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

"

文章摘要:作為一名動物醫生,李越鵬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文 | 蔡家欣

編輯 | 林鵬

“我和他離婚了,看見狗就煩”,不到50歲的女人站在診臺前,哀求。她滿臉疲憊,臉頰上掛著淚。

李越鵬皺了皺眉。狗安靜地蜷在女人的懷裡,不足半米長,黃色的毛髮閃著光澤,黑溜溜的眼珠子直勾勾地看著前方,“很乖,很健康”。這是女人和前夫養的狗。婚姻破裂後,她要給狗“打一針,安樂死”。

“你可以送人。”李越鵬說。

“我寧可它死,也不讓它遭罪。”女人總覺得別人會虐待狗。

“你不做,我就找別人。”被拒絕後,女人撂下話,抱著狗消失在了夜的黑暗中。

類似的要求,李越鵬沒少見過。他是一名動物醫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以下簡稱“中農大醫院”)。10多年來,他給幾百只得了白內障的貓狗做過手術,也救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狗。

作為一名動物醫生,他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

龐大的數字背後,餵養的是都市裡上百萬的孤獨靈魂。常常,飼養寵物的起點,只是喜歡。地久天長,時間培養出了人和動物的羈絆。李越鵬見到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了。過世父母留下的狗,子女執意挽留,單身中年女子失去貓咪後痛哭昏厥……

更多時候,李越鵬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主人,以及他們提出的罕見要求:“髮際線太高,把頭皮往下拉點”,狗場的人帶藏獒來做整形——品相好能賣更高價;更年期女人嫌狗吵“晚上睡不著”,要摘掉狗的聲帶;貓喜歡抓扒物什,主人“擔心弄壞傢俱”,要把第一指關節截掉。

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

文章摘要:作為一名動物醫生,李越鵬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文 | 蔡家欣

編輯 | 林鵬

“我和他離婚了,看見狗就煩”,不到50歲的女人站在診臺前,哀求。她滿臉疲憊,臉頰上掛著淚。

李越鵬皺了皺眉。狗安靜地蜷在女人的懷裡,不足半米長,黃色的毛髮閃著光澤,黑溜溜的眼珠子直勾勾地看著前方,“很乖,很健康”。這是女人和前夫養的狗。婚姻破裂後,她要給狗“打一針,安樂死”。

“你可以送人。”李越鵬說。

“我寧可它死,也不讓它遭罪。”女人總覺得別人會虐待狗。

“你不做,我就找別人。”被拒絕後,女人撂下話,抱著狗消失在了夜的黑暗中。

類似的要求,李越鵬沒少見過。他是一名動物醫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以下簡稱“中農大醫院”)。10多年來,他給幾百只得了白內障的貓狗做過手術,也救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狗。

作為一名動物醫生,他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

龐大的數字背後,餵養的是都市裡上百萬的孤獨靈魂。常常,飼養寵物的起點,只是喜歡。地久天長,時間培養出了人和動物的羈絆。李越鵬見到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了。過世父母留下的狗,子女執意挽留,單身中年女子失去貓咪後痛哭昏厥……

更多時候,李越鵬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主人,以及他們提出的罕見要求:“髮際線太高,把頭皮往下拉點”,狗場的人帶藏獒來做整形——品相好能賣更高價;更年期女人嫌狗吵“晚上睡不著”,要摘掉狗的聲帶;貓喜歡抓扒物什,主人“擔心弄壞傢俱”,要把第一指關節截掉。

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寵物醫生在給一隻即將做白內障手術的貓咪打麻醉。蔡家欣 攝


狗有病,人知否

眼前這隻11個月大的、本該奔跑在綠色草坪上的秋田犬小雪頓,正趴在醫院的地板上,整顆腦袋無力地貼著自己的前腿,眼皮耷拉,黑寶石似的兩顆眼珠子淡漠地盯著前方。

李越鵬用止血鉗夾住了小雪頓左後腿的腳趾,“如果有痛覺,它會轉過頭看腿的方向。”小雪頓一動不動。

一灘黃色的液體從它的肚皮下溢開來。小雪頓掙扎著要站起來,但每次都“嘭”地,又重重跪倒在地。重複幾次後,它渾身狼藉,認命地癱在了尿液上。

雪頓的腿癱了。“應該是神經問題,要做核磁共振才能確診。”李越鵬說。這是他每天問診裡的尋常一幕。


"

文章摘要:作為一名動物醫生,李越鵬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文 | 蔡家欣

編輯 | 林鵬

“我和他離婚了,看見狗就煩”,不到50歲的女人站在診臺前,哀求。她滿臉疲憊,臉頰上掛著淚。

李越鵬皺了皺眉。狗安靜地蜷在女人的懷裡,不足半米長,黃色的毛髮閃著光澤,黑溜溜的眼珠子直勾勾地看著前方,“很乖,很健康”。這是女人和前夫養的狗。婚姻破裂後,她要給狗“打一針,安樂死”。

“你可以送人。”李越鵬說。

“我寧可它死,也不讓它遭罪。”女人總覺得別人會虐待狗。

“你不做,我就找別人。”被拒絕後,女人撂下話,抱著狗消失在了夜的黑暗中。

類似的要求,李越鵬沒少見過。他是一名動物醫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以下簡稱“中農大醫院”)。10多年來,他給幾百只得了白內障的貓狗做過手術,也救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狗。

作為一名動物醫生,他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

龐大的數字背後,餵養的是都市裡上百萬的孤獨靈魂。常常,飼養寵物的起點,只是喜歡。地久天長,時間培養出了人和動物的羈絆。李越鵬見到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了。過世父母留下的狗,子女執意挽留,單身中年女子失去貓咪後痛哭昏厥……

更多時候,李越鵬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主人,以及他們提出的罕見要求:“髮際線太高,把頭皮往下拉點”,狗場的人帶藏獒來做整形——品相好能賣更高價;更年期女人嫌狗吵“晚上睡不著”,要摘掉狗的聲帶;貓喜歡抓扒物什,主人“擔心弄壞傢俱”,要把第一指關節截掉。

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寵物醫生在給一隻即將做白內障手術的貓咪打麻醉。蔡家欣 攝


狗有病,人知否

眼前這隻11個月大的、本該奔跑在綠色草坪上的秋田犬小雪頓,正趴在醫院的地板上,整顆腦袋無力地貼著自己的前腿,眼皮耷拉,黑寶石似的兩顆眼珠子淡漠地盯著前方。

李越鵬用止血鉗夾住了小雪頓左後腿的腳趾,“如果有痛覺,它會轉過頭看腿的方向。”小雪頓一動不動。

一灘黃色的液體從它的肚皮下溢開來。小雪頓掙扎著要站起來,但每次都“嘭”地,又重重跪倒在地。重複幾次後,它渾身狼藉,認命地癱在了尿液上。

雪頓的腿癱了。“應該是神經問題,要做核磁共振才能確診。”李越鵬說。這是他每天問診裡的尋常一幕。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李越鵬正在給秋田犬小雪頓診斷病情。蔡家欣 攝


李越鵬所在的寵物醫院的收費屬於行業內偏高價。醫院坐落在朝陽北路,距離繁華的長楹天街和朝陽大悅城約5公里遠。這是經濟富足的寵物主經常光顧的地方,也有遠道而來的寵物患者——是“別的地方治不了,醫生建議送來的”。這裡有CT掃描儀,核磁共振儀,B超機,無菌手術室,“全北京沒幾家這麼齊全”。

和人醫一樣,醫院也分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一樓有7個獨立診室,設眼科、骨科、內科、外科等科室,掛號費從50元到200元不等。每天,李越鵬都要和各類品種的“患者”打交道。6月份的一個週四上午,他接待了後腿韌帶拉傷的狗,角膜破損的泰迪,患有白內障、糖尿病的貓咪……

醫院二樓住著20多位重症患者:胸腔腫物、角膜穿孔、脊髓炎、肺葉扭轉、腦幹腫物、尿閉、胰腺炎、幽門狹窄……莫里斯動物基金會是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個非營利組織,根據它1998年的一項調查,癌症、心臟病、腎臟疾病成為犬貓的三大殺手。此外,糖尿病、傳染性腹膜炎是貓的主要死因,而肝臟疾病、癲癇更常出現在狗身上。

一隻秋田癲癇發作,渾身抽搐,口吐白沫,在地上打滾,身體到處亂撞。它的主人在一旁束手無策,“它也控制不住自己,過去後,還會咬住你。”

樓梯口的兩個男性醫護人員使勁攥住一隻黑色的羅威納犬麻吉。一人在前牽繩子,一人在後用一塊大毛巾吊著他的後腿。麻吉的後腿前十字韌帶撕裂,護工每天都要提著體重超過100斤的他遛圈兒;14歲的白色貴賓犬嬌嬌已經步入老年了,她疾病纏身,患有糖尿病,最近又剛做完白內障手術。她有種專屬老年的悠閒,累了,四肢一撇,就貼在了地板上。

醫院是個生死場。

“砰砰……”,像是迴光返照,住在ICU氧艙的貓咪二毛突然劇烈地用身體撞四壁。1分鐘後,艙內安靜了下來。“醫生在哪裡”,一個不到30歲,腳脖子上帶著紋身的女孩兒大聲呼救。

