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不斷更迭的當軸士族

東晉政權,直接面臨內外兩大矛盾。

對外,是自己一個面對北方一群異族政權。

異族政權不僅彪悍而且林立,佔據了北方中原而且虎視南方。

在內,是南方士族與司馬皇室、北方士族間的天然矛盾。

南方士族不僅瞧不起司馬皇室,也瞧不上北方士族,你們丟了中原還怎麼好意思跑到南方作威作福。

在內外兩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穩定便真得壓倒了一切,攘外真得不能必先安內。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不斷更迭的當軸士族

東晉政權,直接面臨內外兩大矛盾。

對外,是自己一個面對北方一群異族政權。

異族政權不僅彪悍而且林立,佔據了北方中原而且虎視南方。

在內,是南方士族與司馬皇室、北方士族間的天然矛盾。

南方士族不僅瞧不起司馬皇室,也瞧不上北方士族,你們丟了中原還怎麼好意思跑到南方作威作福。

在內外兩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穩定便真得壓倒了一切,攘外真得不能必先安內。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司馬皇室,面對北方異族慫,面對士族豪門只能更慫,時事所迫,這個皇室只能不斷放低身段。

而當軸士族琅琊王家,也不能壟斷全部的權力,既要爭取南方大族的勉強支持和相安無事,又要拉攏北方大族壓制南方大族的各種不服。

因此,當軸士族,只是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力,但無法壟斷全部的政治權力。

這種局面的結果就是:士族之間有競爭,當軸士族是可以流動更迭的。

先是王導、王敦兄弟為代表的琅琊王家,作為當軸士族、執政朝堂。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不斷更迭的當軸士族

東晉政權,直接面臨內外兩大矛盾。

對外,是自己一個面對北方一群異族政權。

異族政權不僅彪悍而且林立,佔據了北方中原而且虎視南方。

在內,是南方士族與司馬皇室、北方士族間的天然矛盾。

南方士族不僅瞧不起司馬皇室,也瞧不上北方士族,你們丟了中原還怎麼好意思跑到南方作威作福。

在內外兩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穩定便真得壓倒了一切,攘外真得不能必先安內。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司馬皇室,面對北方異族慫,面對士族豪門只能更慫,時事所迫,這個皇室只能不斷放低身段。

而當軸士族琅琊王家,也不能壟斷全部的權力,既要爭取南方大族的勉強支持和相安無事,又要拉攏北方大族壓制南方大族的各種不服。

因此,當軸士族,只是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力,但無法壟斷全部的政治權力。

這種局面的結果就是:士族之間有競爭,當軸士族是可以流動更迭的。

先是王導、王敦兄弟為代表的琅琊王家,作為當軸士族、執政朝堂。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王敦造反兵敗,王家遭到疏遠;王導病逝,王家失去領軍人物。

於是,琅琊王氏便淡出了權力核心。

再是潁川庾氏的成為當軸士族,領袖庾亮掌握了朝堂的軍政大權。

庾亮、庾翼的北伐相繼只見雷聲不見風雨,家族領袖人物再又相繼離世。

於是,庾氏家族便淡出了權力中心。

接著便是桓溫為領袖的桓氏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讓士族政治更上一層樓。

藉助不斷地北伐,桓溫可以說壟斷了全部的朝堂權力,連司馬家的皇帝,都能想換就換。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不斷更迭的當軸士族

東晉政權,直接面臨內外兩大矛盾。

對外,是自己一個面對北方一群異族政權。

異族政權不僅彪悍而且林立,佔據了北方中原而且虎視南方。

在內,是南方士族與司馬皇室、北方士族間的天然矛盾。

南方士族不僅瞧不起司馬皇室,也瞧不上北方士族,你們丟了中原還怎麼好意思跑到南方作威作福。

在內外兩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穩定便真得壓倒了一切,攘外真得不能必先安內。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司馬皇室,面對北方異族慫,面對士族豪門只能更慫,時事所迫,這個皇室只能不斷放低身段。

而當軸士族琅琊王家,也不能壟斷全部的權力,既要爭取南方大族的勉強支持和相安無事,又要拉攏北方大族壓制南方大族的各種不服。

因此,當軸士族,只是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力,但無法壟斷全部的政治權力。

這種局面的結果就是:士族之間有競爭,當軸士族是可以流動更迭的。

先是王導、王敦兄弟為代表的琅琊王家,作為當軸士族、執政朝堂。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王敦造反兵敗,王家遭到疏遠;王導病逝,王家失去領軍人物。

