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身體體驗才是電影的重點

Louis Hothothot:社交網絡讓人們更重視“此地此刻,我做了什麼”。諾蘭用技術滿足觀眾身體體驗的需求。

《敦刻爾克》:身體體驗才是電影的重點

在《敦刻爾克》的全面好評中,我想,什麼都不能阻止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題圖左一)被寫入電影史了。

有趣的是,這是一部最不諾蘭的電影,或者說這真是一部最缺乏智力互動的諾蘭電影,再或者說這簡直就是一部人道主義的主旋律宣傳片;然而,這是一部技術上高難度的電影,所以,這仍是一部好評如潮的,高票房的電影。

無論如何,這部電影,真是一部可以解讀當代人對電影的消費需求的電影!

先說說吐槽的諾蘭粉們,他們的失望無怪乎這部電影太平淡了,沒有燒腦的劇情,也沒有深刻的人物刻畫,沒有深度的主題,沒有複雜的敘事。如果我們對諾蘭的期待還未曾從《盜夢空間》中走出來,結果走到《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一看,在107分鐘裡,我只看到了一個匿名的英國小鮮肉士兵,像個導遊一樣,帶著我們浮光掠影地看看“戰爭多殘酷,我多害怕”。缺乏了立體感的人物塑造,電影敘事扁平而缺少層次,對不起,我甚至忘了小鮮肉的名字!

然而,更多的人還是認為電影是成功的,技術上的實驗性讓我們看得很爽。這個觀點很有意思地表明,體驗和消費電影的技術性,已經成為當代觀影需求的主流。

與此同時,人們的消費理念更多地傾向於即時化的消費,這大概就是社交網絡帶給我們社會的最大改變了,我們更重視“此地此刻,我做了什麼”。諾蘭在創作《敦刻爾克》的時候,考慮的就是“讓觀眾去體會,不是關於回到故事中,而是體驗關於故事的那個時刻,把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時間放在一起,是物理化的空間、溫度、氣味、環境。關於水,關於沙灘,關於在困境中尋找出路。”

為此,諾蘭在敦刻爾克行動發生的季節,去了敦刻爾克。他回憶說:“我下了水,很冷,真的很冷,海上很危險,我永遠記得那種危險的感受,而這個,就是我做這個電影的視角。”諾蘭就是想讓觀眾對這種危險的體驗感同身受,他不惜拋棄了慣用的和觀眾互動的智力遊戲,而專注新技術,所以採用了最具沉浸式體驗的電影技術IMAX,讓觀眾的身體體驗更加強烈。諾蘭說:“用電影調動起四肢不動的觀眾的情緒,是老式電影的理念;而新技術,比如說VR電影,都是朝著身體體驗的方向在發展。”

實際上,諾蘭開始寫了個76頁的劇本。但是隨後,逐漸簡化電影的對白,而專注在“用今天的新技術把這個故事講的不一樣?如何表達處在這個困難時刻的人們的感受”上,因為這樣更能讓觀眾去體會角色們所處的物理狀況,也可以建立一種主觀的視角和體驗,將角色們的情感、痛苦和恐懼,通過這個電影塑造的物理環境,傳達給觀眾,去感受被圍追堵截、疲於拼命的危險感。諾蘭說:“IMAX技術是目前為止最能提供乾淨、純粹的電影圖像的設備。有了《星際穿越》的製作經驗,我們才逐漸掌握了大畫幅圖像的製作工藝。這是最漂亮的視聽方式,沉浸式的審美,帶來視聽的現場感的體驗。”

所以說,技術實踐上看,諾蘭成功了。

從很多層面上來看,這部電影是關於時間的。電影的故事中,士兵們在搶奪時間;電影的各種技術實驗,又是關於記錄時間的。在電影中,故事的三條線索也是關於三個不同時段中交叉發生的故事,即:陸地上一星期的故事,海上一天的故事,以及空中一小時的故事。為了在電影中營造時間緊迫感,諾蘭錄下秒錶的“滴答滴答”聲,來製作聲音效果。這些,都讓觀眾對時間的感受更為迫切。107分鐘的電影,追隨著角色在“逃亡-暫時獲救-再次逃向下一站”的歷險。

對於吐槽劇情薄弱的諾蘭粉絲們,往往在消費電影的戲劇性,而諾蘭的大多數電影正是依靠電影戲劇性,尤其是出人意料的劇情和複雜的敘事而被廣為擁簇的;這個當然無可厚非,因為對戲劇性的消費,本來就是從好萊塢經典時代開始的,人們觀影體驗的一個持久的傳統。而今,新的技術則是視覺性的、身體性的、體驗性的、即時性的。這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電腦遊戲在當代生活中的影響力日益強大的原因,以至於電影的美學,都在朝著遊戲美學的方向改變。

關於電影應該重劇情還是重技術的理念爭議,可以說已經曠日持久。今天,終於看到連諾蘭這樣堅持捍衛劇情和敘事的大導演,都在新技術電影的大潮中,改變了創作的路數。可以說,當代的主流電影理念已經更進一步地轉型了。

最後,不能不說,我很期待諾蘭對這部電影放映後的反思會是怎樣,尤其是面對一部分粉絲的吐槽失望和另一部分的擁護,他的下一部創作會走向何方?現在,我比以往更期待諾蘭的下一部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