李越鵬和三個同事,輪流給二毛做了長達45分鐘的心肺復甦術,最後還用上了電擊除顫儀。從始至終,二毛都癱軟在那裡,一動不動。

一個月前,這隻灰白相間的英短,被發現胸腔長了顆超大腫瘤。二毛不願意吃藥。護理掰過它的腦袋,往嘴裡注射藥液。它就把身體死死抵在ICU氧艙的角落裡,背過去,眼神斜睨著抗議。在煎熬了3天后,二毛病情惡化,腹腔出現了積液出血。

這會兒,ICU門口,那個女孩兒,在號啕大哭。

4個小時後,秋田犬小雪頓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出來了——它的腦袋長了顆囊腫,壓迫到小腦和腦幹。這是李越鵬迄今遇到的第二例該部位囊腫,“屬於疑難病例”。為此,他需要在手術前大量翻閱外文資料,“國內這種病例太少了”。和人醫一樣,面對有些疾病,動物醫生們也會如臨大敵,比如惡性腫瘤。

這些年來,患貓瘟、狗瘟等傳染病的小動物越來越少,“可能跟現在主人養寵的意識有關,比較愛乾淨了,而且免疫意識增強了。”李越鵬說,隨著生活條件趨好,小動物患上“富貴病”的概率也會增加,比如糖尿病、肥胖症。

美國著名寵物醫院——班菲爾德寵物醫院,發佈了《2017年度寵物健康狀況報告》,其記錄了2016年間被帶到該機構在美國開設的近800個獸醫站的大約250萬隻狗和50萬隻貓的習性和健康狀況。報告顯示,這些寵物中有33%超重或肥胖。

"

文章摘要:作為一名動物醫生,李越鵬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文 | 蔡家欣

編輯 | 林鵬

“我和他離婚了,看見狗就煩”,不到50歲的女人站在診臺前,哀求。她滿臉疲憊,臉頰上掛著淚。

李越鵬皺了皺眉。狗安靜地蜷在女人的懷裡,不足半米長,黃色的毛髮閃著光澤,黑溜溜的眼珠子直勾勾地看著前方,“很乖,很健康”。這是女人和前夫養的狗。婚姻破裂後,她要給狗“打一針,安樂死”。

“你可以送人。”李越鵬說。

“我寧可它死,也不讓它遭罪。”女人總覺得別人會虐待狗。

“你不做,我就找別人。”被拒絕後,女人撂下話,抱著狗消失在了夜的黑暗中。

類似的要求,李越鵬沒少見過。他是一名動物醫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以下簡稱“中農大醫院”)。10多年來,他給幾百只得了白內障的貓狗做過手術,也救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狗。

作為一名動物醫生,他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

龐大的數字背後,餵養的是都市裡上百萬的孤獨靈魂。常常,飼養寵物的起點,只是喜歡。地久天長,時間培養出了人和動物的羈絆。李越鵬見到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了。過世父母留下的狗,子女執意挽留,單身中年女子失去貓咪後痛哭昏厥……

更多時候,李越鵬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主人,以及他們提出的罕見要求:“髮際線太高,把頭皮往下拉點”,狗場的人帶藏獒來做整形——品相好能賣更高價;更年期女人嫌狗吵“晚上睡不著”,要摘掉狗的聲帶;貓喜歡抓扒物什,主人“擔心弄壞傢俱”,要把第一指關節截掉。

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寵物醫生在給一隻即將做白內障手術的貓咪打麻醉。蔡家欣 攝


狗有病,人知否

眼前這隻11個月大的、本該奔跑在綠色草坪上的秋田犬小雪頓,正趴在醫院的地板上,整顆腦袋無力地貼著自己的前腿,眼皮耷拉,黑寶石似的兩顆眼珠子淡漠地盯著前方。

李越鵬用止血鉗夾住了小雪頓左後腿的腳趾,“如果有痛覺,它會轉過頭看腿的方向。”小雪頓一動不動。

一灘黃色的液體從它的肚皮下溢開來。小雪頓掙扎著要站起來,但每次都“嘭”地,又重重跪倒在地。重複幾次後,它渾身狼藉,認命地癱在了尿液上。

雪頓的腿癱了。“應該是神經問題,要做核磁共振才能確診。”李越鵬說。這是他每天問診裡的尋常一幕。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李越鵬正在給秋田犬小雪頓診斷病情。蔡家欣 攝


李越鵬所在的寵物醫院的收費屬於行業內偏高價。醫院坐落在朝陽北路,距離繁華的長楹天街和朝陽大悅城約5公里遠。這是經濟富足的寵物主經常光顧的地方,也有遠道而來的寵物患者——是“別的地方治不了,醫生建議送來的”。這裡有CT掃描儀,核磁共振儀,B超機,無菌手術室,“全北京沒幾家這麼齊全”。

和人醫一樣,醫院也分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一樓有7個獨立診室,設眼科、骨科、內科、外科等科室,掛號費從50元到200元不等。每天,李越鵬都要和各類品種的“患者”打交道。6月份的一個週四上午,他接待了後腿韌帶拉傷的狗,角膜破損的泰迪,患有白內障、糖尿病的貓咪……

醫院二樓住著20多位重症患者:胸腔腫物、角膜穿孔、脊髓炎、肺葉扭轉、腦幹腫物、尿閉、胰腺炎、幽門狹窄……莫里斯動物基金會是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個非營利組織,根據它1998年的一項調查,癌症、心臟病、腎臟疾病成為犬貓的三大殺手。此外,糖尿病、傳染性腹膜炎是貓的主要死因,而肝臟疾病、癲癇更常出現在狗身上。

一隻秋田癲癇發作,渾身抽搐,口吐白沫,在地上打滾,身體到處亂撞。它的主人在一旁束手無策,“它也控制不住自己,過去後,還會咬住你。”

樓梯口的兩個男性醫護人員使勁攥住一隻黑色的羅威納犬麻吉。一人在前牽繩子,一人在後用一塊大毛巾吊著他的後腿。麻吉的後腿前十字韌帶撕裂,護工每天都要提著體重超過100斤的他遛圈兒;14歲的白色貴賓犬嬌嬌已經步入老年了,她疾病纏身,患有糖尿病,最近又剛做完白內障手術。她有種專屬老年的悠閒,累了,四肢一撇,就貼在了地板上。

醫院是個生死場。

“砰砰……”,像是迴光返照,住在ICU氧艙的貓咪二毛突然劇烈地用身體撞四壁。1分鐘後,艙內安靜了下來。“醫生在哪裡”,一個不到30歲,腳脖子上帶著紋身的女孩兒大聲呼救。

李越鵬和三個同事,輪流給二毛做了長達45分鐘的心肺復甦術,最後還用上了電擊除顫儀。從始至終,二毛都癱軟在那裡,一動不動。

一個月前,這隻灰白相間的英短,被發現胸腔長了顆超大腫瘤。二毛不願意吃藥。護理掰過它的腦袋,往嘴裡注射藥液。它就把身體死死抵在ICU氧艙的角落裡,背過去,眼神斜睨著抗議。在煎熬了3天后,二毛病情惡化,腹腔出現了積液出血。

這會兒,ICU門口,那個女孩兒,在號啕大哭。

4個小時後,秋田犬小雪頓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出來了——它的腦袋長了顆囊腫,壓迫到小腦和腦幹。這是李越鵬迄今遇到的第二例該部位囊腫,“屬於疑難病例”。為此,他需要在手術前大量翻閱外文資料,“國內這種病例太少了”。和人醫一樣,面對有些疾病,動物醫生們也會如臨大敵,比如惡性腫瘤。

這些年來,患貓瘟、狗瘟等傳染病的小動物越來越少,“可能跟現在主人養寵的意識有關,比較愛乾淨了,而且免疫意識增強了。”李越鵬說,隨著生活條件趨好,小動物患上“富貴病”的概率也會增加,比如糖尿病、肥胖症。

美國著名寵物醫院——班菲爾德寵物醫院,發佈了《2017年度寵物健康狀況報告》,其記錄了2016年間被帶到該機構在美國開設的近800個獸醫站的大約250萬隻狗和50萬隻貓的習性和健康狀況。報告顯示,這些寵物中有33%超重或肥胖。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醫院裡1600元每晚的VIP病房。蔡家欣 攝


疾病推手

李越鵬畢業的2007年,是寵物醫療的起步期。

當時,中農大醫院是塊金字招牌。要是碰上棘手的病例,“送到中農大去”,醫生都會這樣建議。

從大三開始,李越鵬就跑去那裡實習。大五畢業後,直接留院。他每月拿著1200元的工資,被分配到處置區,執行主治醫生的方案,給小動物做傷口清洗。量大時候,一天需要處理二三十個病例。

那時候,市面上的醫院魚龍混雜。一個醫生回憶,當時醫院旁有開狗肉館的,“甚至有些殺狗的(人),披上一件白大褂,也來當獸醫。”直到2009年,農業部開始實施《執業獸醫管理辦法》,實行執業獸醫資格證制度,此後,只有持執業獸醫證的醫生才可行醫坐診。

有時候,客人上來第一句話就是,“狗大夫,你行嗎?”三年後,李越鵬成為醫院手術室負責人之一。現在,他是私立醫院的首席專家。

坐在診臺前,他總要不厭其煩地強調,尊重動物本身的生活習慣,“把狗當狗,把貓當貓”。很多人不以為然。有人嫌棄地板髒,乾脆不讓狗下地奔跑。有人自己診斷狗感冒了,餵了三天人用感冒藥,到醫院一查,“腎功能指標爆表”。

一隻狗得了胰腺炎,李越鵬建議改變飲食結構,主人不服氣:

“我天天餵它鮑魚,奶油蛋糕。”

“不行,狗應該吃狗糧。”

“我們人吃這些就行,狗為什麼不行?”