於是,琅琊王氏便淡出了權力核心。

再是潁川庾氏的成為當軸士族,領袖庾亮掌握了朝堂的軍政大權。

庾亮、庾翼的北伐相繼只見雷聲不見風雨,家族領袖人物再又相繼離世。

於是,庾氏家族便淡出了權力中心。

接著便是桓溫為領袖的桓氏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讓士族政治更上一層樓。

藉助不斷地北伐,桓溫可以說壟斷了全部的朝堂權力,連司馬家的皇帝,都能想換就換。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皇帝可以換、皇室可以欺,士族卻不能。桓溫到死都未敢取司馬而自代之,原因就是其他士族不答應。

桓溫死後,譙郡桓氏便走了下坡路,朝堂便又換了新士族。

之後,便是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再領風騷,成為東晉的當軸士族。

陳郡謝氏的巔峰之作便是淝水之戰。

謝安、謝玄叔侄,領導東晉擊潰了前秦的百萬大軍。

但是,隨著謝安和謝玄的相繼離世,謝氏家族在高潮之後便收場落幕。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不斷更迭的當軸士族

東晉政權,直接面臨內外兩大矛盾。

對外,是自己一個面對北方一群異族政權。

異族政權不僅彪悍而且林立,佔據了北方中原而且虎視南方。

在內,是南方士族與司馬皇室、北方士族間的天然矛盾。

南方士族不僅瞧不起司馬皇室,也瞧不上北方士族,你們丟了中原還怎麼好意思跑到南方作威作福。

在內外兩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穩定便真得壓倒了一切,攘外真得不能必先安內。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司馬皇室,面對北方異族慫,面對士族豪門只能更慫,時事所迫,這個皇室只能不斷放低身段。

而當軸士族琅琊王家,也不能壟斷全部的權力,既要爭取南方大族的勉強支持和相安無事,又要拉攏北方大族壓制南方大族的各種不服。

因此,當軸士族,只是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力,但無法壟斷全部的政治權力。

這種局面的結果就是:士族之間有競爭,當軸士族是可以流動更迭的。

先是王導、王敦兄弟為代表的琅琊王家,作為當軸士族、執政朝堂。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王敦造反兵敗,王家遭到疏遠;王導病逝,王家失去領軍人物。

於是,琅琊王氏便淡出了權力核心。

再是潁川庾氏的成為當軸士族,領袖庾亮掌握了朝堂的軍政大權。

庾亮、庾翼的北伐相繼只見雷聲不見風雨,家族領袖人物再又相繼離世。

於是,庾氏家族便淡出了權力中心。

接著便是桓溫為領袖的桓氏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讓士族政治更上一層樓。

藉助不斷地北伐,桓溫可以說壟斷了全部的朝堂權力,連司馬家的皇帝,都能想換就換。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皇帝可以換、皇室可以欺,士族卻不能。桓溫到死都未敢取司馬而自代之,原因就是其他士族不答應。

桓溫死後,譙郡桓氏便走了下坡路,朝堂便又換了新士族。

之後,便是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再領風騷,成為東晉的當軸士族。

陳郡謝氏的巔峰之作便是淝水之戰。

謝安、謝玄叔侄,領導東晉擊潰了前秦的百萬大軍。

但是,隨著謝安和謝玄的相繼離世,謝氏家族在高潮之後便收場落幕。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英雄難再、士族歸於平凡

當軸士族之所以不斷更迭,有三個原因:

一個是任一士族豪門都無法實現徹底的獨強,士族矛盾伴隨始終,即便是桓溫和桓氏家族也不能做到。

另一個是有士族英雄才有當軸士族,在內安定國家、在外鎮撫異族,這樣的士族英雄才能帶領整個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而英雄落幕,當軸士族便只能結束風流。

第三個是司馬皇室也在不斷地伸張皇權,利用士族之間的矛盾鬥爭,以圖實現皇帝政治。

所以,當軸士族的輪流更迭,是士族鬥爭、士族英雄以及司馬皇室三方角力的結果。

當軸士族的政治生態結束,也與這三個因素密切相關,最重要的就是士族英雄凋零和司馬皇室伸張皇權。

謝安、謝玄之後,士族大家出現了人才凋零的情況,士族裡面難以再誕生出領袖級的人物。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不斷更迭的當軸士族

