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的簡介

動物 蠕蟲 亞洲 三農小趙 2018-11-30
野豬的簡介

野豬又稱山豬,豬屬動物。野豬分為歐洲野豬和亞洲野豬,在全世界有27個亞種,亞種間和亞種內核型都有一些差異,染色體數(2n)在36~38之間,如西歐野豬2n=36或37,日本野豬2n=38,但彼此間沒有繁殖障礙。可以生育後代,它們廣為分佈在世界上,不過由於人類獵殺與生存環境空間急劇減縮等因素,數量已急劇減少,並已經被許多國家列為瀕危物種。野豬是雜食性的,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一般的野豬群有2-3只母豬與一群幼豬,公豬隻在發情期才會加入豬群。

現今人類肉品食物主要來源之一的家豬,也是於8000年前由野豬所馴化而成。野豬不僅與家豬外貌極為不同,成長速度也遠比家豬慢得多,體重亦較重。

體軀健壯,四肢粗短,頭較長,耳小並直立,吻部突出似圓錐體,其頂端為裸露的軟骨墊(也就是拱鼻);每腳有4趾,且硬蹄,僅中間2趾著地;尾巴細短;犬齒髮達,雄性上犬齒外露,並向上翻轉,呈獠牙狀;野豬耳披有剛硬而稀疏針毛,背脊鬃毛較長而硬;整個體色棕褐或灰黑色,因地區而略有差異。

皮膚灰色,且被粗糙的暗褐色或者黑色鬃毛所覆蓋,在激動時豎立在脖子上形成一綹鬃毛,這些鬃毛可能發展成17釐米/ 6.4英寸長。雄性比雌性大。豬崽帶有條狀花紋,毛粗而稀,鬃毛幾乎從頸部直至臀部,耳尖而小,嘴尖而長,頭和腹部較小,腳高而細,蹄黑色。背直不凹,尾比家豬短,雄性野豬具有尖銳發達牙齒。純種野豬和特種野豬主要表現在耳、嘴、背、腳、腹的尺寸大小程度上。

毛色為灰黑色或褐(棕紅色)。

野豬的簡介

野豬是一種普通的,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動物,白天通常不出來走動。一般早晨和黃昏時分活動覓食,是否夜行性尚不清楚,中午時分進入密林中躲避陽光,大多集群活動,4一10頭一群是較為常見的,野豬喜歡在泥水中洗浴。雄獸還要花好多時間在樹樁、岩石和堅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體兩側,這樣就把皮膚磨成了堅硬的保護層,可以避免在發情期的搏鬥中受到重傷。野豬身上的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樣的保暖性。到了夏天,它們就把一部分鬃毛脫掉以降溫。活動範圍一般8~12平方公里,大多數時間在熟知的地段活動。會在領地中央的固定地點排洩,糞便的高度可達1.1米。每群的領地大約10平方公里,在與其他群體發生衝突時,公豬負責守衛群體。公豬打鬥時,互相從20~30米遠的距離開始突襲,勝利者用打磨牙齒來慶祝,並排尿來劃分領地。失敗者翹起尾巴逃走。也有的造成頭骨骨折或被殺死。常通過哼哼的叫聲來進行遠近距離的交流,棲息地每平方公里有多達7~30種動物。

野豬的食物很雜,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野豬冬天喜歡居住在向陽山坡的櫟樹林中,因為陽坡溫暖,而且櫟林落葉層下有大量橡果,野豬要靠它度過寒冬。一旦橡果絕收,第二年春天就會有大量野豬餓死,這也是野豬自然淘汰的規律。夏季,野豬喜歡居住在離水源近的地方,特別是亞高山草甸,山高氣溫低,又有天然水池,野豬便經常在這裡取食,在泥水中洗浴。陰坡山楊、白樺林、落葉松林、雲杉林也都是野豬夏季經常活動的良好場所。野豬的食物也豐富多了,青草、土壤中的蠕蟲都是它的取食對象,有時還偷食鳥卵,特別是松雞、雉雞的卵和雛鳥。雖然鳥巢一般都隱蔽得很好,但野豬的嗅覺很靈,能嗅到巢的位置。通常孵卵的雌鳥都會很快飛出,希望能把野豬從巢的旁邊引開,但知道一窩鳥卵就在附近的野豬還是繼續尋找鳥巢,直到發現為止。野豬不僅善於捕食兔、老鼠等,還能捕食蠍子和蛇,雖然科學家就野豬是否對毒素有免疫力還沒有一致的意見,但是野豬看起來沒有遭受因為吃這些危險食品而引起的痛苦。餓極了的雄性野豬會捕食幼年的豹、豺狗。

野豬的簡介

野豬棲息環境跨越溫帶與熱帶,從半乾旱氣候至熱帶雨林、溫帶林地、草原等都有其蹤跡,但就是沒有在極乾旱,海拔極高,與極寒冷的地區出沒。除了青藏高原與戈壁沙漠外,它們廣佈在中國境內。中國的野豬分佈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雲貴地區、福建、廣東地區。中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人工養殖野豬的技術,主要分佈在福建、廣東、江西等省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