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網飛投資與拍攝的日本動畫紀錄片《動漫時代 Enter the Anime(2019)》(拳願阿修羅的廣告片)

時長將近一小時,雖說視頻中的剪輯水平很讓我驚豔,但內容卻引發了眾怒,以一種偏見主觀的視角,將大多數的文化創作者與動畫人塑造成了不是“正常人”的存在。甚至還有斷章取義之嫌疑,足足浪費我的時間足夠我看三集動畫的時間。

各種意義上的Fa**

紀錄片中將動畫中最重要的“愛”與“幻想世界”以及“人物設定”屬性淡化,大肆描繪二次元群體。將亞文化群體與普通人的極度差異化,甚至邊緣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網飛投資與拍攝的日本動畫紀錄片《動漫時代 Enter the Anime(2019)》(拳願阿修羅的廣告片)

時長將近一小時,雖說視頻中的剪輯水平很讓我驚豔,但內容卻引發了眾怒,以一種偏見主觀的視角,將大多數的文化創作者與動畫人塑造成了不是“正常人”的存在。甚至還有斷章取義之嫌疑,足足浪費我的時間足夠我看三集動畫的時間。

各種意義上的Fa**

紀錄片中將動畫中最重要的“愛”與“幻想世界”以及“人物設定”屬性淡化,大肆描繪二次元群體。將亞文化群體與普通人的極度差異化,甚至邊緣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紀錄片給我一種“走進神農架 探祕金絲猴”的感覺。主視角是從一個正常人去了解二次元的新鮮事物開始,唯一的問題,我們是那二次元的“猴”。

我們有著明確社會結構,COS與普通的愛好者是處於猴群最底層的存在,各種各樣不正常的動畫製作人則是猴群的中層管理,像“高橋洋子”這樣的二次元明星,則屬於“猴王”的存在。

結構鮮明,分工明確。

該紀錄片的導演也表示“我不懂你們二刺猿”,這片子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娛樂性質商業廣告。非要拍成一個紀錄片,為了營造看點還不懂裝懂,網飛這下是切切實實的得罪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一大批人了。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網飛投資與拍攝的日本動畫紀錄片《動漫時代 Enter the Anime(2019)》(拳願阿修羅的廣告片)

時長將近一小時,雖說視頻中的剪輯水平很讓我驚豔,但內容卻引發了眾怒,以一種偏見主觀的視角,將大多數的文化創作者與動畫人塑造成了不是“正常人”的存在。甚至還有斷章取義之嫌疑,足足浪費我的時間足夠我看三集動畫的時間。

各種意義上的Fa**

紀錄片中將動畫中最重要的“愛”與“幻想世界”以及“人物設定”屬性淡化,大肆描繪二次元群體。將亞文化群體與普通人的極度差異化,甚至邊緣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紀錄片給我一種“走進神農架 探祕金絲猴”的感覺。主視角是從一個正常人去了解二次元的新鮮事物開始,唯一的問題,我們是那二次元的“猴”。

我們有著明確社會結構,COS與普通的愛好者是處於猴群最底層的存在,各種各樣不正常的動畫製作人則是猴群的中層管理,像“高橋洋子”這樣的二次元明星,則屬於“猴王”的存在。

結構鮮明,分工明確。

該紀錄片的導演也表示“我不懂你們二刺猿”,這片子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娛樂性質商業廣告。非要拍成一個紀錄片,為了營造看點還不懂裝懂,網飛這下是切切實實的得罪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一大批人了。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部分Netflix出品作品

而從這部紀錄片開始,那些鼓吹著“網飛爸爸拯救業界”的人終於閉嘴了,大家也終於認識到了一件事。

網飛:“我其實也不懂你們動畫跟二刺猿。”

18年開始進軍動畫領域,最初的兩部《A.I.C.O. Incarnation》與《B:彼之初》到現在的《拳願阿修羅》與《7SEEDS》口碑也從最初的登峰造極“網飛出品必屬精品”一直下滑,也是沒誰了。

今年開年的時候我還滿懷期待的看了一部網飛投資的動畫,且是由“大帝”谷口悟朗監督的《revisions》人類穿越到300年後的廢土世界。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網飛投資與拍攝的日本動畫紀錄片《動漫時代 Enter the Anime(2019)》(拳願阿修羅的廣告片)