東晉政權,直接面臨內外兩大矛盾。

對外,是自己一個面對北方一群異族政權。

異族政權不僅彪悍而且林立,佔據了北方中原而且虎視南方。

在內,是南方士族與司馬皇室、北方士族間的天然矛盾。

南方士族不僅瞧不起司馬皇室,也瞧不上北方士族,你們丟了中原還怎麼好意思跑到南方作威作福。

在內外兩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穩定便真得壓倒了一切,攘外真得不能必先安內。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司馬皇室,面對北方異族慫,面對士族豪門只能更慫,時事所迫,這個皇室只能不斷放低身段。

而當軸士族琅琊王家,也不能壟斷全部的權力,既要爭取南方大族的勉強支持和相安無事,又要拉攏北方大族壓制南方大族的各種不服。

因此,當軸士族,只是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力,但無法壟斷全部的政治權力。

這種局面的結果就是:士族之間有競爭,當軸士族是可以流動更迭的。

先是王導、王敦兄弟為代表的琅琊王家,作為當軸士族、執政朝堂。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王敦造反兵敗,王家遭到疏遠;王導病逝,王家失去領軍人物。

於是,琅琊王氏便淡出了權力核心。

再是潁川庾氏的成為當軸士族,領袖庾亮掌握了朝堂的軍政大權。

庾亮、庾翼的北伐相繼只見雷聲不見風雨,家族領袖人物再又相繼離世。

於是,庾氏家族便淡出了權力中心。

接著便是桓溫為領袖的桓氏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讓士族政治更上一層樓。

藉助不斷地北伐,桓溫可以說壟斷了全部的朝堂權力,連司馬家的皇帝,都能想換就換。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皇帝可以換、皇室可以欺,士族卻不能。桓溫到死都未敢取司馬而自代之,原因就是其他士族不答應。

桓溫死後,譙郡桓氏便走了下坡路,朝堂便又換了新士族。

之後,便是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再領風騷,成為東晉的當軸士族。

陳郡謝氏的巔峰之作便是淝水之戰。

謝安、謝玄叔侄,領導東晉擊潰了前秦的百萬大軍。

但是,隨著謝安和謝玄的相繼離世,謝氏家族在高潮之後便收場落幕。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英雄難再、士族歸於平凡

當軸士族之所以不斷更迭,有三個原因:

一個是任一士族豪門都無法實現徹底的獨強,士族矛盾伴隨始終,即便是桓溫和桓氏家族也不能做到。

另一個是有士族英雄才有當軸士族,在內安定國家、在外鎮撫異族,這樣的士族英雄才能帶領整個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而英雄落幕,當軸士族便只能結束風流。

第三個是司馬皇室也在不斷地伸張皇權,利用士族之間的矛盾鬥爭,以圖實現皇帝政治。

所以,當軸士族的輪流更迭,是士族鬥爭、士族英雄以及司馬皇室三方角力的結果。

當軸士族的政治生態結束,也與這三個因素密切相關,最重要的就是士族英雄凋零和司馬皇室伸張皇權。

謝安、謝玄之後,士族大家出現了人才凋零的情況,士族裡面難以再誕生出領袖級的人物。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孝武屬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溫,磊砢之流,既不可復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

對於王敦、桓溫這種心懷篡位的士族大臣,晉孝武帝確實不滿意,所以說其“酷非所須”,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些人是“磊砢之流”,他們都是才氣卓越的人物。

對於士族英雄,司馬皇室是既愛又恨,愛是因為這些人能夠鎮撫國家,恨是因為這些人顛覆了皇帝政治。

但是,這之後便不再用司馬皇帝操心了,因為幾大士族裡面已經難再誕楚王導、庾亮、桓溫和謝安之類的領袖級英雄。

為什麼士族英雄就不再了?

是因為皇權伸張後的壓制嗎?

