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在獄中

“歷史倪說”認為,魏其侯竇嬰被處死此前已有跡象表明,因其所作所為不是與王夫人作對,即是深令王皇后忌恨,當昔日的王夫人、王皇后一朝成為王太后之時,必定千方百計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一、因太子劉榮之事而結怨

1、王夫人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而令漢景帝爆發雷霆之怒,當場被處死,且牽連到當時的太子劉榮。當漢景帝做出廢掉太子劉榮的決定時,時任太子太傅的魏其侯竇嬰,極力勸諫,力保太子劉榮,甚至不惜稱病辭職,終未能改變漢景帝的決定。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令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在獄中

“歷史倪說”認為,魏其侯竇嬰被處死此前已有跡象表明,因其所作所為不是與王夫人作對,即是深令王皇后忌恨,當昔日的王夫人、王皇后一朝成為王太后之時,必定千方百計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一、因太子劉榮之事而結怨

1、王夫人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而令漢景帝爆發雷霆之怒,當場被處死,且牽連到當時的太子劉榮。當漢景帝做出廢掉太子劉榮的決定時,時任太子太傅的魏其侯竇嬰,極力勸諫,力保太子劉榮,甚至不惜稱病辭職,終未能改變漢景帝的決定。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令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

2、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但其作為前太子尚在人世,雖遠離朝廷,卻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他的存在勢必對王皇后和太子劉徹的地位構成威脅,王皇后寢食難安,時刻尋找機會置臨江王劉榮於死地。

當臨江王劉榮獲罪之後,準備向漢景帝寫信開脫。但當臨江王劉榮向中尉府索要書寫所需刀筆時,中尉府的長官正是號稱“蒼鷹”的酷吏郅都,嚴令禁止官吏向其提供刀筆。此時,密切關注此事的魏其侯竇嬰為臨江王劉榮提供了刀筆之便。

魏其侯竇嬰自認為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但令人出乎預料,臨江王劉榮寫完呈送給漢景帝的謝罪的信之後,即自殺了。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在獄中

“歷史倪說”認為,魏其侯竇嬰被處死此前已有跡象表明,因其所作所為不是與王夫人作對,即是深令王皇后忌恨,當昔日的王夫人、王皇后一朝成為王太后之時,必定千方百計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一、因太子劉榮之事而結怨

1、王夫人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而令漢景帝爆發雷霆之怒,當場被處死,且牽連到當時的太子劉榮。當漢景帝做出廢掉太子劉榮的決定時,時任太子太傅的魏其侯竇嬰,極力勸諫,力保太子劉榮,甚至不惜稱病辭職,終未能改變漢景帝的決定。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令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

2、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但其作為前太子尚在人世,雖遠離朝廷,卻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他的存在勢必對王皇后和太子劉徹的地位構成威脅,王皇后寢食難安,時刻尋找機會置臨江王劉榮於死地。

當臨江王劉榮獲罪之後,準備向漢景帝寫信開脫。但當臨江王劉榮向中尉府索要書寫所需刀筆時,中尉府的長官正是號稱“蒼鷹”的酷吏郅都,嚴令禁止官吏向其提供刀筆。此時,密切關注此事的魏其侯竇嬰為臨江王劉榮提供了刀筆之便。

魏其侯竇嬰自認為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但令人出乎預料,臨江王劉榮寫完呈送給漢景帝的謝罪的信之後,即自殺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密切關注臨江王劉榮

臨江王劉榮死的蹊蹺,但無人為其伸冤,因為所有人均心知肚明臨江王劉榮之死直接受益者是當時的王皇后和太子劉徹。所以說,魏其侯竇嬰無形之中又做了與王皇后作對的事。

二、兒媳對婆婆之恨遷怒於他人

當初王太后歷經拋夫棄女之大悲大痛,才被送入太子劉啟宮中,但其雖為將來富貴而來,卻無法立即享受榮華富貴,因為此時太子宮的女主人是薄太后為太子劉啟迎娶的太子妃薄氏,其入宮後一定吃了不少苦頭,至獲太子寵幸必定經歷了漫長的路程,且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另外,太皇太后竇氏一生大多數時光摸爬滾打於漢宮中,且身為王太后的婆婆,對其必定嚴厲無比。可以說,王太后一直生活在太皇太后竇氏的大棒之下,對其之恨不言自明。王太后對太皇太后竇氏無可奈何,只能遷怒於竇氏宗親,魏其侯竇嬰替太皇太后竇氏“受過”,且“當仁不讓”。

三、為上位而獻媚,銘記於心

王太后當初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派田蚡巴結魏其侯竇嬰,行事猶如竇嬰的孫子,其醜態必定令人作嘔。當太皇太后竇氏去世,王太后、田蚡掌權,時刻尋找機會準備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王皇后來自平民之家,於漢廷毫無根基,鑑於其勢單力薄,雖獲寵而為皇后,僅憑獲寵後宮難以長久,且漢景帝時代後宮真正的主人是竇太后。