“你天天吃鮑魚,能受得了嗎?”

寵物被迫複製著主人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疾病也被複制了。

據班菲爾德寵物醫院發佈的寵物健康狀況報告,2006年到2016年,貓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了18.1%。這種發病趨勢和人同步。除了基因外,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性與人趨同是很大的原因。

十年過去,情況有所改善。越來越多的人懂得給小動物置辦專用糧食,做身體檢查,“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懂科學養寵的道理”。在這座燈火輝煌的都市裡,獨居的人越來越多。白天,他們大步流星地在路上奔跑,晚上,孤獨地棲居在出租屋裡。

小動物,是用來驅趕孤獨的。不過,城市的快節奏也滲進了小動物的生活,甚至是它們的身體。

很多時候,一旦小動物被發現病了,通常也就遲了。一個28歲的女孩兒,加班兩天兩夜,回到出租屋後,發現貓糧盆的糧食“幾乎沒動過”。她連夜送貓到醫院,“它身上的血都快空了”,坐診的醫生看完化驗單後說。貓咪得了傳染性腹膜炎——這是幾年來造成貓咪死亡最常見的傳染病,除了食慾低下、間歇性發燒,貓咪還會出現中重度或惡性貧血,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100%。

在動物身上,延續的不僅是人的生活方式,還包括看臉的標準。10多年來,李越鵬看過一波又一波的養寵潮流,“跟時裝一樣,每年都不同”。養狗的最開始喜歡京巴,鬆獅,然後是泰迪,柯基,現在法牛盛行;養貓的也從一開始的通體大白貓,到三花,再到現在的加菲,美短,豹貓。

品種是極度苛刻的審美要求。追根溯源,這種喜好最後演變成很多疾病的推手。為了獲得一隻純種的小動物,需要兩隻相同品種的小動物來配種。通過人工干預,定製符合人類審美的品種,“會犧牲掉動物很多健康的東西”。BBC紀錄片《純種狗的悲哀》調查顯示,超過500種因基因缺陷而造成的疾病,正使那些得病的狗狗們承受極大的痛苦。

一名澳洲動物醫生統計,自己超過一半手術是脊椎矯正手術,其中臘腸犬、拉薩犬和北京犬三類品種狗是大戶。李越鵬也深有體會。他做過幾百臺白內障手術,泰迪是發病率大戶,佔比在25%左右,“跟它們的品種有關係”。

有時候人對品種的執念,近乎變態。一隻鬆獅面部皮膚髮皺,睫毛總是扎進眼睛裡,結膜炎反覆發作。

“把面部皮膚拉平。”一位醫生建議。

“拉了皮就不是鬆獅了。”主人拒絕。


"

文章摘要:作為一名動物醫生,李越鵬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文 | 蔡家欣

編輯 | 林鵬

“我和他離婚了,看見狗就煩”,不到50歲的女人站在診臺前,哀求。她滿臉疲憊,臉頰上掛著淚。

李越鵬皺了皺眉。狗安靜地蜷在女人的懷裡,不足半米長,黃色的毛髮閃著光澤,黑溜溜的眼珠子直勾勾地看著前方,“很乖,很健康”。這是女人和前夫養的狗。婚姻破裂後,她要給狗“打一針,安樂死”。

“你可以送人。”李越鵬說。

“我寧可它死,也不讓它遭罪。”女人總覺得別人會虐待狗。

“你不做,我就找別人。”被拒絕後,女人撂下話,抱著狗消失在了夜的黑暗中。

類似的要求,李越鵬沒少見過。他是一名動物醫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以下簡稱“中農大醫院”)。10多年來,他給幾百只得了白內障的貓狗做過手術,也救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狗。

作為一名動物醫生,他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

龐大的數字背後,餵養的是都市裡上百萬的孤獨靈魂。常常,飼養寵物的起點,只是喜歡。地久天長,時間培養出了人和動物的羈絆。李越鵬見到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了。過世父母留下的狗,子女執意挽留,單身中年女子失去貓咪後痛哭昏厥……

更多時候,李越鵬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主人,以及他們提出的罕見要求:“髮際線太高,把頭皮往下拉點”,狗場的人帶藏獒來做整形——品相好能賣更高價;更年期女人嫌狗吵“晚上睡不著”,要摘掉狗的聲帶;貓喜歡抓扒物什,主人“擔心弄壞傢俱”,要把第一指關節截掉。

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寵物醫生在給一隻即將做白內障手術的貓咪打麻醉。蔡家欣 攝


狗有病,人知否

眼前這隻11個月大的、本該奔跑在綠色草坪上的秋田犬小雪頓,正趴在醫院的地板上,整顆腦袋無力地貼著自己的前腿,眼皮耷拉,黑寶石似的兩顆眼珠子淡漠地盯著前方。

李越鵬用止血鉗夾住了小雪頓左後腿的腳趾,“如果有痛覺,它會轉過頭看腿的方向。”小雪頓一動不動。

一灘黃色的液體從它的肚皮下溢開來。小雪頓掙扎著要站起來,但每次都“嘭”地,又重重跪倒在地。重複幾次後,它渾身狼藉,認命地癱在了尿液上。

雪頓的腿癱了。“應該是神經問題,要做核磁共振才能確診。”李越鵬說。這是他每天問診裡的尋常一幕。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李越鵬正在給秋田犬小雪頓診斷病情。蔡家欣 攝


李越鵬所在的寵物醫院的收費屬於行業內偏高價。醫院坐落在朝陽北路,距離繁華的長楹天街和朝陽大悅城約5公里遠。這是經濟富足的寵物主經常光顧的地方,也有遠道而來的寵物患者——是“別的地方治不了,醫生建議送來的”。這裡有CT掃描儀,核磁共振儀,B超機,無菌手術室,“全北京沒幾家這麼齊全”。

和人醫一樣,醫院也分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一樓有7個獨立診室,設眼科、骨科、內科、外科等科室,掛號費從50元到200元不等。每天,李越鵬都要和各類品種的“患者”打交道。6月份的一個週四上午,他接待了後腿韌帶拉傷的狗,角膜破損的泰迪,患有白內障、糖尿病的貓咪……

醫院二樓住著20多位重症患者:胸腔腫物、角膜穿孔、脊髓炎、肺葉扭轉、腦幹腫物、尿閉、胰腺炎、幽門狹窄……莫里斯動物基金會是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個非營利組織,根據它1998年的一項調查,癌症、心臟病、腎臟疾病成為犬貓的三大殺手。此外,糖尿病、傳染性腹膜炎是貓的主要死因,而肝臟疾病、癲癇更常出現在狗身上。

一隻秋田癲癇發作,渾身抽搐,口吐白沫,在地上打滾,身體到處亂撞。它的主人在一旁束手無策,“它也控制不住自己,過去後,還會咬住你。”

樓梯口的兩個男性醫護人員使勁攥住一隻黑色的羅威納犬麻吉。一人在前牽繩子,一人在後用一塊大毛巾吊著他的後腿。麻吉的後腿前十字韌帶撕裂,護工每天都要提著體重超過100斤的他遛圈兒;14歲的白色貴賓犬嬌嬌已經步入老年了,她疾病纏身,患有糖尿病,最近又剛做完白內障手術。她有種專屬老年的悠閒,累了,四肢一撇,就貼在了地板上。

醫院是個生死場。

“砰砰……”,像是迴光返照,住在ICU氧艙的貓咪二毛突然劇烈地用身體撞四壁。1分鐘後,艙內安靜了下來。“醫生在哪裡”,一個不到30歲,腳脖子上帶著紋身的女孩兒大聲呼救。

李越鵬和三個同事,輪流給二毛做了長達45分鐘的心肺復甦術,最後還用上了電擊除顫儀。從始至終,二毛都癱軟在那裡,一動不動。

一個月前,這隻灰白相間的英短,被發現胸腔長了顆超大腫瘤。二毛不願意吃藥。護理掰過它的腦袋,往嘴裡注射藥液。它就把身體死死抵在ICU氧艙的角落裡,背過去,眼神斜睨著抗議。在煎熬了3天后,二毛病情惡化,腹腔出現了積液出血。

這會兒,ICU門口,那個女孩兒,在號啕大哭。

4個小時後,秋田犬小雪頓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出來了——它的腦袋長了顆囊腫,壓迫到小腦和腦幹。這是李越鵬迄今遇到的第二例該部位囊腫,“屬於疑難病例”。為此,他需要在手術前大量翻閱外文資料,“國內這種病例太少了”。和人醫一樣,面對有些疾病,動物醫生們也會如臨大敵,比如惡性腫瘤。

這些年來,患貓瘟、狗瘟等傳染病的小動物越來越少,“可能跟現在主人養寵的意識有關,比較愛乾淨了,而且免疫意識增強了。”李越鵬說,隨著生活條件趨好,小動物患上“富貴病”的概率也會增加,比如糖尿病、肥胖症。

美國著名寵物醫院——班菲爾德寵物醫院,發佈了《2017年度寵物健康狀況報告》,其記錄了2016年間被帶到該機構在美國開設的近800個獸醫站的大約250萬隻狗和50萬隻貓的習性和健康狀況。報告顯示,這些寵物中有33%超重或肥胖。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醫院裡1600元每晚的VIP病房。蔡家欣 攝


疾病推手

李越鵬畢業的2007年,是寵物醫療的起步期。

當時,中農大醫院是塊金字招牌。要是碰上棘手的病例,“送到中農大去”,醫生都會這樣建議。

從大三開始,李越鵬就跑去那裡實習。大五畢業後,直接留院。他每月拿著1200元的工資,被分配到處置區,執行主治醫生的方案,給小動物做傷口清洗。量大時候,一天需要處理二三十個病例。

那時候,市面上的醫院魚龍混雜。一個醫生回憶,當時醫院旁有開狗肉館的,“甚至有些殺狗的(人),披上一件白大褂,也來當獸醫。”直到2009年,農業部開始實施《執業獸醫管理辦法》,實行執業獸醫資格證制度,此後,只有持執業獸醫證的醫生才可行醫坐診。

有時候,客人上來第一句話就是,“狗大夫,你行嗎?”三年後,李越鵬成為醫院手術室負責人之一。現在,他是私立醫院的首席專家。

坐在診臺前,他總要不厭其煩地強調,尊重動物本身的生活習慣,“把狗當狗,把貓當貓”。很多人不以為然。有人嫌棄地板髒,乾脆不讓狗下地奔跑。有人自己診斷狗感冒了,餵了三天人用感冒藥,到醫院一查,“腎功能指標爆表”。

一隻狗得了胰腺炎,李越鵬建議改變飲食結構,主人不服氣:

“我天天餵它鮑魚,奶油蛋糕。”

“不行,狗應該吃狗糧。”

“我們人吃這些就行,狗為什麼不行?”