皇權得以伸張,與士族英雄得逞風流,可能是一對此消彼長的關係。

但是,首先得理清一個認識:英雄不世出,士族英雄自然也不世出。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不斷更迭的當軸士族

東晉政權,直接面臨內外兩大矛盾。

對外,是自己一個面對北方一群異族政權。

異族政權不僅彪悍而且林立,佔據了北方中原而且虎視南方。

在內,是南方士族與司馬皇室、北方士族間的天然矛盾。

南方士族不僅瞧不起司馬皇室,也瞧不上北方士族,你們丟了中原還怎麼好意思跑到南方作威作福。

在內外兩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穩定便真得壓倒了一切,攘外真得不能必先安內。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司馬皇室,面對北方異族慫,面對士族豪門只能更慫,時事所迫,這個皇室只能不斷放低身段。

而當軸士族琅琊王家,也不能壟斷全部的權力,既要爭取南方大族的勉強支持和相安無事,又要拉攏北方大族壓制南方大族的各種不服。

因此,當軸士族,只是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力,但無法壟斷全部的政治權力。

這種局面的結果就是:士族之間有競爭,當軸士族是可以流動更迭的。

先是王導、王敦兄弟為代表的琅琊王家,作為當軸士族、執政朝堂。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王敦造反兵敗,王家遭到疏遠;王導病逝,王家失去領軍人物。

於是,琅琊王氏便淡出了權力核心。

再是潁川庾氏的成為當軸士族,領袖庾亮掌握了朝堂的軍政大權。

庾亮、庾翼的北伐相繼只見雷聲不見風雨,家族領袖人物再又相繼離世。

於是,庾氏家族便淡出了權力中心。

接著便是桓溫為領袖的桓氏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讓士族政治更上一層樓。

藉助不斷地北伐,桓溫可以說壟斷了全部的朝堂權力,連司馬家的皇帝,都能想換就換。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皇帝可以換、皇室可以欺,士族卻不能。桓溫到死都未敢取司馬而自代之,原因就是其他士族不答應。

桓溫死後,譙郡桓氏便走了下坡路,朝堂便又換了新士族。

之後,便是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再領風騷,成為東晉的當軸士族。

陳郡謝氏的巔峰之作便是淝水之戰。

謝安、謝玄叔侄,領導東晉擊潰了前秦的百萬大軍。

但是,隨著謝安和謝玄的相繼離世,謝氏家族在高潮之後便收場落幕。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英雄難再、士族歸於平凡

當軸士族之所以不斷更迭,有三個原因:

一個是任一士族豪門都無法實現徹底的獨強,士族矛盾伴隨始終,即便是桓溫和桓氏家族也不能做到。

另一個是有士族英雄才有當軸士族,在內安定國家、在外鎮撫異族,這樣的士族英雄才能帶領整個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而英雄落幕,當軸士族便只能結束風流。

第三個是司馬皇室也在不斷地伸張皇權,利用士族之間的矛盾鬥爭,以圖實現皇帝政治。

所以,當軸士族的輪流更迭,是士族鬥爭、士族英雄以及司馬皇室三方角力的結果。

當軸士族的政治生態結束,也與這三個因素密切相關,最重要的就是士族英雄凋零和司馬皇室伸張皇權。

謝安、謝玄之後,士族大家出現了人才凋零的情況,士族裡面難以再誕生出領袖級的人物。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孝武屬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溫,磊砢之流,既不可復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

對於王敦、桓溫這種心懷篡位的士族大臣,晉孝武帝確實不滿意,所以說其“酷非所須”,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些人是“磊砢之流”,他們都是才氣卓越的人物。

對於士族英雄,司馬皇室是既愛又恨,愛是因為這些人能夠鎮撫國家,恨是因為這些人顛覆了皇帝政治。

但是,這之後便不再用司馬皇帝操心了,因為幾大士族裡面已經難再誕楚王導、庾亮、桓溫和謝安之類的領袖級英雄。

為什麼士族英雄就不再了?

是因為皇權伸張後的壓制嗎?

皇權得以伸張,與士族英雄得逞風流,可能是一對此消彼長的關係。

但是,首先得理清一個認識:英雄不世出,士族英雄自然也不世出。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侷限在幾大家族的狹小範圍,英雄不出,才是是常態。

所以,風流之後便總會歸於平凡,王、庾、桓、謝四大家族只能很正常地迴歸平凡。

士族英雄不再,與之士族相伴相生的皇室,在淝水之戰後開始展露頭角了。

司馬皇室沒能抓住崛起的機遇

皇帝政治確實是被顛覆了,但沒有消亡。

因為皇帝政治的底子還在、皇帝符號的意義還在,所以司馬家的皇帝們從來不是日本天皇。

他們不僅在當軸士族的更迭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而且一直在試圖恢復皇帝政治,再現皇室雄風。