王皇后認為,必須在漢廷尋找可靠助手從中幫襯,否則難成大事。於是,王皇后傾全力支持同母弟田蚡四處活動。田蚡鎖定的目標正是當時權傾朝野的魏其侯竇嬰,而且還是竇太后的從侄。

當時田蚡僅僅是個小郎官,而魏其侯竇嬰已經官居大將軍。於是,田蚡傾其所有遊走有魏其侯及其門客之間,迎來送往陪侍宴飲,舉手投足之間儼然魏其侯孫子一般。至漢景帝晚年,田蚡方靠眾人抬舉,加上口辯之才,日漸獲寵,官至太中大夫。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及孝景晚節,蚡益貴幸,為太中大夫。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在獄中

“歷史倪說”認為,魏其侯竇嬰被處死此前已有跡象表明,因其所作所為不是與王夫人作對,即是深令王皇后忌恨,當昔日的王夫人、王皇后一朝成為王太后之時,必定千方百計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一、因太子劉榮之事而結怨

1、王夫人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而令漢景帝爆發雷霆之怒,當場被處死,且牽連到當時的太子劉榮。當漢景帝做出廢掉太子劉榮的決定時,時任太子太傅的魏其侯竇嬰,極力勸諫,力保太子劉榮,甚至不惜稱病辭職,終未能改變漢景帝的決定。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令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

2、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但其作為前太子尚在人世,雖遠離朝廷,卻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他的存在勢必對王皇后和太子劉徹的地位構成威脅,王皇后寢食難安,時刻尋找機會置臨江王劉榮於死地。

當臨江王劉榮獲罪之後,準備向漢景帝寫信開脫。但當臨江王劉榮向中尉府索要書寫所需刀筆時,中尉府的長官正是號稱“蒼鷹”的酷吏郅都,嚴令禁止官吏向其提供刀筆。此時,密切關注此事的魏其侯竇嬰為臨江王劉榮提供了刀筆之便。

魏其侯竇嬰自認為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但令人出乎預料,臨江王劉榮寫完呈送給漢景帝的謝罪的信之後,即自殺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密切關注臨江王劉榮

臨江王劉榮死的蹊蹺,但無人為其伸冤,因為所有人均心知肚明臨江王劉榮之死直接受益者是當時的王皇后和太子劉徹。所以說,魏其侯竇嬰無形之中又做了與王皇后作對的事。

二、兒媳對婆婆之恨遷怒於他人

當初王太后歷經拋夫棄女之大悲大痛,才被送入太子劉啟宮中,但其雖為將來富貴而來,卻無法立即享受榮華富貴,因為此時太子宮的女主人是薄太后為太子劉啟迎娶的太子妃薄氏,其入宮後一定吃了不少苦頭,至獲太子寵幸必定經歷了漫長的路程,且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另外,太皇太后竇氏一生大多數時光摸爬滾打於漢宮中,且身為王太后的婆婆,對其必定嚴厲無比。可以說,王太后一直生活在太皇太后竇氏的大棒之下,對其之恨不言自明。王太后對太皇太后竇氏無可奈何,只能遷怒於竇氏宗親,魏其侯竇嬰替太皇太后竇氏“受過”,且“當仁不讓”。

三、為上位而獻媚,銘記於心

王太后當初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派田蚡巴結魏其侯竇嬰,行事猶如竇嬰的孫子,其醜態必定令人作嘔。當太皇太后竇氏去世,王太后、田蚡掌權,時刻尋找機會準備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王皇后來自平民之家,於漢廷毫無根基,鑑於其勢單力薄,雖獲寵而為皇后,僅憑獲寵後宮難以長久,且漢景帝時代後宮真正的主人是竇太后。

王皇后認為,必須在漢廷尋找可靠助手從中幫襯,否則難成大事。於是,王皇后傾全力支持同母弟田蚡四處活動。田蚡鎖定的目標正是當時權傾朝野的魏其侯竇嬰,而且還是竇太后的從侄。

當時田蚡僅僅是個小郎官,而魏其侯竇嬰已經官居大將軍。於是,田蚡傾其所有遊走有魏其侯及其門客之間,迎來送往陪侍宴飲,舉手投足之間儼然魏其侯孫子一般。至漢景帝晚年,田蚡方靠眾人抬舉,加上口辯之才,日漸獲寵,官至太中大夫。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及孝景晚節,蚡益貴幸,為太中大夫。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不入流的田蚡

漢景帝駕崩之後,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田蚡以舅舅的身份獲封武安侯。漢武帝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因病辭職。當漢武帝重新考慮丞相人選的時候,武安侯田蚡即有獵取丞相之心,但其自知無論能力、人望無法與魏其侯竇嬰相比,即建議漢武帝以魏其侯竇嬰為丞相,而自己“屈居”太尉之職。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在獄中

“歷史倪說”認為,魏其侯竇嬰被處死此前已有跡象表明,因其所作所為不是與王夫人作對,即是深令王皇后忌恨,當昔日的王夫人、王皇后一朝成為王太后之時,必定千方百計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一、因太子劉榮之事而結怨