時長將近一小時,雖說視頻中的剪輯水平很讓我驚豔,但內容卻引發了眾怒,以一種偏見主觀的視角,將大多數的文化創作者與動畫人塑造成了不是“正常人”的存在。甚至還有斷章取義之嫌疑,足足浪費我的時間足夠我看三集動畫的時間。

各種意義上的Fa**

紀錄片中將動畫中最重要的“愛”與“幻想世界”以及“人物設定”屬性淡化,大肆描繪二次元群體。將亞文化群體與普通人的極度差異化,甚至邊緣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紀錄片給我一種“走進神農架 探祕金絲猴”的感覺。主視角是從一個正常人去了解二次元的新鮮事物開始,唯一的問題,我們是那二次元的“猴”。

我們有著明確社會結構,COS與普通的愛好者是處於猴群最底層的存在,各種各樣不正常的動畫製作人則是猴群的中層管理,像“高橋洋子”這樣的二次元明星,則屬於“猴王”的存在。

結構鮮明,分工明確。

該紀錄片的導演也表示“我不懂你們二刺猿”,這片子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娛樂性質商業廣告。非要拍成一個紀錄片,為了營造看點還不懂裝懂,網飛這下是切切實實的得罪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一大批人了。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部分Netflix出品作品

而從這部紀錄片開始,那些鼓吹著“網飛爸爸拯救業界”的人終於閉嘴了,大家也終於認識到了一件事。

網飛:“我其實也不懂你們動畫跟二刺猿。”

18年開始進軍動畫領域,最初的兩部《A.I.C.O. Incarnation》與《B:彼之初》到現在的《拳願阿修羅》與《7SEEDS》口碑也從最初的登峰造極“網飛出品必屬精品”一直下滑,也是沒誰了。

今年開年的時候我還滿懷期待的看了一部網飛投資的動畫,且是由“大帝”谷口悟朗監督的《revisions》人類穿越到300年後的廢土世界。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revision

這部動畫簡直是我室友噩夢,這部動畫看的我晚上做夢發笑,我室友驚恐的爬起來以為鬧鬼了。

而這部動畫也讓網飛刷新了我的對大製作、劇情爛的下限程度。也是從這開始我才明白,不僅是網飛廢了,連谷口大帝都老馬失蹄,晚節不保,網飛真是罪大惡極。

靠著自家網站數據統計寫出來的劇本,交由東方人來做,再賣回給西方人,這怎麼可能做的出好看東西呢?最後只能是兩邊都不討好。

在上半年的時候,網飛投資了一部相當有爭議性的動畫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網飛投資與拍攝的日本動畫紀錄片《動漫時代 Enter the Anime(2019)》(拳願阿修羅的廣告片)

時長將近一小時,雖說視頻中的剪輯水平很讓我驚豔,但內容卻引發了眾怒,以一種偏見主觀的視角,將大多數的文化創作者與動畫人塑造成了不是“正常人”的存在。甚至還有斷章取義之嫌疑,足足浪費我的時間足夠我看三集動畫的時間。

各種意義上的Fa**

紀錄片中將動畫中最重要的“愛”與“幻想世界”以及“人物設定”屬性淡化,大肆描繪二次元群體。將亞文化群體與普通人的極度差異化,甚至邊緣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紀錄片給我一種“走進神農架 探祕金絲猴”的感覺。主視角是從一個正常人去了解二次元的新鮮事物開始,唯一的問題,我們是那二次元的“猴”。

我們有著明確社會結構,COS與普通的愛好者是處於猴群最底層的存在,各種各樣不正常的動畫製作人則是猴群的中層管理,像“高橋洋子”這樣的二次元明星,則屬於“猴王”的存在。

結構鮮明,分工明確。

該紀錄片的導演也表示“我不懂你們二刺猿”,這片子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娛樂性質商業廣告。非要拍成一個紀錄片,為了營造看點還不懂裝懂,網飛這下是切切實實的得罪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一大批人了。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部分Netflix出品作品