“你天天吃鮑魚,能受得了嗎?”

寵物被迫複製著主人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疾病也被複制了。

據班菲爾德寵物醫院發佈的寵物健康狀況報告,2006年到2016年,貓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了18.1%。這種發病趨勢和人同步。除了基因外,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性與人趨同是很大的原因。

十年過去,情況有所改善。越來越多的人懂得給小動物置辦專用糧食,做身體檢查,“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懂科學養寵的道理”。在這座燈火輝煌的都市裡,獨居的人越來越多。白天,他們大步流星地在路上奔跑,晚上,孤獨地棲居在出租屋裡。

小動物,是用來驅趕孤獨的。不過,城市的快節奏也滲進了小動物的生活,甚至是它們的身體。

很多時候,一旦小動物被發現病了,通常也就遲了。一個28歲的女孩兒,加班兩天兩夜,回到出租屋後,發現貓糧盆的糧食“幾乎沒動過”。她連夜送貓到醫院,“它身上的血都快空了”,坐診的醫生看完化驗單後說。貓咪得了傳染性腹膜炎——這是幾年來造成貓咪死亡最常見的傳染病,除了食慾低下、間歇性發燒,貓咪還會出現中重度或惡性貧血,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100%。

在動物身上,延續的不僅是人的生活方式,還包括看臉的標準。10多年來,李越鵬看過一波又一波的養寵潮流,“跟時裝一樣,每年都不同”。養狗的最開始喜歡京巴,鬆獅,然後是泰迪,柯基,現在法牛盛行;養貓的也從一開始的通體大白貓,到三花,再到現在的加菲,美短,豹貓。

品種是極度苛刻的審美要求。追根溯源,這種喜好最後演變成很多疾病的推手。為了獲得一隻純種的小動物,需要兩隻相同品種的小動物來配種。通過人工干預,定製符合人類審美的品種,“會犧牲掉動物很多健康的東西”。BBC紀錄片《純種狗的悲哀》調查顯示,超過500種因基因缺陷而造成的疾病,正使那些得病的狗狗們承受極大的痛苦。

一名澳洲動物醫生統計,自己超過一半手術是脊椎矯正手術,其中臘腸犬、拉薩犬和北京犬三類品種狗是大戶。李越鵬也深有體會。他做過幾百臺白內障手術,泰迪是發病率大戶,佔比在25%左右,“跟它們的品種有關係”。

有時候人對品種的執念,近乎變態。一隻鬆獅面部皮膚髮皺,睫毛總是扎進眼睛裡,結膜炎反覆發作。

“把面部皮膚拉平。”一位醫生建議。

“拉了皮就不是鬆獅了。”主人拒絕。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醫生們正在給貓咪二毛做心肺復甦術。蔡家欣 攝


情感補償

醫院大廳裡,25歲的聰聰坐在長凳上玩手機——他帶貓來做絕育。

到北京兩年了,聰聰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窩在北京城碼農聚集地西二旗——在那裡,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在年輕人的日夜奮鬥下屢創新高。11點半上班,21點下班,這樣的生活節奏,使他也少有機會去看看三里屯和國貿的繁華。

遊戲填補了他的業餘生活。為了“找個伴”,他領養了兩隻貓,取名慧光、散華——這是遊戲dota2的兩款道具。累的時候,聰聰就翻出藏在角落的貓咪,一人一貓,在出租屋的床上玩空翻。貓要是不配合了,他乾脆自己發呆。

像聰聰這樣的年輕人,李越鵬感覺“越來越多”。根據《2018寵物行業市場調查報告》,90後已經變成飼養犬貓的主力軍。 “壓力大又孤單”, 李越鵬這樣描述這個年輕的客戶群。

通常,看完病,他們就把貓往太空艙一塞,背上身,又獨自離去。

事實上,養貓比養狗有著天然的便利,“狗要每天遛,貓就不用”。在李越鵬的記憶裡,20年前養貓的人還很少,現在感覺“快超過狗了”。《2018寵物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人均養貓數是1.8只,而狗是1.5只。

客戶群在變化,行業也在變。經過爆炸式的發展,全國寵物醫療機構從2011年不到6000家,到2018年,已經突破1.2萬家。此時,國內寵物數量也由原來的9600萬隻上升到1.68億隻。

所有的客戶中,李越鵬對兩個人印象最深。

一個是西城區四合院裡的大爺,70多歲了,和一隻大金毛同住,“寶貝,要不要吃蘋果”,“寶貝,要睡覺嗎?”……老大爺有高血壓,在國外生活的孩子想送他進養老院,他不同意,“等把狗送走了,我再去養老院。”

還有一個住國貿的叫楊迪的女人。

楊迪很清瘦,笑起來眉眼彎彎,50歲的年紀,皮膚還是很細膩。32歲那年,她隻身來到北京,為了在這裡立足,她一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每個月還3萬房貸。直到現在,楊迪仍是單身。有時候,看到同齡人的家庭生活,她會“很失落”。

她乾脆把重心都放在了狗身上。2012年,陪伴楊迪15年的小狗去世後,她開始收養流浪狗。國貿一套200平的房子,裡面收藏著漢白玉,也養了30多條狗。平日,狗狗們就坐在石頭上面撒尿,白色的地板都被泡壞了。

“我就是對狗心軟”,楊迪總是這樣解釋自己的動機。偶爾,她也會洩漏自己的過去,“從小我沒有感受到任何家庭的溫暖,狗可能會給我情感上的補償。”她對狗有異常的執念。她的一條小狗被大狗咬死了,無論李越鵬怎麼勸阻,她都決意花30萬做克隆,“真的好想再見它一面”。

“很難做”,李越鵬說,這個行業看似是和動物的身體打交道,其實是跟人打交道。“在你跳舞、顛狂的時候,只有動物不會嘲笑你。”另一個醫生說。

"

文章摘要:作為一名動物醫生,李越鵬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文 | 蔡家欣

編輯 | 林鵬

“我和他離婚了,看見狗就煩”,不到50歲的女人站在診臺前,哀求。她滿臉疲憊,臉頰上掛著淚。

李越鵬皺了皺眉。狗安靜地蜷在女人的懷裡,不足半米長,黃色的毛髮閃著光澤,黑溜溜的眼珠子直勾勾地看著前方,“很乖,很健康”。這是女人和前夫養的狗。婚姻破裂後,她要給狗“打一針,安樂死”。

“你可以送人。”李越鵬說。

“我寧可它死,也不讓它遭罪。”女人總覺得別人會虐待狗。

“你不做,我就找別人。”被拒絕後,女人撂下話,抱著狗消失在了夜的黑暗中。

類似的要求,李越鵬沒少見過。他是一名動物醫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以下簡稱“中農大醫院”)。10多年來,他給幾百只得了白內障的貓狗做過手術,也救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狗。

作為一名動物醫生,他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

龐大的數字背後,餵養的是都市裡上百萬的孤獨靈魂。常常,飼養寵物的起點,只是喜歡。地久天長,時間培養出了人和動物的羈絆。李越鵬見到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了。過世父母留下的狗,子女執意挽留,單身中年女子失去貓咪後痛哭昏厥……

更多時候,李越鵬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主人,以及他們提出的罕見要求:“髮際線太高,把頭皮往下拉點”,狗場的人帶藏獒來做整形——品相好能賣更高價;更年期女人嫌狗吵“晚上睡不著”,要摘掉狗的聲帶;貓喜歡抓扒物什,主人“擔心弄壞傢俱”,要把第一指關節截掉。

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寵物醫生在給一隻即將做白內障手術的貓咪打麻醉。蔡家欣 攝


狗有病,人知否

眼前這隻11個月大的、本該奔跑在綠色草坪上的秋田犬小雪頓,正趴在醫院的地板上,整顆腦袋無力地貼著自己的前腿,眼皮耷拉,黑寶石似的兩顆眼珠子淡漠地盯著前方。

李越鵬用止血鉗夾住了小雪頓左後腿的腳趾,“如果有痛覺,它會轉過頭看腿的方向。”小雪頓一動不動。

一灘黃色的液體從它的肚皮下溢開來。小雪頓掙扎著要站起來,但每次都“嘭”地,又重重跪倒在地。重複幾次後,它渾身狼藉,認命地癱在了尿液上。

雪頓的腿癱了。“應該是神經問題,要做核磁共振才能確診。”李越鵬說。這是他每天問診裡的尋常一幕。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李越鵬正在給秋田犬小雪頓診斷病情。蔡家欣 攝