1、王夫人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而令漢景帝爆發雷霆之怒,當場被處死,且牽連到當時的太子劉榮。當漢景帝做出廢掉太子劉榮的決定時,時任太子太傅的魏其侯竇嬰,極力勸諫,力保太子劉榮,甚至不惜稱病辭職,終未能改變漢景帝的決定。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令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

2、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但其作為前太子尚在人世,雖遠離朝廷,卻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他的存在勢必對王皇后和太子劉徹的地位構成威脅,王皇后寢食難安,時刻尋找機會置臨江王劉榮於死地。

當臨江王劉榮獲罪之後,準備向漢景帝寫信開脫。但當臨江王劉榮向中尉府索要書寫所需刀筆時,中尉府的長官正是號稱“蒼鷹”的酷吏郅都,嚴令禁止官吏向其提供刀筆。此時,密切關注此事的魏其侯竇嬰為臨江王劉榮提供了刀筆之便。

魏其侯竇嬰自認為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但令人出乎預料,臨江王劉榮寫完呈送給漢景帝的謝罪的信之後,即自殺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密切關注臨江王劉榮

臨江王劉榮死的蹊蹺,但無人為其伸冤,因為所有人均心知肚明臨江王劉榮之死直接受益者是當時的王皇后和太子劉徹。所以說,魏其侯竇嬰無形之中又做了與王皇后作對的事。

二、兒媳對婆婆之恨遷怒於他人

當初王太后歷經拋夫棄女之大悲大痛,才被送入太子劉啟宮中,但其雖為將來富貴而來,卻無法立即享受榮華富貴,因為此時太子宮的女主人是薄太后為太子劉啟迎娶的太子妃薄氏,其入宮後一定吃了不少苦頭,至獲太子寵幸必定經歷了漫長的路程,且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另外,太皇太后竇氏一生大多數時光摸爬滾打於漢宮中,且身為王太后的婆婆,對其必定嚴厲無比。可以說,王太后一直生活在太皇太后竇氏的大棒之下,對其之恨不言自明。王太后對太皇太后竇氏無可奈何,只能遷怒於竇氏宗親,魏其侯竇嬰替太皇太后竇氏“受過”,且“當仁不讓”。

三、為上位而獻媚,銘記於心

王太后當初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派田蚡巴結魏其侯竇嬰,行事猶如竇嬰的孫子,其醜態必定令人作嘔。當太皇太后竇氏去世,王太后、田蚡掌權,時刻尋找機會準備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王皇后來自平民之家,於漢廷毫無根基,鑑於其勢單力薄,雖獲寵而為皇后,僅憑獲寵後宮難以長久,且漢景帝時代後宮真正的主人是竇太后。

王皇后認為,必須在漢廷尋找可靠助手從中幫襯,否則難成大事。於是,王皇后傾全力支持同母弟田蚡四處活動。田蚡鎖定的目標正是當時權傾朝野的魏其侯竇嬰,而且還是竇太后的從侄。

當時田蚡僅僅是個小郎官,而魏其侯竇嬰已經官居大將軍。於是,田蚡傾其所有遊走有魏其侯及其門客之間,迎來送往陪侍宴飲,舉手投足之間儼然魏其侯孫子一般。至漢景帝晚年,田蚡方靠眾人抬舉,加上口辯之才,日漸獲寵,官至太中大夫。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及孝景晚節,蚡益貴幸,為太中大夫。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不入流的田蚡

漢景帝駕崩之後,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田蚡以舅舅的身份獲封武安侯。漢武帝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因病辭職。當漢武帝重新考慮丞相人選的時候,武安侯田蚡即有獵取丞相之心,但其自知無論能力、人望無法與魏其侯竇嬰相比,即建議漢武帝以魏其侯竇嬰為丞相,而自己“屈居”太尉之職。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與田蚡分任丞相、太尉

但武安侯田蚡謀取丞相之位的念頭並未就此停息,反而愈演愈烈,為了籠絡人心,其對門客非常謙卑,且屢次向朝廷推薦賦閒在家的名士入朝為官,欲以此聲勢壓倒將相集團。在王太后的幫助下,武安侯田蚡最終成為丞相。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卑下賓客,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

後來,武安侯田蚡在王太后的幫助下,從魏其侯竇嬰名下拉攏了不少人投至其名下。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后故,親倖,數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日益橫。

漢武帝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駕崩,與其相關的親族從此一落千丈,魏其侯竇嬰首當其衝。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將軍獨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獨厚遇灌將軍。

四、遇可乘之機,痛下殺手

漢武帝元光三年,正是魏其侯竇嬰那個始終不離不棄的至交灌夫,在武安侯田蚡的家宴上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獄,並被判處死刑。灌夫這位豬隊友的出現,令處處自保的魏其侯竇嬰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在獄中