而從這部紀錄片開始,那些鼓吹著“網飛爸爸拯救業界”的人終於閉嘴了,大家也終於認識到了一件事。

網飛:“我其實也不懂你們動畫跟二刺猿。”

18年開始進軍動畫領域,最初的兩部《A.I.C.O. Incarnation》與《B:彼之初》到現在的《拳願阿修羅》與《7SEEDS》口碑也從最初的登峰造極“網飛出品必屬精品”一直下滑,也是沒誰了。

今年開年的時候我還滿懷期待的看了一部網飛投資的動畫,且是由“大帝”谷口悟朗監督的《revisions》人類穿越到300年後的廢土世界。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revision

這部動畫簡直是我室友噩夢,這部動畫看的我晚上做夢發笑,我室友驚恐的爬起來以為鬧鬼了。

而這部動畫也讓網飛刷新了我的對大製作、劇情爛的下限程度。也是從這開始我才明白,不僅是網飛廢了,連谷口大帝都老馬失蹄,晚節不保,網飛真是罪大惡極。

靠著自家網站數據統計寫出來的劇本,交由東方人來做,再賣回給西方人,這怎麼可能做的出好看東西呢?最後只能是兩邊都不討好。

在上半年的時候,網飛投資了一部相當有爭議性的動畫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愛,死亡和機器人》

並不是他投資製作的這部動畫有多好或者多爛,而是因為這部動畫的劇本是經由數據統計來創作的。看到後面你會覺得劇情非常的套路與無聊,彷彿劇情我在哪看過又想不起來,然後隔了段時間你會意識到“噢,這劇情我好像在所有的動畫裡面都看過”。

網飛的數據流的商業本性,終於在他投資了動畫一年後顯現了出來。

爭議的點在於“他的劇本不是人寫的”,而是由網絡收集信息統計用戶最喜歡看什麼套路與劇情,整合起來寫一個故事。貨真價實的是“機器人寫的劇本”,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東西。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網飛投資與拍攝的日本動畫紀錄片《動漫時代 Enter the Anime(2019)》(拳願阿修羅的廣告片)

時長將近一小時,雖說視頻中的剪輯水平很讓我驚豔,但內容卻引發了眾怒,以一種偏見主觀的視角,將大多數的文化創作者與動畫人塑造成了不是“正常人”的存在。甚至還有斷章取義之嫌疑,足足浪費我的時間足夠我看三集動畫的時間。

各種意義上的Fa**

紀錄片中將動畫中最重要的“愛”與“幻想世界”以及“人物設定”屬性淡化,大肆描繪二次元群體。將亞文化群體與普通人的極度差異化,甚至邊緣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紀錄片給我一種“走進神農架 探祕金絲猴”的感覺。主視角是從一個正常人去了解二次元的新鮮事物開始,唯一的問題,我們是那二次元的“猴”。

我們有著明確社會結構,COS與普通的愛好者是處於猴群最底層的存在,各種各樣不正常的動畫製作人則是猴群的中層管理,像“高橋洋子”這樣的二次元明星,則屬於“猴王”的存在。

結構鮮明,分工明確。

該紀錄片的導演也表示“我不懂你們二刺猿”,這片子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娛樂性質商業廣告。非要拍成一個紀錄片,為了營造看點還不懂裝懂,網飛這下是切切實實的得罪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一大批人了。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部分Netflix出品作品

而從這部紀錄片開始,那些鼓吹著“網飛爸爸拯救業界”的人終於閉嘴了,大家也終於認識到了一件事。

網飛:“我其實也不懂你們動畫跟二刺猿。”

18年開始進軍動畫領域,最初的兩部《A.I.C.O. Incarnation》與《B:彼之初》到現在的《拳願阿修羅》與《7SEEDS》口碑也從最初的登峰造極“網飛出品必屬精品”一直下滑,也是沒誰了。

今年開年的時候我還滿懷期待的看了一部網飛投資的動畫,且是由“大帝”谷口悟朗監督的《revisions》人類穿越到300年後的廢土世界。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revision

