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舉人王致和一門手藝贏得皇家青睞,還造就中華百年老字號'

"
"
落魄舉人王致和一門手藝贏得皇家青睞,還造就中華百年老字號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仙源縣舉人王致和第四次進京會試落第,滯留京城。由於家境貧寒,此時他已手頭拮据,只能在前門外延壽寺街羊肉衚衕的安徽會館附近租房居住,準備下次再考,於是他一邊讀書,一邊拿出在鄉里磨豆腐的手藝,維持生活。白天沿街叫賣,晚上在狹小的住房裡讀書,亦商亦讀,苦中作樂。

 

"
落魄舉人王致和一門手藝贏得皇家青睞,還造就中華百年老字號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仙源縣舉人王致和第四次進京會試落第,滯留京城。由於家境貧寒,此時他已手頭拮据,只能在前門外延壽寺街羊肉衚衕的安徽會館附近租房居住,準備下次再考,於是他一邊讀書,一邊拿出在鄉里磨豆腐的手藝,維持生活。白天沿街叫賣,晚上在狹小的住房裡讀書,亦商亦讀,苦中作樂。

 

落魄舉人王致和一門手藝贏得皇家青睞,還造就中華百年老字號

一次,王致和的豆腐做多了,當天沒有都賣出去,剩下了不少,時值盛夏,王致和怕豆腐壞掉浪費了,便將豆腐切成四方小塊,配上鹽、花椒等佐料,放在缸裡醃上,心想這樣興許能減緩豆腐發黴,留著自己當一餐飯吃。之後,漸漸把此事忘了。到秋天才想起來,打開缸蓋,豆腐成了綠色,臭氣撲鼻。棄之可惜,不知這東西能不能吃?他弄下一塊兒用舌頭舔了舔,覺得有點鹹,有點粘,可吃起來臭裡透著香,香味濃郁、鮮美。他乾脆又弄下一小塊兒嚐了嚐,竟然越吃越覺著好吃。王致和覺得很新奇,於是把罈子裡醃製的這些豆腐拿出幾塊送給同鄉品嚐,誰知大家也都一致贊好。

 

"
落魄舉人王致和一門手藝贏得皇家青睞,還造就中華百年老字號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仙源縣舉人王致和第四次進京會試落第,滯留京城。由於家境貧寒,此時他已手頭拮据,只能在前門外延壽寺街羊肉衚衕的安徽會館附近租房居住,準備下次再考,於是他一邊讀書,一邊拿出在鄉里磨豆腐的手藝,維持生活。白天沿街叫賣,晚上在狹小的住房裡讀書,亦商亦讀,苦中作樂。

 

落魄舉人王致和一門手藝贏得皇家青睞,還造就中華百年老字號

一次,王致和的豆腐做多了,當天沒有都賣出去,剩下了不少,時值盛夏,王致和怕豆腐壞掉浪費了,便將豆腐切成四方小塊,配上鹽、花椒等佐料,放在缸裡醃上,心想這樣興許能減緩豆腐發黴,留著自己當一餐飯吃。之後,漸漸把此事忘了。到秋天才想起來,打開缸蓋,豆腐成了綠色,臭氣撲鼻。棄之可惜,不知這東西能不能吃?他弄下一塊兒用舌頭舔了舔,覺得有點鹹,有點粘,可吃起來臭裡透著香,香味濃郁、鮮美。他乾脆又弄下一小塊兒嚐了嚐,竟然越吃越覺著好吃。王致和覺得很新奇,於是把罈子裡醃製的這些豆腐拿出幾塊送給同鄉品嚐,誰知大家也都一致贊好。

 

落魄舉人王致和一門手藝贏得皇家青睞,還造就中華百年老字號

真是歪打正著,王致和喜出望外。想想自己屢試不中,真是心灰意冷,厭倦了味同嚼蠟的八股文,便死了當官之心,改行專賣臭豆腐。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在延壽寺街開辦作坊,掛起“王致和醬園”的招牌,臭豆腐別具風味,價格低廉,開胃下飯,適合勞動人民食用,銷路很快就打開了,生意十分興旺,一時名揚京城。後來,王致和臭豆腐遠銷到東北、西北、華北各地。另外經多次改進,臭豆腐於清末傳入宮廷御膳房,成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太后不喜臭豆腐其名,便賜名“青方”,使王致和臭豆腐身價倍增。清末狀元孫家鼎寫對聯稱道:“致君美味傳千里,和我天機養寸心”;“醬配龍蹯調芍藥,園開雞跖鍾芙蓉”。今天,王致和的臭豆腐遠銷國外,外國人稱之為中國的起司(乳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