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

趣味地理常識(1)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內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趣味地理常識(1)

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公里,其中海洋佔71%;陸地佔29%,可見地球表面以海洋為主,海洋和陸地比例約為七比三。

趣味地理常識(1)

七大洲指地球陸地分成的七大陸地部分。

趣味地理常識(1)

亞洲,全稱亞細亞洲(Asia),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趣味地理常識(1)

歐洲,全稱歐羅巴洲(Europe),意思是“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Af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的大洲”

北美洲,全稱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總稱亞美利加洲。

趣味地理常識(1)

南美洲,全稱南亞美利加洲(South America),意大利探險家阿美利加到達這裡,進行了測量,並繪出了地圖,因此,後來稱這塊大陸為阿(亞)美利加洲。

大洋洲(Oceania),意思是“被大洋環繞的陸地”,大洋洲又稱為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亞洲的簡稱。“澳大利亞”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南方的陸地”。

南極洲(Antarctica),因為地處地球南端而得名。

趣味地理常識(1)


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麵積為36100萬平方公里,太平洋佔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

趣味地理常識(1)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總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太平洋,意為“平靜的海洋”,是由一名受僱於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命名。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此後稱為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麵,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趣味地理常識(1)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佔地球表面積的近20%,原面積9165.5萬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2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9219米。

大西洋是以古希臘神話中的擎天之神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命名的。漢語中的大西洋這個名字與阿特拉斯無關,而是根據明朝時歐洲傳教士編繪的世界地圖上拉丁文名稱意譯過來的,即:位於西方的大洋。

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411.8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342.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0%。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僅次於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39.9米。最深為9074米。1570年奧爾太利烏斯編繪的世界地圖集中,把“東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東方的”,簡化為“印度洋”。

北冰洋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意思為正對大熊星座(即北斗七星)的海洋。


以歐洲為中心,根據遠近來代指某個區域。歐洲最開始殖民地運動的大多是西歐國家,他們認為自己是西方,而亞洲等區域都在東方,所以“東”是一個大體方向,根據距離西歐的遠近,分別有了近東、中東、遠東的稱呼。

"近東"指距離西歐較近的國家和地區,過去主要指歐洲的巴爾幹國家、包括土耳其,以及亞洲的地中海沿岸國家和東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

“中東”則指的是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爾、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也門,巴勒斯坦、馬格里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蘇丹、毛里塔尼亞和索馬里。

遠東則指的是離西歐最遠的亞洲東部地區,包括中國、朝鮮、韓國、日本以及俄羅斯的太平洋沿岸地區。

趣味地理常識(1)


趣味地理常識(1)

趣味地理常識(1)

趣味地理常識(1)

趣味地理常識(1)

趣味地理常識(1)

趣味地理常識(1)

趣味地理常識(1)

趣味地理常識(1)

趣味地理常識(1)


相關推薦

推薦中...