“歷史倪說”認為,魏其侯竇嬰被處死此前已有跡象表明,因其所作所為不是與王夫人作對,即是深令王皇后忌恨,當昔日的王夫人、王皇后一朝成為王太后之時,必定千方百計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一、因太子劉榮之事而結怨

1、王夫人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而令漢景帝爆發雷霆之怒,當場被處死,且牽連到當時的太子劉榮。當漢景帝做出廢掉太子劉榮的決定時,時任太子太傅的魏其侯竇嬰,極力勸諫,力保太子劉榮,甚至不惜稱病辭職,終未能改變漢景帝的決定。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令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

2、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但其作為前太子尚在人世,雖遠離朝廷,卻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他的存在勢必對王皇后和太子劉徹的地位構成威脅,王皇后寢食難安,時刻尋找機會置臨江王劉榮於死地。

當臨江王劉榮獲罪之後,準備向漢景帝寫信開脫。但當臨江王劉榮向中尉府索要書寫所需刀筆時,中尉府的長官正是號稱“蒼鷹”的酷吏郅都,嚴令禁止官吏向其提供刀筆。此時,密切關注此事的魏其侯竇嬰為臨江王劉榮提供了刀筆之便。

魏其侯竇嬰自認為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但令人出乎預料,臨江王劉榮寫完呈送給漢景帝的謝罪的信之後,即自殺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密切關注臨江王劉榮

臨江王劉榮死的蹊蹺,但無人為其伸冤,因為所有人均心知肚明臨江王劉榮之死直接受益者是當時的王皇后和太子劉徹。所以說,魏其侯竇嬰無形之中又做了與王皇后作對的事。

二、兒媳對婆婆之恨遷怒於他人

當初王太后歷經拋夫棄女之大悲大痛,才被送入太子劉啟宮中,但其雖為將來富貴而來,卻無法立即享受榮華富貴,因為此時太子宮的女主人是薄太后為太子劉啟迎娶的太子妃薄氏,其入宮後一定吃了不少苦頭,至獲太子寵幸必定經歷了漫長的路程,且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另外,太皇太后竇氏一生大多數時光摸爬滾打於漢宮中,且身為王太后的婆婆,對其必定嚴厲無比。可以說,王太后一直生活在太皇太后竇氏的大棒之下,對其之恨不言自明。王太后對太皇太后竇氏無可奈何,只能遷怒於竇氏宗親,魏其侯竇嬰替太皇太后竇氏“受過”,且“當仁不讓”。

三、為上位而獻媚,銘記於心

王太后當初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派田蚡巴結魏其侯竇嬰,行事猶如竇嬰的孫子,其醜態必定令人作嘔。當太皇太后竇氏去世,王太后、田蚡掌權,時刻尋找機會準備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王皇后來自平民之家,於漢廷毫無根基,鑑於其勢單力薄,雖獲寵而為皇后,僅憑獲寵後宮難以長久,且漢景帝時代後宮真正的主人是竇太后。

王皇后認為,必須在漢廷尋找可靠助手從中幫襯,否則難成大事。於是,王皇后傾全力支持同母弟田蚡四處活動。田蚡鎖定的目標正是當時權傾朝野的魏其侯竇嬰,而且還是竇太后的從侄。

當時田蚡僅僅是個小郎官,而魏其侯竇嬰已經官居大將軍。於是,田蚡傾其所有遊走有魏其侯及其門客之間,迎來送往陪侍宴飲,舉手投足之間儼然魏其侯孫子一般。至漢景帝晚年,田蚡方靠眾人抬舉,加上口辯之才,日漸獲寵,官至太中大夫。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及孝景晚節,蚡益貴幸,為太中大夫。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不入流的田蚡

漢景帝駕崩之後,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田蚡以舅舅的身份獲封武安侯。漢武帝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因病辭職。當漢武帝重新考慮丞相人選的時候,武安侯田蚡即有獵取丞相之心,但其自知無論能力、人望無法與魏其侯竇嬰相比,即建議漢武帝以魏其侯竇嬰為丞相,而自己“屈居”太尉之職。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與田蚡分任丞相、太尉

但武安侯田蚡謀取丞相之位的念頭並未就此停息,反而愈演愈烈,為了籠絡人心,其對門客非常謙卑,且屢次向朝廷推薦賦閒在家的名士入朝為官,欲以此聲勢壓倒將相集團。在王太后的幫助下,武安侯田蚡最終成為丞相。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卑下賓客,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

後來,武安侯田蚡在王太后的幫助下,從魏其侯竇嬰名下拉攏了不少人投至其名下。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后故,親倖,數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日益橫。

漢武帝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駕崩,與其相關的親族從此一落千丈,魏其侯竇嬰首當其衝。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將軍獨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獨厚遇灌將軍。

四、遇可乘之機,痛下殺手

漢武帝元光三年,正是魏其侯竇嬰那個始終不離不棄的至交灌夫,在武安侯田蚡的家宴上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獄,並被判處死刑。灌夫這位豬隊友的出現,令處處自保的魏其侯竇嬰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灌夫得罪田蚡