煽動翅膀的蝴蝶引不起大颶風,大事件才能引發改變局勢的大動盪。

淝水之戰,就是一個大事件。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不斷更迭的當軸士族

東晉政權,直接面臨內外兩大矛盾。

對外,是自己一個面對北方一群異族政權。

異族政權不僅彪悍而且林立,佔據了北方中原而且虎視南方。

在內,是南方士族與司馬皇室、北方士族間的天然矛盾。

南方士族不僅瞧不起司馬皇室,也瞧不上北方士族,你們丟了中原還怎麼好意思跑到南方作威作福。

在內外兩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穩定便真得壓倒了一切,攘外真得不能必先安內。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司馬皇室,面對北方異族慫,面對士族豪門只能更慫,時事所迫,這個皇室只能不斷放低身段。

而當軸士族琅琊王家,也不能壟斷全部的權力,既要爭取南方大族的勉強支持和相安無事,又要拉攏北方大族壓制南方大族的各種不服。

因此,當軸士族,只是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力,但無法壟斷全部的政治權力。

這種局面的結果就是:士族之間有競爭,當軸士族是可以流動更迭的。

先是王導、王敦兄弟為代表的琅琊王家,作為當軸士族、執政朝堂。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王敦造反兵敗,王家遭到疏遠;王導病逝,王家失去領軍人物。

於是,琅琊王氏便淡出了權力核心。

再是潁川庾氏的成為當軸士族,領袖庾亮掌握了朝堂的軍政大權。

庾亮、庾翼的北伐相繼只見雷聲不見風雨,家族領袖人物再又相繼離世。

於是,庾氏家族便淡出了權力中心。

接著便是桓溫為領袖的桓氏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讓士族政治更上一層樓。

藉助不斷地北伐,桓溫可以說壟斷了全部的朝堂權力,連司馬家的皇帝,都能想換就換。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皇帝可以換、皇室可以欺,士族卻不能。桓溫到死都未敢取司馬而自代之,原因就是其他士族不答應。

桓溫死後,譙郡桓氏便走了下坡路,朝堂便又換了新士族。

之後,便是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再領風騷,成為東晉的當軸士族。

陳郡謝氏的巔峰之作便是淝水之戰。

謝安、謝玄叔侄,領導東晉擊潰了前秦的百萬大軍。

但是,隨著謝安和謝玄的相繼離世,謝氏家族在高潮之後便收場落幕。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英雄難再、士族歸於平凡

當軸士族之所以不斷更迭,有三個原因:

一個是任一士族豪門都無法實現徹底的獨強,士族矛盾伴隨始終,即便是桓溫和桓氏家族也不能做到。

另一個是有士族英雄才有當軸士族,在內安定國家、在外鎮撫異族,這樣的士族英雄才能帶領整個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而英雄落幕,當軸士族便只能結束風流。

第三個是司馬皇室也在不斷地伸張皇權,利用士族之間的矛盾鬥爭,以圖實現皇帝政治。

所以,當軸士族的輪流更迭,是士族鬥爭、士族英雄以及司馬皇室三方角力的結果。

當軸士族的政治生態結束,也與這三個因素密切相關,最重要的就是士族英雄凋零和司馬皇室伸張皇權。

謝安、謝玄之後,士族大家出現了人才凋零的情況,士族裡面難以再誕生出領袖級的人物。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孝武屬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溫,磊砢之流,既不可復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

對於王敦、桓溫這種心懷篡位的士族大臣,晉孝武帝確實不滿意,所以說其“酷非所須”,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些人是“磊砢之流”,他們都是才氣卓越的人物。

對於士族英雄,司馬皇室是既愛又恨,愛是因為這些人能夠鎮撫國家,恨是因為這些人顛覆了皇帝政治。

但是,這之後便不再用司馬皇帝操心了,因為幾大士族裡面已經難再誕楚王導、庾亮、桓溫和謝安之類的領袖級英雄。

為什麼士族英雄就不再了?

是因為皇權伸張後的壓制嗎?

