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全國防災減災日 本網記者帶你來體驗地震急救演練

地震 大氣科學 大學 社會 中國甘肅網 2017-05-13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 本網記者帶你來體驗地震急救演練

市民參與“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

中國甘肅網5月12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 “你正在家裡做飯,突然地震了該怎們辦?”、“大爺,您正陪著老伴兒在醫院看病,突然地震了,手機也沒信號,你怎麼辦?”……這是5月12日上午9點,記者在蘭州東方紅廣場看到的一幕,甘肅省地震局科長樑永強正在給排隊領宣傳資料的市民講解地震避險自救知識。

5月12日是我國第九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8日-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週,為了向市民普及相關常識,甘肅省減災委員會聯合蘭州市減災委員會舉辦了這場大型宣傳活動,甘肅省減災委員會聯同省氣象、地震、消防、紅十字會、教育、國土、水利、農牧、林業、科學院等相關部門在現場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萬餘份,為市民提供現場諮詢和知識宣傳。

樑永強:倡導運用新媒體宣傳國民要敢於正視“生命危機”

在樑永強為市民講解地震知識、發放材料的過程中,他的同事趙建霞告訴記者:“他的嗓子都啞了,還停不下來。”在她眼裡,樑永強是單位的“行家”,因為業務精通,每年的宣傳活動,都少不了他,每次講的嗓子都啞了,樑永強還在堅持。問及為什麼不到一個小時,他們的宣傳臺上的資料就被搶光了,趙建霞說:“因為他講的形象生動,市民更愛聽。”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 本網記者帶你來體驗地震急救演練

甘肅省地震局科長樑永強正在講解地震知識

自2008年從事救援工作以來,樑永強去過“5·12”汶川地震、甘肅岷縣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區現場,在他看來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和向心力是世界最強的,但是大多數人對於急救常識的瞭解,更願意相信生活經驗,而不願意聽別人說,不願意接受這種宣傳方式。所以,他認為宣傳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儘管我省多年來在宣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當今網絡媒體如此發達的情況下,連老人都在玩微信,因此他呼籲全社會,“怎樣用各個年齡段、各種人群喜歡的方式、能接受的方式去宣傳知識,能不能研發這樣一種產品,讓市民既學了知識,還有可參與性和競爭機制,讓大學比著去學習,而不是聽我們乾巴巴地講述。這是我們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針對宣傳主體,他認為應該由全社會聯合,專業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協同,以一個人影響家庭,以一個家庭影響全社會,這樣災難來臨時,每個人都能坦然應對,還能幫助他人。

郭學慧:在緊急救援中新技術在不斷推廣

相比樑永強的“口說”,甘肅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院前急救部部長郭學慧的“身教”更多。他和他的同事們,為現場市民演示了急救時常遇到的“頭部包紮”、“心肺復甦”等常識,在他的指導下,記者也體驗了一把,掌握了心肺復甦的基本要領。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 本網記者帶你來體驗地震急救演練

甘肅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院前急救部部長郭學慧演示頭部包紮和臂部包紮

樑永強告訴記者,心肺復甦的兩個前提是患者突然沒有意識和心跳,要先拍打肩部、耳邊呼叫等判斷意識狀態,若判斷無意識,在撥打120的同時,左手放在前額,手掌用力向後壓使其頭部後仰,右手放在患者頦下向上托起,使氣道伸直。在患者胸口持續胸外按壓,頻率不少於100次/分,按壓深度4-5釐米,做完一次進行人工呼吸,每做完一次觀察患者反應。現場市民也都站在周圍學習這些急救常識。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 本網記者帶你來體驗地震急救演練

本網記者體驗心肺復甦方法

據樑永強介紹,除了平常的宣傳方式外,甘肅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實現了手機APP應用推廣,市民下載APP後,如遇緊急情況撥打120,會實現跟蹤定位等功能,提高了應急反應速度,有效幫助市民獲得救援。我省還探索性應用MPDS(醫療優先分級調度系統),在急救處理中實現“智慧化”應用。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 本網記者帶你來體驗地震急救演練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展板

蘭州市民李麗芳說:“平時也不懂這些知識,也不知道從哪兒能聽到,這樣的宣傳活動真的很好,多聽點能保護自己也能幫助他人。”記者又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發現市民大多在平時不會去主動獲取避險、急救常識等知識,這種意識有待提高。

記者在現場採訪了甘肅省民政廳黨組成員、省減災委員會副主任蔡仲愛,據他介紹,宣傳週期間,主管單位向公眾發佈了“全國防災減災日”公益短信,全省各單位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在博物館等場所開展防災減災基本技能公眾體驗活動; “ 5·12公眾開放日”蘭州國家陸地搜尋與救護基地訓練設施、救援裝備及救援成果展示與體驗活動;省救災物資儲備管理中心開展救災物資應急調運演練;蘭州理工大學舉辦第九屆防災減災技能測試暨知識競賽等,旨在廣泛宣傳普及洪澇、氣象、地震、風雹、地質等各類災害知識和防範應對措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