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縣介紹

東漢 韓國 林英 春秋時期 科報傳媒 科報傳媒 2017-09-28

屯留縣是中國山西省長治市所轄的一個縣,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自古有"古韓要地"、"三晉通衢"之稱。全縣國土總面積1142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向東山區、丘陵和平川各佔三分之一。2012年轄4個鄉,7個鎮,3個開發區,294個行政村。

屯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夏商時代屬商州,已有2500多年曆史,從韓國時開始立縣,原名純留,唐武德五年遷至獲壁村,縣名也更名為屯留。境內有太長、長邯、長晉和即將開工建設的長臨高速以及208、309國道貫穿東西南北。縣城距省城太原220公里,距長治20公里,是長治市"1+6"上黨城鎮群之一。全縣耕地總面積60萬畝,煤炭資源豐富,境內現已形成原煤生產能力2300萬噸。

屯留是塊紅色的土地,是東北抗聯英雄魏拯民的故鄉,著名的上黨戰役主戰場就在屯留的老爺山,在這裡打響了全國解放的第一槍。

建制沿革

《輿圖志》記述:屯留夏代屬冀州。

商、周時代為黎侯領地。

西周末期及春秋時期屯留為潞子國領地,稱為留籲,歸晉後又稱純留。

戰國時期稱為屯留。

西漢時,置屯留、餘吾兩縣,都屬上黨郡。

東漢時,餘吾併入屯留。

三國、魏、晉時,都沿襲東漢的建制。

北魏景明元年(500)分置屯留、寄氏兩縣,皆屬上黨郡。不久,寄氏又併入屯留。

北齊時,取消屯留建制,將屯留併入長子。

隋開皇十六年(596),恢復屯留建制,仍屬上黨郡。

唐、五代時,沿襲隋代建制,改屬潞州府。

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屬河東路(故平陽府,今臨汾)隆德府(潞安府)。

元至元三年(1266)屯留併入襄垣,後於襄垣分治,皆屬潞州府。

明嘉靖八年(1529)至清,屯留都屬潞安府。

民國初年屯留屬冀寧道,後屬長治專員公署。

抗日戰爭時期屬太嶽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劃分屯留、漳西兩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改劃分屯留、襄漳(漳西、襄西兩縣合併為襄漳縣)兩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屯留縣解放,恢復屯留建制,屬長治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屯留屬晉東南專署。

1958年與長子縣合併為屯長縣,屬晉東南地區。

1961年,屯長縣撤銷,重置屯留縣,仍屬晉東南地區。

1985年5月,實行市管縣,撤銷晉東南地區,屯留歸屬長治市。

名優特產

和子飯

俗稱菜飯,屯留縣民間小吃。其特點是:在形態上湯、米、面、菜同鍋,技巧上熬、擀、熗、燜兼有。做此飯講究熬,以將小米、菜(豆角、山藥旦、南瓜)熬溶為一佳。又講究擀齊子(白麵、豆麵、粉面和在一起,俗稱"三和麵"),以齊子擀得薄、切得細為二佳。還講究熗、燜(做此飯最後一道程序),以勺子紅透油不冒煙,入鍋見滾有響,迅速加鍋蓋稍燜,揭蓋後異香撲鼻為三佳。如此三佳俱全者為上乘和子飯。

鏊糕

屯留縣民間小吃。是將鮮嫩的玉米碾碎,拌以玉米麵、白麵,與烙餅相似,用鏟子將拌好的原料攤在抹油的鏊子上烙煎。剛出鏊子的鏊糕,色澤金黃、外脆內酥、香甜可口、食而不膩。鏊糕分鹹甜兩種,加調料為鹹,不加調料為甜。

抿圪鬥

又名擦圪鬥,因形如小蝌蚪,而得名。做法是用溫水、涼水合面均可,用抿床(擦床),抿床有圓眼、扁眼多種;選用上等的無化肥、無農藥的白麵、豆麵、粉面、雜麵、蕎麵、玉茭面、高粱面等綠色食品做原料,農家酸菜辣椒也行,肉禽蛋也可;食用且具有幹撈、湯喝、涼拌幾種。冬季食之驅寒增熱,夏季食之避暑降溫。

"黃金黃"煎餅

該小吃風味獨特,選料考究,主要配有玉米、小米、豆類、芝麻、杏仁、大棗、核桃和多種新鮮蔬菜等,製做時將其磨成粉料,打成糊狀,在烘好的鏊子上,用煎餅耙子將打好的漿料均勻攤開,經火烘烤,然後將其疊成長方形,按個人口味夾以大蔥、牛肉等食之。

民族文化

屯留道情

又名"蓮花落",俗名"打蓮花板",起源於屯留縣的上蓮,是當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屯留道情在明朝末年初具雛形,以後逐漸興盛,到清初滿漢文化交融時期最後定型,曾流行於長治、長子、潞城、壺關等地,抗日戰爭開始後,走向衰落。屯留道情唱腔屬板腔體,演唱者一身多角,樂器與道具兼而使用,有簡板一副,官釵一扇,筷子一枝,無絃樂伴奏,唱本體例順暢自然,段落結構層次分明,容易識記;曲目主要有《珍珠倒捲簾》、《林英送茶》、《黑閨女嫁了黑女婿》、《五朵金花》等。

以茶待客

客人飲茶時,主人要不斷為客人添加,客人端起茶杯哪怕是隻呷了一小口,茶杯一放下,主人就會馬上給你添滿杯。即使是客人一再表示不喝了,主人也會認為你是在講客氣,還會不斷地給你添加,使你總是一杯茶喝不完。如果你懂得那裡的"規矩",只要將杯中剩的茶水往地下稍稍潑一點,主人就以為你真喝夠了,不再繼續給你清茶,叫做"倒了茶羹不再喝"。

風景名勝

三嵕山神廟(道教)

位於老爺山之東峰麟山,廟內供奉著羿神及其妻子嫦娥。

金蟬寺(佛教)及古舍利塔據有關專家考證,該塔創建於唐代,於北宋乾德四年重建(有塔頂剎座底發現的磚刻題記為證),六十年代,屯留縣政府出資對該塔進行過保護性維修,2002年,在老爺山重建工程中,又對其基礎進行了加固。現在的金蟬寺是二00二年縣財政投資重建,佔地1080平米,為實木仿古建築。

先師廟(儒教)

2006年,老爺山旅遊開發公司在原廟舊址重建了先師廟。該廟佔地1000平米,座北向南,為五楹實木仿古建築,採用高規格彩繪工藝進行了彩繪、壁畫,並銅鑄了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塑像,以精工鏤刻、雕制了塑像神龕。(獅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