這部動畫簡直是我室友噩夢,這部動畫看的我晚上做夢發笑,我室友驚恐的爬起來以為鬧鬼了。

而這部動畫也讓網飛刷新了我的對大製作、劇情爛的下限程度。也是從這開始我才明白,不僅是網飛廢了,連谷口大帝都老馬失蹄,晚節不保,網飛真是罪大惡極。

靠著自家網站數據統計寫出來的劇本,交由東方人來做,再賣回給西方人,這怎麼可能做的出好看東西呢?最後只能是兩邊都不討好。

在上半年的時候,網飛投資了一部相當有爭議性的動畫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愛,死亡和機器人》

並不是他投資製作的這部動畫有多好或者多爛,而是因為這部動畫的劇本是經由數據統計來創作的。看到後面你會覺得劇情非常的套路與無聊,彷彿劇情我在哪看過又想不起來,然後隔了段時間你會意識到“噢,這劇情我好像在所有的動畫裡面都看過”。

網飛的數據流的商業本性,終於在他投資了動畫一年後顯現了出來。

爭議的點在於“他的劇本不是人寫的”,而是由網絡收集信息統計用戶最喜歡看什麼套路與劇情,整合起來寫一個故事。貨真價實的是“機器人寫的劇本”,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東西。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CAROLE & TUESDAY

在一年多以前,硅谷就曾經想用同樣的數據流方式來佔領好萊塢,有沒有成功我不知道,不過當年的硅谷確實有錢到能把整個好萊塢買下來。朋友還問我有什麼看法,我說了一句:“只看數據是永遠都分不清好的作品跟流量作品的區別”。

能直擊人心並引起“共情”的好作品往往都是很複雜的,但博人眼球的作品卻很簡單“殘酷”“血腥”“負面”以一種獵奇的標籤來創作的故事。

單以網飛網站人氣高的動畫來評判也是這個結果,在他的評分榜單上,排名最高的幾部作品都命中了“獵奇”這個大標籤上。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網飛投資與拍攝的日本動畫紀錄片《動漫時代 Enter the Anime(2019)》(拳願阿修羅的廣告片)

時長將近一小時,雖說視頻中的剪輯水平很讓我驚豔,但內容卻引發了眾怒,以一種偏見主觀的視角,將大多數的文化創作者與動畫人塑造成了不是“正常人”的存在。甚至還有斷章取義之嫌疑,足足浪費我的時間足夠我看三集動畫的時間。

各種意義上的Fa**

紀錄片中將動畫中最重要的“愛”與“幻想世界”以及“人物設定”屬性淡化,大肆描繪二次元群體。將亞文化群體與普通人的極度差異化,甚至邊緣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紀錄片給我一種“走進神農架 探祕金絲猴”的感覺。主視角是從一個正常人去了解二次元的新鮮事物開始,唯一的問題,我們是那二次元的“猴”。

我們有著明確社會結構,COS與普通的愛好者是處於猴群最底層的存在,各種各樣不正常的動畫製作人則是猴群的中層管理,像“高橋洋子”這樣的二次元明星,則屬於“猴王”的存在。

結構鮮明,分工明確。

該紀錄片的導演也表示“我不懂你們二刺猿”,這片子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娛樂性質商業廣告。非要拍成一個紀錄片,為了營造看點還不懂裝懂,網飛這下是切切實實的得罪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一大批人了。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部分Netflix出品作品

而從這部紀錄片開始,那些鼓吹著“網飛爸爸拯救業界”的人終於閉嘴了,大家也終於認識到了一件事。

網飛:“我其實也不懂你們動畫跟二刺猿。”

18年開始進軍動畫領域,最初的兩部《A.I.C.O. Incarnation》與《B:彼之初》到現在的《拳願阿修羅》與《7SEEDS》口碑也從最初的登峰造極“網飛出品必屬精品”一直下滑,也是沒誰了。

今年開年的時候我還滿懷期待的看了一部網飛投資的動畫,且是由“大帝”谷口悟朗監督的《revisions》人類穿越到300年後的廢土世界。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revision

這部動畫簡直是我室友噩夢,這部動畫看的我晚上做夢發笑,我室友驚恐的爬起來以為鬧鬼了。

而這部動畫也讓網飛刷新了我的對大製作、劇情爛的下限程度。也是從這開始我才明白,不僅是網飛廢了,連谷口大帝都老馬失蹄,晚節不保,網飛真是罪大惡極。

靠著自家網站數據統計寫出來的劇本,交由東方人來做,再賣回給西方人,這怎麼可能做的出好看東西呢?最後只能是兩邊都不討好。

在上半年的時候,網飛投資了一部相當有爭議性的動畫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愛,死亡和機器人》