魏其侯竇嬰為了救灌夫傾盡了全力,並當眾在朝會上為灌夫之事與田蚡辯論。但是迫於王太后的壓力,灌夫及其全族仍被判為有罪,且棄市。

當此關鍵時刻,魏其侯竇嬰以曾受漢景帝遺詔為名請求漢武帝召見,即“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由於事發突然,大行立即赴國家檔案庫核對,卻並未發現該遺詔的宮中副本。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在獄中

“歷史倪說”認為,魏其侯竇嬰被處死此前已有跡象表明,因其所作所為不是與王夫人作對,即是深令王皇后忌恨,當昔日的王夫人、王皇后一朝成為王太后之時,必定千方百計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一、因太子劉榮之事而結怨

1、王夫人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而令漢景帝爆發雷霆之怒,當場被處死,且牽連到當時的太子劉榮。當漢景帝做出廢掉太子劉榮的決定時,時任太子太傅的魏其侯竇嬰,極力勸諫,力保太子劉榮,甚至不惜稱病辭職,終未能改變漢景帝的決定。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令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

2、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但其作為前太子尚在人世,雖遠離朝廷,卻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他的存在勢必對王皇后和太子劉徹的地位構成威脅,王皇后寢食難安,時刻尋找機會置臨江王劉榮於死地。

當臨江王劉榮獲罪之後,準備向漢景帝寫信開脫。但當臨江王劉榮向中尉府索要書寫所需刀筆時,中尉府的長官正是號稱“蒼鷹”的酷吏郅都,嚴令禁止官吏向其提供刀筆。此時,密切關注此事的魏其侯竇嬰為臨江王劉榮提供了刀筆之便。

魏其侯竇嬰自認為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但令人出乎預料,臨江王劉榮寫完呈送給漢景帝的謝罪的信之後,即自殺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密切關注臨江王劉榮

臨江王劉榮死的蹊蹺,但無人為其伸冤,因為所有人均心知肚明臨江王劉榮之死直接受益者是當時的王皇后和太子劉徹。所以說,魏其侯竇嬰無形之中又做了與王皇后作對的事。

二、兒媳對婆婆之恨遷怒於他人

當初王太后歷經拋夫棄女之大悲大痛,才被送入太子劉啟宮中,但其雖為將來富貴而來,卻無法立即享受榮華富貴,因為此時太子宮的女主人是薄太后為太子劉啟迎娶的太子妃薄氏,其入宮後一定吃了不少苦頭,至獲太子寵幸必定經歷了漫長的路程,且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另外,太皇太后竇氏一生大多數時光摸爬滾打於漢宮中,且身為王太后的婆婆,對其必定嚴厲無比。可以說,王太后一直生活在太皇太后竇氏的大棒之下,對其之恨不言自明。王太后對太皇太后竇氏無可奈何,只能遷怒於竇氏宗親,魏其侯竇嬰替太皇太后竇氏“受過”,且“當仁不讓”。

三、為上位而獻媚,銘記於心

王太后當初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派田蚡巴結魏其侯竇嬰,行事猶如竇嬰的孫子,其醜態必定令人作嘔。當太皇太后竇氏去世,王太后、田蚡掌權,時刻尋找機會準備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王皇后來自平民之家,於漢廷毫無根基,鑑於其勢單力薄,雖獲寵而為皇后,僅憑獲寵後宮難以長久,且漢景帝時代後宮真正的主人是竇太后。

王皇后認為,必須在漢廷尋找可靠助手從中幫襯,否則難成大事。於是,王皇后傾全力支持同母弟田蚡四處活動。田蚡鎖定的目標正是當時權傾朝野的魏其侯竇嬰,而且還是竇太后的從侄。

當時田蚡僅僅是個小郎官,而魏其侯竇嬰已經官居大將軍。於是,田蚡傾其所有遊走有魏其侯及其門客之間,迎來送往陪侍宴飲,舉手投足之間儼然魏其侯孫子一般。至漢景帝晚年,田蚡方靠眾人抬舉,加上口辯之才,日漸獲寵,官至太中大夫。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及孝景晚節,蚡益貴幸,為太中大夫。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不入流的田蚡

漢景帝駕崩之後,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田蚡以舅舅的身份獲封武安侯。漢武帝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因病辭職。當漢武帝重新考慮丞相人選的時候,武安侯田蚡即有獵取丞相之心,但其自知無論能力、人望無法與魏其侯竇嬰相比,即建議漢武帝以魏其侯竇嬰為丞相,而自己“屈居”太尉之職。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與田蚡分任丞相、太尉

但武安侯田蚡謀取丞相之位的念頭並未就此停息,反而愈演愈烈,為了籠絡人心,其對門客非常謙卑,且屢次向朝廷推薦賦閒在家的名士入朝為官,欲以此聲勢壓倒將相集團。在王太后的幫助下,武安侯田蚡最終成為丞相。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卑下賓客,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