李越鵬所在的寵物醫院的收費屬於行業內偏高價。醫院坐落在朝陽北路,距離繁華的長楹天街和朝陽大悅城約5公里遠。這是經濟富足的寵物主經常光顧的地方,也有遠道而來的寵物患者——是“別的地方治不了,醫生建議送來的”。這裡有CT掃描儀,核磁共振儀,B超機,無菌手術室,“全北京沒幾家這麼齊全”。

和人醫一樣,醫院也分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一樓有7個獨立診室,設眼科、骨科、內科、外科等科室,掛號費從50元到200元不等。每天,李越鵬都要和各類品種的“患者”打交道。6月份的一個週四上午,他接待了後腿韌帶拉傷的狗,角膜破損的泰迪,患有白內障、糖尿病的貓咪……

醫院二樓住著20多位重症患者:胸腔腫物、角膜穿孔、脊髓炎、肺葉扭轉、腦幹腫物、尿閉、胰腺炎、幽門狹窄……莫里斯動物基金會是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個非營利組織,根據它1998年的一項調查,癌症、心臟病、腎臟疾病成為犬貓的三大殺手。此外,糖尿病、傳染性腹膜炎是貓的主要死因,而肝臟疾病、癲癇更常出現在狗身上。

一隻秋田癲癇發作,渾身抽搐,口吐白沫,在地上打滾,身體到處亂撞。它的主人在一旁束手無策,“它也控制不住自己,過去後,還會咬住你。”

樓梯口的兩個男性醫護人員使勁攥住一隻黑色的羅威納犬麻吉。一人在前牽繩子,一人在後用一塊大毛巾吊著他的後腿。麻吉的後腿前十字韌帶撕裂,護工每天都要提著體重超過100斤的他遛圈兒;14歲的白色貴賓犬嬌嬌已經步入老年了,她疾病纏身,患有糖尿病,最近又剛做完白內障手術。她有種專屬老年的悠閒,累了,四肢一撇,就貼在了地板上。

醫院是個生死場。

“砰砰……”,像是迴光返照,住在ICU氧艙的貓咪二毛突然劇烈地用身體撞四壁。1分鐘後,艙內安靜了下來。“醫生在哪裡”,一個不到30歲,腳脖子上帶著紋身的女孩兒大聲呼救。

李越鵬和三個同事,輪流給二毛做了長達45分鐘的心肺復甦術,最後還用上了電擊除顫儀。從始至終,二毛都癱軟在那裡,一動不動。

一個月前,這隻灰白相間的英短,被發現胸腔長了顆超大腫瘤。二毛不願意吃藥。護理掰過它的腦袋,往嘴裡注射藥液。它就把身體死死抵在ICU氧艙的角落裡,背過去,眼神斜睨著抗議。在煎熬了3天后,二毛病情惡化,腹腔出現了積液出血。

這會兒,ICU門口,那個女孩兒,在號啕大哭。

4個小時後,秋田犬小雪頓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出來了——它的腦袋長了顆囊腫,壓迫到小腦和腦幹。這是李越鵬迄今遇到的第二例該部位囊腫,“屬於疑難病例”。為此,他需要在手術前大量翻閱外文資料,“國內這種病例太少了”。和人醫一樣,面對有些疾病,動物醫生們也會如臨大敵,比如惡性腫瘤。

這些年來,患貓瘟、狗瘟等傳染病的小動物越來越少,“可能跟現在主人養寵的意識有關,比較愛乾淨了,而且免疫意識增強了。”李越鵬說,隨著生活條件趨好,小動物患上“富貴病”的概率也會增加,比如糖尿病、肥胖症。

美國著名寵物醫院——班菲爾德寵物醫院,發佈了《2017年度寵物健康狀況報告》,其記錄了2016年間被帶到該機構在美國開設的近800個獸醫站的大約250萬隻狗和50萬隻貓的習性和健康狀況。報告顯示,這些寵物中有33%超重或肥胖。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醫院裡1600元每晚的VIP病房。蔡家欣 攝


疾病推手

李越鵬畢業的2007年,是寵物醫療的起步期。

當時,中農大醫院是塊金字招牌。要是碰上棘手的病例,“送到中農大去”,醫生都會這樣建議。

從大三開始,李越鵬就跑去那裡實習。大五畢業後,直接留院。他每月拿著1200元的工資,被分配到處置區,執行主治醫生的方案,給小動物做傷口清洗。量大時候,一天需要處理二三十個病例。

那時候,市面上的醫院魚龍混雜。一個醫生回憶,當時醫院旁有開狗肉館的,“甚至有些殺狗的(人),披上一件白大褂,也來當獸醫。”直到2009年,農業部開始實施《執業獸醫管理辦法》,實行執業獸醫資格證制度,此後,只有持執業獸醫證的醫生才可行醫坐診。

有時候,客人上來第一句話就是,“狗大夫,你行嗎?”三年後,李越鵬成為醫院手術室負責人之一。現在,他是私立醫院的首席專家。

坐在診臺前,他總要不厭其煩地強調,尊重動物本身的生活習慣,“把狗當狗,把貓當貓”。很多人不以為然。有人嫌棄地板髒,乾脆不讓狗下地奔跑。有人自己診斷狗感冒了,餵了三天人用感冒藥,到醫院一查,“腎功能指標爆表”。

一隻狗得了胰腺炎,李越鵬建議改變飲食結構,主人不服氣:

“我天天餵它鮑魚,奶油蛋糕。”

“不行,狗應該吃狗糧。”

“我們人吃這些就行,狗為什麼不行?”

“你天天吃鮑魚,能受得了嗎?”

寵物被迫複製著主人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疾病也被複制了。

據班菲爾德寵物醫院發佈的寵物健康狀況報告,2006年到2016年,貓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了18.1%。這種發病趨勢和人同步。除了基因外,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性與人趨同是很大的原因。

十年過去,情況有所改善。越來越多的人懂得給小動物置辦專用糧食,做身體檢查,“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懂科學養寵的道理”。在這座燈火輝煌的都市裡,獨居的人越來越多。白天,他們大步流星地在路上奔跑,晚上,孤獨地棲居在出租屋裡。

小動物,是用來驅趕孤獨的。不過,城市的快節奏也滲進了小動物的生活,甚至是它們的身體。

很多時候,一旦小動物被發現病了,通常也就遲了。一個28歲的女孩兒,加班兩天兩夜,回到出租屋後,發現貓糧盆的糧食“幾乎沒動過”。她連夜送貓到醫院,“它身上的血都快空了”,坐診的醫生看完化驗單後說。貓咪得了傳染性腹膜炎——這是幾年來造成貓咪死亡最常見的傳染病,除了食慾低下、間歇性發燒,貓咪還會出現中重度或惡性貧血,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100%。

在動物身上,延續的不僅是人的生活方式,還包括看臉的標準。10多年來,李越鵬看過一波又一波的養寵潮流,“跟時裝一樣,每年都不同”。養狗的最開始喜歡京巴,鬆獅,然後是泰迪,柯基,現在法牛盛行;養貓的也從一開始的通體大白貓,到三花,再到現在的加菲,美短,豹貓。

品種是極度苛刻的審美要求。追根溯源,這種喜好最後演變成很多疾病的推手。為了獲得一隻純種的小動物,需要兩隻相同品種的小動物來配種。通過人工干預,定製符合人類審美的品種,“會犧牲掉動物很多健康的東西”。BBC紀錄片《純種狗的悲哀》調查顯示,超過500種因基因缺陷而造成的疾病,正使那些得病的狗狗們承受極大的痛苦。

一名澳洲動物醫生統計,自己超過一半手術是脊椎矯正手術,其中臘腸犬、拉薩犬和北京犬三類品種狗是大戶。李越鵬也深有體會。他做過幾百臺白內障手術,泰迪是發病率大戶,佔比在25%左右,“跟它們的品種有關係”。

有時候人對品種的執念,近乎變態。一隻鬆獅面部皮膚髮皺,睫毛總是扎進眼睛裡,結膜炎反覆發作。

“把面部皮膚拉平。”一位醫生建議。

“拉了皮就不是鬆獅了。”主人拒絕。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醫生們正在給貓咪二毛做心肺復甦術。蔡家欣 攝


情感補償

醫院大廳裡,25歲的聰聰坐在長凳上玩手機——他帶貓來做絕育。

到北京兩年了,聰聰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窩在北京城碼農聚集地西二旗——在那裡,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在年輕人的日夜奮鬥下屢創新高。11點半上班,21點下班,這樣的生活節奏,使他也少有機會去看看三里屯和國貿的繁華。

遊戲填補了他的業餘生活。為了“找個伴”,他領養了兩隻貓,取名慧光、散華——這是遊戲dota2的兩款道具。累的時候,聰聰就翻出藏在角落的貓咪,一人一貓,在出租屋的床上玩空翻。貓要是不配合了,他乾脆自己發呆。

像聰聰這樣的年輕人,李越鵬感覺“越來越多”。根據《2018寵物行業市場調查報告》,90後已經變成飼養犬貓的主力軍。 “壓力大又孤單”, 李越鵬這樣描述這個年輕的客戶群。