皇權得以伸張,與士族英雄得逞風流,可能是一對此消彼長的關係。

但是,首先得理清一個認識:英雄不世出,士族英雄自然也不世出。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侷限在幾大家族的狹小範圍,英雄不出,才是是常態。

所以,風流之後便總會歸於平凡,王、庾、桓、謝四大家族只能很正常地迴歸平凡。

士族英雄不再,與之士族相伴相生的皇室,在淝水之戰後開始展露頭角了。

司馬皇室沒能抓住崛起的機遇

皇帝政治確實是被顛覆了,但沒有消亡。

因為皇帝政治的底子還在、皇帝符號的意義還在,所以司馬家的皇帝們從來不是日本天皇。

他們不僅在當軸士族的更迭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而且一直在試圖恢復皇帝政治,再現皇室雄風。

煽動翅膀的蝴蝶引不起大颶風,大事件才能引發改變局勢的大動盪。

淝水之戰,就是一個大事件。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在戰場上,謝安、謝玄叔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擊潰了前秦的百萬大軍。

在戰場外,得利最多的不是謝氏家族,而是司馬皇室。

藉助淝水之戰的戰前準備,晉孝武帝以其同母弟司馬道子錄尚書事,

(公元383年)九月,詔司徒、琅邪王道子錄尚書六條事。

武帝設內朝之後,尚書檯逐漸成為核心決策部門,外臣“錄尚書事”,基本上就是在執掌了國家最高決策權。

司馬皇室開始取代士族,接手朝堂權力。

而此時的士族正在集體走了下坡路。

淝水之戰後,謝安有功不賞,再後避禍廣陵,兩年後病逝。

謝玄北伐中原,但難有成效,謝安有功尚且不賞,更別說北伐無功了。

謝氏家族在謝安之後出現了人才危機,於是謝氏凋零。

而其他士族,同樣面臨謝氏窘境,出不來領袖級的家族英雄,而且無功於朝堂、建不了功勳威望。

所以,司馬皇室終於可以伸展皇權了。

皇室“奪權”,大體採取了三大措施:

第一個是重用皇室成員、掌控相權。

司馬道子開始掌執樞要,後來司馬道子的兒子司馬元顯及宗室成員都被委以重任。

第二個是重用外戚、遏制士族。

而代表就是新外戚太原王氏,開始在四大家族之外觸碰國家權力。

第三個是重用儒生、興辦儒學。

範寧、徐邈以及王雅等一眾儒生,得到重用。雖然這些人也屬士族,但難同王謝大族並論。

興辦儒學的目的就是要在意識形態層面把皇帝和皇帝政治建立起來,儒學與皇權相伴相生。

歷史是一系列偶然的交織集合,偶然給了機會、偶然也製造了困境。

司馬皇室觸摸到了崛起的機遇,也確實準備幹一番大事業,但司馬皇室始終有個“死症結”。

那就是:士族還能出英雄,而司馬皇室卻一個英雄也出不來。

"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皇帝政治羸弱,士族政治崛起

秦漢以後的中國政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形象一點兒說,就是皇帝政治。

以皇帝為中心,這是本質屬性。

而至於到底是丞相行政,還是大將軍執要,甚至內廷宦官掌權,都可以統歸為外在屬性和實踐樣式。

因為無論是丞相還是大將軍,甚至內廷宦官,都得依附於皇帝這個中心。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這事到了西漢末年發生了變化:地方豪族逐漸做大,開始削弱中央。

地方豪族經過東漢一代的鞏固和發展,到了漢末便真正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袁紹、曹操、孫權以及劉備,等等這些三國英雄,表面觀之,他們都是一方雄主;深刻察之,他們都可以看作是地方勢力的代理人,背後是地方豪族。

於是,魏晉以來便正式建立了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制,可以看作是豪強大族,完成了“實至名歸”的合法性制度安排。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士族做大、皇權羸弱,從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指望士族鞏固皇權太難,只能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了。

但是,掌兵權的司馬王們,比世家大族更可怕。

西漢有七王之亂,而西晉則更甚之,來了個八王之亂,。

闇昧而羸弱的司馬皇室根本就招架不住這種亂。

大封司馬王,是主動的政治洗牌;八王之亂,是被動的政治洗牌;永嘉之亂,則是整個中原華夏的秩序洗牌。

而無論怎麼洗牌,士族政治就是沒有被洗出權力核心,反而愈演愈烈。

衣冠南渡的東晉,就是在這個背景上建立起來的。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當軸士族是士族政治的發展高潮

士族政治發展的高潮,就是當軸士族。

東晉以前,是一個集權的朝廷面對滿天下的地方士族,是一家之姓的皇帝面對整個朝堂的士族大臣。

但是,東晉之後卻發生了變化。

士族大家,在明爭暗鬥中產生了當軸士族;士族大臣,在爾虞我詐中產生了執政領袖。

皇帝政治,可以說被徹底顛覆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誰當皇帝不重要,即便是呆傻如晉惠帝也不重要,甚至會更好,因為當軸士族和執政領袖幾乎壟斷了全部的國家權力。