後來,武安侯田蚡在王太后的幫助下,從魏其侯竇嬰名下拉攏了不少人投至其名下。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后故,親倖,數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日益橫。

漢武帝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駕崩,與其相關的親族從此一落千丈,魏其侯竇嬰首當其衝。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將軍獨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獨厚遇灌將軍。

四、遇可乘之機,痛下殺手

漢武帝元光三年,正是魏其侯竇嬰那個始終不離不棄的至交灌夫,在武安侯田蚡的家宴上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獄,並被判處死刑。灌夫這位豬隊友的出現,令處處自保的魏其侯竇嬰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灌夫得罪田蚡

魏其侯竇嬰為了救灌夫傾盡了全力,並當眾在朝會上為灌夫之事與田蚡辯論。但是迫於王太后的壓力,灌夫及其全族仍被判為有罪,且棄市。

當此關鍵時刻,魏其侯竇嬰以曾受漢景帝遺詔為名請求漢武帝召見,即“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由於事發突然,大行立即赴國家檔案庫核對,卻並未發現該遺詔的宮中副本。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漢武帝準備不罪竇嬰

於是武安侯田蚡以此為藉口立即指使朝臣以“偽造詔書罪”彈劾魏其侯竇嬰,並請求將其立即處死。但是漢武帝清楚魏其侯竇嬰的為人,並未對其問罪處理,只是將灌夫及全族處決。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在獄中

“歷史倪說”認為,魏其侯竇嬰被處死此前已有跡象表明,因其所作所為不是與王夫人作對,即是深令王皇后忌恨,當昔日的王夫人、王皇后一朝成為王太后之時,必定千方百計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一、因太子劉榮之事而結怨

1、王夫人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而令漢景帝爆發雷霆之怒,當場被處死,且牽連到當時的太子劉榮。當漢景帝做出廢掉太子劉榮的決定時,時任太子太傅的魏其侯竇嬰,極力勸諫,力保太子劉榮,甚至不惜稱病辭職,終未能改變漢景帝的決定。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令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

2、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但其作為前太子尚在人世,雖遠離朝廷,卻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他的存在勢必對王皇后和太子劉徹的地位構成威脅,王皇后寢食難安,時刻尋找機會置臨江王劉榮於死地。

當臨江王劉榮獲罪之後,準備向漢景帝寫信開脫。但當臨江王劉榮向中尉府索要書寫所需刀筆時,中尉府的長官正是號稱“蒼鷹”的酷吏郅都,嚴令禁止官吏向其提供刀筆。此時,密切關注此事的魏其侯竇嬰為臨江王劉榮提供了刀筆之便。

魏其侯竇嬰自認為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但令人出乎預料,臨江王劉榮寫完呈送給漢景帝的謝罪的信之後,即自殺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密切關注臨江王劉榮

臨江王劉榮死的蹊蹺,但無人為其伸冤,因為所有人均心知肚明臨江王劉榮之死直接受益者是當時的王皇后和太子劉徹。所以說,魏其侯竇嬰無形之中又做了與王皇后作對的事。

二、兒媳對婆婆之恨遷怒於他人

當初王太后歷經拋夫棄女之大悲大痛,才被送入太子劉啟宮中,但其雖為將來富貴而來,卻無法立即享受榮華富貴,因為此時太子宮的女主人是薄太后為太子劉啟迎娶的太子妃薄氏,其入宮後一定吃了不少苦頭,至獲太子寵幸必定經歷了漫長的路程,且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另外,太皇太后竇氏一生大多數時光摸爬滾打於漢宮中,且身為王太后的婆婆,對其必定嚴厲無比。可以說,王太后一直生活在太皇太后竇氏的大棒之下,對其之恨不言自明。王太后對太皇太后竇氏無可奈何,只能遷怒於竇氏宗親,魏其侯竇嬰替太皇太后竇氏“受過”,且“當仁不讓”。

三、為上位而獻媚,銘記於心

王太后當初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派田蚡巴結魏其侯竇嬰,行事猶如竇嬰的孫子,其醜態必定令人作嘔。當太皇太后竇氏去世,王太后、田蚡掌權,時刻尋找機會準備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王皇后來自平民之家,於漢廷毫無根基,鑑於其勢單力薄,雖獲寵而為皇后,僅憑獲寵後宮難以長久,且漢景帝時代後宮真正的主人是竇太后。

王皇后認為,必須在漢廷尋找可靠助手從中幫襯,否則難成大事。於是,王皇后傾全力支持同母弟田蚡四處活動。田蚡鎖定的目標正是當時權傾朝野的魏其侯竇嬰,而且還是竇太后的從侄。

當時田蚡僅僅是個小郎官,而魏其侯竇嬰已經官居大將軍。於是,田蚡傾其所有遊走有魏其侯及其門客之間,迎來送往陪侍宴飲,舉手投足之間儼然魏其侯孫子一般。至漢景帝晚年,田蚡方靠眾人抬舉,加上口辯之才,日漸獲寵,官至太中大夫。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及孝景晚節,蚡益貴幸,為太中大夫。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不入流的田蚡