並不是他投資製作的這部動畫有多好或者多爛,而是因為這部動畫的劇本是經由數據統計來創作的。看到後面你會覺得劇情非常的套路與無聊,彷彿劇情我在哪看過又想不起來,然後隔了段時間你會意識到“噢,這劇情我好像在所有的動畫裡面都看過”。

網飛的數據流的商業本性,終於在他投資了動畫一年後顯現了出來。

爭議的點在於“他的劇本不是人寫的”,而是由網絡收集信息統計用戶最喜歡看什麼套路與劇情,整合起來寫一個故事。貨真價實的是“機器人寫的劇本”,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東西。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CAROLE & TUESDAY

在一年多以前,硅谷就曾經想用同樣的數據流方式來佔領好萊塢,有沒有成功我不知道,不過當年的硅谷確實有錢到能把整個好萊塢買下來。朋友還問我有什麼看法,我說了一句:“只看數據是永遠都分不清好的作品跟流量作品的區別”。

能直擊人心並引起“共情”的好作品往往都是很複雜的,但博人眼球的作品卻很簡單“殘酷”“血腥”“負面”以一種獵奇的標籤來創作的故事。

單以網飛網站人氣高的動畫來評判也是這個結果,在他的評分榜單上,排名最高的幾部作品都命中了“獵奇”這個大標籤上。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左為惡魔城 右為惡魔人

網飛的投資方式很簡單,先給你第一季的預算,如果網站的人氣高、播放量高,才會給到續集的預算,沒有就給砍了。至今我沒見過一個例外的。曾經我很喜歡的一部美劇《超感獵殺》就在這殘酷的競爭環境下,讓他給砍了。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網飛投資與拍攝的日本動畫紀錄片《動漫時代 Enter the Anime(2019)》(拳願阿修羅的廣告片)

時長將近一小時,雖說視頻中的剪輯水平很讓我驚豔,但內容卻引發了眾怒,以一種偏見主觀的視角,將大多數的文化創作者與動畫人塑造成了不是“正常人”的存在。甚至還有斷章取義之嫌疑,足足浪費我的時間足夠我看三集動畫的時間。

各種意義上的Fa**

紀錄片中將動畫中最重要的“愛”與“幻想世界”以及“人物設定”屬性淡化,大肆描繪二次元群體。將亞文化群體與普通人的極度差異化,甚至邊緣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紀錄片給我一種“走進神農架 探祕金絲猴”的感覺。主視角是從一個正常人去了解二次元的新鮮事物開始,唯一的問題,我們是那二次元的“猴”。

我們有著明確社會結構,COS與普通的愛好者是處於猴群最底層的存在,各種各樣不正常的動畫製作人則是猴群的中層管理,像“高橋洋子”這樣的二次元明星,則屬於“猴王”的存在。

結構鮮明,分工明確。

該紀錄片的導演也表示“我不懂你們二刺猿”,這片子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娛樂性質商業廣告。非要拍成一個紀錄片,為了營造看點還不懂裝懂,網飛這下是切切實實的得罪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一大批人了。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部分Netflix出品作品

而從這部紀錄片開始,那些鼓吹著“網飛爸爸拯救業界”的人終於閉嘴了,大家也終於認識到了一件事。

網飛:“我其實也不懂你們動畫跟二刺猿。”

18年開始進軍動畫領域,最初的兩部《A.I.C.O. Incarnation》與《B:彼之初》到現在的《拳願阿修羅》與《7SEEDS》口碑也從最初的登峰造極“網飛出品必屬精品”一直下滑,也是沒誰了。

今年開年的時候我還滿懷期待的看了一部網飛投資的動畫,且是由“大帝”谷口悟朗監督的《revisions》人類穿越到300年後的廢土世界。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revision

