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將竇憲:攻滅威脅中國四百餘年強敵,戰績卻被史官抹殺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從西漢王朝建立起,漢匈之間就展開了長達百年的大戰,但無論是衛青還是霍去病等戰功卓著的漢將,都無法徹底攻滅匈奴。事實上,最終擊破匈奴並逼其西遷,解除大漢北方邊患的將領卻是東漢時期的竇憲。按理說,竇憲有著如此豐功偉績,歷史地位足以超越衛霍二人,成為漢朝歷史上功勳最大的戰將,但他為何卻默默無聞呢?

東漢名將竇憲:攻滅威脅中國四百餘年強敵,戰績卻被史官抹殺

▲漢代高官劇照

其實這一切都要歸根於竇憲的人生經歷。竇憲,字伯度,出身於扶風(今陝西咸陽)當地望族竇氏,其妹妹嫁入宮後被漢章帝劉炟寵幸,不久立為皇后,即漢章德皇后。建初二年(公元77年),外戚竇憲被章帝冊封為郎將,為表寵愛,章帝很快又將其升為虎賁中郎將,並賜其入內宮奏事特權。章帝駕崩後,漢和帝劉肇年少不能親政,竇氏臨朝稱制,竇氏外戚勢力增大。竇憲憑藉太后信任,主管內宮機密,並可對外發布詔令,一時權傾朝野,朝臣莫敢不服。然而沒過多久,竇憲就因派人刺殺太后寵臣劉暢失敗,而被竇太后問責。眼看性命不保,恰逢南匈奴請求與漢朝聯合征討北匈奴,竇憲遂請求朝廷命其帶兵出征,以求戴罪立功。獲得竇太后准許後,本是罪犯的竇憲,搖身一變成為遠征匈奴的車騎將軍,在副將執金吾耿秉的輔佐下,竇憲帶著八千精銳騎兵出擊。

東漢名將竇憲:攻滅威脅中國四百餘年強敵,戰績卻被史官抹殺

▲匈奴人生活場景蠟像

永元元年(公元89年),在南匈奴、烏桓、羌胡等三萬餘少數民族軍隊的配合下,竇憲連同南匈奴左谷蠡(lí)王麾下一萬精騎,從朔方郡雞鹿要塞出發,向北匈奴方向挺進;南匈奴單于屯屠何則親自率領數萬南匈奴騎兵,出滿夷谷,進攻北匈奴;度遼將軍鄧鴻則率領烏桓、羌胡八千異族騎兵,與南匈奴左賢王的一萬精騎一起,出稠陽要塞向北進攻北匈奴。三路大軍的共同目的地,乃是北匈奴王庭所在地——涿邪山。漢匈聯軍日夜兼下,最終在稽落山一帶遭遇北匈奴單于主力,竇憲見此立即下令漢軍騎兵迎面突擊,敵軍很快被擊潰,北匈奴單于率領殘兵逃跑。

東漢名將竇憲:攻滅威脅中國四百餘年強敵,戰績卻被史官抹殺

▲漢匈戰爭劇照

竇憲命令聯軍乘勝追擊,隨後在私渠比鞮海追上了北匈奴殘兵。一陣衝殺過後,漢匈聯軍斬敵萬餘,北匈奴單于率領數百親兵倉皇逃跑。戰後清點時,竇憲才知此戰繳獲北匈奴牛羊數十萬頭,並俘虜敵寇近20萬人。戴罪之身的竇憲因此次大勝,變得意氣風發,在班師回朝途中,特意率領漢軍將士登上匈奴聖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並命中護軍班固刻石為銘,即《封燕然山銘》。後來班固在撰寫《漢書》時,還特意將其寫入書中,後世男兒便以“燕然勒功”來勉勵自己建立不世功勳。

為徹底解決北匈奴之患,竇憲還派遣使者帶上大量金帛財物,前往被攆到西海的北匈奴單于處進行招降,自知力量微薄的北匈奴單于當即表示臣服,並請使者將其弟一同帶回,作為人質。然而,漢廷對北匈奴單于只遣派弟弟入朝而非親自前來謝罪的行為,感到非常不滿,認為其並非誠心歸降,於是決定再次興兵北伐,這次自然又是竇憲領兵。

東漢名將竇憲:攻滅威脅中國四百餘年強敵,戰績卻被史官抹殺

▲匈奴單于劇照

永元二年(公元90年),竇憲準備充足後,統轄河西各地兵馬,以鄧疊為副將,從涼州出兵北擊匈奴,北匈奴單于聽聞漢軍又來討伐,急忙上書稱自己不日就會親自入朝覲見。然而與北匈奴向來不和的南匈奴則不肯罷休,南匈奴單于上書稱,應該趁此時機徹底解決北匈奴隱患。如此拙劣的借刀殺人計策,自然瞞不過漢朝君臣,但眾人認為南匈奴所奏之事有理,如能趁機完全消滅北匈奴,北境邊患便不復再有。漢廷考慮再三,最終答應了南匈奴單于的請求,密令竇憲率大軍立即出發,直擊北匈奴。竇憲得令後,連夜率軍包圍匈奴大營,北匈奴單于倉皇應戰,最終不幸負傷,只有十餘名親兵跟隨其向西逃遁而去。

東漢名將竇憲:攻滅威脅中國四百餘年強敵,戰績卻被史官抹殺

▲漢朝士兵劇照

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伐匈奴有功的竇憲被封為大將軍,為一勞永逸地解決北匈奴,竇憲上書漢和帝,請求進行第三次北伐。獲得批准後,竇憲隨即派遣狄燮、司馬尚任二人帶領大軍遠征西域,漢軍在金微山將逃遁於此的北匈奴王庭包圍。一番慘烈激戰下來,漢軍陣斬敵軍五千餘人,北匈奴單于獨身遁走,其母被漢軍俘獲。這次行軍里程超過五千裡,是漢匈大戰中漢軍最遠的一次行軍。戰後,北匈奴單于之弟代表北匈奴部落向漢朝稱臣,大漢將其立為單于,與南匈奴一視同仁。隨著北匈奴的臣服,漢匈間的上百年的征戰就此宣告結束,大漢取得了戰爭的徹底勝利。另一方面,竇憲由於立下不世功勳,也因此逐漸變得驕橫跋扈,甚至藐視年幼的和帝,屢次在朝臣面前口出狂言,甚至宣稱要取而代之。

東漢名將竇憲:攻滅威脅中國四百餘年強敵,戰績卻被史官抹殺

▲漢和帝劉肇劇照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十四歲的漢和帝劉肇親政,在內宦的幫助下,他成功清除了外戚竇氏,竇憲也被和帝賜死。竇憲死後,其功績也被史官刻意抹殺,人們對其印象也逐漸轉變為“專橫跋扈”、“開東漢外戚專權先河之人”。事實上,不少文人墨客還將其當做東漢滅亡的始作俑者而大加鞭撻,無人再記其擊敗匈奴、消滅邊患的偉大功績。直到南宋范曄撰寫《後漢書》時,才詳細記載了他擊破匈奴的具體情況,范曄更是直稱其功績超越了前漢衛青、霍去病二人,並對世人對其的涼薄態度感到憤憤不平。至於竇憲究竟是不是因“功高震主”而冤死,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參考文獻:

《後漢書·卷二十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