開揉碎給你看

影片:《敦刻爾克》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作品:《星際穿越》《盜夢空間》《蝙蝠俠》系列)

本文編輯:郝穎妍


2D、IMAX2D已刷,筆者對諾神的愛慕繼《星際穿越》之後抵達了新的高潮。然而相較於導演先生性感的大腦,熒幕之內、數十年前,法郡敦刻爾克上演的戰事本身更加震撼人心。在諾蘭的運作下,麻木的人群,沉沒的驅逐艦,沙灘海面上隨處可見的屍骸全都毫不客氣地傳達著人們對戰爭本該有的敬畏。

一、他說:“我並沒有把這個故事當做戰爭題材。”轉手就將戰爭的慘烈掰開揉碎捧給你看

“敵人每小時都在步步逼近。”

故事講述的是一場關係40萬人的海上大逃殺。扣人心絃的背景音樂將恐怖、緊張的氣氛延續了107分鐘,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犧牲近在咫尺,死亡舉目可見。

《敦刻爾克》諾神出品,專測智商,將嚴酷的戰場掰開揉碎給你看

故事背景是發生在1940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如果你一定要深挖歷史,那麼如下的說明是電影107分鐘裡未詳加體現的,卻是任何一部教科書都能查到的史實:

納粹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當時英、法、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坐擁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兵力與德國旗鼓相當。但法國戰略呆板保守,動員較為遲緩,只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上,對德宣而不戰,以至被德國暗度陳倉。德軍首攻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色當一帶渡河入法國,不久,納粹的鐵蹄又踏入荷蘭、盧森堡。

直至1940年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容納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敦刻爾克》諾神出品,專測智商,將嚴酷的戰場掰開揉碎給你看

可惜,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別說40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就算只撤退4萬人,在德國炮火的強烈襲擊下,後果仍然不堪設想。

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他們的計劃是力爭撤離3萬人。這支雜牌船隊就在這樣危險的情形下,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裡,救出了33萬5千人。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為盟軍在歐洲戰場保存了實力,英國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亨利·莫爾指出,歐洲的光復和德國的失敗就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這絕不是一場奇恥大辱的敗退。就連納粹德國陸軍上將,曾任維斯瓦集團軍群司令的馮·蒂佩爾斯基希在戰後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滿懷敬意地寫道:“英國人完全有理由為他們完成的事業感到自豪!”

好了,以上是你可以明確的史實,很燃對嗎?但參照諾神一貫的作風,即便你將歷史課本倒背如流,也沒法跟上他腦回路的節奏。是的,電影劇情不是你想猜就能猜出來。作為著名懸疑大師、解構大師以及時空轉化大師的諾蘭絕不會讓他的作品這麼的……有跡可循。

二、大玩時空戲碼,海陸空三個維度不同時段的交叉剪輯

永遠不要低估戰爭的殘酷,不要忘記那些乾癟的數字背後,是一張張年輕甚至是稚嫩的面孔。

《敦刻爾克》諾神出品,專測智商,將嚴酷的戰場掰開揉碎給你看

《敦刻爾克》作為一部非典型戰爭片,並未過多呈現爆炸血腥畫面,甚至沒有讓敵人露臉,諾蘭用一個年輕的陸軍士兵,一艘支援民船,一組空軍三條敘事線,分別對應一週、一天、一小時的不同時間跨度,進行穿插交匯的時空敘事,最終使它們完美地交匯融合,極具創新。

諾蘭的對該片劇情是這樣描述的:有些故事在一週內發生,有些在一天內發生,有些則在一小時內發生。

的確,每個故事有自己的時間線,各有起承轉合, 諾蘭把它們打碎,重新組合在一起。而他的目的是:給觀眾只有在電影院大銀幕下才能得到的觀影經歷,帶我們去到現實中永遠不會到的地方。

好吧,智商高就是這麼任性。不怪他的電影票房爆棚,媽的看一遍誰看得懂啊!

《敦刻爾克》諾神出品,專測智商,將嚴酷的戰場掰開揉碎給你看

三、堅持用實景拍攝,還原歷史,重塑觀感體驗

作為實景拍攝的骨灰級擁躉,諾蘭對還原真實場景的執著已達到駭人聽聞的地步。

想當年,諾神拍攝《盜夢空間》時,為了一個不足一分鐘的鏡頭,建造“零重力”的360度全方位旋轉酒店走廊用於完成失重鏡頭的拍攝;同時,他還為了不足一分鐘的畫面,搭建了一個能夠30度傾斜的賓館酒吧。

在拍攝《星際穿越》時,為了滿足地球上最不適合種玉米的環境都種植了玉米地的劇情,諾蘭團隊苦心經營,終於在加拿大北部找到可以實現的環境,並花費大半年時間種出了500畝玉米以供拍攝使用,不服不行。

這次,為了打造身臨其境的死亡體驗,已經有很多商業大片拍攝經驗的諾蘭對實景拍攝的要求更是變本加厲,參與拍攝的演員們能夠親眼看到真實的噴火戰鬥機低空略過所在船隻,發動機轟鳴聲近在咫尺。諾蘭動用洛杉磯實驗室最先進的攝影技術,讓IMAX攝影機上天下海,完成膠片所不能比擬的拍攝效果。此舉也宣示著電影技術的革新。

《敦刻爾克》諾神出品,專測智商,將嚴酷的戰場掰開揉碎給你看

寫到這裡,不得不提及前段時間火爆全國的《戰狼2》,這部堪稱國產票房神話的非典型軍事題材電影若說過人之處,必定提及其精益求精的實景拍攝,為完美呈現片頭6分鐘的水下打鬥戲,導演兼主演吳京在洋流極多的海域中親自跳海25次,堅持水下實拍,也可謂史無前例。

同樣,諾蘭導演作品中所有被觀眾津津樂道的經典場景,無一例外也都是通過實景拍攝完成,可見在任何領域,匠人精神總是值得稱道的,這對當下許多一言不合就綠幕的製作團隊起到了極好的模範作用。

四、故事見微知著,過程曲折動人

《敦刻爾克》這場40萬人的大逃殺中,人的恐懼、絕望與人性的光輝交相纏繞,匯聚成一股叫做“回家”的力量,硬生生將無情的巨浪撕開了道道生機。

40萬英法聯軍最終有33.5萬人被成功救出,遠超預期的3萬人。而隨著影片的落幕,丘吉爾的著名演講內容伴隨著返回祖國的士兵們、燃燒的英國戰機成為觀眾海中揮之不去的印象:“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

那個時代英雄輩出。無論是駕駛自家船隻支援海軍的船長,在大洋上空孤獨作戰的飛行員,還是援救途中不幸死去的“無用”青年都貢獻出了他們生命的能量,而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盟軍主力,也曾為民族和尊嚴、為了幾億人民而戰,此景惺惺相惜頗具共鳴。敦刻爾克撤軍的最大意義是為盟軍在歐洲戰場保留下了實力,進一步講,則是保住了以英、法為主流的西方意識形態,是二戰取得勝利不可或缺的一步。

值得品鑑的歷史,高明的故事講述者,高度真實的觀影體驗。此三者成為我踏入影院貢獻票房的契機,而觀影后的回味無窮促使我落筆成文,分享觀後感支持精品,期盼閱讀此文的你也(已)一睹為快。

《敦刻爾克》諾神出品,專測智商,將嚴酷的戰場掰開揉碎給你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