這部動畫簡直是我室友噩夢,這部動畫看的我晚上做夢發笑,我室友驚恐的爬起來以為鬧鬼了。

而這部動畫也讓網飛刷新了我的對大製作、劇情爛的下限程度。也是從這開始我才明白,不僅是網飛廢了,連谷口大帝都老馬失蹄,晚節不保,網飛真是罪大惡極。

靠著自家網站數據統計寫出來的劇本,交由東方人來做,再賣回給西方人,這怎麼可能做的出好看東西呢?最後只能是兩邊都不討好。

在上半年的時候,網飛投資了一部相當有爭議性的動畫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愛,死亡和機器人》

並不是他投資製作的這部動畫有多好或者多爛,而是因為這部動畫的劇本是經由數據統計來創作的。看到後面你會覺得劇情非常的套路與無聊,彷彿劇情我在哪看過又想不起來,然後隔了段時間你會意識到“噢,這劇情我好像在所有的動畫裡面都看過”。

網飛的數據流的商業本性,終於在他投資了動畫一年後顯現了出來。

爭議的點在於“他的劇本不是人寫的”,而是由網絡收集信息統計用戶最喜歡看什麼套路與劇情,整合起來寫一個故事。貨真價實的是“機器人寫的劇本”,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東西。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CAROLE & TUESDAY

在一年多以前,硅谷就曾經想用同樣的數據流方式來佔領好萊塢,有沒有成功我不知道,不過當年的硅谷確實有錢到能把整個好萊塢買下來。朋友還問我有什麼看法,我說了一句:“只看數據是永遠都分不清好的作品跟流量作品的區別”。

能直擊人心並引起“共情”的好作品往往都是很複雜的,但博人眼球的作品卻很簡單“殘酷”“血腥”“負面”以一種獵奇的標籤來創作的故事。

單以網飛網站人氣高的動畫來評判也是這個結果,在他的評分榜單上,排名最高的幾部作品都命中了“獵奇”這個大標籤上。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左為惡魔城 右為惡魔人

網飛的投資方式很簡單,先給你第一季的預算,如果網站的人氣高、播放量高,才會給到續集的預算,沒有就給砍了。至今我沒見過一個例外的。曾經我很喜歡的一部美劇《超感獵殺》就在這殘酷的競爭環境下,讓他給砍了。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超感八人組

這樣的商業運作模式發展下去,內容生態會缺乏多元性,並且僅存的內容都十分的負面。人對內容的層次需求是不斷增長的,所以我在這裡小小的口嗨一下“網飛必定失敗”。

純粹以用戶流量為核心的東西稱不上創作,只能說是產品,就連硅谷都沒法玩得東西,更別說網飛了。倘若好萊塢的製作模式是按數據核心那套東西來的,那麼世界上就永遠出不了《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作品。

"

也就一年前左右吧,曾經有人想叫我寫過“如何看待網飛入資日本動畫界這件事”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Netflix logo

我鴿了。

因為吹不動,一年前的時候我就開始反感這家以所謂的“大數據”為核心的流媒體視頻網站,插手日式動畫製作現場的創作。

而兩年前的時候,則是各方資本瘋狂出資介入日本動畫業界,當然也包括中國資本。

一開始對這種趨勢是持有一種觀望的態度,但實際看了幾部外資的動畫後,我感覺這群傢伙是真不靠譜,果然非日本人是領悟不到日本動畫的真諦的。

不過本次並不打算討論外資介入日本動畫製作的問題,而是單討論日本動畫現今最大的歐美投資方,坑貨中的豪傑“Netflix”。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網飛投資與拍攝的日本動畫紀錄片《動漫時代 Enter the Anime(2019)》(拳願阿修羅的廣告片)

時長將近一小時,雖說視頻中的剪輯水平很讓我驚豔,但內容卻引發了眾怒,以一種偏見主觀的視角,將大多數的文化創作者與動畫人塑造成了不是“正常人”的存在。甚至還有斷章取義之嫌疑,足足浪費我的時間足夠我看三集動畫的時間。

各種意義上的Fa**

紀錄片中將動畫中最重要的“愛”與“幻想世界”以及“人物設定”屬性淡化,大肆描繪二次元群體。將亞文化群體與普通人的極度差異化,甚至邊緣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動漫時代

