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並非越低越好,低於這個數有危險!脈壓差大的,尤其要牢記

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的降壓治療的目標值是成人(18~65歲)低於140/90,老年人(≥65歲)低於150/90,如能耐受還可進一步降低。

不過,如果高壓低於98,低壓低於60,就算得上是低血壓了。低血壓不僅會導致患者昏厥,還可能導致重要器官無法獲取足夠血液,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栓等疾病。

因此,高血壓患者降血壓並不是越低越好,尤其是年紀較大且合併有其它慢性疾病的老年高血壓患者。

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降到多少最合適?今天,“問上醫”就跟大家詳細講講。

血壓並非越低越好,低於這個數有危險!脈壓差大的,尤其要牢記


老年人患高血壓,情況比較特殊

老年人的血壓變化有其獨特之處,這跟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有關:

(1)老年人的血壓壓差大

老年人的血壓常常以高壓高、低壓正常甚至偏低為主要特徵,壓差過大這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彈性下降,心臟在舒張時血管壁無法回縮,舒張壓(低壓)降低導致的。

正常人在60歲以後低壓就會逐漸降低,如果合併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低壓降低地會更明顯。有的老人甚至出現高壓180~200毫米/汞柱,低壓卻只有50~60毫米/汞柱。

而壓差大、低壓低會造成心臟冠狀動脈的灌注不足,導致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

血壓並非越低越好,低於這個數有危險!脈壓差大的,尤其要牢記

(2)老年人的血壓更容易發生波動

正常人的血壓波動通常呈現出晝高夜低的情況,連起來就像是一個杓型。但老年人因為身體素質,這種節律已經被打亂,會出現超杓型、反杓型甚至非杓型血壓。

這種特殊的血壓波動規律,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事件。

  • 深杓型:夜間血壓明顯下降,超過白天的20%;
  • 反杓型:夜間血壓比白天還要高5%。
  • 非杓型:夜間血壓無明顯下降。
血壓並非越低越好,低於這個數有危險!脈壓差大的,尤其要牢記

(3)老年人往往合併有多種疾病,像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所患疾病不同,血壓控制的目標也就也有所不同。

(4)老年人更容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直立性低血壓是指由於體位的改變,如從平臥位突然轉為直立,在短短几分鐘內,血壓迅速下降引起的低血壓(高壓下降20毫米/汞柱,低壓下降10毫米/汞柱)。

直立性低血壓非常危險,容易造成意外摔倒,引起腦出血。

血壓並非越低越好,低於這個數有危險!脈壓差大的,尤其要牢記


對於老年高血壓,我們應該做到

(1)積極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老年人低壓過低不太好治療,因為沒有一種藥是隻升高低壓而不升高高壓的。

最根本的還是要防治動脈硬化。服用他汀類降脂藥,能延緩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改善壓差過大的情況。

(2)合理制定降壓目標

合併有糖尿病或慢性腎病的高血壓患者:建議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內,如能耐受,有大於一項的動脈粥樣硬化型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的人,血壓應該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合併有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如果年齡大於80歲或者曾經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建議血壓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內;如果年齡小於80歲,建議血壓降到130/80毫米/汞柱。

血壓並非越低越好,低於這個數有危險!脈壓差大的,尤其要牢記

(3)定期監測血壓,尤其要掌握24小時血壓的波動規律

老年人在測血壓前應該先靜坐5分鐘,首次測量應該測雙上肢血壓,取3次平均值,必要時測下肢血壓,至於24小時血壓的波動規律需要去醫院監測。

(4)首選24小時平穩降壓的長效降壓藥

老年人服用降壓藥,一定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降壓藥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證24小時血壓平穩,因此首選24小時長效降壓藥。

降壓藥的服藥時間應該與血壓的波動規律一致。如果是深杓型,建議白天清晨服用長效降壓藥。如果是反杓型,建議下午、傍晚或者晚上服用長效降壓藥,可以考慮睡前加用中、短效降壓藥。

此外,老年人用藥,初始劑量要小,逐漸增加劑量或採用小劑量聯合用藥,通過反覆摸索尋找最適宜的治療方案。

以上正文內容結束。


去醫院測24小時血壓波動曲線比較麻煩。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推薦您購買一個能24小時監測血壓,並給出波動曲線的電子手環。即便在您睡著時,它也能自動收集、積累血壓數據。

不過需要提醒您的是,電子手環測血壓的精度還沒有那麼高。建議您在使用前,同時用上臂式血壓計測量,以便對比校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