通常,看完病,他們就把貓往太空艙一塞,背上身,又獨自離去。

事實上,養貓比養狗有著天然的便利,“狗要每天遛,貓就不用”。在李越鵬的記憶裡,20年前養貓的人還很少,現在感覺“快超過狗了”。《2018寵物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人均養貓數是1.8只,而狗是1.5只。

客戶群在變化,行業也在變。經過爆炸式的發展,全國寵物醫療機構從2011年不到6000家,到2018年,已經突破1.2萬家。此時,國內寵物數量也由原來的9600萬隻上升到1.68億隻。

所有的客戶中,李越鵬對兩個人印象最深。

一個是西城區四合院裡的大爺,70多歲了,和一隻大金毛同住,“寶貝,要不要吃蘋果”,“寶貝,要睡覺嗎?”……老大爺有高血壓,在國外生活的孩子想送他進養老院,他不同意,“等把狗送走了,我再去養老院。”

還有一個住國貿的叫楊迪的女人。

楊迪很清瘦,笑起來眉眼彎彎,50歲的年紀,皮膚還是很細膩。32歲那年,她隻身來到北京,為了在這裡立足,她一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每個月還3萬房貸。直到現在,楊迪仍是單身。有時候,看到同齡人的家庭生活,她會“很失落”。

她乾脆把重心都放在了狗身上。2012年,陪伴楊迪15年的小狗去世後,她開始收養流浪狗。國貿一套200平的房子,裡面收藏著漢白玉,也養了30多條狗。平日,狗狗們就坐在石頭上面撒尿,白色的地板都被泡壞了。

“我就是對狗心軟”,楊迪總是這樣解釋自己的動機。偶爾,她也會洩漏自己的過去,“從小我沒有感受到任何家庭的溫暖,狗可能會給我情感上的補償。”她對狗有異常的執念。她的一條小狗被大狗咬死了,無論李越鵬怎麼勸阻,她都決意花30萬做克隆,“真的好想再見它一面”。

“很難做”,李越鵬說,這個行業看似是和動物的身體打交道,其實是跟人打交道。“在你跳舞、顛狂的時候,只有動物不會嘲笑你。”另一個醫生說。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年輕人抱著貓咪,正在醫院排隊等待看病。蔡家欣 攝


雖說是給動物看病,但李越鵬心裡明亮得很,最現實的還是金錢問題。

小動物病了,有人直接裹著一條破布就奔醫院來了;有的動物有專屬“座駕”,主人每週推著嬰兒車帶它做理療。一個護理員每天要把狗糧捏碎——這是主人的要求,“我家狗牙齒不好”。

階層的差距,在動物身上一樣能看到。黑色的羅威納犬麻吉睡著VIP單間,裡面有電視和沙發,每天1600元;白色貴賓犬嬌嬌住的普通病房只要300元——那是一個1平米大的不鏽鋼籠子。

有時候報價單一開,寵物主立馬投來質疑的眼光,“是想騙錢吧?”動物醫生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認知系統。“不是錢的問題”。

上面那隻腦袋裡長了囊腫的秋田犬小雪頓,手術是它康復的唯一可能。李越鵬告訴客人,成功率只有六、七成,“可能手術後,錢花了,狗還是站不起來”。詳細講述治療後所有可能的結果,是李越鵬坐診必須的流程。難免有些客人會認為,花錢就必須得治好,“但從科學的角度出發,醫療本身就是有一定風險的”。

手術費要小四萬。繳費的時候,小雪頓的主人換了幾張卡,才終於把錢湊齊充進就醫卡,“我不忍心不救它”。他是一名攝影師,本來計劃去歐洲,不過攢的兩萬塊都給狗看病了,“明年估計也懸了”。

最擔心的,還不只是錢的問題。秋田犬壽命一般有十幾年,小雪頓才11個月大。手術要是失敗,54斤的雪頓需要被照顧一輩子,“每天擦屎擦尿”。小雪頓的主人覺得自己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要是以後想找女朋友,人家受不受得了,就另說了。”

人對動物的愛,很容易被檢驗,尤其是在金錢面前。一隻狗吃了李越鵬開的驅蟲藥,送到醫院的時候身體發硬,“死了很長時間”。主人是他的老客戶,不斷髮朋友圈罵他,他們要求李越鵬親自上門道歉,對著狗狗的照片下跪。

“你說,我害它,我圖啥呢?”李越鵬不理解。他提出給藥物送檢,或者解剖找原因,主人都沒同意。後來投訴到總部,主人拿了2萬塊錢的賠償。“我不能隨意揣測,但是所有問題一歸結,又全都到錢上面了。”

金錢也會扭曲人性——小動物變成了貪婪的犧牲品。

2010年的時候,一個化濃妝的年輕女人扯著一位三輪車伕的衣領來到醫院,“把我狗給撞了,骨折了”。手術很成功。李越鵬記得清清楚楚,狗狗醒來後,“精神不錯,還能走動”。領著自家的狗,女人離開了。留下的近五千元醫藥費,由三輪車伕掏了腰包。

當天夜裡,女人又來了醫院,把那隻狗甩到診臺上,對李越鵬說,“狗死了,要退錢”。小狗脣色發紫,“可能是缺氧窒息而死的”。為了息事寧人,醫院退錢了。

李越鵬想起來白天的那個三輪車伕,掏錢那會,“他都快哭了,身上沒那麼多錢。”

很多時候,也並不全然是錢的問題。

十年前,北京舊城改造,經常有人領著狗來,要安樂死,“平房可以養,高樓就不能帶它們住了”;窮困潦倒的老太太,日復一日,拾著破爛,給大金毛治病;年輕的男人開著拉風的法拉利跑車,卻不願意花10塊錢給貓咪打止痛針,“就是一腳油門的事兒”;中年女人帶著相伴15年的雪納瑞來到醫院,要醫院的人對狗前呼後擁,可當狗被反鎖在車裡,所有人勸她砸玻璃時,她捨不得,冒險讓狗在裡面待了一個小時。

"

文章摘要:作為一名動物醫生,李越鵬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文 | 蔡家欣

編輯 | 林鵬

“我和他離婚了,看見狗就煩”,不到50歲的女人站在診臺前,哀求。她滿臉疲憊,臉頰上掛著淚。

李越鵬皺了皺眉。狗安靜地蜷在女人的懷裡,不足半米長,黃色的毛髮閃著光澤,黑溜溜的眼珠子直勾勾地看著前方,“很乖,很健康”。這是女人和前夫養的狗。婚姻破裂後,她要給狗“打一針,安樂死”。

“你可以送人。”李越鵬說。

“我寧可它死,也不讓它遭罪。”女人總覺得別人會虐待狗。

“你不做,我就找別人。”被拒絕後,女人撂下話,抱著狗消失在了夜的黑暗中。

類似的要求,李越鵬沒少見過。他是一名動物醫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以下簡稱“中農大醫院”)。10多年來,他給幾百只得了白內障的貓狗做過手術,也救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狗。

作為一名動物醫生,他趕上了寵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的好時光。2009年全中國共有5226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10年後,這個數字超過10萬。截止到2018年,全國寵物市場規模已達1708億元,比2012年擴張近5倍。

龐大的數字背後,餵養的是都市裡上百萬的孤獨靈魂。常常,飼養寵物的起點,只是喜歡。地久天長,時間培養出了人和動物的羈絆。李越鵬見到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了。過世父母留下的狗,子女執意挽留,單身中年女子失去貓咪後痛哭昏厥……

更多時候,李越鵬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主人,以及他們提出的罕見要求:“髮際線太高,把頭皮往下拉點”,狗場的人帶藏獒來做整形——品相好能賣更高價;更年期女人嫌狗吵“晚上睡不著”,要摘掉狗的聲帶;貓喜歡抓扒物什,主人“擔心弄壞傢俱”,要把第一指關節截掉。

一隻動物被送進醫院,主人有著絕對的主宰權。權力和慾望像極了八爪魚發達有力的觸角,牢牢地盤附在動物的身體世界裡。“我們看病,更多時候是在進行人性的拷問。”李越鵬說。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寵物醫生在給一隻即將做白內障手術的貓咪打麻醉。蔡家欣 攝


狗有病,人知否

眼前這隻11個月大的、本該奔跑在綠色草坪上的秋田犬小雪頓,正趴在醫院的地板上,整顆腦袋無力地貼著自己的前腿,眼皮耷拉,黑寶石似的兩顆眼珠子淡漠地盯著前方。

李越鵬用止血鉗夾住了小雪頓左後腿的腳趾,“如果有痛覺,它會轉過頭看腿的方向。”小雪頓一動不動。

一灘黃色的液體從它的肚皮下溢開來。小雪頓掙扎著要站起來,但每次都“嘭”地,又重重跪倒在地。重複幾次後,它渾身狼藉,認命地癱在了尿液上。

雪頓的腿癱了。“應該是神經問題,要做核磁共振才能確診。”李越鵬說。這是他每天問診裡的尋常一幕。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李越鵬正在給秋田犬小雪頓診斷病情。蔡家欣 攝


李越鵬所在的寵物醫院的收費屬於行業內偏高價。醫院坐落在朝陽北路,距離繁華的長楹天街和朝陽大悅城約5公里遠。這是經濟富足的寵物主經常光顧的地方,也有遠道而來的寵物患者——是“別的地方治不了,醫生建議送來的”。這裡有CT掃描儀,核磁共振儀,B超機,無菌手術室,“全北京沒幾家這麼齊全”。