紀錄片給我一種“走進神農架 探祕金絲猴”的感覺。主視角是從一個正常人去了解二次元的新鮮事物開始,唯一的問題,我們是那二次元的“猴”。

我們有著明確社會結構,COS與普通的愛好者是處於猴群最底層的存在,各種各樣不正常的動畫製作人則是猴群的中層管理,像“高橋洋子”這樣的二次元明星,則屬於“猴王”的存在。

結構鮮明,分工明確。

該紀錄片的導演也表示“我不懂你們二刺猿”,這片子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娛樂性質商業廣告。非要拍成一個紀錄片,為了營造看點還不懂裝懂,網飛這下是切切實實的得罪了日本動畫業界的一大批人了。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為部分Netflix出品作品

而從這部紀錄片開始,那些鼓吹著“網飛爸爸拯救業界”的人終於閉嘴了,大家也終於認識到了一件事。

網飛:“我其實也不懂你們動畫跟二刺猿。”

18年開始進軍動畫領域,最初的兩部《A.I.C.O. Incarnation》與《B:彼之初》到現在的《拳願阿修羅》與《7SEEDS》口碑也從最初的登峰造極“網飛出品必屬精品”一直下滑,也是沒誰了。

今年開年的時候我還滿懷期待的看了一部網飛投資的動畫,且是由“大帝”谷口悟朗監督的《revisions》人類穿越到300年後的廢土世界。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revision

這部動畫簡直是我室友噩夢,這部動畫看的我晚上做夢發笑,我室友驚恐的爬起來以為鬧鬼了。

而這部動畫也讓網飛刷新了我的對大製作、劇情爛的下限程度。也是從這開始我才明白,不僅是網飛廢了,連谷口大帝都老馬失蹄,晚節不保,網飛真是罪大惡極。

靠著自家網站數據統計寫出來的劇本,交由東方人來做,再賣回給西方人,這怎麼可能做的出好看東西呢?最後只能是兩邊都不討好。

在上半年的時候,網飛投資了一部相當有爭議性的動畫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圖片出自《愛,死亡和機器人》

並不是他投資製作的這部動畫有多好或者多爛,而是因為這部動畫的劇本是經由數據統計來創作的。看到後面你會覺得劇情非常的套路與無聊,彷彿劇情我在哪看過又想不起來,然後隔了段時間你會意識到“噢,這劇情我好像在所有的動畫裡面都看過”。

網飛的數據流的商業本性,終於在他投資了動畫一年後顯現了出來。

爭議的點在於“他的劇本不是人寫的”,而是由網絡收集信息統計用戶最喜歡看什麼套路與劇情,整合起來寫一個故事。貨真價實的是“機器人寫的劇本”,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東西。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CAROLE & TUESDAY

在一年多以前,硅谷就曾經想用同樣的數據流方式來佔領好萊塢,有沒有成功我不知道,不過當年的硅谷確實有錢到能把整個好萊塢買下來。朋友還問我有什麼看法,我說了一句:“只看數據是永遠都分不清好的作品跟流量作品的區別”。

能直擊人心並引起“共情”的好作品往往都是很複雜的,但博人眼球的作品卻很簡單“殘酷”“血腥”“負面”以一種獵奇的標籤來創作的故事。

單以網飛網站人氣高的動畫來評判也是這個結果,在他的評分榜單上,排名最高的幾部作品都命中了“獵奇”這個大標籤上。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左為惡魔城 右為惡魔人

網飛的投資方式很簡單,先給你第一季的預算,如果網站的人氣高、播放量高,才會給到續集的預算,沒有就給砍了。至今我沒見過一個例外的。曾經我很喜歡的一部美劇《超感獵殺》就在這殘酷的競爭環境下,讓他給砍了。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超感八人組

這樣的商業運作模式發展下去,內容生態會缺乏多元性,並且僅存的內容都十分的負面。人對內容的層次需求是不斷增長的,所以我在這裡小小的口嗨一下“網飛必定失敗”。

純粹以用戶流量為核心的東西稱不上創作,只能說是產品,就連硅谷都沒法玩得東西,更別說網飛了。倘若好萊塢的製作模式是按數據核心那套東西來的,那麼世界上就永遠出不了《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作品。

曾經日本動畫的“救星”網飛 如今的過街老鼠?

△作者名片

審核:風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