漢景帝駕崩之後,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田蚡以舅舅的身份獲封武安侯。漢武帝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因病辭職。當漢武帝重新考慮丞相人選的時候,武安侯田蚡即有獵取丞相之心,但其自知無論能力、人望無法與魏其侯竇嬰相比,即建議漢武帝以魏其侯竇嬰為丞相,而自己“屈居”太尉之職。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與田蚡分任丞相、太尉

但武安侯田蚡謀取丞相之位的念頭並未就此停息,反而愈演愈烈,為了籠絡人心,其對門客非常謙卑,且屢次向朝廷推薦賦閒在家的名士入朝為官,欲以此聲勢壓倒將相集團。在王太后的幫助下,武安侯田蚡最終成為丞相。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卑下賓客,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

後來,武安侯田蚡在王太后的幫助下,從魏其侯竇嬰名下拉攏了不少人投至其名下。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后故,親倖,數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日益橫。

漢武帝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駕崩,與其相關的親族從此一落千丈,魏其侯竇嬰首當其衝。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將軍獨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獨厚遇灌將軍。

四、遇可乘之機,痛下殺手

漢武帝元光三年,正是魏其侯竇嬰那個始終不離不棄的至交灌夫,在武安侯田蚡的家宴上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獄,並被判處死刑。灌夫這位豬隊友的出現,令處處自保的魏其侯竇嬰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灌夫得罪田蚡

魏其侯竇嬰為了救灌夫傾盡了全力,並當眾在朝會上為灌夫之事與田蚡辯論。但是迫於王太后的壓力,灌夫及其全族仍被判為有罪,且棄市。

當此關鍵時刻,魏其侯竇嬰以曾受漢景帝遺詔為名請求漢武帝召見,即“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由於事發突然,大行立即赴國家檔案庫核對,卻並未發現該遺詔的宮中副本。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漢武帝準備不罪竇嬰

於是武安侯田蚡以此為藉口立即指使朝臣以“偽造詔書罪”彈劾魏其侯竇嬰,並請求將其立即處死。但是漢武帝清楚魏其侯竇嬰的為人,並未對其問罪處理,只是將灌夫及全族處決。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聞聽灌夫獲罪

魏其侯竇嬰聞聽此事憤慨萬分,以至於中風不起,且絕食表達抗議。後來,魏其侯竇嬰得知,漢武帝並未有因灌夫之事遷怒於自己的意思,便逐漸好轉。

但王太后、武安侯田蚡對魏其侯竇嬰恨之入骨,豈能放過千載難逢的機會,隨即以母后之尊大發雷霆,要求立即處死魏其侯竇嬰。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上食太后,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乎!”

"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冬,十二月晦,論殺魏其於渭城。

這段記載說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初,魏其侯竇嬰以棄市罪在渭城被處死。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在獄中

“歷史倪說”認為,魏其侯竇嬰被處死此前已有跡象表明,因其所作所為不是與王夫人作對,即是深令王皇后忌恨,當昔日的王夫人、王皇后一朝成為王太后之時,必定千方百計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一、因太子劉榮之事而結怨

1、王夫人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而令漢景帝爆發雷霆之怒,當場被處死,且牽連到當時的太子劉榮。當漢景帝做出廢掉太子劉榮的決定時,時任太子太傅的魏其侯竇嬰,極力勸諫,力保太子劉榮,甚至不惜稱病辭職,終未能改變漢景帝的決定。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令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孝景七年,慄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魏其侯竇嬰力保太子劉榮

2、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但其作為前太子尚在人世,雖遠離朝廷,卻有死灰復燃的可能,他的存在勢必對王皇后和太子劉徹的地位構成威脅,王皇后寢食難安,時刻尋找機會置臨江王劉榮於死地。

當臨江王劉榮獲罪之後,準備向漢景帝寫信開脫。但當臨江王劉榮向中尉府索要書寫所需刀筆時,中尉府的長官正是號稱“蒼鷹”的酷吏郅都,嚴令禁止官吏向其提供刀筆。此時,密切關注此事的魏其侯竇嬰為臨江王劉榮提供了刀筆之便。

魏其侯竇嬰自認為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但令人出乎預料,臨江王劉榮寫完呈送給漢景帝的謝罪的信之後,即自殺了。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密切關注臨江王劉榮

臨江王劉榮死的蹊蹺,但無人為其伸冤,因為所有人均心知肚明臨江王劉榮之死直接受益者是當時的王皇后和太子劉徹。所以說,魏其侯竇嬰無形之中又做了與王皇后作對的事。

二、兒媳對婆婆之恨遷怒於他人

當初王太后歷經拋夫棄女之大悲大痛,才被送入太子劉啟宮中,但其雖為將來富貴而來,卻無法立即享受榮華富貴,因為此時太子宮的女主人是薄太后為太子劉啟迎娶的太子妃薄氏,其入宮後一定吃了不少苦頭,至獲太子寵幸必定經歷了漫長的路程,且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另外,太皇太后竇氏一生大多數時光摸爬滾打於漢宮中,且身為王太后的婆婆,對其必定嚴厲無比。可以說,王太后一直生活在太皇太后竇氏的大棒之下,對其之恨不言自明。王太后對太皇太后竇氏無可奈何,只能遷怒於竇氏宗親,魏其侯竇嬰替太皇太后竇氏“受過”,且“當仁不讓”。