從國家運行的角度來說,皇帝已經可有可無了。

當軸士族的開端,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個當軸士族就是琅琊王家,而士族領袖就是大臣王導。

當軸士族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政治再遭削弱。

西晉還有皇帝政治,因為畢竟軍隊掌握在司馬皇室手中。

掌兵的,不見得掌政,但軍隊這個硬權力從來沒人敢小瞧,即便是大權在握的士族。

所以,八王之亂的歷史得由掌兵的司馬王們來書寫。

但是,經歷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的中原,徹底失序。

中原局勢大大超出了權力鬥爭和政治洗牌的掌控範圍,這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天下失序。

八王之亂的勝出者,或者說僅算是倖存者的司馬越,看透了中原局勢已經徹底崩潰,所以提前籌謀,為司馬皇室安排了後路:派琅琊王司馬睿出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把皇室權力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南方。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司馬睿,別說開拓江南了,就是在江南站腳立足都費勁。

司馬皇室做不到,但中原士族卻可以做到,於是琅琊王氏與司馬睿共度時艱、南渡江東。

司馬皇室利用琅琊王氏的力量資源,而琅琊王氏利用司馬皇室的政治資源。

王導和司馬睿,建立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權力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家變成了第一代的當軸士族,王導變成了士族領袖。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不斷更迭的當軸士族

東晉政權,直接面臨內外兩大矛盾。

對外,是自己一個面對北方一群異族政權。

異族政權不僅彪悍而且林立,佔據了北方中原而且虎視南方。

在內,是南方士族與司馬皇室、北方士族間的天然矛盾。

南方士族不僅瞧不起司馬皇室,也瞧不上北方士族,你們丟了中原還怎麼好意思跑到南方作威作福。

在內外兩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穩定便真得壓倒了一切,攘外真得不能必先安內。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司馬皇室,面對北方異族慫,面對士族豪門只能更慫,時事所迫,這個皇室只能不斷放低身段。

而當軸士族琅琊王家,也不能壟斷全部的權力,既要爭取南方大族的勉強支持和相安無事,又要拉攏北方大族壓制南方大族的各種不服。

因此,當軸士族,只是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力,但無法壟斷全部的政治權力。

這種局面的結果就是:士族之間有競爭,當軸士族是可以流動更迭的。

先是王導、王敦兄弟為代表的琅琊王家,作為當軸士族、執政朝堂。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王敦造反兵敗,王家遭到疏遠;王導病逝,王家失去領軍人物。

於是,琅琊王氏便淡出了權力核心。

再是潁川庾氏的成為當軸士族,領袖庾亮掌握了朝堂的軍政大權。

庾亮、庾翼的北伐相繼只見雷聲不見風雨,家族領袖人物再又相繼離世。

於是,庾氏家族便淡出了權力中心。

接著便是桓溫為領袖的桓氏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讓士族政治更上一層樓。

藉助不斷地北伐,桓溫可以說壟斷了全部的朝堂權力,連司馬家的皇帝,都能想換就換。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但是,皇帝可以換、皇室可以欺,士族卻不能。桓溫到死都未敢取司馬而自代之,原因就是其他士族不答應。

桓溫死後,譙郡桓氏便走了下坡路,朝堂便又換了新士族。

之後,便是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再領風騷,成為東晉的當軸士族。

陳郡謝氏的巔峰之作便是淝水之戰。

謝安、謝玄叔侄,領導東晉擊潰了前秦的百萬大軍。

但是,隨著謝安和謝玄的相繼離世,謝氏家族在高潮之後便收場落幕。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英雄難再、士族歸於平凡

當軸士族之所以不斷更迭,有三個原因:

一個是任一士族豪門都無法實現徹底的獨強,士族矛盾伴隨始終,即便是桓溫和桓氏家族也不能做到。

另一個是有士族英雄才有當軸士族,在內安定國家、在外鎮撫異族,這樣的士族英雄才能帶領整個家族成為當軸士族,而英雄落幕,當軸士族便只能結束風流。

第三個是司馬皇室也在不斷地伸張皇權,利用士族之間的矛盾鬥爭,以圖實現皇帝政治。

所以,當軸士族的輪流更迭,是士族鬥爭、士族英雄以及司馬皇室三方角力的結果。

當軸士族的政治生態結束,也與這三個因素密切相關,最重要的就是士族英雄凋零和司馬皇室伸張皇權。

謝安、謝玄之後,士族大家出現了人才凋零的情況,士族裡面難以再誕生出領袖級的人物。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孝武屬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溫,磊砢之流,既不可復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