和人醫一樣,醫院也分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一樓有7個獨立診室,設眼科、骨科、內科、外科等科室,掛號費從50元到200元不等。每天,李越鵬都要和各類品種的“患者”打交道。6月份的一個週四上午,他接待了後腿韌帶拉傷的狗,角膜破損的泰迪,患有白內障、糖尿病的貓咪……

醫院二樓住著20多位重症患者:胸腔腫物、角膜穿孔、脊髓炎、肺葉扭轉、腦幹腫物、尿閉、胰腺炎、幽門狹窄……莫里斯動物基金會是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個非營利組織,根據它1998年的一項調查,癌症、心臟病、腎臟疾病成為犬貓的三大殺手。此外,糖尿病、傳染性腹膜炎是貓的主要死因,而肝臟疾病、癲癇更常出現在狗身上。

一隻秋田癲癇發作,渾身抽搐,口吐白沫,在地上打滾,身體到處亂撞。它的主人在一旁束手無策,“它也控制不住自己,過去後,還會咬住你。”

樓梯口的兩個男性醫護人員使勁攥住一隻黑色的羅威納犬麻吉。一人在前牽繩子,一人在後用一塊大毛巾吊著他的後腿。麻吉的後腿前十字韌帶撕裂,護工每天都要提著體重超過100斤的他遛圈兒;14歲的白色貴賓犬嬌嬌已經步入老年了,她疾病纏身,患有糖尿病,最近又剛做完白內障手術。她有種專屬老年的悠閒,累了,四肢一撇,就貼在了地板上。

醫院是個生死場。

“砰砰……”,像是迴光返照,住在ICU氧艙的貓咪二毛突然劇烈地用身體撞四壁。1分鐘後,艙內安靜了下來。“醫生在哪裡”,一個不到30歲,腳脖子上帶著紋身的女孩兒大聲呼救。

李越鵬和三個同事,輪流給二毛做了長達45分鐘的心肺復甦術,最後還用上了電擊除顫儀。從始至終,二毛都癱軟在那裡,一動不動。

一個月前,這隻灰白相間的英短,被發現胸腔長了顆超大腫瘤。二毛不願意吃藥。護理掰過它的腦袋,往嘴裡注射藥液。它就把身體死死抵在ICU氧艙的角落裡,背過去,眼神斜睨著抗議。在煎熬了3天后,二毛病情惡化,腹腔出現了積液出血。

這會兒,ICU門口,那個女孩兒,在號啕大哭。

4個小時後,秋田犬小雪頓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出來了——它的腦袋長了顆囊腫,壓迫到小腦和腦幹。這是李越鵬迄今遇到的第二例該部位囊腫,“屬於疑難病例”。為此,他需要在手術前大量翻閱外文資料,“國內這種病例太少了”。和人醫一樣,面對有些疾病,動物醫生們也會如臨大敵,比如惡性腫瘤。

這些年來,患貓瘟、狗瘟等傳染病的小動物越來越少,“可能跟現在主人養寵的意識有關,比較愛乾淨了,而且免疫意識增強了。”李越鵬說,隨著生活條件趨好,小動物患上“富貴病”的概率也會增加,比如糖尿病、肥胖症。

美國著名寵物醫院——班菲爾德寵物醫院,發佈了《2017年度寵物健康狀況報告》,其記錄了2016年間被帶到該機構在美國開設的近800個獸醫站的大約250萬隻狗和50萬隻貓的習性和健康狀況。報告顯示,這些寵物中有33%超重或肥胖。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醫院裡1600元每晚的VIP病房。蔡家欣 攝


疾病推手

李越鵬畢業的2007年,是寵物醫療的起步期。

當時,中農大醫院是塊金字招牌。要是碰上棘手的病例,“送到中農大去”,醫生都會這樣建議。

從大三開始,李越鵬就跑去那裡實習。大五畢業後,直接留院。他每月拿著1200元的工資,被分配到處置區,執行主治醫生的方案,給小動物做傷口清洗。量大時候,一天需要處理二三十個病例。

那時候,市面上的醫院魚龍混雜。一個醫生回憶,當時醫院旁有開狗肉館的,“甚至有些殺狗的(人),披上一件白大褂,也來當獸醫。”直到2009年,農業部開始實施《執業獸醫管理辦法》,實行執業獸醫資格證制度,此後,只有持執業獸醫證的醫生才可行醫坐診。

有時候,客人上來第一句話就是,“狗大夫,你行嗎?”三年後,李越鵬成為醫院手術室負責人之一。現在,他是私立醫院的首席專家。

坐在診臺前,他總要不厭其煩地強調,尊重動物本身的生活習慣,“把狗當狗,把貓當貓”。很多人不以為然。有人嫌棄地板髒,乾脆不讓狗下地奔跑。有人自己診斷狗感冒了,餵了三天人用感冒藥,到醫院一查,“腎功能指標爆表”。

一隻狗得了胰腺炎,李越鵬建議改變飲食結構,主人不服氣:

“我天天餵它鮑魚,奶油蛋糕。”

“不行,狗應該吃狗糧。”

“我們人吃這些就行,狗為什麼不行?”

“你天天吃鮑魚,能受得了嗎?”

寵物被迫複製著主人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疾病也被複制了。

據班菲爾德寵物醫院發佈的寵物健康狀況報告,2006年到2016年,貓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了18.1%。這種發病趨勢和人同步。除了基因外,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性與人趨同是很大的原因。

十年過去,情況有所改善。越來越多的人懂得給小動物置辦專用糧食,做身體檢查,“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懂科學養寵的道理”。在這座燈火輝煌的都市裡,獨居的人越來越多。白天,他們大步流星地在路上奔跑,晚上,孤獨地棲居在出租屋裡。

小動物,是用來驅趕孤獨的。不過,城市的快節奏也滲進了小動物的生活,甚至是它們的身體。

很多時候,一旦小動物被發現病了,通常也就遲了。一個28歲的女孩兒,加班兩天兩夜,回到出租屋後,發現貓糧盆的糧食“幾乎沒動過”。她連夜送貓到醫院,“它身上的血都快空了”,坐診的醫生看完化驗單後說。貓咪得了傳染性腹膜炎——這是幾年來造成貓咪死亡最常見的傳染病,除了食慾低下、間歇性發燒,貓咪還會出現中重度或惡性貧血,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100%。

在動物身上,延續的不僅是人的生活方式,還包括看臉的標準。10多年來,李越鵬看過一波又一波的養寵潮流,“跟時裝一樣,每年都不同”。養狗的最開始喜歡京巴,鬆獅,然後是泰迪,柯基,現在法牛盛行;養貓的也從一開始的通體大白貓,到三花,再到現在的加菲,美短,豹貓。

品種是極度苛刻的審美要求。追根溯源,這種喜好最後演變成很多疾病的推手。為了獲得一隻純種的小動物,需要兩隻相同品種的小動物來配種。通過人工干預,定製符合人類審美的品種,“會犧牲掉動物很多健康的東西”。BBC紀錄片《純種狗的悲哀》調查顯示,超過500種因基因缺陷而造成的疾病,正使那些得病的狗狗們承受極大的痛苦。

一名澳洲動物醫生統計,自己超過一半手術是脊椎矯正手術,其中臘腸犬、拉薩犬和北京犬三類品種狗是大戶。李越鵬也深有體會。他做過幾百臺白內障手術,泰迪是發病率大戶,佔比在25%左右,“跟它們的品種有關係”。

有時候人對品種的執念,近乎變態。一隻鬆獅面部皮膚髮皺,睫毛總是扎進眼睛裡,結膜炎反覆發作。

“把面部皮膚拉平。”一位醫生建議。

“拉了皮就不是鬆獅了。”主人拒絕。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醫生們正在給貓咪二毛做心肺復甦術。蔡家欣 攝


情感補償

醫院大廳裡,25歲的聰聰坐在長凳上玩手機——他帶貓來做絕育。

到北京兩年了,聰聰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窩在北京城碼農聚集地西二旗——在那裡,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在年輕人的日夜奮鬥下屢創新高。11點半上班,21點下班,這樣的生活節奏,使他也少有機會去看看三里屯和國貿的繁華。

遊戲填補了他的業餘生活。為了“找個伴”,他領養了兩隻貓,取名慧光、散華——這是遊戲dota2的兩款道具。累的時候,聰聰就翻出藏在角落的貓咪,一人一貓,在出租屋的床上玩空翻。貓要是不配合了,他乾脆自己發呆。

像聰聰這樣的年輕人,李越鵬感覺“越來越多”。根據《2018寵物行業市場調查報告》,90後已經變成飼養犬貓的主力軍。 “壓力大又孤單”, 李越鵬這樣描述這個年輕的客戶群。

通常,看完病,他們就把貓往太空艙一塞,背上身,又獨自離去。

事實上,養貓比養狗有著天然的便利,“狗要每天遛,貓就不用”。在李越鵬的記憶裡,20年前養貓的人還很少,現在感覺“快超過狗了”。《2018寵物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人均養貓數是1.8只,而狗是1.5只。

客戶群在變化,行業也在變。經過爆炸式的發展,全國寵物醫療機構從2011年不到6000家,到2018年,已經突破1.2萬家。此時,國內寵物數量也由原來的9600萬隻上升到1.68億隻。

所有的客戶中,李越鵬對兩個人印象最深。

一個是西城區四合院裡的大爺,70多歲了,和一隻大金毛同住,“寶貝,要不要吃蘋果”,“寶貝,要睡覺嗎?”……老大爺有高血壓,在國外生活的孩子想送他進養老院,他不同意,“等把狗送走了,我再去養老院。”