三、為上位而獻媚,銘記於心

王太后當初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派田蚡巴結魏其侯竇嬰,行事猶如竇嬰的孫子,其醜態必定令人作嘔。當太皇太后竇氏去世,王太后、田蚡掌權,時刻尋找機會準備置魏其侯竇嬰於死地。

王皇后來自平民之家,於漢廷毫無根基,鑑於其勢單力薄,雖獲寵而為皇后,僅憑獲寵後宮難以長久,且漢景帝時代後宮真正的主人是竇太后。

王皇后認為,必須在漢廷尋找可靠助手從中幫襯,否則難成大事。於是,王皇后傾全力支持同母弟田蚡四處活動。田蚡鎖定的目標正是當時權傾朝野的魏其侯竇嬰,而且還是竇太后的從侄。

當時田蚡僅僅是個小郎官,而魏其侯竇嬰已經官居大將軍。於是,田蚡傾其所有遊走有魏其侯及其門客之間,迎來送往陪侍宴飲,舉手投足之間儼然魏其侯孫子一般。至漢景帝晚年,田蚡方靠眾人抬舉,加上口辯之才,日漸獲寵,官至太中大夫。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及孝景晚節,蚡益貴幸,為太中大夫。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不入流的田蚡

漢景帝駕崩之後,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田蚡以舅舅的身份獲封武安侯。漢武帝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因病辭職。當漢武帝重新考慮丞相人選的時候,武安侯田蚡即有獵取丞相之心,但其自知無論能力、人望無法與魏其侯竇嬰相比,即建議漢武帝以魏其侯竇嬰為丞相,而自己“屈居”太尉之職。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竇嬰與田蚡分任丞相、太尉

但武安侯田蚡謀取丞相之位的念頭並未就此停息,反而愈演愈烈,為了籠絡人心,其對門客非常謙卑,且屢次向朝廷推薦賦閒在家的名士入朝為官,欲以此聲勢壓倒將相集團。在王太后的幫助下,武安侯田蚡最終成為丞相。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卑下賓客,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

後來,武安侯田蚡在王太后的幫助下,從魏其侯竇嬰名下拉攏了不少人投至其名下。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后故,親倖,數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日益橫。

漢武帝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駕崩,與其相關的親族從此一落千丈,魏其侯竇嬰首當其衝。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魏其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將軍獨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獨厚遇灌將軍。

四、遇可乘之機,痛下殺手

漢武帝元光三年,正是魏其侯竇嬰那個始終不離不棄的至交灌夫,在武安侯田蚡的家宴上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獄,並被判處死刑。灌夫這位豬隊友的出現,令處處自保的魏其侯竇嬰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灌夫得罪田蚡

魏其侯竇嬰為了救灌夫傾盡了全力,並當眾在朝會上為灌夫之事與田蚡辯論。但是迫於王太后的壓力,灌夫及其全族仍被判為有罪,且棄市。

當此關鍵時刻,魏其侯竇嬰以曾受漢景帝遺詔為名請求漢武帝召見,即“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由於事發突然,大行立即赴國家檔案庫核對,卻並未發現該遺詔的宮中副本。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漢武帝準備不罪竇嬰

於是武安侯田蚡以此為藉口立即指使朝臣以“偽造詔書罪”彈劾魏其侯竇嬰,並請求將其立即處死。但是漢武帝清楚魏其侯竇嬰的為人,並未對其問罪處理,只是將灌夫及全族處決。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聞聽灌夫獲罪

魏其侯竇嬰聞聽此事憤慨萬分,以至於中風不起,且絕食表達抗議。後來,魏其侯竇嬰得知,漢武帝並未有因灌夫之事遷怒於自己的意思,便逐漸好轉。

但王太后、武安侯田蚡對魏其侯竇嬰恨之入骨,豈能放過千載難逢的機會,隨即以母后之尊大發雷霆,要求立即處死魏其侯竇嬰。

《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上食太后,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乎!”

王太后與魏其侯竇嬰恩怨交割由來已久,最終令其得可乘之機

王太后力求處死竇嬰

無奈之下,漢武帝要求有關部門再次審查魏其侯竇嬰,得出棄市罪的結論。

關注“歷史倪說”,分享歷史精彩!

本文由“歷史倪說”參考以下資料:

1、《史記·外戚世家》

2、《漢書·外戚傳上》

3、《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

4、《漢書·竇田灌韓傳》

5、《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

6、《資治通鑑卷第十八·漢紀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