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風采丨長武縣亭口鎮二廠村第一書記孔慶海

一心為民奔小康

——記長武縣亭口鎮二廠村第一書記孔慶海

說起孔慶海書記,長武縣亭口鎮二廠村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在他的帶領下,二廠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廠村地形以山溝為主,靠農戶通過種植玉米、蘋果等解決口糧問題,不調整產業結構,拓寬產業路線,脫貧致富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

空談誤事,實幹興村。孔慶海把目光盯在扶貧產業發展上,他先後引進資金讓貧困戶養兔、養羊,都敗走麥城。

處處留意扶貧項目的孔慶海與咸陽乞丐醬驢的老闆聊天中得知,肉驢養殖效益穩定,經過考察和科學論證,他將企業引進二廠村,多方協調資金建驢廠,同時決定用國家給貧困戶的產業扶貧資金購買驢苗。

在徵求貧困戶意見時,孔慶海碰了釘子。“我心裡顧慮特別多,咱也沒養過,要是養不活賠了,這日子可咋過。”王軍軍的顧慮代表了當時大多數村民的心聲。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孔慶海讓招商來二廠村的咸陽鑫響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鑫給群眾做工作,講養驢產業前景,介紹東北及山東村民養驢致富的經驗,並承諾企業對二廠村的肉驢全部收購;同時,讓貧困戶選出代表,他與王軍軍等代表遠赴山東、東北參觀學習。王軍軍等代表走出去一看,養一頭驢頂三畝地,觸動很大。回來口口相傳,孔慶海又挨家挨戶做工作,群眾才同意養驢。

貧困戶同意養驢了,孔慶海爭取到縣上和鎮上的支持。經多方努力,總投資50多萬元,一個佔地面積8畝,包含廠房、驢棚、肉驢活動場地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的養驢廠建設完成。

廠房設施解決後,買驢資金缺口較大,國家給貧困戶產業扶貧資金每戶2000元,而一頭三百斤重的驢苗要6000多元,剩下4000多元從哪裡出?孔慶海跟市委宣傳部彙報後,經過多方協調,爭取殘聯、農業等方面資金65萬元用於買驢苗。

孔慶海帶領村幹部、貧困戶代表下山東、走東北,冒嚴寒,住“大車店”,為貧困戶買回了174頭驢。

驢養起來了,廠子建起來了,但要想使養驢做大做強,養驢必須做成產業鏈。孔慶海動員企業將東北的加工廠搬遷到二廠村,經多方協調,一個以養殖、育種、屠宰加工、餐館、連鎖店的養驢產業鏈已全部入駐二廠村,總投資4200多萬元的加工廠投產落戶二廠村。

2018年二廠村已打造成雙千頭母驢繁育基地,驢棚棚頂建成736KW的光伏電站,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全村80多名群眾獲得就業崗位,每人每年收入近3萬元。

“前幾年家庭比較困難,3個娃上學花費不少,生活拮据。現在好了,我養了5頭驢還下了兩頭驢崽,去年蘋果收入也不錯,如今也住上了新房子,這生活得益於黨的好政策。”6月14日,說起現在的好日子,王軍軍激動地說。

養驢廠成功以後,孔慶海並沒有停滯不前,時刻留意著新的扶貧產業。

6月14日,記者來到二廠村百萬蛋雞養殖項目建設工地,挖掘機和推土機的轟鳴聲不絕於耳,旁邊的鑽井機一上一下配合著,工人們正在工地上劃線打地基,為建設廠房而忙碌著。

說起百萬蛋雞養殖項目,正在建設工地現場的項目負責人戴育紅打開了話匣子。她告訴記者,當孔慶海得知公司想投資一個百萬只蛋雞養殖項目後,9次來公司洽談,並邀請她們去二廠村考察,看到孔慶海的誠意後,公司當即決定投資二廠村。

“孔書記的精神感動了我,他一心想著當地群眾,我們也想跟他一起幫助當地的農民,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戴育紅說。二廠村百萬只蛋雞養殖項目年底建設投產後,二廠村240人可長期在企業上班增加收入。

除養驢和百萬蛋雞項目外,孔慶海還帶領群眾發展果蔬大棚75個,延伸產業鏈,引進陝雪麵粉廠等,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這個第一書記最大的心願,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下一步,我將和我們支部班子大力發展脫貧致富產業,帶領村民一道和全國人民步入小康生活。”孔慶海表示。(咸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