對於王敦、桓溫這種心懷篡位的士族大臣,晉孝武帝確實不滿意,所以說其“酷非所須”,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些人是“磊砢之流”,他們都是才氣卓越的人物。

對於士族英雄,司馬皇室是既愛又恨,愛是因為這些人能夠鎮撫國家,恨是因為這些人顛覆了皇帝政治。

但是,這之後便不再用司馬皇帝操心了,因為幾大士族裡面已經難再誕楚王導、庾亮、桓溫和謝安之類的領袖級英雄。

為什麼士族英雄就不再了?

是因為皇權伸張後的壓制嗎?

皇權得以伸張,與士族英雄得逞風流,可能是一對此消彼長的關係。

但是,首先得理清一個認識:英雄不世出,士族英雄自然也不世出。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侷限在幾大家族的狹小範圍,英雄不出,才是是常態。

所以,風流之後便總會歸於平凡,王、庾、桓、謝四大家族只能很正常地迴歸平凡。

士族英雄不再,與之士族相伴相生的皇室,在淝水之戰後開始展露頭角了。

司馬皇室沒能抓住崛起的機遇

皇帝政治確實是被顛覆了,但沒有消亡。

因為皇帝政治的底子還在、皇帝符號的意義還在,所以司馬家的皇帝們從來不是日本天皇。

他們不僅在當軸士族的更迭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而且一直在試圖恢復皇帝政治,再現皇室雄風。

煽動翅膀的蝴蝶引不起大颶風,大事件才能引發改變局勢的大動盪。

淝水之戰,就是一個大事件。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在戰場上,謝安、謝玄叔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擊潰了前秦的百萬大軍。

在戰場外,得利最多的不是謝氏家族,而是司馬皇室。

藉助淝水之戰的戰前準備,晉孝武帝以其同母弟司馬道子錄尚書事,

(公元383年)九月,詔司徒、琅邪王道子錄尚書六條事。

武帝設內朝之後,尚書檯逐漸成為核心決策部門,外臣“錄尚書事”,基本上就是在執掌了國家最高決策權。

司馬皇室開始取代士族,接手朝堂權力。

而此時的士族正在集體走了下坡路。

淝水之戰後,謝安有功不賞,再後避禍廣陵,兩年後病逝。

謝玄北伐中原,但難有成效,謝安有功尚且不賞,更別說北伐無功了。

謝氏家族在謝安之後出現了人才危機,於是謝氏凋零。

而其他士族,同樣面臨謝氏窘境,出不來領袖級的家族英雄,而且無功於朝堂、建不了功勳威望。

所以,司馬皇室終於可以伸展皇權了。

皇室“奪權”,大體採取了三大措施:

第一個是重用皇室成員、掌控相權。

司馬道子開始掌執樞要,後來司馬道子的兒子司馬元顯及宗室成員都被委以重任。

第二個是重用外戚、遏制士族。

而代表就是新外戚太原王氏,開始在四大家族之外觸碰國家權力。

第三個是重用儒生、興辦儒學。

範寧、徐邈以及王雅等一眾儒生,得到重用。雖然這些人也屬士族,但難同王謝大族並論。

興辦儒學的目的就是要在意識形態層面把皇帝和皇帝政治建立起來,儒學與皇權相伴相生。

歷史是一系列偶然的交織集合,偶然給了機會、偶然也製造了困境。

司馬皇室觸摸到了崛起的機遇,也確實準備幹一番大事業,但司馬皇室始終有個“死症結”。

那就是:士族還能出英雄,而司馬皇室卻一個英雄也出不來。

士族英雄落幕,皇室英雄難產,更大內亂即將上演的東晉政局

扭轉權力格局的大事情需要大機遇,但也需要大英雄,起碼也得有風流人物來操盤。

但是,司馬家不僅出不來大英雄和風流人物,就是一般資質的人物都少有,而且淨出敗類。

皇帝不是霸氣豪邁的雄主,宗室沒有擔當重任的能臣,而昏君庸臣卻是接二連三。

於是,皇室崛起的機遇並未讓司馬皇室實現崛起,而且出現了比當軸士族執政更混亂的局勢。

新一波內亂即將上演,沒有英雄的士族,加上依舊羸弱的皇室,其結果只能更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