還有一個住國貿的叫楊迪的女人。

楊迪很清瘦,笑起來眉眼彎彎,50歲的年紀,皮膚還是很細膩。32歲那年,她隻身來到北京,為了在這裡立足,她一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每個月還3萬房貸。直到現在,楊迪仍是單身。有時候,看到同齡人的家庭生活,她會“很失落”。

她乾脆把重心都放在了狗身上。2012年,陪伴楊迪15年的小狗去世後,她開始收養流浪狗。國貿一套200平的房子,裡面收藏著漢白玉,也養了30多條狗。平日,狗狗們就坐在石頭上面撒尿,白色的地板都被泡壞了。

“我就是對狗心軟”,楊迪總是這樣解釋自己的動機。偶爾,她也會洩漏自己的過去,“從小我沒有感受到任何家庭的溫暖,狗可能會給我情感上的補償。”她對狗有異常的執念。她的一條小狗被大狗咬死了,無論李越鵬怎麼勸阻,她都決意花30萬做克隆,“真的好想再見它一面”。

“很難做”,李越鵬說,這個行業看似是和動物的身體打交道,其實是跟人打交道。“在你跳舞、顛狂的時候,只有動物不會嘲笑你。”另一個醫生說。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年輕人抱著貓咪,正在醫院排隊等待看病。蔡家欣 攝


雖說是給動物看病,但李越鵬心裡明亮得很,最現實的還是金錢問題。

小動物病了,有人直接裹著一條破布就奔醫院來了;有的動物有專屬“座駕”,主人每週推著嬰兒車帶它做理療。一個護理員每天要把狗糧捏碎——這是主人的要求,“我家狗牙齒不好”。

階層的差距,在動物身上一樣能看到。黑色的羅威納犬麻吉睡著VIP單間,裡面有電視和沙發,每天1600元;白色貴賓犬嬌嬌住的普通病房只要300元——那是一個1平米大的不鏽鋼籠子。

有時候報價單一開,寵物主立馬投來質疑的眼光,“是想騙錢吧?”動物醫生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認知系統。“不是錢的問題”。

上面那隻腦袋裡長了囊腫的秋田犬小雪頓,手術是它康復的唯一可能。李越鵬告訴客人,成功率只有六、七成,“可能手術後,錢花了,狗還是站不起來”。詳細講述治療後所有可能的結果,是李越鵬坐診必須的流程。難免有些客人會認為,花錢就必須得治好,“但從科學的角度出發,醫療本身就是有一定風險的”。

手術費要小四萬。繳費的時候,小雪頓的主人換了幾張卡,才終於把錢湊齊充進就醫卡,“我不忍心不救它”。他是一名攝影師,本來計劃去歐洲,不過攢的兩萬塊都給狗看病了,“明年估計也懸了”。

最擔心的,還不只是錢的問題。秋田犬壽命一般有十幾年,小雪頓才11個月大。手術要是失敗,54斤的雪頓需要被照顧一輩子,“每天擦屎擦尿”。小雪頓的主人覺得自己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要是以後想找女朋友,人家受不受得了,就另說了。”

人對動物的愛,很容易被檢驗,尤其是在金錢面前。一隻狗吃了李越鵬開的驅蟲藥,送到醫院的時候身體發硬,“死了很長時間”。主人是他的老客戶,不斷髮朋友圈罵他,他們要求李越鵬親自上門道歉,對著狗狗的照片下跪。

“你說,我害它,我圖啥呢?”李越鵬不理解。他提出給藥物送檢,或者解剖找原因,主人都沒同意。後來投訴到總部,主人拿了2萬塊錢的賠償。“我不能隨意揣測,但是所有問題一歸結,又全都到錢上面了。”

金錢也會扭曲人性——小動物變成了貪婪的犧牲品。

2010年的時候,一個化濃妝的年輕女人扯著一位三輪車伕的衣領來到醫院,“把我狗給撞了,骨折了”。手術很成功。李越鵬記得清清楚楚,狗狗醒來後,“精神不錯,還能走動”。領著自家的狗,女人離開了。留下的近五千元醫藥費,由三輪車伕掏了腰包。

當天夜裡,女人又來了醫院,把那隻狗甩到診臺上,對李越鵬說,“狗死了,要退錢”。小狗脣色發紫,“可能是缺氧窒息而死的”。為了息事寧人,醫院退錢了。

李越鵬想起來白天的那個三輪車伕,掏錢那會,“他都快哭了,身上沒那麼多錢。”

很多時候,也並不全然是錢的問題。

十年前,北京舊城改造,經常有人領著狗來,要安樂死,“平房可以養,高樓就不能帶它們住了”;窮困潦倒的老太太,日復一日,拾著破爛,給大金毛治病;年輕的男人開著拉風的法拉利跑車,卻不願意花10塊錢給貓咪打止痛針,“就是一腳油門的事兒”;中年女人帶著相伴15年的雪納瑞來到醫院,要醫院的人對狗前呼後擁,可當狗被反鎖在車裡,所有人勸她砸玻璃時,她捨不得,冒險讓狗在裡面待了一個小時。

都市人和他們的寵物:嫌吵摘掉狗聲帶、離婚安樂死狗

ICU病房,二毛的主人憂心忡忡,有時她就睡在這張沙發上,24小時陪伴二毛。蔡家欣 攝


抑鬱的醫生

面對各色各樣的客人,動物醫生們也在經受考驗。

美國獸醫協會研究指出,全美6.8%的男性和10.9%的女性動物醫生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2017年,臺灣一位女獸醫因被曝光對流浪動物執行安樂死,遭網友謾罵而自殺,“她只是一個處置者”,李越鵬很能理解那位死去的同行,“有些東西你就是沒辦法,只能接受。”

他也碰到過“不得已”的一回。

大學實驗室看門的大爺送來兩條德牧,執意要做安樂死。實驗室的硫酸灑了,不懂事的兩條狗,踩了上去,“腳上的皮膚都燒傷了”。那是陪伴李越鵬大學五年的狗,“以前上課路過的時候,總是喂他們。”

主治大夫同意了主人的請求,把活兒派給了正在處置區幹活的李越鵬,他沒辦法,“哭著給打了針”。

直到現在,李越鵬想起那兩條狗,也很遺憾。“有時候就是人性的拷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李越鵬不願意用簡單的善惡、對錯來評價主人,“我們覺得可以好好治療,但主人會覺得它們很痛苦。”

對於真正的動物醫生來說,遇到這種事情都非常難受,“反而是那些江湖術士會好受些”。現在,在眼科、骨科領域有了專長的李越鵬,已經可以輕易拒絕不合理的安樂死請求。但即便如此,他也沒辦法改變小動物們的命運。

曾經,楊迪有隻狗感染了犬細小病毒(編者注:表現為胃腸炎症狀或心肌炎症狀),在她的懷裡不停地抽搐,她握著狗狗的四肢,陪它坐了一下午。

“安樂吧,狗非常痛苦。”醫生看不下去。

“你怎麼知道它沒有求生欲?”楊迪不要。

她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有一回在商場,蹬著高跟鞋的她,突發心臟病,咽喉被一股力量狠狠地扼住了,“我那會就想活,求生欲很強”。狗狗最後在她懷裡斷了氣。

一隻狗患了子宮蓄膿症。這類病九成要做手術,放棄的一成主要是因為經濟問題。

“絕對不手術”,狗主人說,“我對麻醉太恐懼了。”不久前,她的親人在一次手術中因為麻醉意外死去。最後,她放棄這隻狗痊癒的機會。“麻醉出意外,它當時就沒了”,主人說,“但靠輸液維持,它還能陪我一個月。”

主治醫生很無奈,“我沒辦法改變他們的經歷”。從主人的立場上看,他們堅持恐懼不能再複製——這正是他們給予寵物最好的回饋。

“人就是小動物的決定性因素”,李越鵬覺得,能碰上個愛惜自己的主人,是命好的。

多多是隻體弱多病的大金毛,5歲的時候就做了心臟病手術。6年過去了,主人堅持每個月帶多多做體檢。這一回,多多的肝臟長了一個腫瘤,凝血功能也出了問題。夜裡10點多了,多多的主人正四處打電話,尋找和多多血型相符的血液。他們甚至打算把多多送往美國救治。

命差點的,受傷的有,顛沛流離的有,甚至還有,直接死去的。

一條大黑狗被送來的時候,脖子上被砍了三四刀。它是醫院附近工地的流浪狗——前任主人房子拆遷,住進樓房後,就拋棄了它。工地上的工人覬覦它的肉,舉著菜刀追它、砍它。這一幕剛好被工頭撞見。從此,大黑狗就跟著那位工頭到處跑工程、看工地。

在醫院,只要能忍受從診室到大門那1分鐘的異樣眼光,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給一隻動物判死刑。一對父子,抱著一隻中華田園犬,匆匆離去。他們身後,醫生、護理人員紛紛皺眉。小狗脊柱受傷,手術費要2萬,“我買它才100塊”,他們放棄治療,甚至還想給狗安樂。

現在,李越鵬竭力不和客人起衝突,有時候,明明知道對方在找藉口放棄小動物的生命,甚至遷怒於他“騙錢”,他也要“裝作很理解”。看過很多故事,經歷過糾紛,差點抑鬱後,李越鵬學會了“旁觀”和保護自己的方式:

“大夫,需要手術嗎?”

“手不手術決定權在你。”

說這話時,他通常會把頭扭過去,盯著電腦屏幕,不看診臺上的小動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